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亮  冯帆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2):2174-2175
为探索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及使用方法,在催芽阶段进行浸种、拌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用6.25%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00倍液进行浸种处理,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较好,可达95.8%。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共设7个处理: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个剂量拌干稻种晾干后播种,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清水等浸种后催芽播种,干稻种直接播种。结果表明,10、15、20 mL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5 kg稻种处理对水稻种子出苗无明显影响,对秧苗生长安全,对恶苗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明显,与大面积常用的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16%咪鲜·杀螟丹可湿性粉剂等药剂浸种效果基本相当。20 mL 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5 kg稻种处理效果较优,在水稻秧苗期、分蘖期、孕穗期、齐穗期对恶苗病的防效,与清水对照相比分别为93. 9%、96. 9%、96. 9%、96. 8%,与空白对照相比分别为91. 7%、91. 5%、84. 7%、84. 8%,水稻产量达8 872. 5 kg/hm~2,与清水浸种对照相比增幅为22. 9%,与空白对照相比增幅为16. 4%。62. 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采用干稻种拌种,晾干后直接播种,操作简便,减少了水稻种子浸种催芽环节恶苗病病菌的浸染,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一项新型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分析了几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秧苗素质方面,培育壮秧效果最好的药剂为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同时在叶龄、株高、分蘖数、根长、白根数、地上鲜重方面有较好表现;防治效果方面,62.5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氰烯菌酯悬浮剂、24%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3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其中62.5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效果最好,秧苗期、分蘖期、成熟期防效分别为98.08%、93.75%和94.44%。  相似文献   

4.
4种药剂浸种、拌种处理对早稻恶苗病预防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种药剂浸种和拌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进行预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5%咪鲜胺乳油、25%氰烯菌酯悬浮剂、62.5g·L~(-1)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4种药剂采用浸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效较好,防效达到96.60%以上;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采用拌种处理的防效也较好,防效达99.00%以上;62.5g·L~(-1)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采用拌种处理的防效较差,防效仅为76.92%~88.01%。  相似文献   

5.
3种药剂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早籼稻中早39为供试材料,在浸种催芽阶段用3种农药不同的稀释倍数及处理方式对水稻恶苗病进行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在中早39品种上对水稻恶苗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氰烯菌酯悬浮剂、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后再浸种的防治效果明显,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对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172.5、345、517.5 g/100 kg种子3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及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防治棉花立枯病和猝倒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517.5 g/100 kg种子对立枯病和猝倒病防效分别为93.3%和92.7%,与对照药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有效成分用药量20 g/100 kg种子的防效相当,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不同用量与方法试验,研究6.25%精甲·咯菌腈(亮盾)悬浮种衣剂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效果及使用技术。结果表明,6.25%亮盾每100 kg干种子300 mL采用先浸后拌、先拌后浸、干拌即播的3种方法处理或400~500倍浸种,对预防水稻恶苗病的相对防病效果均达94.9%以上,且对水稻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杀菌、杀虫种衣剂对水稻发芽的影响和对病虫防控效果。开展了11%精甲?咯?嘧菌种子处理悬浮剂、350克/升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嘧菌脂悬浮种衣剂这4种杀菌种衣剂, 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5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种衣剂、30%噻虫嗪悬浮种衣剂、35%丁硫克百威悬浮种衣剂4种杀虫种衣剂分别对水稻发芽和根的生长影响以及防控恶苗病、稻蓟马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除了35%丁硫克百威悬浮种衣剂外, 4个杀菌拌种剂和3个杀虫拌种剂对水稻发芽率、苗高、根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出合适的芡实种子包衣剂。[方法]以苏芡2号和青子芡2个芡实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用30%吡唑醚菌酯·咯菌腈·噻虫胺悬浮种衣剂、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1%唑醚·灭菌唑悬浮种衣剂、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4.23%甲霜·种菌唑悬浮种衣剂、22.4%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62.5 g/L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共8种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对芡实种子的发芽率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芡实种子发芽率在品种间存在差异,苏芡2号比青子芡发芽率高;不同包衣处理对发芽率的影响具有差异,其中4.23%甲霜·种菌唑悬浮种衣剂效果优于其他处理,苏芡和青子芡发芽率分别为58.49%和42.05%,与对照发芽率差异不显著;药剂处理后芡实的叶片存在一定畸形和矮化症状。[结论]4.23%甲霜·种菌唑悬浮种衣剂对芡实种子发芽率无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芡实生长存在一定的胁迫作用,需要进一步优化药剂施用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芡实种衣剂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江曲  王可  潘求一  谈应才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4):134-135,162
用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进行水稻拌种,明确其对水稻稻蓟马和恶苗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具有较好防效,2.50 g/kg(种子)处理对水稻稻蓟马、恶苗病防效均可达91%以上;20%咯菌腈·精甲霜灵·噻虫嗪FS防治水稻稻蓟马适宜用量为2.50~5.00 g/kg(种子).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包衣处理的方法研究了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FS)不同剂量对种子出苗率的影响及对水稻恶苗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1%精甲·咯·嘧菌FS按照药种质量比(m/m)1∶300、1∶400、1∶500处理后种子出苗率分别为82.67%、86.67%和77.33%,均高于空白对照组75.67%;对水稻恶苗病有很好防效,分别达90.70%、89.53%和88.37%;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在10%以下,防效较差。因此,防治稻瘟病不建议用此药,防治水稻恶苗病的药种比(m/m)采用1∶400更为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12.
用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等4种药剂处理水稻种子,预防水稻恶苗病和立枯病。结果表明,11%氟环·咯·精甲悬浮种衣剂500倍液浸种或种子用4 mL·kg-1药剂包衣后浸种对水稻恶苗病防效分别为100.0%和97.2%,效果好于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2 mL·kg-1、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和25%氰烯菌酯悬浮剂+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浸种,并且对水稻立枯病具有良好预防效果,防效达100%,与4.23%种菌唑·甲霜灵微乳剂相当。  相似文献   

13.
陈君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6):1140-1141
通过不同用量与方法试验,研究6.25%精甲·咯菌腈(亮盾)悬浮种衣剂预防水稻恶苗病的效果及使用技术。结果表明,6.25%亮盾每100 kg干种子300 mL采用先浸后拌、先拌后浸、干拌即播的3种方法处理或400~500倍浸种,对预防水稻恶苗病的相对防病效果均达94.9%以上,且对水稻安全,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35%噻虫嗪种衣剂对水稻进行不同播种量拌种试验。结果表明: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30 g对水400 g拌稻种25 kg,播种量375 kg/hm~2,产量最高;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30 g+35%噻虫嗪种衣剂10 g对水400 g拌稻种17.5 kg,播种量225 kg/hm~2,产量第二。根据田间试验,药剂处理过的稻种对立枯病有明显预防作用,并可促使苗壮,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5.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7种不同杀菌剂包衣处理棉花种子,研究杀菌剂对棉花苗期立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棉花出苗率和发芽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杀菌剂比单剂杀菌剂防治棉花苗期立枯病的效果好。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平均防效达到90.3%,极显著高于100 g/L嘧菌酯悬浮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的防治效果较好,2年结果均在80%以上;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较低,2012—2013年2年平均防效为66.1%。发芽率和出苗率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棉花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影响不显著;在一定条件下,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400 g/L萎锈·福美双悬浮种衣剂、350 g/L精甲霜灵种子处理乳剂、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和100 g/L嘧菌酯悬浮剂包衣处理棉花种子后能够极显著提高棉花种子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3种浸种剂对水稻(Oryza sativaL.)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恶苗净可湿性粉剂处理组秧苗高度与整齐度适中、分蘖增加、根系发育良好、茎基部变宽,干物质积累多、根冠比增大,从而提高秧苗素质.咪鲜胺乳油处理组秧苗的高度降低、整齐度良好、根冠比大、叶片发育均匀、根系发育较好、干物质积累多.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处理组秧苗细长、整齐度差、干物质积累多、叶片发育不均匀.由此可见,恶苗净可湿性粉剂和咪鲜胺乳油是试验表现较好的水稻浸种剂,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是否具有大田推广价值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以小麦根腐病常用防治药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为对照,研究了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根腐病的田间防病效果。结果表明: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5g/100kg的防效和对照药剂30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在小麦抽穗期的防效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83.78%和81.78%。表明25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作物安全,可在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室内试验评估种衣剂对雪梨瓜种子发芽及苗期生长发育的安全性,并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种衣剂在不同时期对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以筛选出对雪梨瓜根腐病防治效果理想的种衣剂。结果表明,4种种衣剂对雪梨瓜生长发育均安全。25%噻虫·咯·霜灵、12%甲·嘧·甲霜灵药后20 d防治效果达60%以上,62.5 g/L精甲·咯菌腈药后20 d的防效在50%以上;25%噻虫·咯·霜灵的稳定性好于12%甲·嘧·甲霜灵;35%多·福·克前期防治效果好,但持效性差。4种种衣剂对雪梨瓜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25%噻虫·咯·霜灵增产23.30%,35%多·福·克增产17.96%。种衣剂处理能够有效防治雪梨瓜根腐病,在生产上建议首选25%噻虫·咯·霜灵作为雪梨瓜种衣剂,12%甲·嘧·甲霜灵和62.5 g/L精甲·咯菌腈可作为备选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玉米生产中茎基腐病发病严重、防治投入大等问题,进行了10%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防治玉米茎基腐病的田间药效试验,并对种衣剂对作物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0%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各使用剂量均对玉米茎基腐病有一定防治效果。10%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使用剂量在900mL/100kg种子时,可有效防治玉米茎基腐,且对玉米无药害。  相似文献   

20.
播种时选择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种药剂进行马铃薯浸种或土壤处理防治马铃薯病虫害,调查各处理对马铃薯种薯田间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0倍浸种和25%嘧菌酯悬浮剂500倍喷雾沟施对马铃薯出苗是安全的,尤其是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200倍浸种对马铃薯块茎田间出苗不仅无不良影响而且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