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4 毫秒
1.
邓峰 《内陆水产》1999,(1):23-23
“春季忽视防鱼病,夏秋两季慌了神”,这句话道明了春季抓好鱼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而做好春季鱼病的预防主要应做到“三早、四定、五消”。1“三早”“三早”指早放养、早开食、早管理。春季放养鱼种要尽量提早,我省各地一般在元旦前后投放鱼种较适宜,这时水温较低,...  相似文献   

2.
时令篇     
<正> 春季养鱼抓“五早” 春季水温开始回升,鱼类经过漫长的越冬阶段,行将进入生长、繁殖季节,各地养殖工作应抓紧、抓好“五早”:1 早放养 一般水温达5~9℃时放养鱼种,舒城县在三月上旬放养结束。水深2m以上,水源水质良好,以施肥为主的池塘,每公顷放养13cm以上的大规格鱼种6000~9000尾,其中鲢、鳙(5:1)鱼占70  相似文献   

3.
淡水养殖:元月渔闲季节,广大南方地区应做好鱼池的整修工作,使池鱼有一个适合生长的环境。同时还应抓好鱼种提早放养的准备工作。进入二月,池水温度稳定在5—6℃时即可投放鱼种入池,这时水温较低可减少鱼种放养过程中的伤亡,同时可使鱼种能够较早开食、延长生长期,所以春放鱼种宜早不宜迟。鱼种投放要选择在晴天、风小、暖和的日子进  相似文献   

4.
郭发定 《河南水产》2004,58(1):22-22
“春季忽视防鱼病,夏秋两季慌了神”。这句谚语道明了春季抓好鱼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而做好春季鱼病的预防主要应抓好“三早、四定、五消。”  相似文献   

5.
春季,随着水温的上升,水中各种病原体也开始滋生,一定的条件下感染鱼体,引起鱼病。春季鱼类发病的原因有三:其一是经过较长时间的越冬期后,鱼体内积存的营养大部分被消耗,体质瘦弱,抗病力差,易被细菌侵袭;其二是春天捕捞、运输、放养活动较多,由于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鱼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其三是潜伏在底泥中的病原体当开春时水温上升后大量繁殖,再加上鱼池长时间未换水,水质较差,为病原体的生长繁殖提供了便利条件,因而易侵袭鱼体引发鱼病。针对上述情况,可采取下列措施预防:1、清塘消毒:未放鱼种的池塘,鱼种放养前10天—15天,注水10cm—20c…  相似文献   

6.
张永旺 《内陆水产》2006,31(5):26-26
“春季忽视鱼病防,夏秋鱼瘟浮满塘”,这句话道出了春季做好鱼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而春季鱼病的防治、预防工作,应重点抓好“三早、四定、五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玉臣 《内陆水产》2008,33(1):28-28
鱼种放养时间 春季只要水温达到8℃~10℃时即可进行放种,这时鱼种活动力弱。鳞片紧,拦网、运输、下池鱼体不易受伤.成活率高。这样可以使鱼种尽早适应池塘的环境,尽早开食,尽快进入生长期,养成大规格鱼。另外,鱼种下塘前用30g/L~5g/L的食盐水或用1mg/L~2mg/L的漂白粉溶液浸洗鱼体15min,防止带人病原体。  相似文献   

8.
王新春 《黑龙江水产》2005,(3):18-18,41
鱼种是养殖户养鱼的基础,鱼种的好坏,直接关系一年养殖产量的高低。因此,养鱼必须首先重视鱼种的质量,同时还要注意抢前抓早投放。开春,由于水温低,鱼类活动量小,鳞片紧,不易受伤,放养成活率高,所以应尽量早放种、早开食,增加生长时间,提高产量。根据多年经验,谈一谈鱼种挑选,运输和放养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早春季节水温较低,鱼类活动量小,鳞片紧,不易受伤,放养成活率高。同时,鱼种早放是养殖生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早放养,早开食,鱼体生长时间相对增长,可以提高产量。新建鱼池和鱼种不足的水面,尤其应在早春投放鱼种。笔者根据多年的养鱼经验,对早春鱼种的挑选、运输和投放提出以下建  相似文献   

10.
王文彬 《内陆水产》2008,33(3):30-31
一年之计在于春,鱼病防治亦是如此,搞好春季鱼病的预防与诊治,可以减少全年鱼病发生的机率,有利于春季鱼类早开食、快生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