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类型区马尾松毛虫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分析了赤眼蜂大面积防治不同发生类型区(丘陵区、山区和越冬代、第三代)马尾松毛虫的试验情况,发现利用赤眼蜂对丘陵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进行规模防治效果最佳,其次是山区越冬代马尾松毛虫。对第三代松毛虫的防治,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承担的“六五”攻关项目“以病原微生物为主的马尾松毛虫综合防治研究”和“日本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的引进与利用研究”,巳于1987年11月3—5日,在林业部科技司主持下,通过了鉴定。这两项研究主要在浙江省安吉县龙山林场进行。课题成果的主要特点是根据害虫综合管理的原则和试验林区的情况,结合历年松毛虫发生情况,对松休类型进行科学的划分。重点抓了松毛虫常发类型区的现有林改造,补植和封山面积占总面积的47.9%,从根本上改善了松林的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严格控制使用化学农药限  相似文献   

3.
广西林科所森保室,自1982年承担国家“六五”、“七五”攻关项目“3—4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技术的研究”以来,按国家合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目前,已有3项成果获部、省科技进步三等成果奖,最近,在北京通过鉴定的“3—4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综合管理组装配套技术的研究”,专家们一致认为居国内领先水平,属国际同类水平。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服务于生产,是从事应用科学研究的最终目标。广西  相似文献   

4.
Bt乳剂是一种广谱微生物杀虫剂,属苏云金杆菌系列。用BT乳剂200ml/亩,防治越冬2~3龄马尾松毛虫,15天平均药效为78.39%。防治第一代3~4龄马尾松毛虫,7天平均药效为71.04%。BT乳剂有抑制下代马尾松毛虫繁殖量的作用,对寄生无效影响较少,经济成本低于白僵菌、赤眼蜂等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5.
我市丘陵地区的马尾松林,几乎年年都有松毛虫发生,轻则受害,重则成灾。在“以菌治虫”取得成果的基础上,最近几年,开展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试验。1978年,在本所周围第一代松毛虫卵期放蜂治虫500亩,平均寄生率62.2~92.95%。第二代松毛虫卵期放蜂治虫210亩,平均寄生率75~8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放蜂区,基本抑制了松毛虫的大发生。几年的实践证明,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主要优点有:(一)繁殖赤眼蜂的工艺简单,生产方便,掌握了繁蜂技术,就可以利用简单设备大量繁殖利用;(二)使用简便,成本低,  相似文献   

6.
编后     
由省林科所主持的我省利用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协作组,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依靠广大群众,经过反复试验,取得了大面积放蜂治虫的成功。浙江省农林局、科技局于一九七二年六月二十六日至二十八日在金华地区召开了“浙江省利用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现场会”。到会的有来自全省的15个县的农林局、13个国营林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是抑制马尾松毛虫暴发成灾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简化繁蜂、放蜂技术,提高工效,去年我们在第二代马尾松毛虫卵期进行了不同积温一次放蜂试验,取得平均寄生率达87%的效  相似文献   

8.
<正> 由中南林学院林学系与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系合作研制的“马尾松毛虫防治决策专家系统”已经通过了技术鉴定。中南林学院在整理、分析、总结自己多年来对马尾松毛虫的研究资料,广泛收集大量国内外文献及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整理成了约含400条规则的知识库。利用国防科技大学新研制成功的TOES专家系统工具,制成了“马尾松毛虫防治决策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浙江省安吉县龙山林场连续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以下简称赤眼蜂、松毛虫),放蜂量每亩高达20万头以上,寄生率虽在80%~90%以上,但松毛虫还是经常发生,因而对赤眼蜂的治虫效果产生了怀疑。为此作者进行了调查和试验,探索提高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效果的途径。本文着重报道放蜂量及放蜂效果,并对某些有关问题加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应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已有近百年历史。1936年我国广东省进行了赤眼蜂防治甘蔗螟的试验。在林业上,1958年江苏省利用松毛虫卵繁殖赤眼蜂防治马尾松毛虫效果良好。1964年吉林省林科所利用柞蚕卵繁殖赤眼蜂防治落叶松毛虫获得成功,找到  相似文献   

11.
林间挂放喷涂有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卵卡,试验结果表明,林间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平均39.4%,室内赤眼蜂对马尾松毛虫卵的寄生率80.0%。林间观察到刚羽化的第二代赤眼蜂在松毛虫卵上活动。携带松毛虫病毒的赤眼蜂通过其寄生行为可把病毒传递到松毛虫幼虫期,松毛虫幼虫病毒感染率3.0%,松毛虫蛹期没有观察到松毛虫病毒传递现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4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室内外取食及为害针叶量、松树针叶蓄积量和人工模拟虫害对松树材积生长影响进行测定、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类地区马尾松用材林松毛虫防治指标。试验表明,因虫灾引起松林失叶25%时,一般情况下不必防治;失叶50%以上时,要根据害虫数量、林分状况及天敌对害虫控制能力等进行综合评断。防治指标与松树年龄的幂回归关系为 y=1.4903·x~(1.1688)。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利用人工寄主卵繁殖赤眼蜂的研究获得初步成功的基础上,于1980年开始应用人工寄主卵繁育赤眼蜂(简称人工卵蜂)防治害虫的小型田(林)间试验。连续几年的试验结果证明,人工卵蜂在出(林)间对害虫具有与天然卵繁育的赤眼蜂(简称自然卵蜂)同等的搜索和攻击能力。我们于1984年又分别在武昌九峰地区和青龙山地区再次进行了人工卵蜂防治马尾松毛虫的林间试验,并将防治面积扩大至1000亩。  相似文献   

14.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们自一九七○年开始,在有关国营林场、人民公社的配合下开展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研究。通过三年来的试验研究,初步摸索出一套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方法。今年第一代松毛虫卵期,在浙南、浙北、高山、丘陵等各种不同地形、林型、和虫情的条件下,释放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总面积达一万亩以上,普遍收到良好效果,最高达96.2%(见一九七○~一九七二年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效果总检表)。取得了放蜂的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主研发的森翼-D20水剂/粉剂双载荷六旋翼植保无人机开展喷撒白僵菌粉剂和阿维菌素粉剂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单剂及其复配剂对越冬代马尾松毛虫的防治均有较好的效果.白僵菌粉剂复配阿维菌素粉剂具有药效快、低毒和环保的特点.此外,应用无人机喷撒生物粉剂大面积防治越冬代马尾松毛虫解决了树高林密、劳动力...  相似文献   

16.
寄生马尾松毛虫卵期的寄生蜂有10多种,优势种有赤眼蜂、黑卵蜂、平腹小蜂。通过研究不同林分类型的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的变化,探讨马尾松毛虫卵期寄生性天敌对马尾松毛虫的控制作用。利用接种式调查方法对东至县金寺山林场马尾松毛虫卵期天敌寄生率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分类型条件下,第二代卵期黑卵蜂寄生率马尾松林样地大于湿地松林样地,黑卵蜂平均寄生率差异性显著,说明马尾松林和湿地松林样地内黑卵蜂寄生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研究》1991,(3):301-301
在林业部科技司主持下,经参与攻关研究单位的科技人员的通力合作,由陈昌洁先生主编的《松毛虫综合管理》专著,已于1990年12月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在汇集我国过去松毛虫研究和防治实践的基础上,着重对我国“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松毛虫综合管理技术研究”工作的成果进行系统科学总结,是该项研究中各专题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的荟萃。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毛虫卵寄生蜂数量变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毛虫黑卵蜂、赤眼蜂和白跗平腹小蜂是浙江省马尾松毛虫的主要卵寄生蜂。松毛虫黑卵蜂对马尾松毛虫的数量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人工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能提高该蜂的寄生率。利用卵寄生蜂防治马尾松毛虫应发挥各种卵寄生蜂的作用,特别不能忽视和削弱松毛虫黑卵蜂的作用。营造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混交林是充分发挥各种卵寄生蜂自然调节作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林间连续四年十次释放不同蜂量的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防治第一代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结果表明,当害虫卵块密度在1.0块/株以下时的效果是显著的,每公顷放蜂量15—60万头较合适,但林间释放赤眼蜂持续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0.
我场有8~9年生马尾松幼林5000亩。自一九七○年开始发生松毛虫为害,一九七一年开始进行利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试验,去年第三代卵期放蜂20亩,寄生率达81.61%,取得了小面积育蜂治虫的初步成功。今年,我场松毛虫为害发展到猖獗高蜂期,全部松林都有虫,越冬虫口调查,普遍在20~30条/株,最高达70~80条/株以上。在这样高虫口的情况下,能不能用赤眼蜂代替农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