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阐述了辽宁省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性,指出了辽宁省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燃烧秸秆、水源污染,垃圾处理、林农保护生态意识不强等。提出了禁止焚烧秸秆,统一灭茬还田,科学分类处理垃圾,提高林农生态意识,调动营林积极性,实施生态补偿等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城市系统可持续性建设,保护和改善已有城市生态环境格局,指出了节约型城市绿地发展方向.探讨了通过合理安排城市各类园林绿地建设,以最少的能源支出及最少的城市干扰,达到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快,人们越来越渴望找一个舒适的人居环境来调节身心,居住区绿化对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丰富城市绿地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对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因此要高度重视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本文简述了生态园林城市及绿地系统的内涵,分析了目前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构建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系统构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陕西林业》2008,(5):8-8
省林业厅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结合我省林业现状和生态实际,提出以“落实科学发展,推进林权改革,抓好重点区域绿化,发展林业产业,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建设绿色陕西目标”为载体,全面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设八大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增强林业发展后劲,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是林业建设的主旋律。文章紧密结合吕梁实际,在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资源保护和生态建设并重的生态环境建设策略,并进一步分析了资源保护的措施和生态建设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保护湿地,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居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保护湿地、可持续利用湿地,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开展村庄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协调城乡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广大农村群众利益的紧迫任务。探讨了进一步加快晋中市村庄绿化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国土绿化》2011,(12):33-34
城市园林绿化是唯一具有生命力的基础设施,是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的公益事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性,论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内涵及其作用。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将在建设园林城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和市容、发展城郊园林、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进生态修复”。水、大气、土壤是生态环境最基本的要素,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不断加强林业和草原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林业》2009,7(1):46-46
国家林业局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积极推进城市森林建设,改善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村庄绿化的目的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氛围。村庄绿化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变农村面貌的需要。介绍了襄汾县村庄绿化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5月26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美化人居环境,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和美丽河北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5.
赵生海 《中国林业》2011,(21):33-33
城市绿化常用的园林植物有各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等,它们是构成城市生态和文化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一个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良好的城市绿化不仅有利于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林业工作实际,指出了把林业融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展林业有利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粮茂林丰。促进乡风文明,实现村容整洁,提高乡村林业生态建设,治理改善疫区生态环境,控制降低疫情的发病率。通过乡村绿化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助于改善农村传统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提高乡村农民道德意识,改变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绿化、美化农村面貌,让农民享受大自然生态文化和美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山东省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土壤盐碱程度高,生态环境脆弱,城乡绿化结构不合理,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城镇绿化整体水平比较低,尤其是绿化总量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为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三年时间(2016年~2018年),在全市范围内打一场全民大规模植树造林攻坚战,着力增加林木资源总量,改善生态环境。按照总体规划,从今年开始,东营市将以"五环、两带、三网"为主体,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业在发展低碳经济中具有固碳、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旅游经济、促进低碳工业发展等方面的特殊优势,林业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林业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在参与和应对低碳经济时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农村人居林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正处于新农村建设探索之中,而乡村人居林建设既是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也是新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探索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的途径,本文提出乡村人居林建设的内涵和必要性,根据我国农村的特点,提出乡村人居林建设的原则和建设内容,为我国乡村人居林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交通落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环境承载力低、自然灾害频发是东川当前面临的几大难题,也是其大面积贫困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了在绿色发展理念下东川区的发展思路,认为东川只有将改善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把扶贫开发和绿色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东川区减贫脱贫和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并提出了四大生态扶贫发展措施:⑴加强生态旅游开发;⑵加强"生态移民"搬迁工作,实现"走人还山",集中发展;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改善人居生态环境;⑷通过生态补偿进行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