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象山县二化螟对杀虫双的抗性在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出现 ,抗性程度逐年提高 ,至1999年抗性测定结果达到243倍 ,属高抗水平级 ,故治螟药剂杀虫双逐步被三唑磷所取代。由于单一药剂使用多年 ,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也已经产生 ,局部地区抗性严重 ,如地处象山县南部的高塘岛乡 ,抗性最为严重 ,经1999年抗性测定 ,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已达108倍 ,属高抗水平级。为了解决螟害问题 ,特在2000年春引进台州菲尔达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25%万螟灵乳油防治1代二化螟 ,进行边试验边推广 ,凡应用万螟灵的田块均取得较理想的防治效…  相似文献   

2.
几种新型杀螟药剂防治水稻二化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由于冬季气温偏高以及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改变 ,加之多年使用三唑磷、杀虫双等农药 ,二化螟抗药性明显增强 ,种群数量大幅上升 ,已成为玉环县水稻生产上危害损失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二化螟在当地发生 4代 ,发生面积达 2万hm2 左右 ,虽经大力防治 ,损失稻谷仍达 8万kg以上。为了筛选新的高效治螟药剂 ,2 0 0 2年 5月应用 2 0 %阿维·杀单微乳剂等几种新型杀螟药剂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效试验。1 供试药剂与试验处理供试药剂为 2 0 %阿维·杀单微乳剂 (绿得福 ,abamectin +monosultap) ,浙江海盐农药厂生产 ;3…  相似文献   

3.
二化螟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目前稻区广泛应用18%杀虫双水剂防治二比螟,为扩充药源,验证四种新杀虫剂(新剂型)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9年在浮梁县五港乡清水村委会早稻田进行了四种新杀虫剂(新剂型)对二化螟的防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l供试药剂40%螟施净乳油(浙江省仙居农药厂);65%稻金丹可湿性剂(江苏东台生化厂);50%独家星乳油(南京第一农药厂);18%杀虫双撤滴剂(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2试验设计试验地选在上年二化螟严重的田块,品种为MI…  相似文献   

4.
二化螟、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自推广超级杂交水稻以来其危害损失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来,二化螟和纵卷叶螟发生世代重叠,抗药性日趋增强,危害态势明显加重。虽然水稻综合治理的研究取得巨大进展,但化学防治仍然是生产上最为直接、有效和普遍采用的防治手段,三唑磷、杀虫双、杀虫单在水稻害虫防治中由于使用多年,治螟效果明显下降。为了筛选防治二化螟、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指导当前的治螟工作。2011年我们对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进行了应用技术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5.
稻螟发生演变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螟为浙江省水稻的主要害虫。近50 a 来稻螟发生的演变是:50 年代后期,三 化螟随着单季稻改为双季稻,而发生量大增,采用“六六六”药剂防治得到控制,至1965 年,因产生抗药性而再度严重。二化螟在50 年代经过一度下降后,至60 年代初又有回升,随着三熟制的推广,迟熟早稻扩大,其发生受到抑制,至70 年代中期, 杂交稻面积扩大,发生 为害随之加重。80 年代后期,因种植业 结构调整,二化螟和三化螟又一次回升。发生上述演变的原因是耕作制 度改变、品种的更换、种植 业结构调 整、防治措施的发展和气候的变化等。防治对策应采取:适时灌水耕耙 等农业防治为基础,优 化药剂防 治策略,选用对口农药等科学用药为重点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防治水稻二化螟高效、低蚕毒药剂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在水稻嘉早35上施用20%三唑磷乳油、18%杀虫双水剂、18%杀虫双撒滴剂和5%锐劲特胶悬剂4种药剂,比较其对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室内模拟试验结果,4种药剂在不同剂量下对家蚕的毒性,不同药剂之间差异明显,高低次序为:锐劲特>三唑磷>杀虫双水剂>杀虫双撒滴剂,锐劲特对家蚕的毒性最低;三唑磷在低浓度(100mg/L)下对家蚕毒性较低,而在高浓度(500,1000ml/L)下对家蚕毒害很高;杀虫双水剂与撒滴剂对家蚕的毒性均较高。喷叶处理引起的家蚕死亡率最高,其次为喷虫处理,点滴处理对家蚕的毒害最小。锐劲特是一种适合在家蚕区推广应用的高效低蚕毒的杀螟药剂。结果表明,随着农药剂量的增加,呈现对二化螟的防效增高,同时对家蚕毒性亦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二化螟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孝感市近20年来每年均为偏重以上程度发生,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常规防治药剂杀虫双、三唑磷等抗药性较高,防效较理想的对口药剂氟虫腈2009年开始被禁用。近几年,各农药生产厂家陆续在市场上推出一批新型防治药剂,为了验证这些药剂对二化螟的实际防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本站于2010年在中稻上对...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本是邵阳县偶发性、为害较轻的害虫,90年代以来,由于双季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甘蔗、茭白等二化螟的越冬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以及二化螟对杀虫双、杀虫单、甲胺磷等常用药剂抗药性的产生,二化螟发生为害逐年加重,已成为邵阳县水稻上发生面广、为害严重的...  相似文献   

9.
二化螟、纹枯病是水稻上的二种主要病虫害,目前用于这两种病虫害防治的农药品种较少,尤其是同时防治二比螟和纹枯病的农药更少,为寻找一种二化螟、纹枯病能够同时得到防治的药剂供生产上应用,1995年7~8月我们对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公司生产的60%纹螟丹粉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药剂:60%纹螟丹可湿性粉剂(浙江钱江生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80%杀虫丹可溶性粉剂(浙江海盐农药厂生产);20%并岗霉素可湿性粉剂(浙江桐庐农药厂生产)。试验设6个处理:①60%纹螟丹60克/亩…  相似文献   

10.
杀虫双撒滴剂防治水稻螟虫效果好针对水稻螟虫迅速回升、猖獗为害的状况,各地开展了水稻螟虫综合防治技术的试验、研究工作,在治螟药剂品种及剂型筛选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最近开发了18%杀虫双撒滴剂新剂型。1997年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南方水稻主产...  相似文献   

11.
锐劲特和Bt混配防治水稻抗性二化螟(1代)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翔  尹勇  蒋凡  罗林明 《植物医生》2005,18(4):27-28
水稻是四川省的重要粮食作物.螟虫是水稻上的重要虫害,常年发生面积200万hm2左右,虽经大力防治,每年仍造成粮食实际损失10万t左右.随着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杀螟药剂在四川省多年大面积使用,水稻二化螟对其产生极高抗性.二化螟危害逐年上升,已成为四川省水稻螟虫优势种群.近几年田间实践表明,施用5%锐劲特悬浮剂667m2 30 mL对二化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效期可达25~30 d,但其防治成本较高,农民很难接受.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0.2%甲氨基阿维菌素GR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术,开展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撒施0.2%甲氨基阿维菌素GR防治二化螟,施药后当空白对照区为害状明显时调查,浓度为90g/ha剂量防效达88.99%,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6%杀虫双GR的防效,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栽培制度和水稻品种的变化,水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成为四川稻区螟虫的优势种,占水稻螟虫总量的80%以上。水稻二化螟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水稻上为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水稻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年份,减产在30%以上。20世纪70年代以前,四川稻区螟虫的防治主要使用六六六、DDT等有机氯农药;7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甲胺磷、敌百虫等有机磷农药和杀虫脒防治二化螟;80年代初大量使用水胺硫磷等高毒有机磷农药防治二化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主要推广杀虫双、杀虫单等沙蚕毒素杀虫剂和溴氰菊酯等拟虫菊酯类杀虫剂防治二化螟;2000年后,氟虫腈、阿维菌素、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毒死蜱曾经广泛应用于二化螟防治;近年来,双酰胺类杀虫剂如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溴氰虫酰胺、四氯虫酰胺等,由于作用机理独特,对大部分鳞翅目害虫具有优异的控制效果,已成为防治水稻二化螟的重要药剂。四氯虫酰胺是中化农化有限公司与沈阳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发的新化合物,是中国第一个获得登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双酰胺类杀虫剂,其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商品名为9080TM,并已取得农药登记。四氯虫酰胺是一种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活性,内吸传导性好,对夜蛾科、螟蛾科、菜蛾科、尺蠖蛾科、卷蛾科、卷叶蛾科、小卷叶蛾科等鳞翅目害虫防治效果优良,其速效性好、持效期长。2013年笔者在四川省青神县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对水稻二化螟进行了防治试验示范,旨在为该药剂在四川省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锐劲特防治稻纵卷叶螟与二化螟试验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是我国水稻上主要害虫,目前常用甲胺磷和杀虫双等药剂加以防治,而甲胺磷是需要取代的剧毒农药,杀虫双因对家蚕的毒性问题,在蚕区使用受到限制。为筛选防治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的新药剂,我们开展了新型杀虫剂锐劲特防治上述2种水稻害虫的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5.
江西稻螟的历史演变及今后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江西稻螟种群经历了三个明显的演变阶段,即:(1)由以二化螟为主演变成以三比螟为主;(2)由三化螟为主演变成南部稻区以三化螟为主,中、北部稻区以二化螟为主;(3)二化螟基本稳定,三化螟明显回升。第一次演变的主导因素是水稻栽培制度的变革和矮秆品种的推广,第二次演变主要是水稻品种的更替所致,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1990年以来三化螟明显回升的主要原因是越冬有效虫源田面积扩大,桥梁田面积增加,杂交早稻的推广以及防治因素。今后水稻螟虫的防治对策:(1)抓住螟虫越冬薄弱环节,搞好冬季治虫;(2)全面推行秧田打送嫁药;(3)调整药剂防治策略,重点抓好各代防治对象田的防治;(4)搞好田间调查,准确预报防治适期;(5)改进防治技术。一是要选择药效期较长、有内吸传导作用的药剂,并不断试验筛选和推广新型药剂。二是要提高施药质量。三是根据螟虫发生轻重和农药药效期的长短,确定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16.
两种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两种赤眼蜂对水稻二化螟的田间防治效果,自二化螟卵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同时与施用18%杀虫双的化学防治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稻螟赤眼蜂对卵的校正寄生率和防治效果分别为56.90%和73.04%,拟澳洲赤眼蜂对卵的校正寄生率和防治效果分别为40.28%和53.27%,稻螟赤眼蜂的防效高于拟澳洲赤眼蜂。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江西省植保值检站的安排。我站于1999年5月25日在康乐镇马步村进行了40%螟施净乳油防治一代二化螟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1试验条件1.1试验地点万载县康乐镇马步村九纷响庚兴早稻田。1.2试验作物及由龄试验作物为早稻,打药时处于分蘖盛期。当时二化螟虫龄比例为:二龄占70.6%,三龄占29.4%。1.3供试药剂40%螟施净EC,浙江仙居农药厂产品。1.4对照药剂18%杀虫双AS,湖北阳新化工厂产品。1.5天气及环境条件施药时为阴雨天气,药后晴雨相间,药后田间保持浅水层。2试验设计21试验设计设每667m’用40%蝗施净乳…  相似文献   

18.
二化螟是水稻上常发性主要害虫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荆州市水稻二化螟种群数量明显上升,中等偏重以上发生频率和为害程度逐年加重。1990~2003年每年平均发生面积近500万亩次,占水稻种植面种的111.6%左右,损失粮食5.7万t以上。为了探索二化螟持续偏重发生的原因和寻求综合治理技术,提高治螟技术水平,我们对二化螟进行了长期的系统调查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业害虫抗药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振华 《植物保护》1983,9(1):22-24
目前在我国已经测定证实对一种或几种药剂产生抗性的农业害虫有12种(见表1)。虽然与国外相比,似乎产生抗性的害虫不多,据生产上反映有抗性而未经测定的却不少。如棉红铃虫对滴滴涕,稻纵卷叶螟、菜白蝶对敌百虫;其它如大螟、二化螟,玉米螟、灰稻虱、茶尺蠖、斜纹夜蛾、稻蓟马、桃蚜、苹果红蜘蛛、枣步曲、松毛虫、金钢占、飞蝗、蝼蛄、地老虎对某些药剂等。由此可见,抗性可能已遍及粮、棉、茶、菜、果、林。现对几种主要害虫抗性情况简述如下: (一)三化螟的抗药性 在南方水稻区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大面积使用6%666可湿性粉剂治螟。约在1966年改用对硫磷乳剂和对硫磷—666混合粉。1964—1965年在浙江海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就已开始抓综合防治,如“改、治并举”控制蝗害;“防、避、治”结合防治稻螟,以抗病品种和栽培技术为主,辅以药剂防治小麦锈病、小麦吸浆虫、稻瘟病和甘薯黑斑病等,都积累了成功经验。六十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外针对病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