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云南省云县为评价研究区域,用生物多样性维护服务能力指数作为评估指标,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进行了单项评价。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县域内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极重要区集中分布在气温高、降水高、低海拔区域,表明研究区净初级生产力(NPP)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趋势。县域内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极重要区占研究区国土面积比例16.41%;重要区占国土面积比例46.07%;一般重要区占国土面积比例37.52%。  相似文献   

2.
森林对水源的涵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功能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组成之一,阐明森林对水源涵养的过程与机理,对于明确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科学合理地培育水源涵养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从林冠层、枯落物层、土壤层等三个层次,分析了森林的水文特征与水文过程,并进一步剖析森林蒸发散与森林植被对水质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科学评价的森林水源涵养功能,寻找水源涵养过程的规律,以期为森林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围的森林区域对保护水源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研究福安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围的森林资源结构,可以更好地保护水源保护区,有效发挥森林水源涵养功能。文章以福安市为例,重点介绍了水源保护地周边森林资源结构及主要生态问题,并针对如何进一步保护水源区提出若干建议与措施,为进一步发挥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保障福安市饮用水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源涵养的计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自然界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因而也是生态系统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要素。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消耗日益加剧,尤其在生态平衡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的今天,其匮乏给人类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如何增加水资源,并提高其对人类的有利功能,自然成为水源涵养研究工作的主题。在各种地文条件下,水源涵养的研究已有百多年的历史,特别是在森林与水的关系上,国内外均已取得许多重大成果.在水源涵养研究中,对其功能作出科学的评价必须依赖于计量研究。因为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理论使得人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关注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水源涵养功能区、水域及岸线生态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区、自然保护地和石漠化敏感区的重要性等级进行评价,并对各要素空间关系进行叠加和量化分析,确定区域总体生态安全空间架构,构建区域生态安全体系,并针对该区域提出自然保护和协调开发的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绿色天府》2019,(7):1-1
什么是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是由各级政府依法划定或确认,对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自然景观及其所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实施长期保护的陆域或海域。截至2017 年年底,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总数达11412处,其中国家级3922处。各类陆域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8%,已超过世界14%的平均水平。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4.8%,占所有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80%以上,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约占3.8%,其他类型的自然保护地面积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9个功能指标,对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336.66亿元·年-1。其中,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3项功能价值量最大,分别占该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34.94%,30.45%和29.00%;阔叶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量最大,占该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37.54%。固碳释氧、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阔叶林在湖北省三峡地区天然林生态系统中具有突出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系统区划原则指导下,对小兴安岭林区森林生态系统区划因子进行了分析与选择,参照《生态功能区划技术暂行规程》中的生态系统功能重要性评价指标,对小兴安岭林区3个立地亚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及营养物质保持进行重要性评价,结合自然概况,提出了各立地亚区的主要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资源现状及保护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的土地利用、森林起源和类别、生态系统、重点保护物种和景观资源等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多样性、典型性和脆弱性、稀有性和特有性、自然性等方面评估其保护价值。结果显示,云南省90%的典型生态系统、27.61%的湿地生态系统、57.90%的原始林、超过9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约80%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以及重要的地质遗迹、自然风景资源在保护地内得到有效保护。对云南省自然保护地资源状况的全面掌握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以及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深圳市大鹏半岛海堤分布、海岸类型、植被类型、植物种类及分布等进行详细调查.对防风暴潮重要性、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和现有生物防护林带保护重要性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有15处海堤生物防护重要性等级为极重要,5处为重要,4处为一般.对海堤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涵养水源的恢复能力是指涵养水源受到外界威胁作用下,水源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显著改变。通过对林业生态修复过程中涵养水源恢复力定量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建立涵养水源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归一化植被指数数据获取、确定数据标准化定量处理及权重,实现对涵养水源恢复力的定量评价。通过实验进一步证明,该评价方法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矢量值更高,评价结果精度更高,更符合林业生态修复需要。  相似文献   

12.
昆明市云龙水库水源涵养林群落结构功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昆明市云龙水库水源涵养林云南松群落,选取了15块标准地作为典型林分类型的代表进行群落结构研究。运用坐标综合分析法和分级评定法,评价了不同林分类型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源涵养生态服务功能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乔灌草复层紧密结构的针叶林和软阔树种的混交林分为水源涵养功能最优林分类型,针叶林与硬阔树种混交的林分水源涵养功能次之,草类—云南松单层纯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差。  相似文献   

13.
竹林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为科学认识毛竹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充分发挥竹林在西毛里湖的水源涵养功能,利用综合蓄水能力法研究了西毛里湖湖滨毛竹林的水源涵养能力及其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毛竹林生态系统每年水源涵养量为3 353.97 m3/hm2,其服务价值为2 247.16元/hm2。其中,林冠层、灌草层、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分别为1 082.05、0.51、11.66和1 152.94元/hm2,分别约占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的48.15%、0.02%、0.52%和51.31%。林冠层水源涵养能力仅次于土壤层,在生态系统水源涵养价值评估中不宜忽视。  相似文献   

14.
水源涵养服务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是森林生态系统特有的水文生态效应。在水资源紧缺的当今社会,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区,因为水在该区域生态系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综述了水源涵养服务水文过程、水源涵养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以及水源涵养服务在干旱、半干旱区的研究进展,对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服务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洮河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洮河林区,总面积479534.6hm^2,森林覆盖率44.72%。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也是甘南重要的水源涵养林,目前保护形势严峻。论证了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必要性,持续发挥“洮河天然水库”功能,涵养水源;保护恢复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水源涵养林结构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涵养林结构配置是重要的科学问题,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涵养水源是水源涵养林具有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水源涵养林体系的稳定性成为一项重要课题。文中综述了森林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及演替规律是诊断结构缺陷和功能低效的理论基础,探讨了调控水量、改善水质可作为评价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的内容,分析种群、功能群、群落等不同尺度及各水平之间的外推和转化有助于揭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机理,论述通过树种选择与组配、密度与覆盖率等配置措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凋落物数量及分解速率。未来需要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即深入分析水源涵养林的结构、拓宽水源涵养功能评价范畴、不同尺度水平的研究及转换、选择适宜的物种组合和优化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东明县境内保护地类型丰富多样,但境内的自然保护地既有交叉重叠,又有保护地规划范围不合理等现象,通过研究分析东明县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提出了分类科学、布局合理、保护有力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思路,对东明县今后新建自然保护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省域尺度出发对自然保护地进行集群式研究是有效提升区域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效能的关键,一方面能强化自然保护地的整体保护与协同管理,另一方面也能创新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模式,对推动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创新性地提出了自然保护地群的概念,明确了其具有空间聚集性、生态连通性、多样性等特征,探索了从区域尺度到生态系...  相似文献   

19.
针对江门市上游段工业过度发达导致的区域水生态环境问题,通过利用GIS空间分析与遥感图像处理软件技术,运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方法,探索西江磨刀门河口段小微湿地生态空间划定情况。结果显示,研究区生态空间划定面积为11 920 hm2,约占总面积的46.98%,生态保护重要性程度为“重要”的区域仅占总面积的6.41%,生态斑块呈破碎化;研究区生态服务功能以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源涵养为主,生态环境敏感性受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影响,整体生态保护重要性等级较高。基于划定结果,提出建立多层级修复网络、营造生物栖息地、构建湿地混合种养模块的生态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逐步推进,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在分类管理上存在的诸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然而,目前各自然保护地实行的属地管理模式具有局限性,相互之间缺乏协同合作、联合执法、区域监测等问题,有碍于自然保护地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性联合保护机制是典型生态系统和濒危物种就地保护的新途径,符合中国国情并顺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通过查阅当前区域性联合保护相关资料和已成立的区域性保护联盟现状,对现有自然保护地区域性保护联盟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了区域性联合保护机制存在的重要性和不足,并提出了未来自然保护地区域性联合保护发展策略,以期为逐步推广区域性联合保护机制,更好地解决当前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促进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