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开发和利用龙血树资源,实现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龙血树苗木在不同基质上生长状况的调查分析,探索营造人工林的合理栽培方法,并在苗圃中进行不同育苗基质的苗木培育试验,结果表明:火烧土+素红土、锯末+柴皮+牛粪混合基质较适宜进行龙血树苗木培育,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龙血树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龙血树D racaena angustifolia龙舌兰科龙血树属。原产马来西亚、印度、菲律宾、中国及大洋洲,中国海南各地常见。龙血树寿命长达6000年,有“不老松”之称,终年常绿,为美丽的室内外观赏植物,也可盆栽。小花龙血树可提取中国中医传统用的内外伤科要药“血竭”。龙血树属渐危种。剑叶龙血树在中国仅见于北热带干热的石灰岩地区,为微幅分布的稀有植物,树脂提取要药“血竭”。长期以来只利用野生资源,未经栽培,加之产区植被遭到不断破坏,将有灭绝的危险。龙血树的繁殖通常以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繁殖率很低。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是快速…  相似文献   

3.
利用ISSR标记法对海南省野生剑叶龙血树资源进行多样性分析,从100条ISSR引物中选取10条多态性好、重复性高、谱带清晰的引物,对105份样品DNA进行扩增,共得到116条谱带,其中多样性谱带有104条.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6442~0.994之间,平均为0.8011,表明剑叶龙血树遗传基础相对较狭窄.利用UPGMA聚类分析,将7个样地的居群分为1个大类群和1个小类群,类群与地理分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濒危植物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表型可塑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的响应主要在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方面,除了比叶面积、叶片长宽比和株高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生物量分配主要与根部性状相关,幼苗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海南龙血树幼苗能够充分利用水分资源,在雨季快速生长,并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根部,有利于度过雨季后严峻的干旱季节。海南龙血树幼苗对水分响应的生存策略具有很强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龙血树的形态结构和植物生理的特点,以海南龙血树茎干为试验材料,探讨龙血树茎干的石蜡切片制作条件。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观察龙血树茎干的微观形态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海南龙血树组培苗进行多年大田栽培试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适合海南龙血树组培苗作为血竭药材生产种植的栽培技术,包括育苗、种植、田间管理、血竭药材枝干的培养等方面内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小花龙血树植物资源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志  黄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32-2733
综述了小花龙血树资源分布、生物学特性、繁育技术、药理及观赏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且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人工诱导海南龙血树(Dracaena cambodiana Pierre ex Gagnep.)所产血竭是否具有抗炎镇痛活性,笔者分别采用小鼠扭体反应模型、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和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模型对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的镇痛活性及抗炎活性做了比较。结果表明:海南龙血树人工诱导血竭可显著延长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镇痛活性优于天然血竭;海南龙血树人工血竭和天然血竭均可显著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两者具有类似的抗炎镇痛活性。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耕地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广东省耕地资源基本状况、耕地资源保护利用的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历年来耕地资源保护利用采用的主要措施,并根据耕地保护利用存在问题提出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龙血树白绢病病原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血树白绢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龙血树白绢病的病原菌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 Sacc。在30℃、pH值为5.0~6.0的条件下适宜该菌菌丝生长;菌核在25~30℃时形成量最多,最适于菌核萌发的温度为30~35℃、pH值为4.0~7.0;40℃以上高温抑制菌核的形成。病菌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有无光照都能很好生长。  相似文献   

11.
重视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对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基于此,立足于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利用的意义,并提出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抗褐变剂及其组合对海南龙血树组织培养及抗褐变效果的影响,为其种苗的快速繁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种抗褐变剂处理海南龙血树外植体嫩茎,开展愈伤组织诱导与抗褐变试验;在基本培养基MS中添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检测其对海南龙血树愈伤组织分化不定芽和丛生芽形成的影响.[结果]海南龙血树嫩茎在0.1 g/L半胱氨酸(Cys)溶液中浸泡10 min后接种于含0.1 g/L维生素C(Vc)的培养基中,褐变率比对照(CK)低,仅20.5%,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为75.5%;适宜龙血树嫩茎愈伤组织诱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6.0 mg/L 6-BA+0.5 mg/L NAA,诱导率为75.5%;适宜龙血树芽增殖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为4.0 mg/L 6-BA+0.2 mg/L NAA,增殖倍数为3.3.[结论]采用Cys和Vc两种抗褐变剂组合处理可适当减轻龙血树组培过程中嫩茎的褐变程度,促进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适当添加6-BA和NAA可促进愈伤组织的不定芽分化和丛生芽形成.  相似文献   

13.
海南龙血树离体快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梅  莫饶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968-968,1068
[目的]加强龙血树组织培养的再生体系,为其迅速繁殖及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提供依据。[方法]以龙血树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用9种6-BA、NAA不同浓度配比的诱导培养基和NAA不同浓度的生根培养基进行对比试验,研究海南龙血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结果]龙血树幼嫩茎段的诱导和生长与6-BA、NAA有关系,两者的配比直接影响茎段的再生频率。6-BA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影响极为显著,NAA的影响不是很明显。MS+0.3 mg/L NAA的生根时间最短,15 d左右生根,根数多,根系良好,移栽成活率高达95%。[结论]龙血树幼嫩茎段的诱导和不定芽增殖的最适培养基为MS+6.0 mg/L 6-BA+0.5 mg/L NAA,增殖系数达10以上,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0.3 mg/L NAA。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为例,系统阐述了省级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做法,分析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政策支持与资金保障力度、增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团队力量、提升种质资源利用技术水平、提高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率等对策和建议,以期提高省级农科院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今后更好地指导野生大豆保护与利用工作,总结了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原生境保护、资源收集与异位保存情况以及在饲草和育种方面的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保护利用中存在的一系 列问题,如原生境受到严重破坏,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重视程度不够,利用研究水平有待于提高等;提出了加快山东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土壤、水和肥料是进行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土壤、水和肥料资源利用与保护新技术研究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业生产中土壤、水和肥料资源利用、保护现状基础上,讨论了土壤、水和肥料资源利用、保护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以及土壤、水和肥料资源利用与保护新技术的特征和要求,指出只有服从和服务于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土壤、水和肥料资源利用与保护技术才是真正的农业新技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开展土壤、水和肥料资源利用与保护新技术研究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树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提取条件(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对剑叶龙血树树叶中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确定剑叶龙血树树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温度70℃、提取剂乙醇体积分数为70%、料液比1∶25(m∶V,g/m L)、超声功率70 W,提取60min。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剑叶龙血树树叶总黄酮平均率为1.605%。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总结安徽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剖析了其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支持力度、持续开展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建设、强化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利用、建立完善种质资源管理体系等相关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进安徽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从景观设计的角度,对浙江省兰溪市诸葛村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诸葛村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方法与不足,为古村落旅游开发过程中的景观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了相应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天然林资源保护对于促进我国环保事业和生态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天然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直接的关系到人们生活环境的稳定性和优质性。要实现天然林资源保护可持续发展,利用不同的途径对天然林保护进行宣传、设计规划,开展系统全面的资源管理。保护天然林资源要与社会职能的发挥相适应。要积极地探索保护天然林资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