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进一步开发苹果根际促生菌资源,以陕北苹果树根际土壤为材料进行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以溶磷、解钾和产铁载体作为标准,测定初筛菌株的多种促生能力,并通过16S rDNA序列同源分析,对筛选出的促生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采用单菌单独接种和多菌混合接种的小麦盆栽试验,测定其促生效应。结果表明:从陕北不同产地苹果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131株细菌,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共17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0.68%,其中11株细菌能够溶解无机磷,6株细菌能够溶解有机磷;可产铁载体的有24株,占总分离菌株的18.32%,YS-28和YC-31具有解钾能力。基于16S rDNA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将其中的24株归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白色杆菌属(Leuc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从中筛选出属于芽孢杆菌属(LC-22、YC-31、LC-19)和假单胞菌属(LC-2)的高活性菌株的小麦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经LC-22、YC-31和LC-19混合菌液处理,小麦幼苗鲜质量增加96.12%;经LC-22、LC-19和LC-2混...  相似文献   

2.
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及其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得小麦根际促生菌,从小麦根际土壤中分别筛选具有固氮、解磷、解钾能力的菌株,测定其生长性能及与病原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纹枯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的拮抗作用,对其进行生理生化及分子鉴定,并评价其对小麦幼苗的促生作用,以期为小麦复合微生物肥料的研制提供优良的菌株资源。结果表明,通过透明圈法初筛到透明圈较大的固氮细菌8株、解钾细菌8株、解无机磷细菌4株、解有机磷细菌4株。根据菌株产IAA、溶磷能力较高且产NH3、HCN或者铁载体的能力,筛选出8株细菌,分别与3种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复筛到HN1202、HK1216、HP1218三株细菌可以同时拮抗3种病原菌,且彼此之间没有拮抗反应。对3株菌的菌落特征、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特性进行研究,结合菌株的16S r DNA序列分析,初步确定HN1202和HP1218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HK1216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分别用HN1202、HP1218、HK1216菌液对小麦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小麦幼苗根长分别较对照(无菌液处理)显著增加12.6%、20.4%、17.5%,株高分别较对照显著增加11.8%、13.2%、8.8%,萌发5条根和6条根的比例均较对照显著增加。综上,筛选的小麦根际促生细菌可作为复合微生物肥料的功能菌株。  相似文献   

3.
从巨柏根际土壤中分离多功能溶磷促生菌株,为高原环境下多功能溶磷菌的收集和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本研究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朗县采集巨柏根际土壤样本,采用梯度稀释法筛选溶磷菌,并结合溶磷圈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溶磷能力,选出溶磷能力较好的菌株,并对IAA、固氮、解钾等多种促生特性进行测定,最终筛得具有多功能的溶磷菌,通过盆栽实验对溶磷菌的促生效果进行验证,并结合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和16S rDNA基因序列对菌株进行鉴定。W13具有产IAA、铁载体、固氮、解钾等多种促生特性,为非脫羧勒克菌(Leclercia adecarboxylata)。经盆栽促生试验结果表明,W13对油菜和青稞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与对照组相比W13有效提高了油菜植株的根长、株高、鲜重和干重,并分别增长了119%、55.30%、157%和50%。青稞株高效果显著增长了44.80%。多功能溶磷细菌W13对油菜和青稞都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因此该菌具有作为生物肥料的潜力,用于植物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获取对当归和羌活生长具有促生作用的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以当归、羌活的根系为研究对象,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具有固氮、溶磷和分泌3-吲哚乙酸(IAA)能力的菌株。通过对菌株的固氮酶活性、溶磷能力及分泌IAA的能力进行测定,筛选出促生性能优良的菌株;进一步通过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优良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共筛选到12株具有固氮酶活性的菌株,其固氮酶活性为0.30~4.04 nmol C2H4·mL-1·h-1;6株溶解无机磷的菌株,溶磷量为290.98~420.33μg·mL-1;3株产IAA的菌株,IAA分泌量为10.38~18.63μg·mL-1。经鉴定,溶磷特性优良的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错玫杆菌属(Falsirhodobacter),假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综合各菌株的促生特性,筛选出2株促生性能优良的菌株:WQP-5(...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再生稻根际土壤开展根际促生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为开发和生产促进再生稻腋芽萌发的微生物肥料提供资源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稀释分离法从再生稻根际土壤中分离根际促生菌,以无菌培养基处理为对照,通过盆栽试验筛选具有促进再生稻腋芽萌发生长作用的根际促生菌,并进行促生菌株的16S rDNA鉴定和促生活性测定.[结果]从再生稻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4株菌株(ZSD1、ZSD2、ZSD3和ZSD4),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ZSD1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ZSD2、ZSD3和ZSD4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再生稻促生盆栽试验结果显示,ZSD1、ZSD2和ZSD3菌株具有促生能力,与对照相比,ZSD1、ZSD2和ZSD3菌株处理的再生稻分蘖数分别多61.76%、45.59%和102.94%,单株产量分别为13.17、11.68和16.83 g,分别比对照提高66.08%、47.29%和112.23%,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ZSD3菌株的促生效果最佳,其次为ZSD1菌株.促生活性测定结果显示,ZSD1、ZSD2和ZSD3菌株均具有解磷、解钾、固氮和产生长素(IAA)的能力,其中解磷和产IAA能力排序为ZSD1菌株>ZSD2菌株>ZSD3菌株,固氮和解钾能力排序为ZSD3菌株>ZSD1菌株>ZSD2菌株.16S rDNA序列比对结合形态生物学分析结果表明,ZSD1菌株为沙雷氏菌(Serratia),ZSD2菌株为纺锤形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ZSD3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分离筛选出的ZSD1、ZSD2和ZSD3菌株具有较强的促进再生稻腋芽生长效应,以ZSD3菌株的促生能力最强,可为今后开发再生稻生物菌肥提供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丰富人参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菌种资源,以人参根际土壤为材料,使用功能性培养基分离筛选具有促生潜力的植物根际促生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DNA测序对分离菌株进行分类鉴定,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所筛选PGPR对人参幼苗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共分离出根际促生菌17株,其中具有溶磷能力的菌株10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的菌株8株,产IAA能力的菌株7株,具有固氮效果的菌株9株,有10株菌具有2种及2种以上不同的促生功能。17株根际促生菌分别来自Pseudomonas、Burkholderia、Bacillus、Enterobacter、Agrobacterium、Paenarthrobacter、Acinetobacter、Leclercia、Priestia 9个不同的菌属,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数量最多,占比29.41%。F05-44菌株综合促生能力最强,盆栽试验发现,该菌株在不施肥条件下促进人参生长,株高和根长分别提高38.53%,24.65%,展叶期缩短3~4 d,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分别利用钼蓝比色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元素分析仪和Salkowski比色法测定5株蕲艾内生细菌溶磷、解钾、固氮和产IAA的能力,并比较它们对黄州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菌株Acinetobacter pittii lzy-1、Pseudomonas psychrotolerans lzy-2和Pantoea sp. Lzy-3既能溶剂有机磷(8.28~23.72 mg/L),也能溶解无机磷(75.57~342.77 mg/L);Curtobacterium luteum lzy-9只能溶解无机磷(358.02 mg/L)。5株待测菌株都具有解钾能力(5.77~19.77 mg/L),lzy1和lzy9具有固氮活性,且固氮能力相当(发酵液氮含量分别为8.55、8.73 mg/L)。除了lzy1,其余4株菌都能产IAA(10.38~15.43 mg/L),其中lzy2产IAA活性最高。5株菌均对黄州萝卜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其中lzy2提高发芽势的效果最为显著,lzy9对下胚轴长和株高的促生效果最为显著,增长率分别为191.22%和83.23%;Bacil...  相似文献   

8.
一株巨菌草内生细菌的鉴定及其促生特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巨菌草为材料,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划线分离法筛选内生细菌,采用Salkowski比色法筛选具有分泌植物生长素(IAA)能力的菌株,同时采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其溶磷能力、Ashby培养基验证其固氮潜能、CAS方法检测其产生铁载体能力,通过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优良菌株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巨菌草中筛选出86株内生细菌,其中菌株YA-6的产IAA能力最高(11.73 mg/L),且具有溶磷、固氮和产铁载体的能力,溶磷量为7.103 mg/L。菌株YA-6菌体杆状,呈革兰氏阴性,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鉴定属假单胞菌属,与Pseudomonas hunanensis同源性最高(99.36%)。巨菌草内生菌YA-6具有多种促生特性,具有开发为微生物农药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的筛选及其促生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油菜根际土壤中筛选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以期获得油菜专用优良特异性根际促生菌。【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从油菜根际筛选油菜根际细菌,提取油菜凝集素进行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测定复筛菌株的产铁载体、吲哚乙酸(IAA)能力,以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溶磷活性,采用盆栽试验评价菌株对油菜的促生效果。【结果】经过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32株,其中30株菌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16株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达到5+水平;29株菌株具有溶磷活性,7株菌株产量达到100.00μg/mL;16株菌株能产IAA,菌株P17的产量最高,达到30.48mg/L;7株菌株具有ACC脱氨酶活性。盆栽试验表明,有25株菌株具有不同程度的促生作用,N10和K6促生作用显著,22株菌株的促生作用达到施全肥水平。【结论】采用凝集素作为筛选工具可以快速获得大量与油菜具有特异亲和性的PGPR菌株,菌株N10和K6作为油菜特异性PGPR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白三叶根际解无机磷菌株进行筛选、鉴定及促生效果研究,以期为收集优良溶磷菌菌种资源奠定基础。[方法]对贵州省种植的白三叶根际溶磷菌进行分离筛选,并测定其溶磷、分泌IAA能力及促生效果。[结果]白三叶根际存在数量多且溶磷能力各异的溶磷菌株,其中菌株RW2、RW6和RW18对磷酸钙中磷的溶解能力较强,溶磷量分别为337.39、447.45与462.03μg/ml;菌株溶磷量与分泌有机酸量之间无显著线性关系;分泌IAA量最高的是菌株RW2,为12.69μg/ml,其次为菌株RW18,为12.34μg/ml;16SrDNA序列分析将RW2、RW6和RW18菌株初步鉴定为勒克氏菌属(Leclerciasp.),菌株RW18对白三叶幼苗促生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其株高、根长、根重及地上生物量分别提高110.98%、89.17%、346.17%和242.22%,具有作为促生菌利用开发的潜力。[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研发溶磷菌和复合接种剂提供了菌种和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缓解贵州地区贫瘠土地磷素供给、节约磷矿等资源、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保障农牧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强化焦化厂土壤多环芳烃原位植物-微生物修复的应用,提供具有降解多环芳烃功能的植物促生菌,分别以芘和1-氨基环丙烷-1-脱氨酶(ACC脱氨酶)为唯一碳源和氮源,采用富集培养法对某焦化厂优势植物地肤根际土壤中的功能菌株进行分离。研究分离的菌株对芘的降解能力和对植物的促生特性;通过种子萌发试验,以芘为碳源,研究菌株对地肤种子发芽率和根长的影响。多次富集后,得到7株菌,经鉴定命名为考克氏菌KSB1、芽孢杆菌KSB2、类香味菌KSB3、沙雷菌KSB4、副球菌KSB5、松鼠葡萄球菌KSB6、芽孢杆菌KSB7。经过14 d的降解实验,菌株KSB1、KSB2、KSB4、KSB5和KSB7均可降解约58%以上的芘。菌株KSB2、KSB4和KSB7的ACC脱氨酶活性大于3.5 Mα-KB·mg~(-1)·h~(-1)。在种子萌发实验中,菌株KSB2、KSB4和KSB7均可显著提高芘胁迫下(芘浓度10~25 mg·L~(-1))地肤种子的发芽率和芽长,其中KSB7的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对地肤发芽率和芽长分别提高了56.76%和88.9%,表明菌株KSB7在焦化厂污染土壤的地肤-微生物联合修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为分离出具备促生功能的种子际真菌,对来自贵州晴隆、三穗、关岭的野生花榈木种子际土壤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针对其溶磷、解钾、固氮、产IAA性能进行筛选,最后进行菌种鉴定。结果表明,3个地点共分离出16株种子际真菌,其中有7株真菌来自关岭、5株真菌来自晴隆、4株真菌来自三穗;对同时具备4种促生功能的真菌鉴定结果为编号SS-1-6、SS-2-3、SS-1-3、QL-3-5、GL-4-1和GL-3-1分别为青霉属(Penicillium sp.)、拟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opsis)、茎霉属(Chaunopycnis sp.)、产黑色素短梗霉(Aureobasidium melanogenum)、菌核青霉(Penicillium sclerotiorum)和被孢霉属(Mortierella sp.)。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花榈木种子际微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选择5种高寒草地优势细菌HY6、HX4、HY1-1、NX3 和HX3,通过对其16S rDNA的分子鉴定,初步确定这5种细菌分别为侧孢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laterosor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芽胞菌属(Bacillus sp.)、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sp.)和芽孢八叠球菌属(Sporosarcina sp.);同时测定其运动性及对碳源、氮源和大分子物质的分解利用能力.结果表明:HX4、HX3、HY1-1和NX3具有较强的运动性,且这5种细菌对不同碳源、氮源以及大分子物质的利用能力存在一定差异,表明这些细菌对动、植物残体或凋落物的分解和利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同时也反映了其在草地物质循环过程中存在相互分工.  相似文献   

14.
通过革兰氏等染色、个体及菌苔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等研究方法,对6株分离自城市污水的优势高效降解细菌,即9、X-18、M-28、M-6、X-39和X-58进行了分类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分别隶属于色杆菌属(Chromobacterium sp.)、假单细胞菌属(Pseudomonas sp.)、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 sp.)、节杆菌属(Arthobacter sp.)、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sp.)、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sp.).  相似文献   

15.
为更加有效地利用微生物资源控制马铃薯早疫病,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的拮抗菌株,通过含毒介质法探究拮抗菌株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44个供试内生真菌和细菌的菌株中,7株细菌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有显著的抑菌作用,其中菌株H3的拮抗能力最强,采用平板对峙法显示,菌株H3对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抑菌宽度为5.50 mm;对H3培养基类型进行筛选,含毒介质法显示LB发酵液的抑菌活性最高,16.7%的H3发酵液的抑制率为71.17%;菌株H3发酵液能导致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菌丝形态变化:菌丝顶端出现空泡状的膨大,菌丝隔间细胞变粗变短,原生质收缩。结果说明H3可以拮抗马铃薯早疫病病原菌。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不同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对黄瓜和番茄有明显促生效应的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GPR).[方法]从番茄、黄瓜、茄子、辣椒四种蔬菜作物的根际土壤中进行分离,测定菌株的促生能力,获得优势广适菌株,再根据菌体形态、培养特征及16S rDNA部分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24株细菌菌株,经平皿初筛,分别筛选出对黄瓜幼苗、番茄幼苗生长有显著促生作用的细菌11和5株,再经营养钵促生实验筛选出2株对黄瓜、番茄幼苗均具有显著促生作用的PGPR菌,经16S rDNA序列分析,分别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布克霍尔德氏菌属(Burkholderia).[结论]所筛选细菌对黄瓜和番茄幼苗有显著促生作用,为进一步构建PGPR广适菌群提供了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株联合固氮菌单株或组合接种对甘蔗组培苗的促生效应。【方法】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分别设单菌株(11-31, 07-98和08-200)及其4个不同菌株组合共7个接菌处理接种新台糖22号(ROC22)组培苗,设1个不接菌处理为对照,接种86 d后比较不同处理对甘蔗生物量、株高、氮磷含量和根系活力等生理生化性状的影响。【结果】7个接菌处理对甘蔗植株的生物量、株高、氮磷含量和根系活力等生理生化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处理Ⅶ的促生效应最为显著,该处理的植株株高和生物量分别比对照增长25.23%和60.79%;植株总氮含量最高的是处理Ⅳ,比对照增长45.79%;含磷量增长最显著的是处理Ⅶ,比对照增长76.29%。【结论】联合固氮菌单株或组合接种对甘蔗生长、氮磷元素的累积和生理生化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但不同处理对甘蔗的促生效应有显著差异;多菌株混合接种的促生效应不一定会比单菌株接种高,具体效果因固氮菌种类和组合而异。  相似文献   

18.
王可美  张小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621-622,631
采用大肠杆菌和根瘤菌接合的方法,将gusA标记基因分别导入了2株慢生型花生根瘤菌Spr3-5和Spr4-5中。结果表明,gusA基因在2株慢生型花生根瘤菌Spr3-5和Spr4-5中可以有效表达;对出发菌株和标记菌株的代时测定结果表明,二者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在标记菌株与出发菌株等量接种的前提下,比较了二者的竞争结瘤能力,结果表明,标记菌株形成的根瘤(蓝瘤)的占瘤率与出发菌株差异不显著;为了研究标记菌株与出发菌株的固氮有效性,测定了标记菌株与出发菌株各自共生植株的干重、全氮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标记菌株与出发菌株的这3项指标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这说明利用gusA基因研究慢生根瘤菌的竞争结瘤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为获取嗜盐碱高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降解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利用盐度为5%、pH为8.6的无机盐培养液从延长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出6株能以芘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嗜盐碱菌SYP-1、SYP-2、SYP-3、SYP-4、SYP-5和SYP-11。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和16S rRNA基因序列对比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确定SYP-1为代尔夫特菌属(Delftia sp.),SYP-2、SYP-4和SYP-11为海杆菌属(Marinobacter sp.),SYP-3和SYP-5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初步的降解能力试验表明,6株降解菌7 d内可使初始浓度为50 mg·L~(-1)的芘降解率达42.3%~68.8%,使初始浓度为5 mg·L~(-1)的苯并[a]芘降解率达27.0%~49.4%。经耐盐碱特性分析,株菌SYP-1、SYP-2、SYP-3和SYP-11的可生长盐度范围为0~20%,SYP-4和SYP-5的可生长盐度范围为0~15%,6株菌均可在pH为5~10的环境中生长。选择了对芘和苯并[a]芘同时具有较高降解能力的4株菌SYP-2、SYP-3、SYP-4和SYP-11,分析了其在不同盐度和pH条件下对芘降解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0~15%的盐度范围内还是在5~10的pH范围内,4株菌对芘均具有良好的降解效果。研究表明,所分离菌株具有较高的耐盐碱性,且对降解4环以上高环PAHs具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选用实验室保存的10株芽孢杆菌,通过皿内拮抗试验、皿内种子发芽试验、菌株碳氮源利用试验、菌株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手段筛选鉴定出MY1、CY1两株芽孢杆菌,它们具有广谱抑菌性和潜在促生能力,其中MY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CY1为枯草芽孢杆菌沙漠亚种(Bacillussubtilis s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