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对发展西藏高海拔地区节水农业至关重要。该文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秸秆覆盖条件下春青稞不同生育期对水分亏缺程度的响应。试验处理包括全生育期充分灌溉处理(对照)以及苗期、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水分亏缺处理。结果表明,水分亏缺处理显著降低了春青稞耗水量和耗水强度(P0.05),且其减小程度随着亏缺程度的增加而增大。灌浆期水分亏缺对全生育期作物耗水量的影响最大,其轻、重度水分亏缺处理分别减少全生育期耗水量19.6%和24.2%;在水分亏缺处理下春青稞产量差异不显著。在试验条件下,不同水分亏缺没有导致减产,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64%~21.85%,节水4.96%~24.24%。当土壤水分下限控制在55%田间持水率时,对春青稞产量及构成没有产生显著不良影响且获得了较高的节水率,表明在西藏高海拔半干旱寒区,可以通过秸秆覆盖农田管理措施,使春青稞获得更大的节水空间。  相似文献   

2.
通过 2年的技术示范和推广 ,河北省石家庄市 1 998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86.4% ,1 999年增加到 96.4% ,2年累计利用秸秆 1 60 5万 t,不仅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新增产值 1 2 .56亿元 ,新增纯收入 1 2 .1 8亿元。其综合利用技术总结为五大类 :1秸秆机械直接还田、秸秆培肥果及秸秆生物菌沤制。2秸秆饲料技术 :包括秸秆青贮、氨化、微贮 ,及秸秆生物饲料、秸秆配合颗粒饲料、秸秆块状饲料、饲用玉米及饲草种植。 3秸秆燃料技术 :主要有沼气技术和秸秆气化技术。4秸秆基料生产食用菌技术。5秸秆原料技术 :有秸秆生产生物制剂“CHA”、五防…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西藏青稞产量的影响,采用西藏37个气象站点1986—2015年的气象资料,选取年均以及青稞生长期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空气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以及逐年青稞产量数据,运用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青稞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2015年以来西藏地区气温呈线性增加趋势,温度(平均气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增加特别是最低温的增加与青稞产量增加呈极显著正相关,是影响青稞产量的最重要因素;降水量也是影响青稞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与青稞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空气相对湿度对青稞产量的影响不显著;日照时数与青稞产量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总被引:253,自引:52,他引:253  
作物秸秆是农作物生产系统中一项重要的生物质资源。中国是世界上秸秆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论文详细论述了中国农作物秸秆的资源量和分布,介绍了其作为工业造纸原料、畜牧饲料、造肥还田以及农村生活能源的利用现状和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满足度和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作为农作物秸秆利用途径之一,为奶牛、肉牛和肉羊饲养提供充足的粗饲料,能保障“节粮型”畜牧业的发展。该文以中国31个省市的农作物秸秆饲料为研究对象,对2008-2013年各省市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饲料需求量进行计算,并求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满足度和优势度。结果表明:1)2008-2013年,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和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饲料需求量均呈现增长趋势,2013年分别达到16895.12和12568.36万t。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六大牧区中内蒙古和四川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高的地区。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西南地区和六大牧区中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和新疆为反刍动物农作物秸秆饲料需求量多的地区。2)2008-2013年,中国农作物秸秆饲料化满足度呈波动增长的趋势,2013年满足度达到了134.43%,意味着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量满足反刍动物秸秆饲料需求,但呈现“东高西低”情况。六大农区中的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六大牧区中的内蒙古和四川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具有优势。3)六大农区中的黄淮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六大牧区中的内蒙古和四川为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发展核心地区。该研究为分析中国“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现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于青稞成熟期(2012年7-8月)选取西藏一江两河地区青稞主产地8个县,每县选择21个青稞连片种植区,对耕层(0-20cm)土壤进行取样,在实验室测定土壤氮、磷、钾等速效养分含量,同时在相应地块采集1m2样方上的青稞成熟植株,称取青稞籽粒重量,并对青稞产量与速效氮、磷、钾养分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稞产量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速效钾含量的正相关关系显著(P0.05),与速效磷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说明西藏一江两河地区青稞产量对碱解氮的依赖性大,氮素是青稞生长的限制因子。今后可通过调整施肥结构,合理增施氮肥弥补西藏一江两河流域青稞主产地土壤氮素不足从而增加青稞产量。  相似文献   

7.
西藏青稞灌溉定额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藏地区灌溉定额等试验数据有限,因此,基于少量实测数据,计算分析作物净灌溉定额及其空间变化规律,扩展有限数据的使用范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拉萨站实测的青稞作物系数,采用FAO提出的作物系数修正方法,得到西藏4个农业分区中代表站的青稞作物系数值。基于青稞种植区共28个站点的气象资料及4个分区的青稞作物系数及土壤水分参数等资料,采用土壤水量平衡原理计算得到28个站的青稞灌溉定额长系列值。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得到西藏青稞不同水文年型灌溉定额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等值线图,分析了青稞灌溉定额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与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西北到东南,青稞灌溉定额呈现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其等值线总体呈带状分布特点,并且等值线与经线趋于平行。青稞灌溉定额随着降雨量增加而降低,随气温及ET0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秸秆草块饲料育肥肉牛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秸秆饲料发展畜牧业是有效解决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区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中林牧矛盾的重要措施。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用粗饲料压块机生产的草块饲料进行肉牛育肥试验。  相似文献   

9.
区域秸秆资源分布及全量化利用潜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秸秆利用产业科学合理化,推动区域秸秆全量化利用,以湖南省为研究对象,对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人均秸秆占有量等进行了估算,明确了湖南省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同时结合湖南省秸秆利用竞争性需求量计算分析了全省秸秆全量化利用潜势。结果表明:2018年湖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和可收集资源量分别为4 021.7和3 039.1万t,主要以水稻秸秆为主,占比约65%;其次为油菜、蔬菜和玉米秸秆。不同农作物秸秆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水稻、油菜和蔬菜秸秆总体呈现自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增加的趋势,而玉米秸秆则表现出相反的变化趋势。全省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仅为0.68 t,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分析秸秆潜在利用途径,预测湖南省肥料化需求量为887.3万t,饲料化需求量为885.1万t,基料化需求量为83.2万t,原料化利用量为65.7万t;剩余秸秆可能源化利用量为1 117.9万t。结合目前湖南省秸秆资源利用结构,全省实现秸秆全量化利用的总体趋势应为在保持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的基础上,适当减少肥料化,提高饲料化和能源化利用比率。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态因子条件下西藏青稞种子表型性状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西藏青稞种质籽粒遗传变异程度、变异规律、地理因子对籽粒表型性状的影响程度,确定决定籽粒表型的关键性状,从而为青稞育种提供籽粒表型基础模型,本研究以527份西藏青稞农家种、野生近缘种为试验材料,基于青稞籽粒表型性状变化和相关地理环境因子,采用数字图像分析法对西藏青稞农家种、野生近缘种等527份青稞种质资源籽粒长、粒宽、粒长宽比、粒面积、圆度值、密度指数和千粒重(TKW)7个表型性状进行精确测量,并进行典型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青稞种子表型存在广泛的变异类型,TKW的变异系数最大,粒长的变异系数最小。典型相关分析显示,海拔、经度和纬度地理因子与7个籽粒表型性状间存在着显著相关关系(α=0.05),海拔高度的增加可使青稞粒面积、粒长宽比、粒圆度值增加,而粒长逐渐减少。纬度和经度的增加与粒长呈正相关,并与TKW有一定联系。籽粒7个表型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527份青稞材料可聚为3大类群,各类群表现一定的地理分区。主成分分析显示,青稞籽粒TKW、面积、粒宽、粒密度可代表7个籽粒表型性状的变异,且表现出以粒宽、TKW、粒面积为主反映种子大小的指标及以长宽比、粒长、圆度值为主反映种子形状的指标。西藏青稞种质资源籽粒表型变异极为丰富,并与多变的地理因子显著相关。青稞籽粒表型性状可分为种子大小和种子形状2个方面,两者对千粒重贡献率分别达到60.3%和33.8%,且表现为独立遗传特性,这说明在今后的青稞育种工作中,应以籽粒大小指标为重,兼顾籽粒形状,该研究结果为西藏青稞高产栽培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青稞是最具西藏特色的农作物,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为更好地推动西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效提升西藏地区的农业发展质量,优化青稞的整体种植成效,不断提升青稞的栽植水平,应积极推广绿色青稞,巧妙科学地应用种植技术和方法,提升青稞的整体生产产量,全方位优化青稞种植的整体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根据西藏首次土壤资源调查结果,对西藏青稞主产区土壤肥力状况进行了评价,分析了目前限制青稞产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重点剖析了生产上施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13.
秸秆还田是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现实途径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秸秆资源化利用主要包括农业利用(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和工业利用(燃料化、原料化)两大类。在国家层面上,目前的原则为“多元利用、农用优先”,但对于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这三化并没有设立优先原则。本文在比较秸秆农业利用的历史、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自然适应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后,认为在当前农业形势下,秸秆还田是最优、最现实的农用模式。此外,还从秸秆腐解规律及其调控的角度证明了秸秆还田是一个可以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建议在国家层面上树立“多元利用、农用优先、还田为主”的秸秆资源化利用原则,并从秸秆还田补贴、农机农艺配套、病虫草害控制及新型秸秆腐熟剂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当前的秸秆还田政策及技术。  相似文献   

14.
秸秆养牛研究的提出是国家、行业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每年农作物收获后,都会产生大量秸秆,但是对于这些秸秆的利用程度却并不高。近年来,秸秆经过处理后作为牛饲料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如何把秸秆加工制成有营养的牛饲料,值得相关人员深入研究。基于此,阐述了秸秆相关概述,分析了秸秆牛饲料加工的技术路线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青稞是西藏自治区栽培面积最大(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60%左右)、产出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农作物种类。据研究报道,西藏青稞β-葡聚糖平均含量为5.25%,最高的达8.62%,迄今为止,国内外大麦β-葡聚糖平均含量尚无一例超过西藏青稞的平均含量。生物医学界普遍认为β-葡聚糖具有清肠、降血脂、降胆固醇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还可以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抗肿瘤。  相似文献   

16.
黄淮海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结构分析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16  
为推动区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以黄淮海地区5省市为研究对象,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计算了5省市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秸秆资源密度、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明确了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初步分析了秸秆全量化利用的潜势。结果表明:黄淮海5省市农作物秸秆资源理论数量达到2.4×108 t,可收集量达到2.1×108 t。秸秆综合利用率达76%,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利用分别占已利用量的49.0%、31.6%、4.4%、8.8%、6.2%。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秸秆资源占有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通过分析黄淮海各省(市)秸秆潜在利用途径,预测竞争性秸秆利用需求量为1.5×108 t,分别为肥料化6.7×107 t、饲料化5.7×107 t、基料化1.1×107 t、原料化1.8×107 t,秸秆资源可能源化利用量则为8.80×107 t。在已有利用结构基础上,黄淮海地区秸秆实现全量化利用的总体趋势表现为"两个增加"、"一个减少"、"两个调节",即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分别增加2.5×106和6.3×106 t,饲料化利用减少4.8×105 t,肥料化利用调节范围为-2.2×107~7.2×107 t,能源化利用调节范围为0~7.2×107 t。并提出"区域统筹,整体推进",建立长效运行机制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7.
通过3年的调查、分析发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林芝地区、日喀则地区、山南地区等四地市青稞主产区土壤中共分布有AM真菌菌种6个属24个种,其中,林芝地区分布有5个属17个种,拉萨市分布有4个属11个种,日喀则地区分布有5个属16个种,山南地区分布有4个属7个种。摩西球囊霉G.mosseae在西藏青稞农田土壤中出现频度最高,为80%,适应性较强,为优势种;聚丛球囊霉G.aggregatum、根内球囊霉G.intraradices两个种的分离频度分别为50%、45%,为西藏青稞主产区土壤中的最常见种。  相似文献   

18.
丛枝菌根真菌对青稞生长发育及磷营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翠花  陈保冬  朱永官  张澈 《土壤学报》2006,43(6):1052-1055
青稞是大麦类作物中的一种,是西藏地区栽培面积最大、产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农作物品种。近年来,青稞的保健作用(富含-β葡聚糖和“生育三烯酚”)已得到国内外公认,因而青稞生产受到更广泛的关注。然而,根据西藏首次土壤资源调查结果,全自治区低磷(速效磷〈10mgkg^-1)土壤占总耕地面积的46.9%~72.3%(内部资料)。土壤供磷不足是限制青稞高产的重要潜在因素之一,同时西藏目前没有一家化肥厂,生产、科研所需肥料全靠从内地长途运输。寻找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缓解西藏地区农业生产肥料紧缺的状况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高温分解与乳酸菌分步发酵提高秸秆饲料消化率及适口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提高秸秆饲料的消化率和适口性为目的,该研究1)以干玉米秸秆为材料,接种木质纤维素分解菌复合系WDC2,进行高温分解发酵;2)以乳酸菌复合系SFC-2为接种物,进行乳酸菌液体发酵;3)将乳酸菌发酵液以质量体积比1∶1比例均匀喷洒到发酵秸秆中,制备发酵秸秆饲料。该研究从营养学和分子生态学角度探讨了高温分解与乳酸菌分步发酵提高秸秆饲料消化率和及适口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经高温分解发酵,秸秆中微生物多样性丰富,不含致病菌。以南阳黄牛为研究对象,秸秆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3.94%、22.56%和21.12%,采食量提高21.71%;部分分解的秸秆经乳酸菌发酵液吸附后,粗蛋白增加36.17%。秸秆的高温分解发酵与乳酸菌的乳酸发酵相结合的饲料制作工艺,即提高了秸秆的消化率和营养价值,也改善了秸秆的适口性。  相似文献   

20.
浅论秸秆沼气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秸秆复合菌剂沼气发酵技术的探讨,论述了将秸秆作为沼气发酵原料,使废弃的秸秆资源转化为无污染的清洁能源,是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新途径,在秸秆综合利用不足和农村分散养殖户逐渐减少的情况下,秸秆沼气技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