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银杏生长中黄酮含量变化规律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湖北省安陆市不同品种、树龄、采收季节、干燥方式、嫁接苗与实生苗的银杏叶黄酮含量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银杏古树品种间的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实生苗比嫁接苗含量高;10a以下幼树含量较大树高;9月份为银杏叶的适宜采收季节;采收后的银杏叶宜阴干后密封保存,长时间日晒、发霉变黄等保管不善会引起黄酮含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质杜仲叶中多酚和黄酮含量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不同种质杜仲叶中多酚及黄酮含量的差异性,合理评价与利用杜仲种质资源。[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105份杜仲种质叶中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种质叶中槲皮素含量平均为0.33 mg·g-1,变异系数最大,为42.42%;总黄酮含量平均为15.92 mg·g-1,变异系数最小,为19.35%;异槲皮苷、多酚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37、42.74 mg·g-1,变异系数分别为34.42%、23.72%。杜仲雌株和雄株叶中的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及槲皮素含量差异不著性。多酚及黄酮类物质在不同来源间均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河北地区杜仲叶片中的总黄酮、异槲皮苷和槲皮素平均含量均最高。相关性分析发现:多酚、总黄酮、异槲皮苷含量彼此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槲皮素含量与多酚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综合评价4种成分含量高低,可将杜仲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其中,类群Ⅲ(包括13份材料)的多酚和黄酮类活性成分含量均高于其他类群。[结论]杜仲种质叶片中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较高,且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有很大的选择和改良潜力,可为叶用杜仲资源的选育提供基础原材料。  相似文献   

3.
江西银杏叶黄酮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江西省不同产地银杏叶在不同生长季节的黄酮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较大;不同生长季节含量也存在着差异,以10月份为最高。  相似文献   

4.
青钱柳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样地青钱柳叶片的鞣质、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绿原酸、皂甙、总酚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青钱柳叶片中总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在各个样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天台县华顶山的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最高,其它样地相对较低,其高低顺序为华顶山>钱江源>四明山>庐山>大盘山;(2)相同成分在不同的样地也有差异,青钱柳叶片鞣质含量最高的样地是庐山,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皂甙含量最高的样地是钱江源,绿原酸、总酚以华顶山样地最高;(3)不同样地叶片中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不高;(4)系统聚类分析显示,5个样地可聚为二类,华顶山、四明山、庐山聚成一类,钱江源、大盘山聚成另一类。  相似文献   

5.
根据不同采集点、不同时期的样品,考察不同生长因素对苦丁茶活性成分的影响。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槲皮素、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多糖、熊果酸在4~5月份含量较高;槲皮素在8月份含量最高,5月份次之;而齐墩果酸在11月份含量最高。不同产地含量差异较大。不同产地与采收时间影响着苦丁茶的饮用价值。广西大新县产的苦丁茶较好,4~5月份间采集的嫩芽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提高银杏叶茶商品性,本研究通过对泰兴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树龄、不同采集部位银杏叶黄酮含量测定,确定银杏叶茶最佳采叶期、采叶树树龄及采集部位。研究发现,银杏叶生长有两个高峰期,即4月份黄酮含量出现一个高峰期,7月份是全年含量最低点,8月份以后,银杏叶中总黄酮含量又随着生长期的延长而逐渐上升,直到10月份达到最高峰。银杏长枝不同部位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上部叶黄酮含量最高,为22.11mg/g;中部叶和下部叶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银杏中短枝不同部位银杏叶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上部叶黄酮含量最高,为21.12mg/g。因此,根据泰兴地区不同时期、不同树龄、不同采集部位银杏叶黄酮含量测定,参照我国名优茶鲜叶采摘标准及制作工艺要求,优选2~3年生银杏树4、5月份中上部银杏叶。  相似文献   

7.
青钱柳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样地青钱柳叶片的鞣质、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绿原酸、皂甙、总酚等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表明:①青钱柳叶片中总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在各个样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天台县华顶山的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最高,其它样地相对较低,其高低顺序为华顶山>钱江源>四明山>庐山>大盘山。②相同成分在不同的样地也有差异,青钱柳叶片鞣质含量最高的样地是庐山,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皂甙含量最高的样地是钱江源,绿原酸、总酚以华顶山样地最高。③不同样地叶片中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不高。④系统聚类分析显示,5个样地可聚为2类,华顶山、四明山、庐山聚成一类,钱江源、大盘山聚成另一类。  相似文献   

8.
以桂北地区种植的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叶片为实验材料,探究不同采摘时间和采摘树龄下,叶片中可溶性糖、总黄酮、总皂苷的含量差异,寻找较为适合的采摘树龄和采摘时间。利用对比试验和方差分析方法,从3个不同的采摘时间和3个不同的采摘树龄中分别选择出各组分产量较高的组合。试验证明当采摘树龄为4年时,可提取到的可溶性多糖较高,当树龄为两年并且采摘时间在每年11月左右时,可提取到的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较高;该实验探究所选取的本地无性系家系在特定时期可产出较高的可溶性糖、黄酮、皂苷。依据不同的采摘时间和采摘树龄可提高青钱柳叶片的利用率,该实验所选取的青钱柳无性家系可作为优良家系进行选育,为今后青钱柳叶片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优良家系的选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
运用超声波提取方法对柽柳植株中总黄酮的空间分布、年变化及不同柽柳家系总黄酮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柽柳植株各部位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但总黄酮含量不同,其中根皮和茎皮含量最高达到17.949mg/g和17.060mg/g,显著(P<0.01)超过其他部位,去皮茎含量最低为5.233mg/g;柽柳茎和嫩茎叶中总黄酮含量各月间存在显著差异,在7月达最高值显著(P<0.01)超过5月和6月;柽柳家系间地上部分总黄酮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9个家系的平均值为20.232mg/g,变异系数为49.6%,滨1012和滨1018总黄酮含量最高,与其它家系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对银杏叶类黄酮年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年生银杏盆栽实生苗为研究材料,通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探索4个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75%~80%、55%~60%、40%~45%和30%~35%)对银杏叶黄酮类物质及其季节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生长季节不同,银杏叶内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以及总黄酮含量具有显著差异,4月份萌芽初期和7月初,黄酮类物质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适度干旱可以促进银杏黄酮类物质的合成,尤其中度干旱,即土壤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40%~45%时,有利于叶内黄酮类物质的合成。考虑到叶产量、叶黄酮含量以及采叶与采时的关系等,在实际生产中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中度干旱水平,并于7月初及时采收叶片提取黄酮类物质,可以提高黄酮类物质得率,在生产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1.
根据溶剂萃取分离法,采用水、乙醇、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5种溶剂从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叶中提取分离得到7种提取物样品,通过不同样品对DPPH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肼基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青钱柳叶不同活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并对各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青钱柳叶各提取物均对DPPH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在0.04 mg·mL~(-1)浓度以下其清除率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清除能力最强的为醇提后的水提物,当浓度为0.1 mg·mL~(-1)时其清除率达到91.29%;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的为乙醇提取物,当浓度为1 mg·mL~(-1)时其清除率为53.55%,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除石油醚提取物外,其余样品的浓度与清除率均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而各样品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都明显小于Vc,且随浓度的增大其变化幅度较小;醇提后的水提物的总黄酮含量最高,为11.32%,其次为水提物,为10.94%;黄酮含量与DPPH自由基清除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602,与羟自由基清除率呈显著正相关,r=0.427,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r=0.210,说明黄酮类化合物可能是青钱柳叶中主要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12.
以榆树1~2a生枝条为研究材料,以榆树总黄酮粗提物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榆树总黄酮闪式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采收季节榆树1~2a生枝条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榆树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40℃、料液比1∶60(g/mL)、乙醇浓度50%、闪提时间1min和闪提次数4次;不同采收季节榆树总黄酮含量存在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在上述最佳提取条件下以夏季1~2a生枝条为材料进行提取,黄酮粗提物得率达8.39%。  相似文献   

13.
金樱子黄酮类化合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用70%的乙醇提取金樱子中的黄酮类物质,得到粗黄酮,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金樱子的黄酮含量。以亚油酸为反应底物,用TBA法测定金樱子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金樱子果实随成熟度的增加,黄酮含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金樱子果肉中总黄酮含量可高达干重的15.39%;粗黄酮粉的得率高达金樱子果肉干重的58.31%,粗黄酮粉中的黄酮含量为26.39%;金樱子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是黄酮和黄酮醇两类;金樱子黄酮类化合物能显著的阻断亚油酸的自氧化作用,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以芦丁和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为对照品,对响铃草药材4种黄酮类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00nm波长处测定芦丁的吸光度,以芦丁计得响铃草总黄酮的量,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响铃草中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的含量。生长旺季为3~8月份,4种成分含量均较低;而在当年10月至次年2月(休眠期),4种成分含量逐渐增高,2月份含量达最高。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大4种成分的含量升高,1~6年生的植株内3种黄酮苷元含量随着年限的增长而较快增长;6~9年生期间,3种黄酮苷元含量近似直线上升;9年以后增加缓慢;总黄酮含量与年限的增长呈曲线增加,1年生最低,为13.42mg/g;10年生最高,为25.10mg/g,平均每年增加总黄酮1.168mg/g。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的响铃草中,总黄酮、槲皮素、染料木素和山柰素4类成分含量最高的生源地为四川邻水长安乡,云南昆明和云南宾江总黄酮和槲皮素差异不大,但都低于四川邻水长安乡,只是云南宾江的染料木素和山柰素含量略高于云南昆明;4种成分含量最低的为贵州雷山县。  相似文献   

15.
黄酮对人类健康方面有着显著的医疗功效,从银杏叶片中提取黄酮工艺复杂且含量较低。因此,通过研究不同接穗品种、不同气候条件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对嫁接银杏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影响,为提高银杏叶中黄酮含量,增加叶用银杏用林的种植收益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试验采用了古银杏(叶丰)、泰兴大佛指、27#(南京林业大学某品种)、57#(大花穗)4个接穗的品种嫁接在广东、云南、四川3个地方。结果表明:1)接穗品种对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古银杏>泰兴大佛指> 27#> 57#,试验地对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云南>广东>四川。2)接穗品种对银杏叶片中山奈酚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古银杏>泰兴大佛指> 57#> 27#,试验地对银杏叶片中槲皮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云南>广东>四川。3)接穗品种对银杏叶片中异鼠李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泰兴大佛指> 57#> 27#>古银杏,试验地对银杏叶片中异鼠李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云南>广东>四川。4)接穗品种对银杏叶片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古银杏>泰兴大佛指> 57#> 27#,试验地对银杏叶片中总黄酮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云南>广东>四川。  相似文献   

16.
濒危植物夏蜡梅叶片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家2级保护植物夏蜡梅为研究对象,对自然条件下夏蜡梅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总黄酮、总酚酸、总鞣质等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夏蜡梅叶片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随季节的不同而有差异。3种酚类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曲线均为"双峰型",其中,总黄酮的含量在5月和7月出现2个峰值;总酚酸的含量在7月和9月出现2个峰值;总鞣质的含量在6月和8月出现2个峰值。3种酚类化合物总含量的变化呈现出先升高而后降低的趋势,以7月最高,10月最低。3种酚类化合物的总含量与总酚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与总黄酮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广东紫珠药材的总黄酮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时期、不同部位、不同栽培和采收方式、不同栽培环境条件的广东紫珠药材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了解广东紫珠黄酮类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随着生长期增长,采收期宜在即将落叶时;植株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高低为:叶〉小茎枝〉果〉根〉主干茎,而又主要分布在叶片中,茎干的总黄酮含量非常低,因此可采取留干采收方式以利于来年枝叶萌发;野生广东紫珠药材的总黄酮含量略高于栽培,但差异不大;施肥是药材增产的重要措施,试验中施用沼气肥与不施肥的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明显,因此选择沼气肥等肥料类型较好。  相似文献   

18.
对山西省沙棘主产地不同类型、不同采集时间沙棘叶的多酚和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大果沙棘叶样品中多酚含量低于小果沙棘叶,总黄酮含量高于小果沙棘叶。沙棘叶多酚含量在5月份达到最高,为14.69%,之后先降低后升高,8月份达次高峰,为13.61%,后又逐渐降低;总黄酮含量在5月份最低,后逐渐升高,在6月至7月达到最高,8月后又逐渐降低。沙棘叶多酚含量与年均降水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与其他生态因子无显著相关关系,总黄酮含量、含水量与生态因子间均未呈现出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元宝枫叶内黄酮、绿原酸含量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月份元宝枫叶产量和叶内黄酮、绿原酸含量的动态研究表明:元宝枫叶内黄酮的含量以8月份最高,含量达5.73%;绿原酸含量以6月份较高,含量最高达4.13%。元宝枫单株叶产量以8月最高,产量达131g。7月份和8月份单株叶内黄酮和绿原酸较高,其中黄酮含量8月份最高,平均每株含7.50g;绿原酸含量7月份最高,平均每株含4.39g。不考虑其它因素情况下,7月份和8月份是采摘元宝枫叶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筛选黄酮物质含量高且抗氧化活性强的枣种质,从而为创制高黄酮含量枣种质及枣果深加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国家枣种质资源圃中50份具有代表性的枣种质脆熟期果实为试材,分析各种质果实中总黄酮的含量,分别采用FRAP法、DPPH法、ABTS法这3种评价方法对不同枣种质果实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测定,分析了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间的相关性,并以50份枣种质果实中的黄酮含量为依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1)不同枣种质间果实中黄酮含量的差异显著,其含量分布范围为1.46~22.50 mg·g~(-1),平均含量为5.78 mg·g~(-1),其变异系数为68.26%;含量最高的北京老虎眼其黄酮含量是含量最低的羊奶枣的15.41倍。2)采用FRAP法、DPPH法、ABTS法评价得出的结果表明,50份枣种质果实黄酮提取液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50份枣种质中,综合抗氧化能力较强的种质有北京老虎眼、溆浦圆酸枣、献县酸枣、算盘枣、北京鸡蛋枣等。3)枣种质果实中的黄酮含量与分别以FRAP法、DPPH法、ABTS法评价得出的果实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以FRAP法、DPPH法、ABTS法评价得出的果实黄酮提取液的抗氧化能力之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4)通过聚类分析初步确立了枣种质果实黄酮含量的分级标准(高含量、中等含量、低含量),并初步筛选出果实黄酮含量较高的枣种质12份。【结论】不同枣种质间果实中黄酮含量的差异显著,黄酮含量与其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实中的黄酮含量,酸枣显著高于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