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池养在室内或室外(要搭棚盖,以防雨水)用砖砌池,规格视引种蝎苗的数量多少而定,一般为560条成龄蝎,需建1立方米的空间.砌砖用的灰浆,可用砂、黄泥、水泥搅拌而成,其用量比例为:砂6份,黄泥3份,水泥1份(通常的50号灰浆).普通的建池尺寸为:高0.5~1米,宽1~1.5米,长度可因地制宜确定.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或室外(要搭棚盖,以防雨水)用砖砌池,规格视引种蝎苗的数量多少而定.一般560条成龄蝎,需建1立方米的空间。砌砖用的灰浆.可用砂、黄泥、水泥搅拌而成.其用量比例为:砂6份。黄泥3份,水泥1份(通常的50号灰浆)。普通的建池尺寸为:高0.5~1米,宽1~1.5米,长度可因地制宜确定。砌好池后.池内壁不需抹灰浆,以保持池面粗糙,利于蝎子在内攀附、爬动、栖息。  相似文献   

3.
1 蝎池建造 家庭少量饲养可用盆和缸等器具,规模大 可以池养.蝎池的规格可根据房间的大小、形 状以及饲养数量而定:正常情况下,长度2米, 宽1.5米,高0.5米即可.在池内侧靠上方处 粘贴20厘米左右宽的玻璃、瓷砖等光滑材料, 以防蝎子外逃.池内侧下方不用灰浆抹,以保 持池在粗糙,利于蝎子在内攀附、爬动、栖息. 外壁可用灰浆堵塞砖缝,以防止蝎子从缝隙中 外逃.池内中央用砖、石头或瓦片垒成供蝎栖 息的假山,并留出息够的缝隙供蝎栖息.假山周 围离池壁应有1 5厘米距离,防止蝎子借助假山 逃跑.池底部应铺上5厘米左右消毒的沙土, 再加入中性黑土或风化土.在蝎池内可放2~3 个喂食盘,使蝎子有固定的觅食场所.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国营奶牛场奶牛的运动场地,目前主要以水泥(混凝土)地面、半水泥半土地面、砖上铺砂地面、石板地面和三合土(石灰、黄泥、炭渣按一定比例渗合)地面5种为主。  相似文献   

5.
1做好引种工作 蝎子引种一般在每年5~6月份及8~9月份.如果在5~6月份引进孕蝎,当年6~7月份便可产仔,效益更好.初养者最好到信誉较好的固定蝎场引种.引种时应了解蝎子种类、生活习性,采购体型小、肤色鲜亮、活动灵活、捕食活跃的初产蝎,不购体型肥胖的经产蝎,不购皮肤无光、活动无力、捕食迟钝的老蝎、病蝎.同时,按雌3雄1的比例购进体格健壮、性欲旺盛的青年雄蝎.  相似文献   

6.
水泥灭鼠法取高标号(525号)水泥1份、玉米粉7份、炒黄豆粉2份,将三者共拌搅均匀(不要加水),放在老鼠常活动处.这种食饵老鼠爱吃,吃后水泥凝结成坚硬的食团堵塞胃肠道,36小时老鼠即死亡.柴油灭鼠法将废柴泊、黄油和机泊拌匀,放在鼠洞周围,老鼠进出洞口时会沾染油污而用嘴  相似文献   

7.
一般3000条活蝎可取3克湿毒,加工成干粉为1克.蝎子取毒后每隔15~20天可再次取毒(饲养温度须28℃以上).孕蝎取毒后仍能产仔蝎,但会影响仔蝎的存活率.取毒最佳时间是在当年的春末至秋末,蝎子在10月份产毒量下降,10月下旬基本不排毒,进入冬蛰,不能取毒.  相似文献   

8.
蝎的生命力很强 ,一般情况下很少生病。目前 ,尚未发现流行性传染病 ,常见病害原因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当引起。根据笔者多年的养殖经验及查阅有关资料 ,总结出蝎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供作参考。1 螨病蝎螨病是由螨虫寄生蝎体所致。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易发病。1.1 主症病蝎脚须和胸、腹部出现黄褐色点状霉斑 ,行动困难 ,逐渐消瘦而死亡。1.2 防治降低环境温度、湿度 ,清除变质饲料 ,搞好环境卫生 ;用 0 .1%的高锰酸钾溶液彻度喷洒消毒 ;土霉素 0 .5g(或增效联磺 ) 0 .5g,拌食物 50 0 g,喂服 ,直至痊愈。2 枯尾病蝎枯尾病是由于自然环境干…  相似文献   

9.
1.药物防病.在恶劣天气过后,用庆大霉素、青霉素(每50-100平方米用药一支)稀释液对蝎棚内全面喷雾,每天喷药2次,可以有效预防各种蝎病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新法防蝎病     
笔者在多年的养蝎过程中,摸索出一套合 理、可行的药物养蝎法,能有效地控制蝎病发 生,提高人工养蝎的经济效益.现整理如下,供 新老同行参考. 1 钙土疗法 每平方米饲养场所用钙片20片(钙片需研 末)和少许葡萄糖加入蝎子的饲养土内,可有效 补充蝎子的营养所需.每次倒盆或清池换土时 一并操作即可,此法适合孕蝎和幼蝎,对促进孕 蝎产仔和仔蝎蜕皮等均有特效. 2 饮水疗法 每500只蝎子可用土霉素2片、复合维生 素B 3片和维生素B12片,共研细末,加适量凉 开水化开,并把海绵沾满药液,放在垛体的最上 面让蝎子吸饮.一般每月给药1~2次,每次连 续3天即可.这样做对预防蝎子厌食、消化不良 和预防各种蝎病,均会收到满意效果. 3 空腹疗法 每1000只蝎子可用庆大霉素2支、左旋咪 唑1支,兑入凉开水让海绵吸透,放于垛体上面 供蝎吸饮.庆大霉素连用3天,左旋咪唑只用一 次即可.本法特别适合于刚引进的种蝎,待3天 后再投虫饲喂.此法对防治蝎寄生虫和增强抗 病能力的效果很好. 4 食疗法 每1000~1500克黄粉虫,用食母生10片、 维生素C10片、土霉素3片混研为细末,并与少 许玉米面、豆面和鱼粉拌匀后喂虫(用全价鸡饲 料替代也可),每隔一周饲喂一次黄粉虫,再用 吃了药物、营养精饲料的黄粉虫喂蝎子.一般每 隔10天左右喂一次,可有预防各种蝎病的发 生,还能提高蝎自身的免疫力,尤适合饲喂2~ 3龄的小蝎和处在交配期的青年蝎.  相似文献   

11.
(一)饲养场的选择 用悬地叠层式多穴养蝎法养蝎,室内外均可饲养.只要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空旷地、场院、庭院、房檐下、阳台及闲房旧屋均可饲养.而温室恒温饲养最佳,场地大小不受限制.  相似文献   

12.
(一)黑腐病1.症状。病蝎腹呈黑色,排绿色水便,陆续出现死亡。2.防治方法。一是保持蝎窝干燥,水源食物应保持新鲜,平时投放的虫体应无病无害,捡出病蝎隔离治疗。二是用80万单位青霉素半支,加水1千克,放进水  相似文献   

13.
1.购买种蝎时,要到那些知名度高、养殖历史长、规模较大的种蝎场选种,并要查看供种单位在工商部门办理的营业执照或有关单位授予的荣誉证书。不可为贪图便宜或省路费而盲目购买。 2.购买种蝎之前,还要查看供种单位的种蝎数量。如果供种单位大蝎多于幼蝎,那很可能是种蝎贩子。正常养殖场的大小蝎数量的比例应该为1:30左右。其次,还要查看供种单位的黄粉虫数量,一个10万只成蝎以上规  相似文献   

14.
养蝎设备简单,可采用缸养、盆养、箱养、池养等,只要有1间15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就可以用来养蝎.以购10组种蝎为例,每组280只,每组种价1 000元,引种投资1万元,蝎池及饲料虫养殖架、养殖盘等共需投入5 000元,即基础投入1.5万元.每平方米可养种蝎1 500~2 000只,若采用加温饲养,1只雌蝎1年可繁殖2~3次(以2次计算),每次产仔蝎30~60只(以40只计算).10个月育成成蝎,每800只活蝎1千克,可产活蝎210千克,每千克鲜活蝎以240元计价,共收入5.04万元.扣除基础费投入1.5万元,饲料虫养殖饲料费1 500元,取暖燃料费600元,电费300元,其他费用200元,收入3.24万元.第2年收入可达4.47万元.(未计入房租费及人工费,且一年2~3次繁殖出的仔蝎,可能不会在年内全部育成成蝎,收入将大打折扣.——编者)  相似文献   

15.
(一)池养法在室内或室外(室外要搭棚盖,以防雨水)用砖砌池,规格视引种蝎苗的数量多少而定,一般为560条成蝎需1立方米的空间。普遍的建池尺寸为:高0.5~1米,宽1~1.5米,长度可因地制宜确定。  相似文献   

16.
仔猪下痢一般利用抗生素治疗,但因细菌易产生耐药性而难以治愈,有时用了几种药都无效,在临床工作中,我利用新洁尔灭拌湿的黄泥巴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用5%的新洁尔1份,加水2份混合,洒在预先打成小指头大小的黄泥粘土颗粒上,以充分湿透为度,然后投以已开食的  相似文献   

17.
_一般3000条活蝎可取3克湿毒,加工成干粉为1克。蝎子取毒后每隔15~20天可再次取毒(饲养温度须28℃以上)。孕蝎取毒后仍能产仔蝎,但会影响仔蝎的存活率。取毒最佳时间是在当年的春末至秋末,蝎子在10月份产毒量下降,10月下旬基本不排毒,进入冬蛰,不能取毒。  相似文献   

18.
方1:醋10份、白矾1份,水适量,混合,冷敷患部,每日数次,每次15分钟。治关节扭伤初期急性炎症。 方2:大蒜、黄泥备等量,加酒捣烂成稀糊。敷患部,用绷带固定,每日1次。 方3:韭菜捣泥敷患处,每日1次。  相似文献   

19.
1建好池子最好在不住人的房子或空棚子里建池。蝎池用砖砌成,池子长宽不限,高度为80厘米。池子砌好后,再用水泥抹光滑。最好再在蝎池四周粘贴上塑料布或玻璃。池底部要垫6厘米左右的沙土。池内铺瓦,将瓦片一横一竖地摆放,以供蝎子栖息。  相似文献   

20.
《山东饲料》2014,(10):37
<正>在仔蝎蜕下白色纤维状胎皮,并由白色变为橘红色,尾节翘起时,需要进行母蝎和仔蝎的分离工作,具体的母仔蝎分离技术方法有以下5种:1.挑拣分离法。当仔蝎爬下母背后,于晚上将外出活动的前腹干瘪的产后母蝎用筷子或夹子拣出,剩下的仔蝎仍留在原蝎池中饲养。此法适用于土坯产房、水泥板产房和木板巢格产房等较小规模养蝎。2.玻璃分离法。先用筷子把产后母蝎拣出,另地饲养。然后把仔蝎连同产房中的饲养土一起轻轻倒入另一饲养盆中间的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垫一只广口玻璃瓶,仔蝎就会慢慢地向玻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