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柞蚕中毒的原因柞蚕中毒的主要原因有柞叶污染,在放养期间蚕场周围的农田、果园和林地等喷施农药时,农药雾点飘浮至蚕场。2柞蚕不同的中毒症状(1)卵期中毒症状。卵孵化早期中毒时胚胎发育停止,卵内容物逐渐液化而呈汁状,后期中毒时胚胎  相似文献   

2.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2,39(2):40-40
近年来 ,由于农田害虫抗药力增强 ,农药用量和次数增加 ,尤其是桑园不集中 ,穿插在疏菜地和水田间的 ,家蚕发生中毒现象较频繁 ,特别是夏秋季更为严重 ,大大挫伤了部分蚕农种桑养蚕的积极性 ,影响了桑蚕事业的发展。为了减少由此造成的损失 ,提醒蚕农平常要注意观察蚕儿生长发育情况 ,一旦发现蚕有中毒症状如乱爬、痉挛、吐液、体缩等症状。不同农药中毒症状又有差异 ,如有机磷中毒后 ,吐大量肠液 ,排泄粗长粪或红水 ,有机氮中毒蚕狂躁、翻滚 ,菊脂类药中毒蚕吐茶褐色肠液等 ,并证实已喂的桑叶或环境确实受农药污染。即可判定此时蚕为农药中…  相似文献   

3.
沙蚕毒素类农药微量积累中毒蚕的症状与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进 《北方蚕业》2001,22(2):31-31
近几年来,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新型、高效、低毒杀虫剂农药均含有一定量人工合成的沙蚕毒素类衍生物。在粮桑兼种地区,农田大面积使用这类农药,对养蚕生产危害很大,经常使秋蚕发生大面积的微量农药中毒。1999年秋蚕期我区三个乡镇七个村发生微量农药中毒。2000年秋蚕期我区五个乡镇十七个村发生较大面积的农药积累性微量中毒。在10月10日~13日蚕进入老眠前后症状表现明显,蚕儿举动不活泼,静伏不动,不吐水,不变色,蚕体软化,麻痹瘫痪。我站聘请了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研究员黄可威等专家进行实地调查后,诊断为“沙蚕毒素类“农药积累性微量中毒。据介绍这类农药微量中毒能复苏自愈 1 病蚕症状 中毒较重者,当时诊断蚕体有吐水现象,蚕静伏不动,体色不变,身体软化,麻痹瘫痪。  相似文献   

4.
家蚕农药中毒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农药中毒症是指家蚕幼虫误食被农药污染过的桑叶或接触农药后,破坏蚕体正常生理机能及代谢作用,致使中毒死亡的一种非传染性蚕病.它是造成目前重庆地区蚕桑生产损失大、单张产茧量低、蚕茧质量差、生产者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家蚕农药中毒大多为急性症状,依所误食或接触农药的种类、浓度及蚕龄大小不同各有差异,但多数中毒蚕表现拒食、乱爬、胸部膨大、吐液、排不正形粪、身体缩短或弯曲等症状.目前,引起家蚕农药中毒的常见农药有4种:有机磷剂、有机氮剂、植物性杀虫剂和拟除虫菊酯剂.  相似文献   

5.
桑蚕的各种农药中毒后所表现的症状各有不同,为了解新农药杀虫双致桑蚕中毒后症状与其他农药中毒的区别,进行了杀虫双药物添食蚕的观察。杀虫双中毒蚕的症状没有机磷中毒吐胃液、爬篱边、蚕体卷缩等症状,它属沙蚕毒素衍生物,有效成份为2N,N二甲胺基—1,3—双(硫代硫酸钠基)丙烷。当喂吃有杀虫双药液的桑叶,初时不表现忌食不安现象,在饱食桑叶后经过一段  相似文献   

6.
由大气环境污染引发的蚕儿中毒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柞蚕茧质量,制约了柞蚕生产的持续稳健发展。通过不同污染源分析及其致柞蚕中毒后的症状观察,并结合生产实际归纳总结了一些有效预防措施,以期把柞蚕农药中毒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保障蚕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7.
测定了新烟碱类杀虫剂环氧虫啶(Cycloxaprid)对家蚕3龄起蚕的急性食下毒性(LC50)为0.138 3mg/L。环氧虫啶在田间常规使用浓度下对家蚕无熏蒸毒性。用25%环氧虫啶可湿性粉剂稀释药液对桑树进行局部喷叶或根灌处理,采摘不同处理的桑叶喂饲3龄起蚕,表明环氧虫啶可通过桑叶、桑根内吸传导至其它部位;环氧虫啶在桑叶上的残毒期较长。环氧虫啶对家蚕的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部略膨大,吐黑褐色污液;蚕体弯曲、扭曲,小蚕呈"S"形、"O"形,与多种烟碱类杀虫剂的典型症状相似;部分大蚕扭曲,类似菊酯类农药的中毒症状。因此,在蚕桑地区水稻使用该农药时,应注意避免直接污染桑叶或与蚕期保持安全间隔时间,防止严重污染的水体进入桑园土壤。  相似文献   

8.
《蚕桑茶叶通讯》2002,(2):23-23
有机磷农药蚕儿中毒症状大体相似 ,都能引起蚕儿急性中毒 ,即蚕儿误食带药叶后立即会出现停止食叶 ,摆头 ,向蚕座边乱爬 ,继而胸部肿大 ,头向前伸 ,抽搐 ,吐液 ,胃液污染全身和蚕座 ,排不正形蚕粪 ,身体缩小 ,最后麻痹瘫痪死亡 ,死亡后蚕体只有健康蚕体的 1/ 2~ 1/ 3。农药名称吐液摆头乱爬S型C型体长脱肛头部其它晶体敌百虫多 多少 1/ 2多伸长打滚、膨胸甲胺磷多 少多 1/ 3少伸长打滚、拉稀水胺硫磷多 多少 1/ 2多伸长打滚、膨胸喹硫磷多 少多 1/ 3少伸长打滚、拉稀甲基对硫磷多 少多 1/ 2少伸长拉稀氧化乐果少 少多 …  相似文献   

9.
于丽萍 《蚕桑通报》2003,34(3):63-64
有些蚕儿上蔟后或静伏不动或到处乱爬,待体力不支时,掉到蔟下,或死亡,或卧伏。还有少数蚕儿上蔟后不吐丝也不死,就是不做茧。这类蚕统称“不结茧蚕”。产生不结茧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熟蚕神经麻痹,吐丝器官发生故障所致。究其原因:一是病原微生物侵害,破坏了蚕体机能和绢丝腺使其不能吐丝;二是轻微农药或其他化学物质中毒引起神经麻痹,较长时间不死也不吐丝,或吐一点平板丝;三是在大蚕期喂了过嫩或偏施氮肥的桑叶,造成蚕体血液中的水份、蛋白质含量过多,血液PH值下降,引起神经麻痹而不能吐丝结茧,或丝腺过分肥大,在头胸临界处压迫气管,使头…  相似文献   

10.
一、畜禽常见农药中毒后的共同特征。 消化系统中毒主要表现为拒食、流涎、呕吐、吞咽困难,腹泻、便秘、胀气等;神经系统表现为兴奋或抑制,麻痹或痉挛;体温正常或降低,心跳加快或降低;呼吸加快或减慢等症状。 二、农药中毒的主要原因。 1.采食了刚喷洒过农药又未经雨水冲洗的植物茎叶、青草、蔬菜或农作物等; 2.施药区的下风向或在沟渠下使役或放牧,畜禽吸人悬浮于空气中的药液或饮用了被农药污染的水; 3.农药保管不当被畜禽误  相似文献   

11.
张士刚  谢权 《广西蚕业》2004,41(2):47-47
同种类农药致蚕中毒的症状 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久效磷、甲胺磷、敌敌畏、辛硫磷等为生产中普遍使用的有机磷农药。蚕接触或食下此类农药后,中毒蚕即突然停止食桑、烦躁、乱爬、不断翻滚,吐出绿色的胃液,胸粗尾小并萎缩,严重的有脱肛现象,经数十分钟后即死亡。  相似文献   

12.
马文石 《北方蚕业》2006,27(4):29-30
由细菌寄生柞蚕引起的细菌病,主要有柞蚕空胴病、柞蚕败血病、柞蚕中毒性软化病和欧文氏软化病。这些病害在我国柞蚕产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据东北三省调查,年年因细菌病的发生,少收蚕茧上万吨、经济损失达亿元。给柞蚕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细菌病大发生的原因是卵期和蚕期  相似文献   

13.
缙云县新建镇2011年夏蚕上蔟前1~2d,由于林业部门对松树松毒蛾用苯氧威农药进行防治,导致桑园受污染,使蚕不同程度发生中毒。蚕中毒症状:严重的添食蜕皮激素后,仍食桑量增大,体内丝腺没有柔韧度,不排尿,不会吐丝结茧;轻的结成薄皮茧、尿黄茧。据统计,全镇中毒蚕种185张,直接经济损失达26.6万元。因此类蚕中毒事件在缙云县尚属首次,为了解该农药对蚕残毒期的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4.
戴真松  丁恒  李俊  丁小娟  雷秋容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33-35
目前农业生产上广泛使用新一代脲类杀虫剂防治虫害,但对蚕桑产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为了解脲类农药对家蚕饲养的影响,用1500倍液虱螨脲喷施桑树,施药后第2天采叶养蚕,从2~5龄起蚕开始分别饲喂,观察其中毒症状表现,结果显示试验蚕在各龄期中无急性中毒现象,但各龄就眠时均不能正常蜕皮,最后死亡;同时施药后90 d采叶饲喂,蚕就眠时仍然出现蜕皮困难而死亡,表明虱螨脲残毒期至少在90 d以上。11月封园药后,次年春4月采叶养蚕制种,结果表明:蚕的生长发育、发蛾制种等正常,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和制种成绩与对照相当,无明显不良影响。但考虑其残毒期太长,作为封园药仍需慎用。  相似文献   

15.
吕江 《四川畜牧兽医》2012,39(10):44-45
1狂犬病1.1症状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该病流行广,病死率几乎为100%。人的狂犬病通常由病兽以咬伤的方式传给人。人患病表现为恐水、恐声、怕风,恐惧不安、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狂犬病临床分四期:即潜伏期、前驱期、兴奋期、昏迷期。1.2预防及治疗1.2.1预防狂犬病的主要传  相似文献   

16.
柞蚕寄生线虫是辽宁柞蚕主要害虫之一。每年春秋蚕期都有发生,春蚕多在4—5龄期,由于接近营茧期,被害蚕有的只能做个薄茧;秋蚕多发生在1—3龄期,被害蚕多在蚕期毙死。线虫发生的轻重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蚕场潜伏线虫的数量,一是蚕期的雨量。蚕场线虫多而且雨量又大,发生就重。辽宁的线虫发生较早,据作者在东沟县调查访问,发  相似文献   

17.
在原种生产中,有时会因某种原因误用未过农药残留期的桑叶喂蚕,导致部分家蚕中毒。中毒后采取了切断毒源、开窗通风、添食葡萄糖等应急措施,而且淘汰了中毒严重的蚕,剩下的蚕是否还能制种?其蚕种质量如何?对下一代生命力及产量是否有影响?为了探讨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将蚕期中毒症状不严重,后期尚可结茧、制种的蚕所制的蚕种与正常的种进行对比,观察受微量农药中毒的蚕对制种质量及下一代有无影响,为将来生产提供一些参考。1 调查方法1.1 调查日期 2002年10月至2003年6月1.2 调查品种 原种:932×芙蓉、芙蓉×932、7532×湘晖、湘晖×75…  相似文献   

18.
取不同素质的柞蚕,于1、2、5龄饷食期,用离心提纯的新鲜核型多角体病毒液以五倍系列稀释5—6六个浓度,分别进行经口定量添毒测定,然后根据各组发病情况,求出半数致死量(LD_(50)),来衡量各类型柞蚕的抗毒力大小。初步认为:(1)河南一化性柞蚕品种,对核型多角体病毒抵抗性差异在十倍左右。(2)同品种不同蛾系间的抗毒力也有一定差异。(3)辉点蚕的抗毒力是二对侧点蚕<一对侧点蚕<正常蚕。(4)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柞蚕,5龄起蚕的抗毒力比3龄起蚕增长47倍;5龄不同发育时期的柞蚕抗毒力的增长,与其体重增长有关。(6)不同外界环境,可导致柞蚕形成不同的生理状态,因此对核型多角体的抵抗力有明显差异;不同卵期经过的柞蚕抗毒力是:20天>30天>40天;不同饲料育的1、2龄柞蚕,不论是先食叶后添毒,或者是先添毒后食叶,其抗毒力均为适熟叶育>幼嫩叶育。  相似文献   

19.
啶虫脒是一种新型氯化烟碱类杀虫剂,主要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防治蚜虫、蓟马、粉虱类害虫。为明确啶虫脒在蚕区使用对养蚕生产的安全性,采用食下毒性测定和田间残毒期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对3龄起蚕的摄入致死中浓度(LC50)为0.2964 mg/L,95%置信限为0.2770~0.3257 mg/L;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500倍、5000倍和10000倍稀释液分别对桑叶喷雾,间隔60 d后饲喂3龄起蚕的死亡率均为100%;家蚕中毒症状表现为:拒食、静伏、胸部膨大、吐少量褚色污液,腹部缩小、尾部向背弯曲,死后侧倒。啶虫脒对家蚕的急性食下毒性很强,在桑叶上的残毒期极长,超过正常的桑叶叶龄,桑园附近其它农作物应避免使用该杀虫剂。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十几年来,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自治区等省广大蚕区,一种新型的柞蚕软化病日益严重的危害着柞蚕生产。由于该病多发生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的山区,或是由于患病蚕儿多吐无色消化液,因而被称之“高山型”软化病或“吐白水”型软化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