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葵联合收获机专用割台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现有油葵联合收获机割台存在的物料堵塞、堆积以及因拨禾轮回带导致的葵盘无法进入割台等问题,结合我国油葵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拨禾轮式油葵联合收获机专用割台。对分禾过程中油葵茎秆的姿态进行分析,确定了内分禾器宽度、长度和内分禾器间隙;选取不同拨禾速比λ,对拨禾轮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拨禾速比取值范围,并得出拨禾轮的最优直径和转速;为降低输送器输送时拨指对葵盘的击打和油葵茎秆的缠绕,设计了刮板式输送器;为保证良好的切割效果,基于刀机速比γ,确定了往复式切割器切割速度。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阜康市河南庄子村进行了油葵收获田间试验,当整机前进速度为0.8 m/s时,喂入量为3.3 kg/s,割台平均损失率仅为1.42%,整机作业效率0.69 hm~2/h。收获作业过程中整机运行平稳,割台收获过程无堵塞、无缠绕,满足油葵联合收获机割台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食葵机械化收获过程割台损失大、葵盘输送过程籽粒表皮易划伤、脱粒过程籽粒破损严重等问题,根据食葵生物力学特性、种植模式及机械化收获要求,在传统割台的基础上增设脱粒装置,设计了集分禾、扶禾、拨禾、切割、输送及脱粒等功能于一体的食葵联合收获割台装置,葵盘在割台上实现脱粒,有效缩短了葵盘输送路径,为后续提高清选质量奠定基础。为降低割台损失,依据适收期食葵植株姿态,设计了一种不对行拨杆式拨禾轮,并设计了侧边倾角30°的分禾器,同时在相邻分禾器之间增加软毛刷收集碰撞飞溅籽粒;为减少脱粒过程籽粒破损,设计一种轴流螺旋滚筒式脱粒装置;基于物料抛送过程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得出螺旋输送器拨板安装倾角为18°时葵盘较顺畅进入脱粒装置。为验证割台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留茬高度为700 mm时,联合收获机在1.21~2.11 m/s范围内5组不同速度条件下进行田间作业,割台损失率不大于3%、未脱净率不大于2%、破损率不大于3%,均能够满足食葵收获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甘薯分段收获技术需求,结合国内外甘薯收获技术及装备,提出一种甘薯秧蔓收获方式,并设计甘薯秧蔓收获机专用割台。该甘薯秧蔓收获割台主要由拨禾切割装置和防堵防缠输送装置组成,可以实现甘薯秧蔓的切—送—归集。首先,理论分析该割台的关键部件结构参数及传动配置关系,确定拨禾切割装置上仿垄型排列的割刀和弹齿的安装高度和安装密度,以及拨禾轮、割刀和弹齿的结构参数。其次,通过对拨禾切割装置、捡拾装置和螺旋输送装置进行运动学和力学分析,明确拨禾轮、捡拾器、螺旋输送绞龙转速和结构决定秧蔓切割效果和收获质量,并确定捡拾器和螺旋输送绞龙的关键结构参数,最后进行田间试验验证该机具的切—送—归集收获效果。结果表明:当整机前进速度为0.6 m/s,拨禾轮转速为46 r/min,捡拾器转速为43 r/min,割台损失率仅为1.3%,整机作业效率为0.45 hm2/h。割台搭配48 kW拖拉机在工作过程中运行稳定,割台在工作过程中无堵塞、无缠绕,满足甘薯秧蔓联合收获机的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收获不对行倒伏玉米存在的收获效率低的问题,对现有拨禾装置喂入部分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拨禾装置拨禾链采用"八"字形结构,拨禾链指采用工作截面为光滑圆弧面的水稻收获拨禾链指。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拨禾机构收获不对行、倒伏玉米时的喂入率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拨禾装置对位置偏离中心小于150mm、前后倒伏角及左右倒伏角均在60°范围内的玉米植株具有很好的扶持喂入效果,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不对行、倒伏玉米收获率低的问题,为后续设计不对行、倒伏玉米收获机拨禾装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我国油葵收获机械化程度低,严重依赖人工导致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等问题,结合华北油葵的种植模式,设计了一种油葵收获割台,确定了割台的整体方案及工作方式。该割台主要由机架、分禾器、拉茎辊、拨禾喂入装置、葵盘接穗装置和输送搅龙等组成,能够实现下拉并切割茎秆,减轻葵盘与接穗板间的撞击,减少籽粒的损失,最终只收获葵盘和与其连接的少许茎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割台工作稳定,工作性能满足油葵收获的需求。同时,就割台在收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为油葵割台的后续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拨禾轮装置是矮秆割台喂入机构中最核心的部件,起到秸秆抓取和输送的作用。其参数的设置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喂入性能,本文通过对矮秆作物收获机械拨禾轮的研究提出了合理参数,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拨禾轮是联合收割机割台的主要部件,其功用是把割台前方的谷物拨向切割器;在切割器切割谷物时,从前方扶持茎秆及时推送给割台输送搅龙。目前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上均采用偏心式拨禾轮,可以收割直立或中等倒伏的谷物。偏心拨禾轮的偏心机构为平行四连杆机构,可按作业需要的方向调整压板或弹齿的空间角度,并在拨禾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这一角度不变,有利于扶起倒伏作物和铺放割后的茎秆,减少对谷物的打击,避免回转时的带草现象。因此,在联合收割机收割  相似文献   

8.
针对大型青贮机宽幅割台配套短缺、现有割台幅宽小、收获效率低的问题,研发设计了工作幅宽为6.0m的折叠式青贮机立辊割台。利用Solid Works三维设计软件分别对切割喂入滚筒、分禾装置、割台变速器、液压折叠装置等进行了仿真设计。样机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青贮机收获效率高,作业切割输送顺畅,收获损失率为0.9%,割茬平均高度118mm,达到了设计要求,可为我国6.0m及以上的大型青贮机割台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针对现有牧草收割机收割饲用苎麻作物时,割台输料不畅,搅龙易被麻类纤维缠绕的问题,设计一种专用收割机割台。该割台由往复式切割装置、拨禾轮、茎秆捡拾输送器及螺旋搅龙组成。根据饲用苎麻的田间生长特性及物料特点,开展收割机割台设计。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分析,确定割台各关键装置结构参数:拨禾轮的圆周半径为840 mm、切割器离拨禾轮轴高度为1 470 mm、拨禾轮转速27.9 r/min、升降行程为700 mm、往复式割刀曲柄转速为540 r/min、茎秆捡拾输送器拨齿轮滚筒半径为150 mm、转速为152.80 r/min,喂入搅龙直径为320 mm、转速为170 r/min。田间试验表明:该机收获损失率为3%,标准草长率为91%,作业小时生产率为0.25~0.35 hm2/h,割茬高度为150 mm。收割时,割台未出现堵料及纤维缠绕现象;收割后,苎麻割茬整齐,未发现作物茎秆基部存在明显撕裂现象。试验结果表明往复式切割器切割效果良好,整机工作性能稳定,该收割机割台能够满足对饲用苎麻作物的收割要求。  相似文献   

10.
玉米收获机组合式指形拨禾机构设计与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不分行收获的技术关键是如何实现茎秆的有效导入.在分析现有不分行玉米收获机割台结构的基础上,对指形拨禾机构提出了改进方案,将拨茎轮和拨穗轮独立安装,拨穗轮靠近螺旋输送器.拨茎杆为直杆,拨穗杆为弯杆,两者偏心安装方向相反,转动方向相同.拨穗轮后移,可改善对果穗的输送效果,避免与拨茎杆发生干涉.改变拨茎杆的偏心方向,可增强对茎秆的拨送能力,增加拨禾的有效范围,从而提高了对不同玉米行距的适应性.通过对茎秆运动仿真实现算法的设计,在Matlab环境下进行模拟试验,探讨了茎秆运动规律,对改进方案进行了分析验证.建立了拨穗杆的曲线方程,为样机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谷物收获机械拨禾扶禾装置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析谷物收获机械拨禾扶禾装置的工作对象和工作任务入手,介绍了分别适用于传统的全喂入式,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和新型梳脱式联合收割机上的拨禾扶禾装置。详细讨论了它们结构形式,工作过程,工作原理及设计要点,总结出设计各种谷物收获机械拨禾扶禾装置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玉丰牌4YW-2(3)型玉米联合收获机是以拖拉机为动力的玉米收获机械,可同时完成玉米的摘穗、装箱、秸秆切碎等工作,摘穗方式为卧辊式。机具特点●产品适应性好采用了获专利的先进技术,加大了拨禾角度,把前扶导器减短变窄,使茎秆强制性全幅喂入,提高了行距适应性,收获各种行距的玉米均不要人工开道,适应了不同地区、不同种植方式的收获。●收获质量好拨禾系统适量前移,在收获过程中实现免扶早拨,降低了玉米损失。二级输送系统采用刮板式输送方式,较搅龙式有效降低了玉米的破损率。●收获效率高割台液压调整,适应不同的结穗高度,可根据当地的种…  相似文献   

13.
故障割刀卡滞(或漏割)拨禾轮甩草割台前部堆禾割台搅龙堵塞割台喂入口处搅龙翻草原因田间棍棒、铁丝、石头等杂物卡入割刀割刀间隙过大,或铆钉松脱动刀与定刀不“对中”割茬过低或割刀速度低护刃器、定刀片等零件损坏切割器变形拨禾轮太低拨禾齿向后倾斜角太大割台上积草、堆泥拨禾轮太偏前割台输送齿条损坏驱动曲柄皮带过松(130机型)作物太矮喂入量太大割台底板变形搅龙传动胶带松搅龙浮动不灵活割台喂入口集谷过多搅龙叶片太光滑伸缩杆偏心位置调整不当输送带打滑-输送带与割台搅龙距离太大输送槽堵塞脱粒滚筒堵塞出谷搅龙堵塞输送平皮带…  相似文献   

14.
饲料收获机矮秆割台拨禾轮导轨运动轨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矮秆割台核心喂入部件拨禾轮的结构和运动轨迹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对拨禾轮导轨曲线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拨禾弹齿运动轨迹进行了模拟,找出了保证矮秆割台能够正常工作的弹齿运动轨迹形状,确定其正常工作的拨禾轮速比区间为(0.78,∞)。  相似文献   

15.
油菜收获机割台螺旋输送器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油菜联合收获过程中由于喂入量波动导致割台螺旋输送器堵塞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割台螺旋输送器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实现喂入量变化时实时改变滑块位移以自动调节输送器与底板之间的间隙。输送器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确定了调节机构预紧弹簧最大预紧力和调节位移分别为366 N和50 mm。运用扭矩传感器和高速摄像技术分别开展输送器扭矩和调节位移的性能试验,当弹簧预紧力和刚度分别为293 N和12.65 N/mm时,输送器扭矩为8.267 N·m,减少了40.7%,调节位移为10.2 mm,调节机构性能较优。调节机构对输送器性能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增设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可明显降低扭矩并增加最大喂入量,螺旋输送器转速为150 r/min时扭矩减小了23%;转速为200 r/min时,最大喂入量增加至3.5 kg/s,提高了16.7%。喂入量在不大于3.0 kg/s范围内波动时,试验组最大扭矩小于对照组,说明调节机构可较好适应喂入量的波动。田间试验表明间隙自适应调节机构可提高输送器对喂入量的适应性,避免割台堵塞,后续的脱粒装置、清选装置等工作部件未发生堵塞,油菜联合收获机可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6.
自走式秸秆收割(捡拾)打捆机是将切割、捡拾、打捆等工序结合到一起的综合机械设备,目前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其中割台是重要组成部分,割台功用是切割作物,并由拨禾轮式捡拾器捡拾,倾斜输送器将秸秆推进喂入打捆。它由拨禾轮、切割器、分禾器和输送器等组成。本机割台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洋马CA355CEX联合收割机为半喂入自走式联合收割机,性能先进,作业质量好,但结构比较复杂,正确的调整显得更为重要。本文主要介绍该机割台和脱粒清选部分的调整 一、割台的调整 割台的作用是将直立或倒伏的作物梳整扶直切割,并将割下的作物整齐地向后输送。割台由分禾器、扶禾器、拨禾装置、割刀、输送链等组成,要求各组成机构协调工作,使割下的作物能够稳定地、均匀地输送。  相似文献   

18.
油菜联合收获机拨禾轮的入禾轨迹分析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少油菜联合收获机田间作业时的割台损失,对割台拨禾轮的入禾轨迹进行了分析与试验。根据油菜的多分枝"树状"特性,将拨禾轮的入禾过程划分为低效拨禾阶段和高效拨禾阶段,并确定了拨禾轮的入禾点位置及弹齿的入禾方式。弹齿在入禾过程中,采用斜插入禾模式有助于减少割台损失。对拨禾轮转速、拨禾轮水平位置、拨禾轮垂直位置3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田间试验,对比弹齿竖插入禾和弹齿斜插入禾两种模式的割台损失率情况。结果表明:弹齿斜插入禾模式下的割台损失率更低;各因素对割台损失率的影响的显著水平顺序为拨禾轮转速拨禾轮垂直位置拨禾轮水平位置;弹齿斜插入禾模式下拨禾轮的最优参数组合为拨禾轮转速18r/min、拨禾轮水平位置500mm、拨禾轮垂直位置1 200mm。研究结果为减少油菜割台拨禾损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甜高粱收割的技术难点,提出了一种甜高粱收割机的设计方案,重点研究了割台的可伸缩茎穗兼收装置、上下输送装置、液压升降装置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通过试验,研究了甜高粱果穗和茎秆联合收获技术,自主创新研制的强制拨禾喂入、多组刀片分层扶持切割的收获割台,实现了果穗和茎秆的分层切断,分段长度无级可调,适应多品种、不同高度的甜高粱果穗的收获和茎秆的切割与铺放,解决了甜高粱脱粒及清选技术难题,为高秆植株作物茎穗联合收获技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现有油菜薹收获机械匮乏,人工采摘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结合油菜薹生物学特性与农艺要求,研制了一种自走式油菜薹收获机,可实现自走、自动升降、茎叶统收,一次性完成油菜薹切割、输送与收集等工序。基于动力学与运动学分析了油菜薹收获切割、输送及收集过程,得出了影响收获效率的主要因素,开展了切割装置、拨禾装置、输送装置、割台双升降系统的设计与参数分析。以前进速度、切割线速度、输送带线速度及拨禾轮转速为因素,油菜薹收获漏割率、输送失败率及茎叶破损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二次回归正交旋转台架试验,应用综合评分法确定了最优作业参数组合为:前进速度0.56 m/s、切割线速度0.50 m/s、输送带线速度0.79 m/s、拨禾轮转速49.70 r/min,在最优参数组合下,油菜薹收获效果较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机作业后割茬整齐,在最佳参数组合下,漏割率为4.28%,输送失败率为3.42%,茎叶破损率为6.39%,可满足油菜薹实际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