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C两优34156不同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生长发育及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两优34156再生稻理想的留桩高度为30~40 cm,产量可达到5 200 kg/hm2以上。  相似文献   

2.
再生稻品种筛选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筛选出高产、优质、抗逆性好、再生力强的再生稻品种,2016年以两优389、C两优396、两优66、C两优343和天优华占为材料,在湖南长沙进行适宜再生稻品种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两优389作中稻蓄留再生,头季8月10日收割,再生季9月12日齐穗;头季抗高温能力强,再生季耐低温能力好,头季和再生季结实率80%以上,两季总产达12.95 t/hm~2;头季和再生季米质均比较好,特别是再生季米质达到国标2级。说明两优389是一个适合作中稻蓄留再生的杂交稻组合。  相似文献   

3.
少耕直播中稻-再生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光江 《作物研究》2003,17(2):96-96,98
再生稻栽培技术,是一种轻型栽培技术,因其省工省种高效,而深受农民的青睐。1998年道县富塘乡曹家村少耕直播中稻-再生稻0.38hm2,两季产量12130kg/hm2,其中再生稻产量达4500kg/hm2。2002年,全村少耕直播中稻-再生稻面积23.1hm2,占全村稻田面积的92.7%,两季产量12000kg/hm2。2002年,全县此项技术应用面积达到1000hm2,两季产量11500kg/hm2,其中再生产量3000kg/hm2。1 少耕直播栽培的好处1.1 再生穗多少耕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一次播种,两次收获,不仅节省秧田,而且节约了种子。每公顷用杂交种量18.7~22.5kg,而常规栽培法两季用杂交种量每公…  相似文献   

4.
籼型双晚杂交稻组合作再生稻表现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0个籼型双晚杂交稻组合为材料,在双季稻北缘地区(安徽桐城)作再生稻栽培,并与双季籼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0个组合再生稻头季全生育期133~142 d,平均137.3 d,产量7.62~10.41 t/hm2,平均9.18 t/hm2;再生季全生育期59~69 d,平均63.8 d,产量3.26~5.56 t/hm2,平均4.30 t/hm2;2季总产11.12~14.93 t/hm2,平均13.48 t/hm2。与双季籼稻2季产量相比,10个组合中有4个组合再生稻2季增产;10个组合再生稻2季经济效益均高于双季籼稻2季,每公顷多收入207~8 835元,平均5 426元。结果表明,在双季稻北缘地区选用丰源优358、隆平207、金优284等高产稳产、抗倒性强、穗形较大、母茎再生率高且再生穗多的双晚籼型杂交稻组合培育再生稻,不仅省工、省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而且可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下的最适水稻品种。[方法]以Ⅱ优838作对照,比较25个品种在川东南地区"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下的头季稻和再生稻的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抗逆性。[结果]川优3203、川香198、冈优2009、蓉穗415、宜香1313、Ⅱ优498、Ⅱ优3213、Ⅱ优615等8个品种头季产量高,再生力强,再生稻产量高,抗逆性强;华优75、G优802、一丰8号、Ⅱ优9号、内5优5399、冈优1237等6个品种2季产量均达10 500 kg/hm2以上,再生力较强,再生稻产量也较高;宜香3551、泸优2号、川优89头季和再生季均表现与对照相比显著减产;天龙优504、冈优1237头季中稻产量较高。[结论]在川东南地区,川优3203、川香198、冈优2009、蓉穗415、宜香1313、Ⅱ优498、Ⅱ优3213、Ⅱ优615等8个品种适合作为"中稻—再生稻"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2014,(4):33-35
用Y两优2号在孝感市作再生稻栽培,头季稻实收产量9.64 t/hm2,再生稻实收产量4.15 t/hm2,2季实收总产量13.79t/hm2,比示范区周边的一季粳稻产量增加5.69 t/hm2,产值增加14 800.5元/hm2,纯收入增加6 663.0元/hm2。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杂交水稻》2017,(1):45-46
德香4103是2012年农业部确认的超级稻品种,2014—2015年在孝感市4个县市作一季中稻栽培,产量平均10.7 t/hm~2,在2014年10个参试品种和2015年12个参试品种中均位居第1位。2015年作中稻+再生稻栽培,中稻产量10.5 t/hm~2,再生稻产量5.39 t/hm~2,田间表现为穗大粒重、产量高、抗病性较强等特点。介绍了德香4103在各试验点的种植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油稻稻三熟制条件下适合种植的再生稻品种及研究头季生长对再生季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10个杂交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头季稻生育期、分蘖、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等性状及其对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在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再生季各产量构成因素在不同品种间也存在显著差异;头季产量与头季单株干重和穗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再生季产量与头季齐穗后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头季茎鞘叶物质输出率和贡献率呈显著负相关。虽然所有品种均可在10月底安全成熟,但考虑到三熟制油菜季的适宜播种期,再生稻的成熟期应在10月25日之前。综合生育期和产量特性,推荐深两优5814、C两优608、准两优608、丰两优香1号等4个品种在江西中北部的油稻稻三熟制条件下作为再生稻栽培。  相似文献   

9.
用 5个两系杂交早稻组合作再生稻栽培试验 ,结果表明 ,各组合均能达到高产、早熟、低耗、优质的目的。再生季产量最高的接近 4 .8t hm2 ,再生季日产量最高的达 10 8.4kg·hm-2 ·d-1,有 4个组合两季总产超过 10t hm2 。供试组合中 ,强势节位除株两优 971为倒 3节外 ,均为倒 2节 ,强势节的再生出穗率最高 ,成穗质量最好 ,占产量的比重最大。在再生稻丰产栽培中 ,应力争强势节位成穗和争取多穗 ,以获得高产。此外 ,如果选用优质组合 ,两季均可产出优质米 ,从而可以解决早籼米质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油菜—中稻—再生稻"三熟制模式进行品种筛选试验,以期筛选出适宜赣中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再生稻品种,并探究气象因子对再生季稻米品质的影响。以10个杂交中稻组合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调查比较了头季、再生季水稻产量以及再生季稻米品质。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间再生季水稻产量差异显著,而头季与2季总产量差异较小,C两优608的再生季水稻产量最高,晶两优华占、隆两优608、天优华占和准两优608的2季总产量较高;(2)头季及再生季气象因子均能对再生季稻米品质产生影响,且再生季成熟前1个月气象因子对再生季稻米加工、外观和营养等品质影响较大;(3)稻米品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丰两优香1号、天两优616、深两优5814和晶两优华占等4个组合为再生季稻米优质品种。综合2季产量和再生季稻米品质,丰两优香1号和深两优5814的头季、再生季及2季总产量均表现较好,且再生季稻米品质较优,可作为适宜赣中北地区种植的优质再生稻品种。  相似文献   

11.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硫包衣尿素(SCU)不同用量对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生长发育、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SCU用量在0~270 kg/hm2(纯氮)范围内,随施氮量的增加,最高苗数、有效穗数、穗平总粒数和生物产量均增加,而结实率呈下降趋势;其用量达到180 kg/hm2时产量最高(11.98 t/hm2),氮肥农学利用率最大(21.2 kg/kg),氮肥吸收利用率也在50%以上。初步认为SCU用量180kg/hm2(折纯氮)是其在超级杂交中稻Y两优1号生产中的适宜用量。  相似文献   

12.
以超级稻及超高产组合两优1128、天优3301及Ⅱ优3301为材料,通过2 a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超级稻—再生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超级稻—再生稻在高产栽培模式下比在常规栽培模式下增产,产量最高为天优3301,在2012年及2013年分别为10.16和10.84 t/hm2;高产栽培模式增产的主要原因是超级稻—再生稻提高了有效穗数、千粒重、干物质累积量和叶面积指数;从3个组合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来分析,天优3301表现最好,其次是两优1128,最后为Ⅱ优3301。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2016,(5):44-46
2015年,广湘24S/R900在龙山中低海拔地区作中稻栽培6.77 hm2攻关示范平均产量14.53 t/hm2;参加杂交中稻新组合大区品比试验,产量14.59 t/hm2,居第1位,比对照Y两优1号增21.8%;综合表现为根系发达,分蘖力强,生长稳健,耐肥抗倒,穗大粒多,高产稳产。总结了主要栽培技术:培育壮秧,规格移栽,配方施肥,综防病虫,适期收割。  相似文献   

14.
油茬田免耕直播稻适宜播期和播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敖和军  周桂清  贺勇  邹应斌 《作物研究》2004,18(3):151-153,158
2002~2003年在湖南省石门县开展了油茬田免耕直播稻的适宜播期和播种量的研究,探讨了3个播种期和3个播种量对两优培九的生育期、株高、总叶片数、出叶速度、茎蘖动态、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优培九作一季中稻免耕直播栽培,以5月中旬播种,播种量22.5 kg/hm2较适宜.  相似文献   

15.
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两季高产高效施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为材料,在头季稻不同施氮量基础上分别设再生稻促芽肥施用量处理,研究了头季稻施氮量和再生稻促芽肥施用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均与头季稻施氮量(纯N 0~240 kg/hm2范围内)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头季施纯N 0~180 kg/hm2条件下,与促芽肥施用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头季稻施氮量越高,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施用量要求越少。从头季稻与再生稻两季高产和经济施肥的角度考虑,以头季稻施纯氮120~180 kg/hm2,再生稻促芽肥施纯氮135 kg/hm2为佳。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区双季机直播稻品种筛选与搭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适宜的早、晚稻连作机直播搭配品种,在洞庭湖区选用12个早稻品种、14个晚稻品种作试验材料,进行了双季机直播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月1日机直播早季各品种均能安全出苗,且能于7月15日前成熟,其中,中早39、陆两优996和株两优211的产量较高,分别达8.25t/hm2、7.75t/hm2和7.30t/hm2;晚季于7月19日机直播,大部分品种能在9月15日前齐穗,10月31日前成熟,以柒两优007、中早39和陆两优996产量较高,分别达7.23t/hm2、7.00t/hm2和6.94t/hm2。综上,早季中早39、陆两优996、株两优211,搭配晚季柒两优007、中早39、陆两优996是洞庭湖区双季机直播的适宜组合,早、晚季最佳安全机直播期分别为4月1日前和7月20日前。  相似文献   

17.
机收再生稻是一种省工节本的水稻高效栽培模式。为探索华南地区低桩机收再生稻高产高效施肥方式,以黄华占和深优9516为材料,设置再生稻促芽肥、促苗肥、穗肥3个施肥因素,每个因素设不施氮和施氮60 kg/hm22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稻米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间再生稻产量差异显著。黄华占和深优9516再生稻产量分别为3.68~5.43 t/hm2和2.38~3.97 t/hm2,均以T8处理(促芽肥、促苗肥、穗肥都施用)的产量最高,其次是T4处理(只施用促苗肥和穗肥),而以T5处理(单施促芽肥)最低,T8处理与T4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再生稻产量与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库容量和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促苗肥和穗肥均能显著提高这3个产量相关参数,而促芽肥的作用较小;与常规晚稻生产相比,再生稻生产可节本8 916~10 268元/hm2、增收1 583~5 046元/hm2。在头季稻施用穗粒肥的情况下,华南地区低桩机收再生稻不必施促芽肥,而只要在头季稻收后施用促苗肥和穗肥即可。  相似文献   

18.
德香4103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用德香074A与泸恢H103配组育成的中籼迟熟三系杂交稻组合,2008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2012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在四川荣县作中稻+再生稻示范种植,一般中稻产量9.09.5 t/hm2,再生稻产量2.79.5 t/hm2,再生稻产量2.73.5 t/hm2,表现出丰产性好、再生力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米质较优等特点。介绍了该组合作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不同机插方式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两优6326和岳优9113为材料,研究了豫南稻区两种主要水稻机插方式对再生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钵苗机插能够显著提高秧苗素质,立苗活棵快,分蘖发生早,群体茎蘖增减平稳,成穗率显著提高,头季稻成熟期提前6~7 d,头季稻穗粒数较毯苗机插和手插明显增加,从而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钵苗机插方式下,再生季的生育期较毯苗机插秧和手插提前2~4 d,再生穗率、再生穗粒数、结实率也显著提高。在钵苗机插方式下,两优6326两季产量为13 973.6 kg/hm2,较毯苗机插和手插方式分别增产13.4%和12.1%;岳优9113两季产量为14 443.6 kg/hm2,较毯苗机插和手插分别增产12.8%和12.7%。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采用钵苗机插栽培方式,能够起到节本增效,提高水稻产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中稻+再生稻"高效种植模式在豫南稻区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两优6326为试验材料,开展了头季稻不同留茬高度对再生稻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提高,再生稻的生育期呈先缩短后延长的趋势,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降低,总穗数逐渐增加;当留茬高度低于25 cm时,倒4节及其以下节位是再生稻产量贡献的主要节位;当留茬高度在30~40 cm时,倒3节和倒4节是再生稻产量贡献的主要节位;当留茬高度高于45 cm时,倒2节和倒3节是再生稻产量贡献的主要节位。两优6326在留茬高度为45 cm时,再生季生育期最短,产量最高,达到5 665.5 kg/km~2,倒2节和倒3节产量的贡献率达70.57%。豫南稻区再生稻栽培可参照两优6326采取"留2保3争4"的措施,在收割时要兼顾当年腋芽生长的长度,充分利用倒2节和倒3节上的优势芽,提高再生稻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