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3年10月在浙江省龙泉市、安徽省休宁县的16颗钩锥Castanopsis tibetana母树采集种子,2014年2-3月在浙江省淳安县播种,4月上杯。2015年1月和2016年1月测定相关数据。结果表明,种子纵径9.66~25.19 mm,横径8.05~19.89 mm,种形指数0.79~1.79;发芽率6.67%~87%,生活力10.00%~93.33%,单粒种子重0.93~2.54g;1年生苗高3.00~40.00 cm,1年生地径0.66~7.13 mm,2年生苗高9.00~124.8 cm,2年生地径1.62~12.07 mm;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发芽率,达61.31%,最小的为种形指数(11.67%)。钩锥地理种源及母树间种子表型、萌发性状及幼苗生长性状变异丰富,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种子质量对苗木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龙泉种源种子及幼苗性状变异幅度小于休宁,但表现优于休宁种源;种源水平上种子质量相关参数发芽率、生活力、单粒种子重的遗传力相对较高,分别为0.50,0.83,0.90;从采种母树的遗传力来看,最大的为种形指数,达0.80,其次为发芽率(0.73),而种子大小及苗木生长性状的遗传力则较低。  相似文献   

2.
太白山油松球果和种子形态变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陕西省太白山油松天然群体中的30个家系(单株)的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进行统计分析,讨论了油松种源间和种源内家系间的遗传变异与相关性。结果表明,油松种实性状在家系间存在着极其丰富的遗传变异。油松果重、果高、果宽和种长的家系遗传力都处于较高的水平(0.5696~0.7103),呈现出中强度遗传,而种子高度和种子宽度的家系遗传力较低。油松球果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均达极显著水平;而种子性状彼此间相关关系也比较密切。球果性状中果宽与种子各性状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向相关,而球果高度与种子性状间相关不显著,果重除与种子宽度间相关不显著外,与种长和种高间相关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种实性状对千粒重的回归分析表明,种长、种宽和种高对千粒重的贡献显著,而果宽对千粒重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无性系的种实特性,对融水贝江河林场1.5代杉木种子园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等11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7个无性系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7个杉木无性系球果产量达到了显著差异,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达到了极显著差异,27个无性系球果产量、球果特征以及种子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球果产量(77.74%),其次是果体积(50.31%)、发芽势(40.41%)、单果重(37.54),发芽率(35.80%)、优良度(26.75%)。不同无性系的球果纵径、球果横径、单果重、果体积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发芽率与发芽势、优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显著负相关;发芽势与优良度极呈显著正相关,与涩粒率呈极显著负相关;球果产量与球果形态特征及种子性状相关性不显著。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初步筛选出8个球果产量和种实性状兼优的无性系,可作为高世代种子园的备选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13个云南松与思茅松杂交组合的球果和种子为研究材料,通过单果鲜重、果长、果宽、种翅长、种翅宽、千粒重共6个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云南松与思茅松种间杂交组合球果和种子的形态变异。结果表明,单果鲜重及种子千粒重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25.01%-36.44%,球果长宽比更趋于稳定,变异系数10.05%。单果鲜重与果长、果宽、种翅长、种翅宽4个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千粒重与其它性状相关关系不显著。6个性状指标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丰富的遗传变异可能由遗传因素控制,球果的形状则主要由母本遗传控制。云南松与思茅松种间交配时配子能顺利形成合子并发育为完整的胚,其胚形成可育杂交后代的种子。基于各杂交组合的结实及其苗期的生长状况,32号、43号、46号、51号和54号5个杂交组合的云南松母本可作为云南松杂交育种的优先选择母本。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半同胞家系间球果、种子及幼苗性状变化规律,以及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程度,揭示杉木种实、幼苗性状在家系水平的变异情况,并探讨通过种实和幼苗性状早期选择幼苗的可能性。以高县月江国有林场杉木第2代种子园的5个半同胞家系球果、种子、幼苗为材料,每个家系10个重复,测定球果直径、球果长度、球果质量,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发芽势,苗高、地径,估算各性状之间的相关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系数。结果表明:(1)5个家系的球果直径、球果长度和球果质量差异显著,种子千粒重和平均发芽势差异显著,家系平均发芽率均在50%左右,无显著差异,因此在播种时,无需分家系设置播种量;(2)参试家系平均苗高均在21 cm以上,其中4个家系苗高变异系数达到或接近20%,5个家系苗平均地径均在5 mm以上,家系地径变异系数均在18%以上,具有选择超级苗的潜力;(3)参试家系球果遗传力均达到0.9以上,幼苗苗高和地径遗传力分别为0.81、0.64,球果性状与幼苗性状间的相关遗传力均小于幼苗性状遗传力,同时遗传相关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不能通过球果性状间接选择幼苗。  相似文献   

6.
通过收集贵州、湖南、广西、福建等4个省区130份闽楠种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域的闽楠种源在种子平均长、平均宽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种子平均千粒重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同一省域同一区域闽楠种子性状差异幅度甚至超过了不同省区种子性状间的差异.采用欧式距离和离差平方和法,对130份闽楠种源按种子千粒重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其分成3类,第一类种子共9份,全部来自福建省三明地区,这类种子千粒重较小,平均千粒重153.68 g;第二类种子共108份,其来源广泛,覆盖了闽楠种源收集的所有地区,这类种子的平均千粒重最接近整体平均千粒重;第三类种子共13份,平均千粒重为356.8 g,超出整体平均水平41.22%.闽楠的种子长与经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种子宽与经度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两者均与母树所处地方的纬度、海拔以及母树的胸径、树高、枝下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等相关关系不显著;千粒重与经度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性,而纬度、海拔以及母树的树高、枝下高、东西冠幅、南北冠幅、通直度等指标对种子千粒重的影响不显著.西部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大于东部种源,相对分布偏东南的闽楠种源较偏西北的种源种子形态更为细长.  相似文献   

7.
以弥渡云南松种子园38个种内杂交组合的球果和种子为研究对象,测定球果和种子的单果重、千粒重和种翅宽等7个表型性状,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及相关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云南松种内杂交组合的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云南松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在杂交组合和杂交组合类别间均存在着较丰富的变异,且前者变异大于后者;在杂交组合变异中,球果表型性状变异大于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球果和种子的质量性状变异均大于二者的形态性状变异;在杂交组合类别间,千粒重在个别类别间差异显著,其他性状则在多数类别间差异显著。球果和种子大部分表型性状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其中球果质量越大,球果形态、种子质量和种翅宽就越大;球果形态越大,种子质量就越大;随着种子质量的增大,种翅宽也变大。  相似文献   

8.
太岳林区油松球果出种量及种子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油松球果按大、中、小分为三个等次,对太岳林区六个林场18个球果样本出种情况及种子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本区油松球果平均单果出种量为1.44g,平均出种率为4.20%;种子平均千粒重为46.5g,平均发芽率为95.4%,平均发芽势为61.8%;球果单果出种量、种子千粒重、发芽势指标均与球果大小有关,随大、中、小规格依次降低;球果出种率、种子发芽率指标与球果大小无关,在大、中、小球果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选择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无性系种子园8个优良无性系球果样本按大、中、小分为3个等次,进行出种情况及种子部分播种品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本区青海云杉球果平均单果出种量为0.878g,平均出种率为3.37%;种子平均千粒质量为7.254 1g。平均发芽率为89.75%,平均发芽势为68.2%;球果单果出种量、种子千粒质量、发芽率、发芽势指标均与球果大小有关,随大、中、小规格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0.
湿地松种子园无性系种实性状遗传与变异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湿地松种子园地性系种实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结果表明:种子园无性系的平均种子潜能(SP)为182,平均种子效率(SE)为9.9%;球果长、宽在无性系内差异不显著,其重复力分别为0.886、0.912,这说明球果长、宽主要受遗传控制,种子千粒重、种子潜能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球果饱满种子数、种子效率在无性系内存在显著差异;果长、果宽、球果饱满种子数、种子效率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千粒  相似文献   

11.
【目的】种质资源变异研究是开展遗传改良的前提与重要环节,了解变异程度可对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遗传信息,分析不同种源青海云杉无性系表型变异程度和规律,为青海云杉目标性状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肃省张掖市龙渠青海云杉无性系种子园内的7个种源青海云杉为研究对象,测定和统计不同种源的青海云杉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表型性状,通过多重比较、方差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分析和讨论青海云杉种源间、种源内表型性状多样性特点。【结果】青海云杉不同种源间球果、种鳞、种翅和种子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青海云杉表型分化系数平均值为74.20%,青海云杉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种源间的变异;球果和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丰富,变异范围为11.40%~55.50%,平均变异系数为21.07%;不同种源间变异差异明显,隆畅河林区种源平均变异系数最大(23.15%),西水林区种源平均变异系数最小(18.46%),11个表型性状间大多数呈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欧氏聚类分析可将7个种源青海云杉划分为5个类群。【结论】不同种源青海云杉球果与种子的表型性状变异较为广泛,变异来源丰富。因此,在青海云杉种子园遗传改良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育种目的,充分考虑种源间和种源内的变异情况,本研究在青海云杉种质资源收集、遗传多样性保护以及遗传改良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9份榆属种质资源半同胞家系果实的果长、果宽及果实长宽比等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均有丰富变异,家系间的部分表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各性状在家系内的平均变异系数均不大,而且各性状间的平均变异系数差异亦不大,以果实长宽比为最大(9.87%),其次为果长(9.76%),果宽平均变异系数最小(9.54%),各性状家系内变异的稳定性较高。果长与果宽、果长与果实长宽比均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515、0.751;果宽与果实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165。以组内联接、Euclidean距离对9份榆属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聚类,在距离5处,可将其分为5组。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湿地松种子园无性系种实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结果表明:种子园无性系的平均种子潜能(SP)为182,平均种子效率(SE)为9.9%;球果长、宽在无性系内差异不显著,其重复力分别为0.886、0.912,这说明球果长、宽主要受遗传控制,种子千粒重、种子潜能在无性系间存在显著差异;球果饱满种子数、种子效率在无性系内存在显著差异;果长、果宽、球果饱满种子数、种子效率在无性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年度重复力为0.704,说明其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球果饱满种子数、种子潜能、种子效率等性状主要受遗传控制,重复力分别为0.683、0.792、0.704,且这些性状与种子园种子产量的联系更密切,选择无性系嫁接建园及遗传疏伐时应充分重视,并根据这些性状,采取有效的经营管理技术提高种子园的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4.
《林业实用技术》2021,(7):48-51
研究掌握人工栽培翅果油(Elaeagnus mollis Diels.)群体的表型变异程度、变异规律及群体分类,为开展翅果油树种质资源迁地保存、良种选育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人工栽培的户县、乡宁、翼城3个原生种源的翅果油树进行连续试验观测,以各种源的果实和种子为材料,测定和统计果长、种宽等6项性状指标数据,采用巢式设计法,分析其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和基本模式。3个种源的9项果实表型性状指标平均变异系数为17.79%,变幅为9.82%~33.33%;群体间变异系数乡宁(17.62%)翼城(16.48%)户县(14.83%);表型变异在群体间的贡献率占20.52%,群体内贡献占79.48%;表型分化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种长/种宽(36.36%)、果长/果宽(30.76%)、种宽(26.92%)、果长(24.41%)、种长(14.46%)、果宽(4.52%);群体间欧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显示,3个群体可分为2类,乡宁和翼城群体归为一类,户县群体单独为一类。人工栽培翅的翅果油树果实表型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贡献;性状指标中以果宽最为稳定;果长与纬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年降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反映了较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群体分类上,原生地地理距离上相距较近的种源归为一类,表明果实表型性状受生境地理生态条件影响较大;研究揭示了群体内单株果实性状极大的差异性和独特性,为翅果油树良种的保护、选育和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5.
以浙江杭州、湖南长沙等8个种源地的花榈木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其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以探究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8个种源花榈木的种子长度、宽度、千粒重和种形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9.39 mm、7.58 mm、250.23 g和1.24,且在不同种源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变异系数分别为6.78%、8.01%、10.24%、7.99%;(2)花榈木种子4个表型性状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但种子宽度与种源地的年均气温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千粒重与年日照时数显著正相关,随年日照时数的增长有不断增大的趋势;(3)聚类分析将花榈木种源划分为五大类,由不同类群种源的地理位置可知花榈木种子表型性状的变异具有地域性和随机性。  相似文献   

16.
文冠果人工种群的果实表型多样性及其变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文冠果果实为研究对象,调查了研究区内44株文冠果果实的19个表型性状,利用变异系数、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研究了调查区内文冠果人工种群的变异情况。方差和变异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文冠果果实表型性状差异都极显著,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变异幅度。其中,单株结果量和种子产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大于76%),其次是单果质量、单果种质量和单果仁质量(变异系数约30%),再次是单果出种数和果柄长度(变异系数大于20%),而种子长、种子宽、种形比和心室数变异较小(变异系数低于10%),种仁出油率变异最小(变异系数6.13%);单株间丰产性差异明显,并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人工种群果实不同性状的相关性不一样并差异显著,其中果长、果宽、果质量、种质量、仁质量、种子长、出种数、出种率、千粒质量和果柄粗的相关性强,与多个性状呈显著相关,而果形比、出仁率、结果量和种子产量与个别性状呈显著相关,果实心室数和果柄长相关性最弱,与所有性状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黄檀种子的表型性状和发芽特性及幼苗生长量在不同种源间的差异,选取湖南新宁、吉首,江西庐山,安徽皇甫山等4个种源地的黄檀种子作为研究材料,测定其种子的长、宽、千粒重等指标,并通过发芽试验,分析不同种源地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表明:黄檀种子变异幅度为长8. 28~10. 63mm,宽4. 89~5. 16 mm,千粒重33. 11~52. 43 g。新宁种子最长,为10. 63 mm,千粒重最大,为52. 43 g;皇甫山种子最宽,为5. 16 mm;新宁种子发芽率最高,为68%;新宁幼苗株高最大,为7. 00 cm;新宁幼苗地径最大,为1. 67 mm。方差分析表明,不同种源间种子长、宽、千粒重有极显著差异;不同种源间种子的发芽率、幼苗株高、地径有极显著差异,且发芽率及幼苗生长量均与种子长、千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以木姜叶柯浙江庆元、江西赣州、广东惠州3个种源内的25个家系材料为对象,研究了家系间4个种实生物学性状的变异.结果表明:同一种源不同家系间单果重、果长、每果穗果实数、果穗长生物学性状中至少有3个以上表现极显著差异,其中单果重和果长在所有家系中均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在种源内以特定性状开展优良家系选择很有意义;种实生物学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江西赣州和广东惠州种源内家系的单果重与每果穗果实数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江西赣州、广东惠州和浙江庆元种源内家系的果穗长与每果穗果实数之间达到极显著水平,广东惠州果长与每果穗种实数间呈负向显著水平.种源内家系均可分成多个小组,它们代表了家系内单果重、果长、每果穗果实数及果穗长之间的关系,单果较轻时,伴随着果实长、每果穗果实多、果穗较长,而单果较重时,伴随着果实短、每果穗果实少、果穗较短.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不同种源果实的形态变异,对海南省6个地理种源降香黄檀果实长度、宽度、厚度、体积指数及千粒质量等5个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果长、果宽、果厚、果形体积指数和千粒质量在种源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千粒质量的遗传力最高为0.980 3;降香黄檀果实形态的5个性状都呈显著正相关;降香黄檀果实与降雨量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地理气候因子,相关性较小。  相似文献   

20.
5个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了解引种文冠果种源的性状变异情况,从而为文冠果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对引种的5个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的表型性状进行了调查与统计,并对其变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种源文冠果果实和种子的11个表型性状在种源间、种源内都存在着极显著差异;文冠果果实和种子11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0.49%~25.70%,说明其表型性状的变异比较丰富;其中的单果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种子横径、种子纵径、单果籽粒数是文冠果果实和种子的6个重要经济性状指标,这6个性状指标与其他性状指标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