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林冠截留、地被物层持水能力、土壤水文性质等方面,研究了石质山区花岗片麻岩山地不同的造林树种,4年生水土保持试验林的涵养水源作用。同时提出了花岗片麻岩山地造林适宜的水土保持树种为刺槐、五角枫、山槐、车梁木和臭椿。  相似文献   

2.
花岗片麻岩山地不同树种幼林涵养水源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林冠截留,地被物层持水能力,土壤水文性质等方面,研究了石质山区花岗片麻岩山地不同的造林树种,4年生水土保持试验林的涵养水源的作用,同时提出了花岗片麻岩山地造林适宜的水土保持树种为刺槐,五角枫,山槐,车梁木和臭椿。  相似文献   

3.
干热河谷和干旱山地的人工混播造林试验,于1991~1992年在永胜大龙潭、猫猫山和水平水泄3个造林困难的地区进行。选用车桑子、山毛豆、银合欢、滇合欢、银荆、黑荆等树种进行人工混播造林试验。还分别进行了云南松与车桑子、银荆、黑荆、滇合欢、红木荷、金合欢的混播造林试验。经3、4年的试验,通过对各参试树种的种质评价,落种状况、出苗率、成苗率和各成苗期,苗木生长状况的观测。得出以车桑子、山毛豆、银合欢作为干热河谷和干旱山地的混播造林种较好。可在今后形成多树种,多层次的林分环境。  相似文献   

4.
肉桂山地造林适宜密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闽南山地肉桂密度试验的研究结果表明:7a生肉桂不同造林密度间的保存率、树高和胸径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器官的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也差别较大,说明造林密度对肉桂产量的影响极其重要。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如下适宜的造林密度:如以收获枝叶提炼桂油和桂通为主要经营目标,主伐年龄5~6a且不间伐的桂子林,适宜的造林密度为6000株/hm^2左右;如以兼收型为培育目标,主伐年龄8~10a的,则适宜的初植密度为4500~5200株/hm^2,且应根据林分长势、林木分化程度等因素,适时进行适量间伐,以期培育优质丰产的肉桂林。  相似文献   

5.
1990~1994年与飞机造林困难地区进行人工混播造林试验的同时,又在砚山、保山、永胜等县市的22个播区,从低海拔的干热河谷到高海拔的低温湿润山地,进行了车桑子、山毛豆、银合欢、山合欢、滇合欢、银荆、黑荆、华山松等与云南松或思茅松的飞机混播造林试验示范。参试的10个树种均各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成苗效果,试验示范的总成效面积为4.22万hm2,成效率达70%以上,大部分试区的成苗保存密度均在6000株/hm2以上,达到“规程”要求。试验结果表明:1500m以下的干热地带应选用车桑子、山毛豆、山会欢、银合欢作飞机混播造林树种,海拔1600~2400m的干旱、半干旱及湿润山地、可选用车桑子、山毛豆、山合欢、滇合欢、银荆、黑荆分别与云南松、思茅松进行混播造林;海拔2500~3000m左右,宜用华山松与云南松(高海拔种源)混播造林。  相似文献   

6.
结合泗水县石灰岩山地的现状,对石灰岩山地营造混交林的投资成本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营造针阔混交林选择2m×3m密度、阔阔混交林选择2m×4m密度造林最为适宜;针叶树种、阔叶树种选择2年生苗木造林最为适宜;整地方式选择鱼鳞坑整地造林、规格为40cm×40cm×30cm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在对元谋小横山试验林多年跟踪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9个参试树种生长量、生物量和热能产值的测定,筛选元谋干热河谷区适宜的薪材树种。同时,比较撩壕、大塘和牛犁沟3种整地方式、不同定植时间、不同定植密度等因素对造林后幼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赤桉、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念珠相思、山毛豆等5个树种为元谋干热河谷区适宜的薪材树种,其造林3年后,林木的生物量(气干材)达9.0 t/hm2以上(年平均3.0 t/hm2),其中薪材7.65 t/hm2。最适造林模式为:(1)撩壕整地;(2)造林密度:桉树类5 000株/hm2,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念珠相思、山毛豆等10 000株/hm2;(3)定植季节是夏至到大暑节令之间。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石灰岩区水保林林分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太行山石灰岩区乔灌、灌木、灌草三类水土保持林林地上现存 19种林分模式调查 ,并通过典型林分模式水土保持功能、生物量比较研究 ,得出乔灌、灌木、灌草三种类型林地上现存林分模式应是针阔、乔灌、灌草混交林分  相似文献   

9.
石灰岩山地水土保持林的树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石灰岩山地水土保持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 ,参照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标准地调查和主要牧草的播种试验 ,以生长量和生物量为指标 ,确定了水土保持林不同立地类型适宜的树 (草 )种  相似文献   

10.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与森林水文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三峡库区(湖北宜昌县)马尾松人工林乔灌草型及乔草型林分结构各器官生物量的分布状况及与森林水文效应的关系,林分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密度的变化情况,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为探讨生态经济效益最佳的林分结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马尾松纸浆商品用材林生物量变化规律和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准确预测马尾松纸浆商品材生物量和确定最佳利用时间,用12块样地108株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不同林龄林分径阶生物量标准木,建立了单株各器官、地上部分及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预测方程。用各类试验林和解析木资料建立了生长收获模型系统。经检验,生物量和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的预测结果与实际基本吻合。依据生物量和林分生长预测方程,编制了6种不同造林密度、14~20指数级林分主要测树因子、林分树干和各种规格商品材生物量的生长过程表。使经营单位可根据利用单位的要求,调整造林密度和经营方式及最佳利用时间。分析了不同立地、不同造林密度各种生物量的生长和结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日本扁柏造林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日本扁柏在新宁高海拔山地、低山丘陵及石灰岩地区引种造林的经验,对采种、育苗,造林等应用和物候期、生长规律进行了观察研究,为我省高海拔山区与石灰岩地区造林树种选择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技术。  相似文献   

13.
石灰岩山地不同树种幼林涵养水源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灰岩山地不同树种4年生的水土保持试验林,从林冠截留、地被物持水能力、土壤层水文效应几方面进行了涵养水源作用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幼林期涵养水源作用较大的树种为刺槐、君迁子、栾树、臭椿和香椿。  相似文献   

14.
徐州云龙山侧柏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徐州市石灰岩山地侧柏人工林的生态和景观质量,采用分层切割法对云龙山侧柏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分密度较低、立地条件较好的侧柏林各器官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树干>树根>树枝>树叶;林分密度较高、立地条件较差的侧柏林各器官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2)林分密度较低、立地条件较好的侧柏林的生产力以及单位面积生物量、单株生物量都大于林分密度较高、立地条件较差的侧柏林;(3)建议通过间伐、抚育、土壤改良等措施,调整林分结构,提高侧柏林的营养条件.这为今后侧柏人工林的综合经营与管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凌源野皂荚生物、生态学特性调查与资源利用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凌源天然野皂荚林的发现,填补了辽宁野皂荚树种空白,而且为辽西地区特别是瘠薄石灰岩山地造林增加了一个优良的造林树种。文章全面调查凌源野皂荚林分的生物、生态学特性,伴生树种及地被植物等相关因子,多年观测其形态特征,通过对10年树木解析,掌握不同立地条件下树高、胸径年生长量数据。为开展半干旱地区石质山规模化造林及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根据多年造林经验和实际调查结果,总结出山东石灰岩山地造林物种选择的6个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筛选了适宜于山东石灰岩山地造林的乔木30种,灌木19种,草本16种。  相似文献   

17.
对秃杉人工林开展不同造林密度和抚育间伐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随秃杉造林密度增加 ,其胸径、冠幅和整齐度减少 ,枝下高增大。单株生物量随林分密度增加而减少 ,林分生物量及树干和根系占全部生物量比率随密度增大而增加 ,枝条和针叶所占比率随密度增加而减少 ,根据培育目标 ,用下层间伐及中度间伐可切实有效地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长量  相似文献   

18.
水土保持林的密度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马尾松水土保持林为对象 ,从林分结构、林分生物产量的角度出发 ,通过研究马尾松水土保持林乔木层中枝叶生物量、林下植被生物量和枯枝落叶层生物量与林分密度 (株数密度或郁闭度 )之间的数学模型 ,提出了水土保持林经营的最适郁闭度为 0 .6 8,并编制出了马尾松水土保护林的最适经营密度数表。  相似文献   

19.
黄连木结实期年生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连木具有抗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的特点,最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阳坡造林的良好树种。本文对黄连木结实期大树的年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观测调查,为太行山石灰岩山地黄连木林的营造及经营管理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皖东石灰岩山地次生林演替趋势与树种的生理特性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研究分析琅琊山天然森林群落演替趋势、榆科树种生理生态特性以及皖东石灰岩地区立地分类的基础上 ,探讨了皖东石灰岩山地的适宜造林树种 ,从而为加速北亚热带石灰岩山地的绿化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青檀、榉树、琅琊榆、醉翁榆等榆科树种 ,由于在生理上对高钙、干旱的石灰岩生境有较好适应性 ,同时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因而是皖东石灰岩山地造林绿化的适宜树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