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稞品质特性及加工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是青藏高原最具特色的农作物。本文综述了青稞的营养价值、青稞籽粒品质、淀粉品质、蛋白品质及加工利用现状,为青稞的进一步利用和合理开发青稞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6HCH-500型青稞烘炒机的研制情况.该机具是一种粮食加工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藏族同胞的主要食物糌粑的原料青稞食品加工专用烘炒机.其采用红外线加热管进行加热,加热温度自动控制,加热方式先进,无污染现象.试验证明,本机具烘炒加工青稞开花均匀、色泽好且爆花率高,不破坏青稞特有的香味及各种营养成分,磨出的炒面口味香且口感好,同时具有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生产率高、工作可靠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将青稞粉与小麦粉混合制作青稞馒头。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青稞粉添加量对面团特性及馒头品质的影响,并优化青稞粉馒头制作工艺。结果表明:青稞粉添加量为10%时,面团粉质特性最好;青稞馒头最佳工艺条件为100 g混合粉中青稞粉10%、酵母1.2%、白糖6%、水74%,38℃下发酵1 h,蒸制20 min。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地调研了甘肃省青稞产业的发展现状,简要阐述了甘肃省青稞产业的现状以及青稞的经济价值,分析了青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要加强青稞科技研究开发投入、加快青稞种植基地建设力度、研究推广高产稳产栽培技术、加快青稞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积极培育青稞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次央 《当代农机》2023,(5):78-79
介绍了青稞种植技术,探讨了青稞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EDEM的青稞接触参数仿真标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青稞品种多样,且部分接触参数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本研究以青稞的休止角为响应值,对青稞的接触参数进行标定。采用响应面法: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对青稞的8个离散元仿真参数进行筛选,得到对青稞休止角有显著性影响的三个因素:青稞—青稞的静摩擦系数、青稞—青稞的滚动摩擦系数、青稞—pla平板的静摩擦因数;通过最陡爬坡试验确定三个显著因素的最优取值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试验,建立休止角与显著性参数的二阶回归模型,并对方程进行优化,求得显著性参数的最优参数值:青稞—青稞的静摩擦系数0.19、青稞—青稞的滚动摩擦系数0.01、青稞与pla平板的静摩擦因数0.43。最后进行仿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仿真试验所得休止角与实际休止角值误差为0.64%,误差很小表明仿真标定的参数是可信的,可以为今后的青稞排种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伦 《河北农机》2023,(21):160-162
为探究高原地区无公害青稞栽培技术产量、品质及抗逆性能,研究采用对比实验设计,以四川甘孜高原地区X农场青稞栽培为例,实验共设定四种处理组:其中,A组、B组、C组均采用无公害青稞栽培技术,A组为高密度播种(50公斤/亩),B组为中密度播种(40公斤/亩),C组为低密度播种(30公斤/亩),D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青稞栽培技术。对比各组青稞生长指标、产量、品质以及抗旱、抗低温和病虫害能力等指标。结果表明,无公害栽培技术显著优于传统栽培方法,尤其在较低播种密度下,青稞的生长表现、产量和品质均显著提升。为高原地区青稞无公害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8.
次巴 《河北农机》2024,(1):70-72
青稞是我国青藏高原地区不可或缺的粮食产物,符合当地的地质条件及水文气候,在当地的种植经过了较长的发展历程。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人们对于农作物的绿色性以及营养成分关注度也更高,这也让很多机构加强了对青稞的科学研究工作。近年来,随着对青稞作物的研究工作持续深入,青稞蕴含着的营养价值也逐渐开始被人们发现和挖掘,不同区域对于青稞作物的需求量也在持续提升,这也为青稞农作物开辟了新的发展市场。本文主要是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的主要品种,并且就青藏高原地区青稞种植的增产对策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促进高原地区青稞种植质量和产量的提升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符俊杰 《河北农机》2022,(2):142-144
青稞也叫裸大麦、淮麦、元麦、米大麦,是大麦的一种特殊类型,因它的内外颖与颖果是分离的,籽粒裸露,故称裸大麦.青稞是我国藏区人民的主要粮食作物,在青藏高原已有3000余年的栽培历史,在藏区是第一大面积和产量作物,具有生态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双重不可替代性,青稞生产的丰歉直接关系到藏区的粮食生产和社会政治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相似文献   

10.
青稞芒的生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对青稞机械化联合收获和脱粒的效率、芒草分离率和碎芒率,减少含芒率,以及提高对青稞芒做饲料用的利用率,对甘肃,青海种植较广的昆仑14号、肚里黄、北青23号3种不同品种的青稞芒进行拉伸及剪切的生物力学特性试验,得出青稞芒的弹性模量、拉伸最大力、抗拉强度、剪切最大载荷、及剪切强度等各生物力学特性参数的大小,优选出适宜机械化联合收获和脱粒的青稞品种。结果表明:昆仑14号平均弹性模量为2 037.786MPa,拉伸最大力为2.828N,抗拉强度为14.2MPa,剪切最大载荷为4.669N,剪切强度为0.030MPa。与肚里黄、北青23号相比,昆仑14号各项生物力学特性参数数值较小,适宜机械化联合收获、脱粒和碎芒,为青稞机械化联合收获、脱粒及碎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青稞是青藏高原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自身具备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加强对青稞的种植力度和发展水平,能够提高藏区农牧民的生活质量。通过对青稞生产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的发展策略,旨在全面提高青稞的产量,促进青稞种植效益的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高原农区春青稞农田耗水规律、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响应,以"喜马拉22"为试材,于田间设置了75%~80%θ_f(CF)、65%~70%θ_f(QK_1)、55%~60%θ_f(QK_2)和45%~50%θ_f(QK_3) 4个土壤水分下限调控水平和1个旱作处理(CK),分析了不同土壤水分水平调控下的春青稞耗水特性、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变化。结果表明:春青稞生育期耗水量、耗水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回升的趋势,且二者随土壤水分调控下限的降低呈直线下降,耗水强度基本在5 mm/d左右浮动。灌水较旱作处理提高了春青稞干物质积累量,平均增幅16.08%。QK_1、QK_2、QK_3较CF降低了春青稞干物质积累量及其相对生长率,且生长后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相对生长率随土壤水分调控下限的降低而减小。干物质积累与气象因子间的回归分析表明降雨量与干物质积累间线性关系极显著,相关系数r=0.980 3。灌水较旱作处理提高了春青稞产量,增产幅度介于11.74%~53.46%之间。当土壤水分调控下限降至55%~60%θ_f时,春青稞产量达6 237.05 kg/hm~2,较CF提高28.30%。春青稞产量与生长季降雨量极显著正相关(r=0.994 5),与气温极显著负相关(r=-0.974),二者对产量的综合影响系数达99.23%,说明生长季降雨量、气温是影响高原农区春青稞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西藏高原地区多因子作用下的青稞动态生长模型。【方法】于2016─2017年在西藏农牧学院农田水利试验场,监测了不同水分和氮素状态下的青稞动态生长过程,基于方差分析法研究了水分和氮素对青稞动态过程的交互作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括4个自由度、描述土壤水分和氮素对春青稞干物质形成以及累积过程函数关系,构建了多因子作用条件下的青稞动态关系模型,分别采用2016年和2017年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验证。【结果】西藏高原地区青稞动态生长过程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青稞的干物质增量和累积量与土壤水分和氮素投入量表现出非线性响应关系;采用偏相关系数能够有效地反映青稞的产量与干物质指标关系。模拟不同水分和氮素条件下的青稞生长过程与实测结果相比,全生育内Nash-Sutcliffe系数平均值为0.873;5%的显著水平下,不存在系统性偏差。【结论】构建的青稞动态生长关系模型能够描述西藏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对青稞生长动态过程影响机理,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4.
次巴 《河北农机》2024,(3):76-78
高原青稞的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面临着独特的挑战。高原气候特点主要表现在高海拔、低气压、低温和强紫外线等,由于海拔较高,大气密度减小,因此气压相对较低且氧气含量减少,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植物和动物的生长。高原地区的极端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和不同季节的温度波动,使得青稞的生长环境异常苛刻,同时各种病虫害威胁着农作物的健康成长,也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农民的生计构成潜在风险。在这一背景下,重视研究高原青稞的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需要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以及为农民提供应对不断变化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本文主要研究了高原青稞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青稞是甘南州的优势作物,是藏族的主要口粮,常年播种面积18万亩左右。甘青4号青稞品种是甘南州当前的主栽品种,常年播种面积12万亩左右,占青稞播种面积的66.7%。由于甘南州地形复杂,气候湿润,青稞病虫草鼠害种类多、危害重,常年损失在16%左右。怎样在有限的耕地条件下提高青稞单产,是农技推广工作者当前解决的生产问题。笔者通过多年的农技推广实践和试验示范,提出了“甘青4号青稞品种主要病虫草鼠害防治技术”,以期为甘南藏区青稞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青稞作物机械收获存在清选损失率和含杂率高等问题。为提高青稞作物机械收获的清选质量,测试分析了青稞作物脱粒物料各组分的相关物性和悬浮特性。采用气吹式农业物料悬浮速度测量装置,测得青稞作物脱粒物料中籽粒、麦芒和颖壳、断穗、短茎秆及碎叶的悬浮速度分别为7.07~12.51、1.29~4.08、2.23~6.32、1.82~8.16和1.18~3.65 m/s。采用风筛式清选试验装置,以离心风机风速和风向、振动筛振动频率和振幅为试验因素进行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籽粒清洁率和清选损失率为试验指标,运用极差分析法得出试验因素最佳组合为风机风速8.5 m/s、风向35°、振动筛振幅30 mm和频率190 r/min,其试验结果为清洁率97.32%、损失率3.73%。该试验可为青稞联合收割机清选装置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国无公害青稞栽培数量在持续增长中,但青海省贵南县等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青稞种植模式,同时因高原的气候环境条件相当恶劣,使得无公害青稞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度缓慢。  相似文献   

18.
青稞是青海作物种植面积比较大的农作物之一,产量是各类作物的最高状态。但在青稞生产过程中,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介绍了青稞条纹病的症状,并提出了防治方法,如种植前注意事项、浸种、药剂等。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西北部地区旱田增墒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西北部地区水资源紧缺,春旱、秋吊严重,农业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通过实施增施有机肥、机械深松深翻营造土壤水库技术和补水增墒--机械化一条龙抗旱坐水种技术,增加旱田蓄水能力、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可促进辽宁省西北部地区旱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青稞粉为原料,分析并探讨了青稞粉中脂肪、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残渣蛋白等组分对抗性淀粉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青稞粉中主要组分对RSⅢ的形成都具有一定影响,其中脂类和醇溶蛋白的存在不利于抗性淀粉的生成,对其形成呈负效应;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促进抗性淀粉形成,对其形成呈正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