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退化梯度克氏针茅种群形态及等位酶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韩冰  赵萌莉  珊丹 《草业科学》2004,21(12):78-83
通过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l退化系列种群分析表明,形态变异随退化程度而异.营养枝和生殖枝长度随退化的加重变短,中、小株丛减少,生殖分配减少,生殖枝数量减少.重度退化种群,植株小型化明显.等位酶分析表明,多态位点的百分率均在100%;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A)是2.25,有效等位基因数(Ae)和遗传多样度指数(He)在种群内的分布规律是中度退化种群》重度退化种群》无退化种群》轻度退化种群,当放牧压力达到一个阈值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增加的趋势.克氏针茅种群间的分化系数GsT为0.236 4,退化系列克氏针茅种群间出现一定的分化.克氏针茅退化种群,生产力衰退明显但遗传多样性并未丧失,反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遗传结构适应环境(放牧)的压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笼养种群在适宜栖息地开展再引入工作是保护和恢复濒危动物野外种群数最的有效方法.近交衰退是影响笼养种群健康程度的主要风险,因此需要在开展再引入项目前对笼养种群的近交程度进行评估.本研究以微卫星为遗传标记,对我国特有濒危雉类——黄腹角雉(Tragopan caboti)的一个笼养种群和一个野外种群的近交水平进行了评估和...  相似文献   

3.
斑翅山鹑(Perdix dauuricae)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猎用禽.为了获得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变异信息,为我国斑翅山鹑进一步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共采用了8个微卫星标记位点对分布于我国北方的斑翅山鹑23个地理种群285个个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斑翅山鹑为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的群体,且每一群体均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柴达木盆地地区的种群拥有最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分析显示组间及组内种群间均表现为遗传分化显著,遗传分化系数(FST)值表明大部分种群间表现出显著的遗传分化.系统树构建和贝叶斯聚类分析结果均显示斑翅山鹑23个地理种群被分化为明显的两个组群.另外,通过BOTTLENECK对各地理种群的分析显示斑翅山鹁种群曾经历过近期瓶颈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地区种群、华北平原地区种群、静宁种群、张家川种群以及六盘山地区种群应予以相应关注,以保证有足够的种群大小来保持这些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毛乌素沙漠边缘荒漠植物群落生态位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位是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数量表达,能够较好地解释群落演替过程种群的环境适应性和资源利用能力.本文采用Levins生态位宽度和Petraiti生态位重叠公式,以毛乌素沙漠边缘的4种荒漠演替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群落种群间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演替过程中每一群落类型优势种的作用非常明显,具有最大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宽度与演替序列的变化较好地对应了种群动态.随着演替序列的变化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也依次升高,同时表明了宁夏中北部荒漠群落结构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濒危植物膜荚黄芪种群生活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泉  杨建红  朱高 《草业科学》2011,28(2):180-184
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属国家保护植物.采用种群结构、生命表和生存函数分析方法,分析了祁连山中部西水林区膜荚黄芪种群的生活史.结果表明,膜荚黄芪种群属衰退种群,Ⅰ级个体数量不足,种群的存活曲线符合DeeveyⅡ型曲线;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串曲线从整体上反映了膜荚黄芪种群数量的动态...  相似文献   

6.
松嫩平原野大麦种群可塑性生长及密度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  杨允菲  卢欣石 《草地学报》2004,12(2):87-90,119
松嫩平原野大麦种群数量特征的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籽实乳熟~成熟期,野大麦种群尚未达到环境最大容纳量,其生物量随种群密度增加呈极显著增长;营养蘖可塑性大于生殖蘖,生殖蘖生产力约是营养蘖的1.3倍;种群抽穗率有较大的变异度;分蘖株的生长已经受到种群密度的调节,分蘖株单蘖重与种群密度和营养蘖密度,以及营养蘖、生殖蘖单蘖重与种群密度间均为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7.
1.通过不断选育和淘汰,培养优质高产种群:种群年龄组成对繁殖关系很大,最理想的年龄组成是2~4岁的种狐占60%,幼狐占40%.  相似文献   

8.
两栖动物的受危及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群的灭绝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的一大类群,从世界范围来看正在不断灭绝,而且种群的灭绝率随时间在加大.如丹麦博恩岛上的无斑雨蛙(Hyla arborea),其灭绝率1950~1960年为36%,1960~1970年为45%,1980~1990年为60%.1977~1986年在丹麦调查的1300个地点与40年代和60年代的资料相比较,发现50%的种群消失了,其余种群也极大地减小了.珍稀种比普通种减少更快.对两栖动物种群的监测需要长期进行,否则有可能得出错误结论.在瑞士伯尔尼  相似文献   

9.
植物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对了解种群在群落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种间相互作用规律和群落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对种群分布格局的分布模式、分析方法及研究方法作了综述,以期为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宁 《中国草食动物》2006,(Z1):190-192
改进和提高动物遗传素质是提高畜牧业生产性能、改善动物种群面貌最根本的方法,也是保持和发展种质特征的主要手段.在畜牧产业经营中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育种管理是三个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环节.其中育种管理是提高未来动物生产性能的手段,而育种工作的"核心"技术是选种.从动物遗传育种角度看:选种有三个程序,即性能测定、种群的遗传评估和种畜的选留.正确的育种管理必须首先进行严格的性能测定,根据性能测定进行种群的遗传评估,然后进行认真的强度选留.可见性能测定是种羊生产的基础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生长与健康状况对绿洲的稳定性起决定性作用.本研究选取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天然分布的湿地和盐碱生境设置样地,调查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种群空间分布格局,采用6种聚集指标和Iwao模型,综合分析不同取样尺度及不同高度级芦苇种群的分布格局与聚集强度,为研究种群个体行为、种群扩散型提供一定信息.结果表明: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种群在取样面积为4、8、16、20、40和100 m2的6个尺度上均为集群分布,其中湿生芦苇聚集程度大于盐生芦苇,盐生芦苇有一定的随机分布趋势,表明湿生生境较盐碱生境更有利于增加芦苇种群聚集强度.湿生芦苇和盐生芦苇各自在不同取样尺度间聚集程度相当.湿生芦苇种群各高度级聚集程度均大于盐生芦苇,且尤以Ⅴ级和Ⅵ级湿生芦苇老龄阶段聚集强度最大.盐生芦苇Ⅱ、Ⅲ、Ⅳ、Ⅵ高度级有一定的随机趋势,但在Ⅰ、Ⅴ高度级无随机趋势.湿生生境水分不再是芦苇生长的限制因子,种群聚集度比较高;盐生生境由于水盐胁迫,土壤水分亏缺和较高的含盐量成为芦苇种群发展的限制因子,芦苇为了满足自身对水分、养分的需求,有随机分布的倾向,进而获得较大的空间及资源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是闻名世界的大型文化鸟类,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及俄罗斯、日本和朝鲜半岛.丹顶鹤被我国列为一级保护动物.然而随着亚洲东部大面积湿地被人类不断地开发,丹顶鹤的分布生境日益狭窄,种群数量亦日趋减少.据1992年在加拿大召开的国际丹顶鹤学术会议上统计和较准确的评估,认为世界上现存丹顶鹤的野生种群为2000只,笼养种群为600只.因此,  相似文献   

13.
桑螟实验种群数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建强 《蚕业科学》1990,16(2):108-110
<正>生命表技术最早起源于人口的生命统计.自Morris&Miller等(1954)把此技术应用于研究昆虫自然种群以来,昆虫生命表技术迅速成为研究害虫种群数量动态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生命表技术研究昆虫种群数量动态,可测定种群的增长能力,估计种群的消长趋势.本文调查桑螟(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依试验所得数据组建生命表,计算种群趋势指数,内禀增长能力及其它参数,为制订防治桑螟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以 2个不同生境条件及发育阶段的红砂种群为对象 ,开展了红砂种群繁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 ,红砂除以种子和根基劈裂方式繁殖外 ,特定条件下还存在不定根繁殖方式。3种繁殖方式在种群繁殖中所占比例因种群所处生境及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位于干旱、沙化生境的成熟阶段红砂种群以无性繁殖为主 ,占种群繁殖比例的 72 .4 % ,样地内未见当年实生苗和幼龄有性繁殖个体。位于相对湿润、以侵入种出现在山地草原的幼龄阶段种群以有性繁殖为主 ,占种群繁殖比例的 5 3.5 % ,其中当年实生苗占 3.9%。两个红砂种群中 ,红砂灌丛的劈裂繁殖体数与冠径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n=30 ,P<0 .0 1)。不定根繁殖与灌丛大小不相关 (n=30 ,P>0 .0 5 ) ,其发生主要依赖于枝条被流沙掩埋后 ,再遇降水使沙土含有足够萌根的水分。封育条件下 ,红砂种群当年仅有 4 8%的灌丛开花结实 ,平均种子产量为 0 .89g/丛 ,变化在 0 .0 4~ 3.6 3g/丛之间。此外 ,讨论了繁殖特性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存8个马鹿野生亚种:东北亚种Cervus elaphus xanthopygus、天山亚种C.elaphus songaricuss、塔里木亚种C.elaphus yarkandensis、甘肃亚种C.elaphus kansuensis、阿勒泰亚种C.elaphus sibiricus、西藏亚种C.elaphus wallichi、阿拉善亚种C.elaphus alashanmicus,它们的栖息地逐渐减小,仅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新疆、甘肃、宁夏、青海、四川、西藏、内蒙古和河北等地.由于栖息地遭到破坏和非法捕猎等原因造成野生马鹿处于濒危状态,种群数量较小,仅13万头,其野生状况均不乐观.野生马鹿种群对家养种群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野生与家养种群的优缺点互补,可促进家养种群健康发展,并保护、恢复野生种群,二者完全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6.
利用PCR扩增了中国四川省7个不同地理区域(雅安、攀枝花、乐山、广元、泸州、广安和阿坝)23株家兔体内豆状囊尾蚴的CO2(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2,468 bp)和ND4(NADH dehydrogenase subunit 4,1 077 bp)基因的部分序列,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个种群23个分离株中CO2和ND4基因序列中分别有21个和32个变异位点,分别检测出了5个和7个单倍型,2个基因的种群分析结果显示乐山种群最为保守;CO2分析结果显示攀枝花和雅安种群内变异最大,且高于种群间变异.2个线粒体基因构建的NJ/MP树显示7个种群的系统发生与他们分布的地理区域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还未形成显著的地理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四川省7个地理种群间和种群内豆状囊尾蚴均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和遗传多样性,为豆状带绦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和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退化梯度对克氏针茅种群遗传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重度退化、轻度退化和正常样地的克氏针茅种群进行RAPD研究。结果表明,3个种群扩增条带总数、多态位点比率、种群内稀有位点数、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均是正常种群>轻度退化种群>重度退化种群。用Shannon指数估算3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其中72.39%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种群内,26.89%存在于种群间。重度退化与轻度退化种群,重度退化与正常种群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993和0.8159。在重度退化情况下克氏针茅种群遗传结构发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18.
中华蜜蜂种群特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蜜蜂的种群特征是蜜蜂生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华蜜蜂的种群结构、种群数量变动及分布和种群竞争三方面综述了中华蜜蜂种群特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于2003—2016年采用样线法对鄱阳湖越冬黑鹳种群数量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同步调查,调查范围包括鄱阳湖周边三市13县72个子湖泊及周边草洲。结果表明: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数量年平均值为(35. 5±38. 5)只,其中2005年数量最多,为145只。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数量年际波动较大。共在15个子湖泊记录到黑鹳,主要分布区域为鄱阳县和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中鄱阳县湖区黑鹳记录总数量为371只,占鄱阳湖区历年黑鹳分布数量总和的74. 6%。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呈聚集型分布,只有17. 3%的黑鹳分布在鄱阳湖区主要的候鸟保护区内。本研究表明鄱阳湖越冬黑鹳主要分布于鄱阳湖重要的候鸟保护区范围之外,为有效地保护鄱阳湖黑鹳越冬种群,建议加强黑鹳种群监测,建立健全黑鹳种群就地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0.
扁蓿豆光合生态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戚秋慧 《草地学报》1996,4(2):110-115
本文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研究扁蓿豆(Melilotoides ruthenica)的光合-光,光合-温和光合-湿的关系,种群光合的日变化以及灌水对种群光合生态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1.在一般天气条件下,扁蓿豆种群光合的日变化属于中午降低类型。下午的高峰值比上午低64%。在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变化类型有所变化。在阴天或晴天灌水后,种群光合速率则无中午降低现象。2.在上午高峰值以前和下午高峰值以后,种群光合速率主受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影响,随着光强和温度的升降而增减。而在中午前后虽然光照强度和温度较高,但光合速率反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湿度减小所致。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种群光合速率的变化幅度有所区别,以阴天的斜率较大。3.扁蓿豆种群的光饱和点较低。阴天的比晴天高40%左右。上午的光合量比下午高105%。4.灌水可提高种群目光合量的56.52%,使光合日变化类型由双峰变为单峰曲线。根据以上光合生态特性,可以认为扁信是属于C3阴性植物,并为其作为优良的野生混植材料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