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系统自然-文化服务耦合协调发展对乡村人居环境优化与乡民福祉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地方性客观人居环境要素与主观感知反馈共同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发挥。文章以位于江南水网地区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乡村为例,通过InVEST与MaxENT模型进行多元数据融合的生态系统服务量化评估与空间映射,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自然与文化服务间的协调互动关系和空间分异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探讨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对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示范区乡村景观自然服务均值为0.505,文化服务均值为0.379,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指数均值为0.431,整体服务供给偏低;2)示范区乡村景观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均值为0.411,处于失调到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的过渡阶段,且村域空间分异明显;3)乡村人工建成环境、地方性景观格局风貌与乡村治理水平是生态系统服务耦合协调度的主要驱动因素。根据研究结果,从评价算法与实践指导层面,提出江南水网乡村地方性景观生态系统自然-文化服务耦合协调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建立轴线模型,通过Depthmap软件运算,从全局可达性、局部可达性、感知可达性三个维度对驻马店中心城区20处公园绿地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并相应提出完善道路系统、适当增加公园绿地、提高公园自身景观的吸引力等的优化建议,期望对今后公园建设提供参考,使居民能最大程度地享受公园绿地的游憩和服务功能,更好地发挥公园绿地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空间公平是衡量城市绿地布局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公园绿地服务水平的原则。基于GIS中的网络分析法,以福州市江北城区为例,从居住区和行政分区2个层面计算了5,10,15 min通行阈值下的公园绿地可达性及公园绿地服务面积比,对公园绿地服务水平进行评价,并以此衡量绿地空间布局公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公园绿地服务水平整体呈中、南部高,北部低的特点,空间公平性有待提高;研究区整体可达性较高,15 min通行时间下居住区和行政分区的公园绿地服务面积比分别为80.82%和60.95%;点状、带状绿地在提升公园绿地服务水平上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未来城市绿地规划中应重点考虑空间公平,这对在密集型城市中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服务水平及推动城市绿地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系统分析思维,将公园系统和经济系统纳入到“公园-经济”复合系统,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我国大陆27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单元,构建复合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探究1996—2017年复合系统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序演变看,全国尺度上“公园-经济”复合系统由失调衰退向耦合协调过渡;经济因素长期活跃,公园系统经历“迟缓-提速”的过程;各规模城市间耦合协调发展差异波动上升,呈特大、大城市复合系统协调引领,中、小城市失调滞后的特征。2)从空间分异看,复合系统耦合协调与经济水平存在空间对应性,呈“沿海-内陆”的梯度化分异特征;东部公园、经济发展强调“量质并举”,中部、西部和东北侧重“以量驱动”。  相似文献   

5.
科学研判公园与人口的互动关系是提升城市宜居环境水平的关键。文章以江苏省34个县级市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公园-人口"系统2000—2018年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演变特征进行时空双维定量探究。研究表明:1)从2个系统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看,时序上由公园引领转变为人口主导,空间上呈现"苏南苏北苏中"的发展态势。2)从"公园-人口"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来看,在时序上经历了"勉强协调→濒临失调"的转变,空间上呈现"苏南苏北苏中"的演变格局,且存在一定的"圈层+轴线"结构。系统耦合协调视角研究可定量化呈现江苏省公园与人口的多元动态关系,以期为两者协同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海口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及服务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口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在GIS平台下,通过景观格局指数和可达性分析方法,研究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和社会服务功能及两者间的联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公园绿地结构不尽合理,空间分布不均衡;各行政区公园绿地服务水平差异显著;公园绿地景观格局是影响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域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时空耦合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探讨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耦合特征的基础上,分别构建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7,2010,2013,2016年中国大陆各省域森林生态安全与林业产业结构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耦合协调发展阶段来看,大部分省域在4个年份分别处于磨合、磨合、磨合、协调阶段,部分省域发展过程出现了跃进或倒退现象;从相对发展状态来看,大部分省域在4个年份分别处于超前、超前、超前、滞后状态,当前森林生态安全较林业产业结构仍存在一定差距;从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来看,大部分省域在4个年份分别为类型Ⅵ、Ⅵ、Ⅵ、Ⅶ,当前森林生态安全滞后于林业产业结构,二者处于低度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8.
以互联网络游客评论为数据来源,通过网络文本分析法,从词频分析、社会网络和语义分析、情感分析3个方面对洛阳市王城公园景观形象感知进行分析,以了解王城公园旅游地形象。结果表明,王城公园景观形象由空间场地、植物景观、景观设施和人文景观组成;游客感知由游客关注点、游客行为特征以及游客评价组成;游客对王城公园的整体感知印象较好,情感倾向以正面为主,负面情绪多集中在服务管理、景观设施和景观维护等方面。最后,基于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游憩体验,提出改善设施服务、提升互动体验、丰富景观内涵、加强高峰期与数字化的管理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三亚市中心城区的东岸湿地公园、金鸡岭桥头公园、丰兴隆生态公园和红树林生态公园4处"海绵型"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选址及雨洪管理设施评价,提出基于空间、雨水处理和生态三个层面的选址原则,总结设计策略有以雨水处理为主要目的、以保护河流水系与红树林资源为前提、以公众科普教育为导向及注重热带地域特色的塑造,最后对三亚市"海绵型"公园雨洪管理设施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山地城市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水平,利用GIS软件和网络分析法原理,结合山地城市特征及城市公园绿地现状、道路和人口分布状况,在优化山地城市公园绿地可达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以承德市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各行政区及各街道的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可达性和服务水平,以期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及城市公园绿地空间分布格局提供优化依据。研究发现:(1)研究区公园绿地可达服务面积比和服务人口比分别为61.68%和60.71%,公园绿地总体服务水平不理想;(2)研究区小型公园绿地建设水平有待提升;(3)研究区缺乏大型综合性公园绿地;(4)新城区的公园绿地建设仍需完善。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1)加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水平;(2)增加小型公园绿地的数量,并对其进行合理布局;(3)加强山地公园建设,弥补综合公园绿地建设的不足;(4)新城区在开展城市建设的同时要兼顾绿地系统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湿地公园不仅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为人类提供休闲游乐场地,目前对湿地公园游憩空间的研究越来越重要。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设计了洋湖湿地公园游憩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游客对于洋湖湿地公园游憩空间体系中17个指标的重要性和满意度评价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运用IPA修正模型将洋湖湿地公园游憩空间建设项目分为4种类型,并确定17个指标在4种类型中的定位。最后依据IPA修正模型的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游憩空间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化进程中,江南水乡城市空间结构背离了水陆相生的传统空间格局,城水脱钩、人水分离,导致滨水空间衰败。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以耦合性切入城市与滨水空间之间关系的分析:一方面以基于网络分析法模型的可达性分析滨水空间的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以土地利用、人口密度分布、POI兴趣点、街道整合度等多源数据分析城市人群空间分布;然后将两者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得到城水空间耦合关系的网格化地图。结果发现,研究区内城水空间错位现象严重,高耦区集中于城区中心且范围狭小,城区边缘低耦、无耦区广大,诠释了研究区内“水乡”空间意象淡薄的现象。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分类分型的优化策略,并将优化方案代入模型中验证其成效,为江南城市滨水空间建设的设计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贵阳市偏坡乡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人口素质、区域经济等相关指标,构建了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模型与Logistic增长预测模型,对典型喀斯特峰丛槽谷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和预测。结果表明:偏坡乡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2015年为中级协调发展阶段,2016~2020年为逐步良性协调发展阶段,2021~2027年趋向于高效协调发展阶段。随着生态休闲旅游的合理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偏坡乡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也逐步趋于高效优质协调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程度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微观尺度测度各县市"新四化"的同步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融入绿色化指标构建了"新四化"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5年咸宁市"新四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0~2015年,咸宁市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趋势上升但有波动;耦合度等级出现良性耦合趋势;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前期有所波动,后期增长平稳并呈现中级协调状态。提出了今后要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加速农地流转和农村人口转移提升城镇化支撑作用,提升工业反哺农业的力度,控制高污染高消耗企业,保障区域经济的绿色化发展,促进咸宁市"新四化"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林业》2021,(1):133-136
文章以点评数据为依据,利用词频分析技术和情感分析技术对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公园进行公园社会服务价值研究。基于点评数据分析的临平公园社会服务评价主要集中于东来阁和游乐园等景点,体现了临平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临平公园综合服务功能,评价结果不仅可以为公园管理者和设计者提供公园的社会服务反馈信息,也为临平公园的后期提升改造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新罗区林区生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罗区林区生态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耦合协调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新罗区林区的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大致分成两个时期:2015年新罗区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处在低水平协调发展阶段;2016~2019年新罗区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度虽然也处于低速发展阶段,这主要是由于产业转型而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正道路两旁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绿植,公园内环保、时尚的灯具设施,居民喜欢的鲜花进了社区。今年,为更好的服务APEC会议在怀柔区顺利召开,进一步促进怀柔区城市发展需要、满足城区居民休憩、娱乐的高层次需求,突出并营造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区园林绿化局对城区范围内公园、道路、小区进行了绿化景观提升改造。目前,城区生  相似文献   

18.
公共服务设施的优化配置是构建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以济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利用中小学、医院位置、规模、成立时间等数据资源,借助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1990年以来济南市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和医疗服务资源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新增资源看,济南新增基础教育资源高值区分布较为分散,且向外扩张明显,而...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10—2020年福州市林业、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数据,构建福州市林业—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综合发展水平趋势,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3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结果表明,2010—2020年福州市的耦合协调程度由失调向优质协调转换,期间经历了严重失调—中度失调—轻度失调—初级失调—勉强协调—良好协调—优质协调的过程。2010—2020年福州市协调度均低于耦合度,在不同的阶段存在林业滞后、经济滞后以及生态环境滞后等问题。结合研究结果,提出福州市未来林业—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滨水带状公园中的慢行活动空间是促进居民健康的重要城市空间。基于层次分析法从慢行路径、慢行设施、慢行景观3个方面和16个评价指标构建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空间评价体系和评分标准,权重结果表明慢行路径对于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最为重要,出入口、道路连通性、无障碍设计、水岸与边坡防护设施对慢行活动影响较大。并以海口市西海岸带状公园为例,计算公园各区段综合得分和各指标得分,得到各区段在打造慢行友好型滨水带状公园方面的评价及改造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