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对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越光、佐贺18、日本晴、日光4个品种田间发病分级和MA-30A测食味的方法,研究水稻纹枯病对稻米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纹枯病危害使稻米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谷粒厚度、宽度减小,成熟度降低,千粒重下降;粘度、味度值降低。从而导致产量和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2.
水稻病害中的纹枯病是真菌病害,是水稻生产上一种常发性、普发性和重发性的病害。由于高产、矮秆、多蘖品种的推广,加之人们对纹枯病的重视不够,致使该病有逐渐加重发生趋势,成为制约我国水稻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该病可造成水稻产量损失,病株稻米的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升高,食味值降低。为指导广大种植户搞好该病的防治,本文对其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3.
以杂交粳稻辽优9906、辽99优15、辽99优19,常规粳稻盐丰47为材料。在辽西滨海盐碱稻区通过硅肥不同处理试验,研究硅肥施用对杂交粳稻和常规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硅肥可以提高水稻的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稻米的出糙率、精米率,并提高水稻的产量。同时选用杂交组合中产量最好的辽99优19与盐丰47在不同处理下对产量性状进行了分析,发现杂交粳稻辽99优19在穗长、每穗实粒数优势较强,而平均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方面明显低于盐丰47,说明杂交粳稻的增产主要缘于穗大粒多。  相似文献   

4.
针对滨海稻区过度施用化肥和氮肥利用效率较低的生产实际问题,采用3年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水稻品种对氮肥的响应,以产量作为评价指标划分供试水稻品种氮效率类型,筛选出氮高效品种,在此基础上结合食味品质鉴选出氮高效食味优良粳稻品种。2016—2017年试验主要测定产量及其构成,以产量为评价指标将参试品种划分为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2018年试验主要测定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和氮肥偏生产力、食味值,兼顾这些指标,最终鉴选出食味优良、氮高效水稻品种(系)6个:盐丰47、盐粳22、盐粳765、盐粳1402、ys28、ys24。其中,盐丰47为双高效型食味优良品种,即在低氮、高氮条件下其食味、氮肥利用率均较高;盐粳22、盐粳765为低氮高效型食味优良品种,即在低氮条件下其食味、氮肥利用率较高;盐粳1402、ys28、ys24为高氮高效型食味优良品种(系),即在高氮条件下其食味、氮肥利用率较高。这6个品种(系)可作为滨海稻区氮高效食味优良粳稻品种选择而在生产中应用,为滨海盐碱稻区提质增效、改善品质提供品种支撑。  相似文献   

5.
不同播期对豫南直播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播期对豫南稻区直播杂交籼稻稻米品质的影响,探讨豫南稻区杂交籼稻直播的最适播期。以杂交籼稻品种丰优香占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期(4月25日,5月5日,5月15日,5月25日和6月4日),对其产量、加工品质、外观品质、RVA谱特性、营养品质和外观品质进行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稻米品质进行综合评价。随播期推迟,直播稻丰优香占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5月25日播种产量最高;6月4日播种产量最低,但该期加工品质糙米率和精米率以及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是最优的。随着播期推迟,丰优香占蒸煮食味品质逐渐变劣,4月25日播种则蒸煮食味品质最优。营养品质中5月15日播种的丰优香占蛋白质含量最高,5月25日播期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表明,5月15日直播的丰优香占稻米综合品质最优,而品质最差的为5月5日。稻米品质性状中垩白粒率、峰值时间、最终黏度、蛋白质含量和垩白度受播期影响最大,而热浆黏度、崩解值、峰值黏度、糊化温度和食味值受影响较小。因此,豫南稻区杂交籼稻丰优香占直播要获得高产,播期应安排在5月25日左右,而要获得相对高产且最优的稻米品质,则播期应安排5月15日左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我国两系杂交粳稻品质现状,分析其各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本研究以60份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最新育成的两系杂交粳稻新组合为试材,通过对其进行稻米各品质性状分析表明:大多数两系杂交粳稻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稻米2~3级水平,只有少数组合达到1级。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是正相关,和与食味品质呈负相关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观品质中的长宽比与加工品质的极显著负相关,却与食味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骨干亲本盐丰47相比,除加工品质外,两系杂交粳稻的外观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和蒸煮品质均较差。总体来说,两系杂交粳稻的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一般,稻米品质改良仍需有大量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7.
张欣  施利利  丁得亮  黄晓珊  赵梅  王松文  崔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1178,1184
[目的]研究水稻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RVA特征值间的关系及其食味特性。[方法]以在天津市推广的10个水稻品种(组合)为材料,通过测定分析其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RVA特征值及食味值研究了其食味特性。[结果]试验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崩解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0.861和0.896。试验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仅与消减值呈显著负相关,其相关系数为-0.659。初步推测津川1号、盐丰47、DB16和E28的食味较好。食味计测定结果表明,津川1号的食味值最高,津原D1的食味值最低;津川1号、DB14、E28和DB16的食味较好,而其他6种稻米的食味稍差。[结论]该研究为天津市改良水稻品种和选育优良食味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不同灌溉方式对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明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品质对不同灌溉方式的响应特征。【方法】于2018—2019年在江西农业大学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上高创新基地,开展不同灌溉方式对优质食味晚籼稻产量及稻米品质影响的大田试验,水分处理设置常规灌溉(CK)、持续淹水灌溉(CFI)和间歇灌溉(AWD),供试品种为优质食味籼稻泰优871与普通食味籼稻荣优华占,分析测定稻田水分利用率、产量形成和稻米品质。【结果】不同灌溉方式对供试品种的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存在显著影响,且2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与CK和CFI处理相比,2年AWD处理总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8.2%—62.5%、41.2%—91.7%。相比CK,AWD与CFI处理有增加2个供试品种产量的趋势,但优质食味籼稻品种产量无明显变化,仅2018年普通食味籼稻品种产量在AWD处理下增加显著,增产原因主要在于每穗粒数增加明显。AWD处理总体有利于稻米加工品质,而与CK和AWD处理相比,CFI处理则显著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率和垩白度,有利于外观品质的改善。不同灌溉处理下不同食味类型品种直链淀粉含量存在年度间差异,2019年AWD较CFI处理显著增加了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同时,2年AWD较CFI处理也显著增加不同食味类型品种的胶稠度、峰值黏度及崩解值,且降低了消减值,提升了稻米的适口性,而CFI处理较CK与AWD处理则显著增加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但不同灌溉方式对优质食味籼稻品种直链淀粉、营养品质与稻米RVA谱特征值的影响效应要高于普通食味籼稻品种。【结论】间歇灌溉处理提高了供试品种的水分利用率,有利于增加优质食味籼稻产量,改善了稻米加工,但不利于外观品质的改善,同时间歇灌溉处理可降低消减值及稻米蛋白质含量,提升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及崩解值,有利于改善稻米蒸煮食味的适口性;而持续淹水灌溉有利于改善稻外观品质。间歇灌溉方式可作为南方优质食味晚籼稻品种高质高效的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盐丰47水稻品种北种南引后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生育期明显缩短,主要是水稻营养生长期减少明显所致;随着播期的推迟,水稻产量结构主要表现出穗数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导致产量下降,盐丰47在响水地区适期早播条件下种植,对水稻生长和产量有利;盐丰47水稻对高温的抗性较好,在水稻开花期和灌浆期抗高温热害能力较强,≥35℃以上的高温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没有明显影响。盐丰47采用直播与手栽2种方式种植,同期播种的水稻,手栽稻要比直播种植生育进程一般都延迟2~3 d,个体生长量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研究以辽宁南部稻区主栽品种盐丰47为对照,以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最新育成的58份新品系为试材,对辽南地区新育成的品系的16项品质相关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如下:辽南稻区新品系的产量与各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都未达到显著品质,表明高产和优质可以实现有机结合。新品系各品质性状总体较差,只有少部分品质指标达到国标一、二级米标准,但各品系差异较大,其中外观品质差距最大;营养品质和食味品质呈显著负相关。为了实现辽南稻区新育成品系稻米品质改良,育种工作者可以通过适当牺牲营养品质来实现稻米食味品质的提高,选择垩白粒率和垩白度较低,整精米率、食味值和综合指标高的品系为育种材料,来实现辽宁南部稻区稻谷高产优质有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以耐盐碱粳稻品种盐丰47、盐敏感品种秋光为材料,研究Na_2CO_3胁迫对水稻幼苗营养吸收和气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碱性胁迫下,水稻生物量积累降低,且随胁迫浓度升高降幅增大,盐丰47降幅均较小。各部位氮、磷含量均降低,不同部位降幅均表现为秋光﹥盐丰47。气孔密度随胁迫浓度提高而增加,盐丰47气孔密度增幅大于秋光。T1处理条件下,盐丰47叶片气孔长度增加,而秋光在各胁迫浓度下气孔长度均减小。参试材料叶片气孔宽度随盐胁迫浓度升高而降低,盐丰47降幅小于秋光。  相似文献   

12.
长期粪肥还田条件下稻米品质及氮肥利用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明确等氮量粪肥替代化肥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与氮肥利用率的长期累积效应,本文基于长期定位田间试验,于第8~9a采用2种粪肥(猪粪、沼液)和2个氮替代比例(50%、100%)处理,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氮素吸收与利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氮量猪粪、沼液和化肥处理水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与化肥相比,等氮量猪粪、沼液处理提高了整精米率和稻米食味值,有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其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稻米蛋白质含量。等氮量猪粪处理降低了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有利于改善稻米外观品质;沼液处理对稻米外观品质影响较小。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NUE)整体呈现等氮量沼液 > 化肥 > 猪粪处理的规律,并与氮肥生理利用率、稻米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其中,沼液处理年均NUE为41.9%~44.0%,高于化肥处理(40.7%),主要原因是增加了稻草氮含量。但与化肥相比,50%沼液、100%沼液和50%猪粪处理NUE差异均不显著,而100%猪粪处理显著降低了NUE。等氮量猪粪、沼液替代化肥有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等量沼液、半量猪粪氮替代对水稻产量及NUE影响较小,而全量猪粪氮替代会显著降低水稻NUE。  相似文献   

13.
打捞菌核对早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进行早稻打捞菌核与不打捞菌核对比试验,了解掌握早稻打捞菌核对早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影响,从而评估打捞菌核对早稻纹枯病的防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打捞菌核可有效减少田间菌源,降低田间稻纹枯病的病丛率和病株率,控制病情扩展,与不打捞菌核相比,稻纹枯病病丛率和病株率分别降低了14.6%和16.1%,每667m2产量提高了11.7%,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在浠水县进行氮肥不同用量对早稻纹枯病发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探索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相对较高的N肥施用量。结果表明:N肥的用量与病指、病株率成明显的正相关;随着N肥用量的增加,病指、病株率相对增大;N肥的用量与产量不成明显的正相关;N肥施用量为10-13公斤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以优质食味常规籼稻品种洋硒早和常规粳稻鄂香2号为材料,在4个氮肥施用水平(0、50、100、200 kg/hm2)条件下,设置喷施和不喷施木醋液,研究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施用木醋液对水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喷施木醋液相比,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喷施木醋液对常规粳稻鄂香2号的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且在低氮肥水平下喷施木醋液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可显著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对糙米率和精米率有明显提升作用;不同施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还有利于改善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可显著提高稻米的消减值,降低崩解值,进而提升稻米的食味值,且在低氮肥水平下喷施木醋液对稻米食味品质的改善作用更为明显。结果表明,喷施木醋液,尤其是低氮条件下喷施木醋液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并改善稻米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相对较高的氮肥施用量,在浠水县开展了氮肥不同用量对早稻纹枯病发生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与纹枯病病指、病株率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病指、病株率相对增大;氮肥的用量与产量不成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氮肥施用量为150~195 kg/hm~2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程度相对较轻,产量也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杂交籼稻广优847(优质食味)和F优498(高产低食味)品种为材料,在总施氮量120 kg/hm2和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施用比例分别为4∶4∶2、3∶3∶4、2∶2∶6共6种氮肥运筹综合管理方式,以不施氮肥处理为对照,研究氮肥运筹对2个食味差异品种产量及米质特征的影响及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品种和氮肥运筹对2个杂交籼稻品种的产量、稻米加工及外观品质、RVA谱、蒸煮食味品质均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品种对精米率、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度和垩白粒率的调控效应大于氮肥运筹对其的调控;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稻米食味值的影响大于品种对其的影响;可通过优化产量构成因子,促进抽穗至成熟期水稻群体干物质累积,提高稻米蒸煮食味值。在总施氮量150 kg/hm2下,基肥、蘖肥、穗肥的施用比例为3∶3∶4的氮肥运筹处理能显著提高2种杂交籼稻的产量,并能有效改善和提升稻米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8.
<正> 盐丰47水稻品种原产于辽宁,引入冀东地区栽培已经有7-8年的时间,是当前主要栽培品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产量和经济效益都比较好。但是由于农民对盐丰47的栽培管理措施往往与品种特性不配套,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生产潜力,现将盐丰47的具体特性做如下介绍,并针对性提出管理意见,以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纯氮187.5 kg/hm~2、150.0 kg/hm~2、112.5 kg/hm~2)和种植密度(33.3万、20.0万、14.3万穴/hm~2)对优质食味水稻辽粳433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辽粳433穗数和单株粒重影响较大,增加施氮量和稀植有利于提高穗数,但过量施用氮肥会降低千粒重和结实率,对单株粒重产生负面影响而导致减产;施氮量和种植密度的提高会增加辽粳433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使稻米食味品质随之降低;纯氮用量为112.5 kg/hm~2、种植密度为33.3万穴/hm~2时,整精米产量最高,且食味较好,是辽粳433获得高产优质稻米最为适宜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同有机无机氮比例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建立无公害稻米生产方式 ,研究了有机氮与无机氮比例对水稻产量、稻米品质及稻田地表水铵态氮含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①在等氮量条件下 ,有机氮占总氮量 2 5 %~ 75 %时 ,水稻产量高于单施无机氮处理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②适当增加有机氮比例 ,有利于改善稻米外观品质 ;③有机氮比例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提高 ,以 75 %为宜 ;④有机氮比例与食味值之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 ;⑤提高有机氮比例 ,有利于降低稻田地表水铵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