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1997年牛、羊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防制达到“控制区“标准后,玉树州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病畜淘汰和部分地区畜间检疫的基础上,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2004-2006年玉树州六县先后用试管凝集反应法抽检牛22752头,羊36171只,其中:玉树县抽检牛4349头,检出阳性牛7头,阳性率为0.16%。抽检羊6107只,检出阳性羊2只,阳性率为0.03%;称多县抽检牛4148头,检出阳性牛5头,阳性率为0.10%。抽检羊6865只,检出阳性羊6只,阳性率为0.08%.  相似文献   

2.
198 9年大通县羊布鲁氏菌病防制同步达到“控制区”标准后 ,大通县在继续加强动物检疫 ,病畜淘汰和畜间免疫的基础上 ,重点开展了布病监测和防制效果考核。从 1 997~ 1 999年 ,大通县连续三年用抽检 8日龄以上犊牛血清 482 8份 ,检出阳性 3头 ,阳性率 0 0 6 % ,抽检 5月龄以上羔羊 81 54只 ,检出阳性 2只 ,阳性率 0 0 2 % ;用畜间流产物分菌的方法检查牛流产物 55份 ,检查羊流产物 98份 ,结果均未分离出布鲁氏菌。人间布病自 1 990年以来未查出新发病人。2 0 0 1年 1 2月 30日 ,经省、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鉴定验收 ,大通县牛羊布鲁氏…  相似文献   

3.
2012年5-10月在全省42个县(市、场)进行了牛、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监测。全省累计监测牛、羊419056头(只),检出阳性牛、羊3751头(只),平均阳性率为0.90%。其中:监测奶牛123834头,检出阳性338头,平均阳性率为0.27%;监测其它牛119184头,检出阳性牛2187头,平均阳性率为1.83%。监测羊176038只,检出阳性牛1226只,平均阳性率为0.70%。为了解青海省牛羊布病感染流行情况,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2年在全省范围内,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乌兰县屠宰羊棘球蚴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 1993年以来乌兰县羊棘球蚴感染情况的变化 ,笔者于 2 0 0 0年 4~ 5月 ,对本县部分乡镇上市屠宰羊进行了调查。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被检羊来自乌兰县希里沟镇、茶卡镇、铜普乡、赛什克乡等四乡镇。1 2 方法 在屠宰过程中 ,随机抽检 ,以眼观和手摸的方法检查羊肺脏和肝脏上的棘球蚴包囊 ,登记。2 结果本次调查抽检羊 486只 ,感染羊有 186只 ,感染率为38 2 7% ,包囊感染范围 1~ 6 7个 ,平均感染强度为 7 2 2个。其中肺脏感染的羊有 98只 ,共检出包囊 6 5 2个 ,感染范围 1~ 6 7个 ,平均感染强度为 6 6 5个 ;肝脏感染的羊有 8…  相似文献   

5.
天峻地区开展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工作起始于六十年代。几十年来防治工作先后经历了感染率调查、菌苗免疫和免疫效果考核三个阶段 ,于 1990年全地区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达到“控制区”标准。  为进一步考核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效果 ,从 1993年至1995年 ,在天峻地区 4个乡开展了牛羊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和防治效果考核。连续三年用血清学试验凝集试管反应和细菌学检查。共血检羊 6669只 ,检出阳性 5只 ,阳性率 0 .0 8% ;血检牛 3 2 15只 ,检出阳性 4头 ,阳性率 0 .12 %。菌检羊流产胎儿94例 ,牛流产胎儿 71例 ,均未分离出布鲁氏菌。 2 0 …  相似文献   

6.
酒泉地区是我国布氏菌病流行最早的疫区之一,该病50年代呈散发形式,60年代暴发流行,我区从70年代开始普查普防,推广布氏菌羊型5号菌苗防治。1980年和1984年经对全区24个乡64个村进行考核验收,抽检羊31931只,检出率为0.3%;抽检牛2903头,检出率为4.8%。用血清学检验抽检羔羊6217只,犊牛839头,检出率分别为0.2和1.6%。已达布病疫区控制区标准。1981年以来,我区采取血检、菌检与免疫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布氏菌病疫情监测。坚持有计划免疫,采取免—停—免,间隔2—3年的间隙免疫,至1988年全区共  相似文献   

7.
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我省主要牧业基地之一。长期以来,布病的流行相当广泛,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1958—1980年陆续对全州7个县51个乡的未免疫牛、羊进行了检查,受检羊41026只,检出阳性1293只,阳性率3.1%;牛26579头,阳性3143头,阳性率11.8%;马741匹,阳性22匹,阳性率2.9%;猪133口,阳性2口,阳性率1.5%。  相似文献   

8.
巴州是牦牛的主要饲养基地 ,有牦牛近 2 0万头 ,主要分布在和静县和和硕县。多年来不断发生不孕和流产 ,我们在进行布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 ,对两县屠宰的牦牛进行血清学检验。共检 368头 ,检出阳性 55头 ,阳性率占 1 4.95% ,其中和静县 2 60头 ,阳性 37头 ,阳性率占 1 4.2 3% ;和硕县 1 0 8头 ,阳性1 8头 ,阳性率占 1 6.66% ;经统计学处理 P>0 .0 5,无显著性差异。鉴此 ,对和静县阿拉沟乡流产的 1 7头牦牛检验结果 ,其阳性率占 1 0 0 %。从而又对和静县巴仑台乡送检的 3头牦牛流产胎儿作细菌分离 ,在 2号胎儿病料的瘤胃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野…  相似文献   

9.
1991年9月25日至11月10日,我们利用县冷冻厂屠宰之机对全县五个乡2995头(只)牛羊进行了棘球蚴病感染情况调查。 (一)牦牛:共检查1008头,检出阳性牛570头,感染率为56.5%,检出包囊总数3991个,平均感染强度3.96个,范围0—154个。从五乡检查情况看,吉尔孟乡感染率最高,达74%,其次是泉吉乡、哈尔盖乡、伊克乌兰乡、沙柳河乡,感染率分别为66.82%,64.5%,47.5%,29.5%。  相似文献   

10.
2 0 0 1~ 2 0 0 3年在四川省洪雅县从 5乡 1 1村 30 1 1家养猪农户中选 75 2 8头 5 0 kg架子猪进行猪蛭形巨吻棘头虫病治疗试验。共分 3批试验。第 1批是类检选出 30头棘头虫病阳性猪。 1 0头不服药对照。 2 0头服硝硫氰醚2 0 m g/ kg,隔 1天 1次 ,共服 3次。 2 0天后粪检 EPG,服药组 EPG均明显减少 5 0 .6 %~ 1 0 0 %。 5个月后称重。服药组猪平均比对照组猪增重 2 5 .6 kg/只。第 2、3批作普治试验 ,共治疗 4 2 6 8头架子猪  相似文献   

11.
笔者根据藏兽医经验 ,用 1 2种中药配伍 ,对初生幼畜腹泻病例进行治疗 ,获得满意疗效。处方 :兰石草 2 0 g,藏青果 2 5g,土木香 2 0 g,掌叶大黄 3 0 g,块根老鹳草 2 5g,诃子 2 0 g,蘑菇 3 5g,当归 3 0 g,白头翁 2 5g,独活 2 0 g,赤石脂 2 0 g,珠芽蓼 40 g。共研细末 ,加青稞酒 1 50 ml、温水 50 0 ml,搅匀 ,羔羊 1 0~ 2 0 g,犊牛 1 5~ 2 5g,早晚各 1次 ,连服 3~ 6天。笔者在 1 977年底至 1 978年初 ,用本方治疗羊羔 740只 ,痊愈 70 5只 ;治愈率为 95.2 1 %。治疗犊牛 43 4头 ,治愈 41 5头 ,治愈率 95.6 %。一般治疗 2日后停止腹泻 ,6日基…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个山区县份,全县奶牛不多,只100头左右。奶牛布氏抨菌病的阳性率为3.3%;绵羊布氏杆菌病的阳性率是2.3%。黄牛布氏杆菌病的阳性率是多少,从来没有人检查过,还不清楚。为此,我们于1982年7月在我县13个乡、1个镇、1个国营畜牧场进行了黄牛布病的检查。方法是现地平板凝集反应;检出的阳性黄牛,采血送县化验室作试管凝集反应。两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疾病,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果洛州进行了牛羊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抽检羊97 957只,对检出的阳性牛羊进行淘汰,进入70年代,应用布鲁氏菌羊型M5号菌苗对牛羊进行气雾、注射免疫。80年代后应用猪型Ⅱ号菌苗对牛羊进行气雾和注射免疫。1994年州属六县共血检牛9944头,检出阳性38头,阳性率为0.38%,血检羊28 928只,检出阳性羊99只,阳性率为0.38%。2005年,全县经严格考核,均达到《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14.
为掌握达州市各地猪伪狂犬病的野毒流行情况,采用g E-ELISA方法随机抽检来自8个县122个场点的540份猪血清样本,共检出5个阳性县,30份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阳性血清,阳性率为5.56%;检出14个阳性场,场点阳性率为11.48%,其中散养户场点阳性率最高,为15.15%。结果显示,达州市内大部分地区以及不同抽样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提示应该进一步加强猪伪狂犬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2016-2017年,对河南信阳市七县三区的年存栏50头以上的养牛场94个、年存栏100头以上的羊场63个、5个规模养猪场进行布鲁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采集20个养牛场100份血样,阳性率8%,阳性场有2个,阳性场率10%。养羊场病原学没有发现阳性,血清学检测30个场,阳性场数21个,阳性场率70%,样品阳性数126,样品阳性率42%。养猪场病原学没有发现阳性,血清学5个场100份样,只有1个阳性,阳性率1%。  相似文献   

16.
选择赤峰地区 3~ 4月出生绵羊羔 5 1只 ,新 2岁羊 2 4只 ,连续两年逐月剖检及粪检 ,每月剖检 2~ 3只 ,固定 13只羔羊检卵 ;大群随机抽查粪检羊羔 15 4只 ,新 2岁羊 10 3只。结果表明 :赤峰地区幼龄羊感染的绦虫有扩展莫尼茨绦虫、贝氏莫尼茨绦虫、盖氏曲子宫绦虫、中点无卵黄腺绦虫等 4种 ,其中莫尼茨属和曲子宫属是本地区优势虫种。剖检当年 ,羔羊绦虫感染率为 5 5 .2 6 % ,强度 1~ 6条 ;新 2岁羊绦虫感染率为 6 6 .6 7% ,强度 1~ 4条。粪检当年 ,羔羊绦虫感染率 30 .5 2 % ,新 2岁绦虫感染率 46 .15 %。逐月剖检幼龄羊裸头科绦虫的季节动态为 :当年 3~ 4月出生羔羊 6月下旬检出虫体 ,8~ 9月是当年羔羊感染的高峰期 ,感染率达10 0 % ,翌年的 1~ 3月形成新 2岁羊的感染高峰。粪检当年羔羊 8~ 9月为排卵高峰 ,新 2岁羊在 2~ 3月、8~ 9月形成排卵高峰。据此 ,确定防治适期在 7月下旬至 8月和 11月下旬至 12月 ,实施年内两次驱虫  相似文献   

17.
久治县绵羊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防制效果考核工作,自1985年12月开始,至1986年7月20日结束,在康赛、索乎日麻、哇赛三乡共检疫5—7月龄羔羊7871只,检出阳性33只,可疑12只,平均感染率为  相似文献   

18.
在被检的934头奶牛中,初检检出阳性结核病牛8头,可疑牛5头,对可疑牛复检后,检出阳性牛1头,共检出阳性牛9头,阳性率为0.96%(9/934):阳性牛中黑白花奶牛7头,阳性率为1.17%(7/599),当地黄牛2头,阳性率为0.60%(2/335);从检测结果看,恰卜恰镇黑白花奶牛的阳性率;比当地黄牛的阳性率高,差异性极显著(P〈0.01),说明黑白花奶牛对结核病的抵抗力比当地黄牛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9.
为准确掌握青海省海南州布鲁菌病的防控状况,通过血清学、细菌学等检测方法,对海南州人畜间布鲁菌病进行多年监测.结果表明,1958年-1983年,牛羊的平均阳性率为4.05%.1983年牛羊阳性率分别为5.77%、3.89%,1994年下降为0.45%、0.43%.1995年-2003年,用试管凝集试验抽检,牛的平均阳性率为0.065%(11/16 909),羊的平均阳性率为0.038%(12/31 744).2005年-2008年间,只有2007年共和县检出阳性羊1只(1/50),2008年,同德、贵南县分别检出阳性牛1头(1/50)(1/350),表明海南州布鲁菌病的防控质量达到了国家规定的"稳定控制区"标准.  相似文献   

20.
山区草场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流行情况1.1疫情调查2006年7月间,新疆农二师师、团两级畜牧兽医站赴29团山区草场,对山区草场的17个养殖户的10 284只羊中的6 346只进行了布病血清学检测,检出阳性羊只558只,平均阳性率为8.79%。17个羊群无一幸免感染布病,其中阳性率在10%以上的有5户(即为15.31%、14.46%、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