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鸭瘟、鸭病毒性肝炎是发生于鸭的急性传染病,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由这两种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已有鸭瘟疫苗和鸭肝炎病毒疫苗,但未见有鸭瘟、鸭肝炎二联苗研究的相关报道,此二联苗  相似文献   

2.
鸭瘟又称大头瘟、鸭病毒性肠炎,是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传染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往往引起鸭大批死亡,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1流行特点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以番鸭、麻鸭易感性最高,北京鸭次之;成鸭、蛋鸭发病少,雏鸭、中鸭发病多。病鸭和潜  相似文献   

3.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能够感染鸭、鹅和天鹅等禽类动物,发病动物常表现为急性、热性和败血性症状。每个年龄段的鸭都可以感染此病毒并由此发病,发病的鸭常表现为肿头、流泪、两脚发软、排出绿色的粪便和体温升高等。部分发病的鸭会出现头部或者颈部肿大的现象,因此鸭瘟又被称为是“大头瘟”。本文主要介绍鸭瘟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为我市养鸭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一、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由鸭疱疹病毒工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任何品种、年龄的鸭都能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d,死亡率在90%以上。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鸭能够感染鸭瘟。鹅在同病鸭接触的情况下,有时也可能感染发病。该病一年四  相似文献   

5.
(一)鸭瘟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死亡率极高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不同品种、日龄及性别的鸭均可感染.成鸭发病及死亡较多,雏鸭较少大批发病.  相似文献   

6.
1 鸭瘟 1.1 流行情况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常见发病鸭头颈肿大,故俗称“大头瘟”。该病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有发病的。该病流行期较长,可达15—30d,发病死亡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7.
2019年上半年鸭瘟疫病流行呈上升趋势,蛋鸭、种鸭以及樱桃谷肉鸭都有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危害较大,现将多例鸭瘟发病情况汇总,总结鸭瘟发病原因,探讨鸭瘟防控措施,避免鸭瘟发病给养鸭场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鹅及其他雁型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鸭瘟缺少治疗的特效药物,散发流行,不容易引起养殖者的关注和重视,但是一旦发病往往给养殖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鸭瘟应以预防为主,在做好生物安全性措施外,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能有效地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科的鸭瘟病毒引起鸭或鹅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体温升高、两腿麻痹、拉绿色稀便、流泪和头颈部肿胀(故又有“大头瘟之称”),下面以鸭为例对鸭瘟防治作一下简单介绍. 1 流行特点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对该病均具有易感性,自然条件下成年鸭和产蛋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1月龄内的雏鸭很少发病,从品种角度看番鸭、麻鸭的易感性高于北京鸭;鹅与鸭瘟病鸭密切接触也会感染发病,甚至还能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0.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2021年4月一群268日龄种鸭发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荧光PCR检测,诊断为鸭瘟.及时采取隔离、淘汰、鸭瘟疫苗紧急免疫接种,病情得到控制,结合该地区鸭瘟流行病学调查,提出鸭瘟疫情必须多方面措施综合防控才能得到有效控制,保证鸭群健康,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1.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和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多发于成年鸭。病鸭临床症状为体温升高,以腹泻、下痢、流泪、双腿麻痹、两脚无力及部分病鸭头颈肿大。禽巴氏杆菌病又称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鸭症状是突然发病,下痢,出现急性败血症。最近笔者遇到一例蛋鸭鸭瘟与禽霍乱病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将发病情况和诊治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的传染病。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不同龄期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d,死亡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皖西白鹅的鸭瘟病毒感染金光明(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鹅的鸭瘟病为一种地方性流行性传染病,由鸭瘟病毒引起,尤以雏鹅患病严量,可引起大批鹅发病和死亡。最近皖西某地白鹅发生了鸭瘟病毒感染,现报告如下。发病情况风阳县某养殖户,饲养]80只皖西白鹅,包括育肥鹅...  相似文献   

14.
正1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或大头瘟,是由鸭疱疹病毒I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因发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任何品种、年龄的鸭都能感染。自然发病多见于育成鸭和成鸭,但近来10~15日龄的雏鸭亦时有发生,流行期比较长,可达15~30d,死亡率在90%以上。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鸭能够感染鸭瘟。鹅在同病鸭接触的情况下,有时也可能感染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通常在春夏之交和秋季流行最  相似文献   

15.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的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黏膜丘疹病变和部分鸭头颈部肿大、流泪为特征,自然感染病例中,以产蛋母鸭发病和死亡严重,雏鸭较少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一般病程3~10天。  相似文献   

16.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鸭瘟病毒引起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及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各种年龄、品种鸭均可发病。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可高达100%,病死率达95%以上,对世界范围水禽养殖业危害严重,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957年本病在  相似文献   

17.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和部分病鸭常见头颈部肿大,故俗称“大头瘟”。鹅在同病鸭密切接触的情况下可感染鸭瘟病毒,导致发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和鹅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发病快、死亡率高,严重危害养鸭业的发展。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介绍了该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是由疱疹病毒科中的鸭瘟病毒引起的常见于鸭、鹅、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和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传播迅速、死亡率高,其特征为血管损伤、消化道黏膜破溃、组织出血、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变性。病禽体温升高、两腿麻痹、下痢、流泪,部分病鸭头部肿大。因鸭瘟病毒在免疫原性上相对稳定,多年来,鸭瘟一直较为稳定,发病较少。然而从2017年开始,在我国养鸭集中区频频发病,给我国水禽业带来重大损失。针对其发病原因,笔者多年来深入一线走访调查,总结其发病原因并提出可行性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20.
鸭瘟病毒病,简称鸭瘟,又名大头瘟或鸭病毒性肠炎。是鸭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瘟的致病力强,鹅与病鸭密切接触也会感染致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一但鹅群感染发病后,能迅速传播,引起大批死亡。本病是养鹅地区一种重要的病毒性传染病,要做好鹅群鸭瘟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