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枣粮间作比 一般作物的间作 制度,更能充分 的利用土地、空 间、日光等自然 资源,提高农田 生产效益,并兼 收农田防护林网 的生态效益,因 而早被我国南北 枣区广泛采用。 为了使这一农作 制度能适应目前 的农业发展形 势,得到更合理 的发展,从1981 年开始我们从农 田经济效益的角 度,调查、探究 了枣粮间作的优 化模式。现把调查研究结果列在下面,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衡量枣粮间作优化模式的原则 首先应立足于大农业,从农业的整体考虑。枣粮间作是长年性的农作制度,一个实施周期即达100年左右,而且实施的面积往往跨几个乡,甚至几个县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枣粮间作优化结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县是圆铃枣的集中产地,多以枣粮间作方式栽种,面积达25.3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23.2%。实践经验证明,枣粮间作较其他农作制能更充分利用耕地、日光和高层空间,从而获得较高的农田经济效益,并兼收农田林网的生态效益,但这方面研究资料较少,1985年山东果树研究所郭裕新等人率先研究了枣粮间作制的主要矛盾因素并提出了优化模式结构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我们调查了本县枣粮间作情况,探索适于我县推行的枣粮间作优化模式。 一、枣与间作物主要矛盾 枣粮间作制中,枣与间作物组成利用光、肥、水的共体。在这个共体中,枣树具有寿命长,个体高大,根系…  相似文献   

3.
本项工作是山东省果树所枣树研究组的组内工作,本文的撰写郭裕新同志给予了指导,谨致谢忱。 枣粮间作是枣树栽种的主要方式。这种栽植方式,除去能经济利用光能,提高农田的经济效益以外,也适合枣树喜光的性 ,有利于枣树生长结果。然而,枣粮间作中枣树最合理的行距,却尚少研究,生产中枣树行距不一,未能充分发挥间作的生产效益。因之,研究确定合理的枣行密度,对今后规划枣粮间作,更好的发挥其生产效益,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题试通过对不同枣树行间间作地的日照时间、直射光量的分析比较,探讨我省枣粮间作制中枣树的合理行距。 一、观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粮枣间作在我省乐陵、茌聊、邹滕等枣区有悠久的历史,是贫下中农在长期生产斗争中创造的经济利用土地、提高农田生产力的间作方法。 粮枣间作实际上包括粮食、油料和棉花等经济作物与枣树的间作。由于枣树落叶早、发芽晚,枝稀、叶小、遮光少,加上枣树耐盐碱、防风固沙的长处,粮枣间作有利保护农田作物的生长。只在干旱的年份,作物略有减产,改善肥水条件后,粮枣间作中的矛盾可得到解决。发展粮枣间作有利于排、灌、路、林综合规划,符合旱涝、风沙、盐碱综合治理的要求,也是平原地区战备防空的一项有力措施。 以往因受小农经济的限制,粮事间作…  相似文献   

5.
枣粮间作,就是在枣树行间再播种粮食作物。枣粮间作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诗经》、《夏小正》、《山海经》等古代文献中都有栽培枣粟的记载。现在已成为我国南北枣区的主要农作模式,仅据献县调查,  相似文献   

6.
枣粮间作模式及配套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枣粮间作是我国枣区的主要农作模式 ,是根据枣树与间作物的不同生物学特性和共生原理 ,利用生长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 ,合理配置 ,组成前后交错、上下分层的复合型群体结构 ,充分利用土地、肥水和太阳能等自然资源 ,达到增产、增收 ,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提高植被覆盖率 ,调节气温 ,减轻冻害 ,降低风速 ,减少地面蒸发 ,缓解干热风危害等 )的目的。现将枣粮间作的主要模式及技术介绍如下 ,供生产者参考。1 枣粮间作的主要模式枣粮间作模式的优劣 ,直接影响着经济效益的好坏。十几年来 ,对枣粮间作模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实地考察 ,…  相似文献   

7.
枣粮间作是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斗争的生产实践中创造的经济利用土地、日光能,提高单位面积农田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宝贵经验,数百年前已为很多枣区采用。目前,我国北方和南方的枣树集中产区,多以此方式栽种枣树,获取枣粮兼收,以枣促农,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收益。 我所对枣粮间作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多,仅在1961~1962年,观察比较了几种粮食作物在间作地上的生长表现和产量状况。一、枣粮间作的忌义 总结各地的经验,枣粮间作的意义可归纳为下列几点: 1.符合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实行枣粮间作的枣区,行行整…  相似文献   

8.
<正> 枣粮间作是一种实现立体农业的优化耕作制度,如沧州献县李尚庄村,1100亩耕地基本上全部实行了枣粮间作制,通过科学管理,连年获得平均亩产鲜枣250公斤,夏、秋粮食平均亩产450公斤的好收成。1.枣粮间作改善田间小气候:实行枣粮间作,枣树行就如同作物的防护林带,小气候条件有明显的改善。据观测风速可降低28—49%,当风速大于7.5m/秒时,风速降低就更为明显,一般可达58.3%。由于降低了风速,间作地空间乱流减弱,使间作地空气相对湿度提高6—8%,蒸发量降低3—12%,土壤水分消耗降低54.6%,从而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今年省果树研究所、乐陵县林牧局和乐陵县园艺场组成的枣树科研协作组进行的枣粮间作丰产试验,取得可喜的进展,5.02亩试验田,133株金丝小枣,今年获得亩产粮枣2201.1斤的高额产量,(枣为晒成红枣的干品产量),创造了枣粮间作亩产超双千的记录,其中红枣1774.8斤(鲜枣产量为2730.4斤),小麦215.9斤,玉米210.4斤。现该组乘胜总结经验,修订计划,争取在1980年实现枣粮亩产2500斤,粮食亩产800斤的枣粮间作高产指标,提前完成该科研项目的研究任务。枣粮喜丰收 亩产过双千  相似文献   

10.
&&怎样实行枣粮间作  相似文献   

11.
枣──大力发展枣粮间作  相似文献   

12.
提高圆铃枣栽植成活率的技术圆铃枣是鲁西地区优质土特产之一。近几年来,发展枣粮间作,开发枣树资源,一直被作为黄淮海和世行开发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由于栽植措施不当,栽植成活率较低,挫伤了群众发展枣粮间作的积极性。为此,我们于1993年开始进行提高枣...  相似文献   

13.
&&枣粮间作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社地处马颊河沿岸,有41个生产大队,17,000人,总耕地25,000亩,是一个人多地少,经济比较落后的公社。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我社广大贫下中农认真学习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实行大地园林化”的光辉指示,以努力奋斗,艰苦创业的革命干劲,掀起了一个持久地植树造林、大搞粮枣间作的群众运动。到目前为止,全公社共栽树102万株,适宜粮枣间作的2万亩耕地,基本上实现了粮枣间作化,共有枣树17万株(幼树14万株,结果树3万株),初步达到每人平均10株枣树的要求。在植树造林大搞粮枣间作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这么几个方面。 一…  相似文献   

15.
我社是在平县产枣最多的一个公社。近几年来各级领导对我社枣树生产给了很大的支持和关怀。省内外各兄弟单位不断来我社传经送宝;去年八月朝鲜果树考察团的外宾来我社考察大枣生产情况,广大贫下中农深受鼓舞,更大地促进了我社枣粮间作的发展和现有枣树的管理。今年全社扩大枣粮间作面积近1000亩,开沟育苗近10万米(约可培育枣苗15万株),野生苗归圃15亩,为进一步发展枣粮间作创造了条件。 前几年,由于枣虱子(龟甲蜡介壳虫)的为害,严重影响了我社枣树生产。去冬今春以来,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全社开展了两次消灭枣虱子的群众运动,基本控制虫害,…  相似文献   

16.
&&响应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号召 大力发展木本粮油──发展枣粮间作  相似文献   

17.
我省北部平原,不少枣区土壤盐碱,水资源贫乏,缺少灌溉条件,枣区实行枣粮间作,有兼收间作之利。但灌溉条件差的地区,因受土壤水分的限制,间作的小麦、玉米往往达不到高产水平,枣产量也常受到影响。为了减轻干旱的影响,增加间作的收益,1985-1987年,我们在无棣县北部,土壤总盐量0.2%左右的无灌溉条件地块上,进行间作棉花的比较试验。 结果枣棉间作,每年平均亩产籽棉151.5kg,干枣354.1kg,亩产值1006.3元 (每kg棉花以1.50元、干枣以2.20元计算),纯收益为916.1元;而间作粮食的地块,平均亩产量小麦为158.7kg。玉米 为204.51kg,干枣为140.0kg,亩产值…  相似文献   

18.
在党的“九大”团结胜利路线的指引下,俺大队贫下中农以大寨为榜样,认真落实毛主席“农业学大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结合俺大队实际情况,大搞了粮枣间作。大枣是俺大队主要农产品之一,搞好粮枣间作,具有很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几年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敢字当头,思想领先,与天斗、与地斗、与阶级敌人斗,斗出了人换思想地换装,粮枣双丰收的胜利。对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今年八月,来自反美前线的朝鲜贵宾,来俺大队考察了粮枣间作和大枣生产情况,给俺大队贫下中农以…  相似文献   

19.
枣粮间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树间作是我国枣树栽培的重要模式。在华北平原,特别是东部低平原的渤海湾沿岸,即从山东省的寿光县向西,沿垦利、沾化、无棣、乐陵,经河北沧州市近十个县市,继续向北方向延续到天津南郊和静海,300km的狭长区域,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红枣产区,也是我国大面积枣粮间作栽培区。枣粮间作是群众在长  相似文献   

20.
胡美华  郭树根 《蔬菜》2017,(6):49-50
为缓解兰溪小萝卜因长年种植而出现的连作障碍,以及日益突出的粮经争地矛盾,兰溪市创新农作制度与经营机制,综合利用冬闲稻田,实行浅沟盖籽、覆草免耕栽培,推广"小萝卜—水稻轮作"种植模式,效益显著,既提高了小萝卜的产量、品质,又稳定了粮食生产,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了稳粮增收提质增效。文章介绍了轮作模式的基本概况、茬口搭配、管理技术等对保护农田生态、实现药肥双减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