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鲫鱼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之一。目前,最新的鲫鱼品种是异育银鲫"中科5号",是由桂建芳院士团队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五代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具有生长优势明显、饵料系数低、耐低氧、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等优点。近年来,景泰县利用盐碱水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已引进的适宜盐碱水养殖的品种有南美白对虾、虹鳟、金鳟、鲟鱼.  相似文献   

2.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具有不易脱磷、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成活率高等优点,深受养殖户的喜爱。本试验主要是2014年通过对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普通鲫鱼的生长进行观察,总结其生长动态并分析比较,为异育银鲫"中科3号"在崇明地区养殖推广提供基础资料,本试验在崇明县绿华养殖场进行。一、材料与方法1.池塘条件试验池为一口面积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银鲫鱼的养殖品质有所下降,并出现一些问题,另外银鲫鱼的养殖热度也有所下降,造成效益明显衰退,严重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养殖户的养殖热情。2012年宁化县被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列为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宁化县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的主推品种之一。异育银鲫中科3号肉质好,生长快,成活率高,市场广阔,适合大规模推广养殖。泉上镇有10户示范户养殖该品种,通过近几年来的养殖,现总结一套异育银鲫"中科3号"生态养殖技术,旨在为池塘养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我国科研人员从筛选出的少数银鲫优良个体经异精雌核发育增殖、多代生长对比养殖试验评价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2008年获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选育出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异育银鲫"中科3号"在全国各地得到大面积推广,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很受欢迎的名优鲫鱼养殖品种,也是农业部公布的适宜推  相似文献   

5.
正鲫鱼是我国主要养殖鱼品种之一,2019年全国总产量为275.6万吨,主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异育银鲫作为鲫鱼改良新品种中的主力,具有遗传性状稳定、体形观感好、不易脱鳞、生长快、出肉率高等性能,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其产量约占全国鲫鱼养殖总量的70%。从20世纪80年代起,水产科学家们共培育出了5代异育银鲫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作为第5代异育银鲫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7),是以银鲫E系作为母本,通过不同世代分别与团头鲂和兴国红鲤两种父本进行11代连续雌核发育而得到的异育银鲫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正鲫鱼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其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肉质细嫩,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青睐。近年来,随着养殖品种优化及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中国科学研究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因势培育出鲫鱼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其具有养殖成本低、抗病力强、易于垂钓等优点,现已成为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推广的新品种之一。2019-2020年,陕西省连续两年引进异育银鲫"中科5号"进行试验示范,推广效果显著。2020年通过引进育银鲫"中科5号"乌仔,在眉县渭河苗木花卉园鱼场进行培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桂建芳院士所在的鲫鱼育种团队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的第三代新品种,于2007年12月份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核。该品种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碘泡虫病发病率低,并且养殖技术简单易行,成活率高,适合在全国范围内的可控水体推广养殖,深受养殖户的喜爱,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曾建刚  线婷  彭建  沈小明 《河北渔业》2022,(3):32-33,36
为探索新的养殖模式,开展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套养"中科3号"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var.CAS Ⅲ)模式试验,"中科3号"异育银鲫为底层杂食性鱼类,可以以大口黑鲈(中上层鱼类)的残饵和粪便为食物,两者互利共生,改善池塘水质,又降低饲料系数和增加...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为拓展本地区的养殖种类范围,河北省廊坊地区引入异育银鲫"中科3号"、长丰鲢淡水养殖新品种,开展试验性养殖,试验的养殖模式为主养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3号",搭配品种为草鱼、青鱼,长丰鲢。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长丰鲢在廊坊地区进行移植驯化,拓展了本地区的养殖种类范围。通过试验,该鱼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成活率高,饲养成本低。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培育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长丰鲢是长江水产研究所采用人工雌核发育、分子标记辅  相似文献   

10.
上海崇明拥有淡水养殖面积4万亩,其中主养淡水鱼鲫鱼经过多年的养殖,种质退化现象严重,发病率高,广大养殖户急盼有较好的养殖品种进行换代,以达到品优、高产、高价的养殖结果.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撑下,本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光明集团上海青年农场有限公司开展异育银鲫"中科5号"池塘主养试验,希望通过对养殖模式、水质调控...  相似文献   

11.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由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历经多年选育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其遗传性状稳定,有不易脱鳞、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发病率低等优点。目前异育银鲫"中科3号"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推广养殖。2020年4月底,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济南综合试验站引进异育银鲫"中科3号"乌仔40万尾,在高青县低洼盐碱地基地开展大规格苗种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12.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鲫鱼是我国重要的大宗淡水养殖鱼类之一,适合在全国各种可控水体中养殖。因其适应性强,分布范围广、味道鲜美等特点,深受养殖户和消费者的欢迎。本培育单位于2008年培育成功的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目前鲫鱼养殖中主养品种。近十年的推广养殖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同时因其体型、体色具有很好的市场接受度。但在养殖实践  相似文献   

13.
贾景瑞 《河北渔业》2014,(10):33-33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遗传性状稳定;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生长速度快,比高背鲫生长快13.7%~34.4%,出肉率高6%以上;寄生于肝脏造成肝囊肿死亡的碘泡虫病发病率低。异育银鲫"中科3号"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的各种可控水体内养殖。目前冀州湖养殖品种主要以鲤鱼、草鱼、鲢鱼为主,养殖模式陈旧,处亏损状态,渔民收益不佳。为增加效益,优化产品结构,今年引进了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3号"。  相似文献   

14.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和鳜鱼单独精养易发生鲫鱼鳃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鳜脾传染性肾坏死病等暴发性病害,为减少这两个品种在高密度单养池中养殖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死亡,提高池塘主养品种的成活率,2014年,我们将异育银鲫"中科3号"两龄鱼种和鳜鱼当年鱼种混养,并对放养模式、健康养殖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利用两个品种的不同苗种放养时间和不同饲(饵)料品种,在成鱼养殖池中合理降低两个养殖品种的苗种放养数量,有效控制了异育银鲫  相似文献   

15.
<正>异育银鲫"中科3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研究员等研发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三代新品种,该品种鲫鱼适宜主养、混养、精养,具有生长速度快、含肉率高、遗传性状稳定、鳞片紧密、不易脱落等特点,深受养殖户的喜爱,该品种推广养殖可以促进养殖结构调整、提高池塘产能,化解饲料价格上涨和鱼类价格偏低等不利因素,大幅增加养殖效益。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南昌综合站新干示范县自2010年开始从湖北黄石市引进异育银鲫"中科3号"夏花,已连续四年开展异  相似文献   

16.
<正>2011年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郑州站将异育银鲫"中科3号"引入河南,在郑州站几个示范片开展了池塘养殖试验。"中科3号"引进的第一年长势不好,一些养殖户不愿意进行饲养,从第二年开始,"中科3号"生长快、个体匀称、不繁殖的优点逐渐显现。尤其近两年鲤鱼价格持续低迷,坚持养殖异育银鲫"中科3号"的养殖户得到了实惠。现将洛阳地区开展的"中科3号"高产、高收益养殖模式进  相似文献   

17.
正异育银鲫"中科5号"育种的原始亲本是团头鲂和兴国红鲤,团头鲂是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官桥基地养殖保种,兴国红鲤来源于江西兴国红鲤原种场。异育银鲫"中科5号"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桂建芳院士等于1995年利用团头鲂精子授精激活银鲫E系的卵子、再经冷休克处理而创制的雌核生殖核心群体,以生长优势和隆背性状为选育指标,用兴国红鲤精子刺激进行10代雌核生殖扩群。异育银鲫"中科5号"优良性状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为配套杭州市池塘内循环"水槽式"流水养殖示范点对优质鲫鱼鱼种的需求,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在位于杭州市富阳区东州街道的五丰岛上新设立了一个异育银鲫"中科3号"鱼种培育示范户,总面积6.5亩池塘放养异育银鲫"中科3号"水花270万尾,经30天左右培育,共捕获夏花鱼种234万尾,培育成活率86.67%。现将培育情况小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安徽小老海实业集团位于芜湖市,2015年与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合作建立了"安徽省水产院士工作站";2019年获农业农村部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水产良种项目立项,通过种质资源场建设,培育异育银鲫"中科5号"。公司拥有养殖水面1500亩,工厂化室内循环水繁育车间22600米~2,孵化设备120套,一个批次可繁育异育银鲫"中科5号"水花鱼苗3.6亿尾,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重要的异育银鲫"中科5号"扩繁基地。到目前已生产异育银鲫"中科5号"水花鱼苗3个批次约10亿尾。  相似文献   

20.
2008年我们引进异育银鲫"中科3号"后,为了保证亲本质量,克服单独进行异育银鲫"中科3号"亲本培育成本高,同时规避鳜鱼成鱼养殖风险,逐步探索出异育银鲫"中科3号"亲鱼和鳜鱼混养技术。一、养殖环境条件1.池塘条件池塘应选择东西向、长方形,通风、向阳、面积10~20亩为宜,池底平坦,塘埂无渗漏,池底淤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