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生物柴油的分子蒸馏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为了实现脱臭馏出物的清洁加工,运用分子蒸馏技术分离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合成的生物柴油,考察了分子蒸馏的操作参数对生物柴油回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压力为5.3 Pa,蒸发面温度120℃,进料温度70℃,刮膜转速150 r/min,进料速率120 mL/h时,生物柴油回收率达到41 g/100 mL。馏出物经高分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鉴定,共检出6种脂肪酸甲酯成分:其中棕榈酸甲酯33.61%,油酸甲酯16.14%,亚油酸甲酯18.25%,硬脂酸甲酯8.81%,芥酸甲酯7.39%,贡多酸甲酯3.78%,脂肪酸甲酯总含量占89%以上。  相似文献   

2.
分子蒸馏浓缩菜籽油脱臭馏出物中维生素E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平  姜绍通  郑志  孙培龙 《核农学报》2007,21(6):597-601
菜籽油脱臭馏出物(RODD)中富含天然VE,是浓缩VE的重要原料。RODD直接结晶去除甾醇,并在蒸馏温度473K和压力2.66Pa时分子蒸馏脱除重组分。分子蒸馏馏出液经皂化、盐酸酸化、水洗干燥后作为分子蒸馏浓缩VE原料。当分子蒸馏刮膜转速为150rpm、真空度5.3Pa、蒸馏温度403K、进料速率2.068ml/min时,得到含26.32%VE的产品,VE回收率可达69.23%,轻组分FFA回收率达85%。甲酯化-蒸馏方法在蒸馏温度403K时获得30%纯度的VE。  相似文献   

3.
喷雾干燥鸡血浆蛋白粉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利用鸡血蛋白质资源,该文探讨了鸡血浆蛋白分离及喷雾干燥工艺。首先研究了不同的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对鸡血浆蛋白分离效果的影响;使用SD-BASIC喷雾干燥器(英国Labplant公司),研究了喷雾干燥过程热风温度、进料速率对鸡血浆蛋白粉提取率、含水率、粗蛋白质量分数、氮溶解指数、颜色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心转速和离心时间对血浆蛋白分离效果有显著影响(p<0.05);最佳分离条件为:离心转速3000r/min,离心时间15min。喷雾干燥热风温度、进料速率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鸡血浆蛋白粉品质均有显著影响(p<0.05);喷雾压力0.3MPa,进料温度为25℃,热风温度150℃、进料速率0.167mL/s时效果最好,此时血浆蛋白粉提取率、含水率、粗蛋白质量分数、氮溶解指数分别为64.289%、4.514%、72.644%、97.295%。研究结果为鸡血浆蛋白粉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相关的基础性数据。  相似文献   

4.
核桃油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防止核桃油的氧化,扩大核桃油的用途,用分子络合、乳化包埋、复凝聚等方法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的核桃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以确定产品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干燥法,以大豆分离蛋白和麦芽糊精、β-环状糊精和阿拉伯胶、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均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核桃油微胶囊产品;喷雾干燥法制备核桃油微胶囊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料浓度20%~30%,进料温度50~60℃,进风温度160~180℃,出风温度70~80℃。  相似文献   

5.
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制营养精粉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充分利用大球盖菇漂烫液的营养成分,对其进行喷雾干燥,并优化其工艺参数,选取热风温度、雾化压力和总固形物质量分数3个因素进行响应面法组合设计,对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大球盖菇漂烫液喷雾干燥的较佳工艺条件为β-环糊精添加量15%、进料流量10mL/min、进料温度70℃、热风温度172℃、雾化压力92MPa、总固形物质量分数15%,该条件下大球盖菇漂烫液营养精粉得率为60.26%、抗氧化保留率83.92%、含水率3.2%、溶解时间65s。研究为实现大球盖菇漂烫液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业化太阳能苦咸水淡化系统对基础设施要求高,无法满足当前缺水地区小型分布式淡水制备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该研究提出一种新型基于竖管降膜的多效太阳能苦咸水蒸馏器,其具有液膜蒸发、多效运行、传热热阻小、热能利用效率高等特点。基于封闭小空间内蒸发冷凝机理,分析装置内水蒸气传热传质过程,基于此,分别测试定输入功率运行工况下,一效、二效、三效和四效蒸馏器的产水速率、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效数对装置单位能耗产水率l和性能系数(Gain Output Ratio,GOR)等的影响,分析多效太阳能苦咸水蒸馏器的投资回收周期等经济评估参数。结果表明,装置单位能耗产水率、产水速率和性能系数均随运行效数的增加而增大,当输入电功率为200W时,四效苦咸水蒸馏器达到稳态运行时单位能耗产水率和产水速率分别为1.45 g/kJ、1.039 kg/h,分别比三效蒸馏器增加36.80%、35.88%,四效苦咸水蒸馏器运行温度为83.76℃,蒸发冷凝总温差为19.07℃,性能系数达到3.36,投资成本回收周期约为5.69 a,具有较好的分布式制水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花椒油树脂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将黏稠的花椒油树脂制备成具有良好分散性、流动性和耐储存的微胶囊,该文采用喷雾干燥法研究了花椒油树脂微胶囊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花椒油树脂较好的工艺条件为阿拉伯胶:麦芽糊精的配比为1:4,芯壁的质量比为1:6,胶液浓度为30%.乳化液在40℃、40 MPa条件下均质2次.喷雾干燥参数:进气量9 m3/min、进料速度8 mL/min、进风温度140℃、出风温度70℃时,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可达92%,且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杏仁油微胶囊制备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杏仁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为防止杏仁油的氧化,扩大杏仁油的用途,以麦芽糊精和牛乳分离蛋白为壁材,大豆卵磷脂为乳化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对超临界CO<,2>萃取的杏仁油进行了微胶囊化研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了微胶囊的最佳配方,正交法确定了喷雾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杏仁油微胶囊包埋最佳配方为杏仁油质量分数25%、牛乳分离蛋白质量分数25%、大豆卵磷脂质量分数2%和麦芽糊精质量分数48%,在20 MPa压力下均质处理;喷雾干燥适宜的工艺参数为进风温度180℃,出风温度80℃,进料温度50℃.在上述优化条件下可制得高质量高包埋率的杏仁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达94.7%.  相似文献   

9.
温度及吹脱沼气中CO2比例对沼液氨吹脱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氨吹脱是一种对养殖场沼液进行深度处理和氮回收的技术,利用沼气对沼液进行氨吹脱可通过沼气反复循环吹脱实现沼气提纯和沼液氨氮脱除耦合,是氨吹脱的新型研究方向,但目前缺乏相关工艺参数。基于此,该文利用CH_4和CO_2混合气体模拟沼气,研究了吹脱温度(70、80、90℃)和气体中CO_2比例(10%、20%、40%)对沼液氨氮脱除过程参数和氨氮脱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温度较高,CO_2比例较低时沼液氨氮脱除效果较好。在90℃、吹脱气体中CO_2比例为10%时,吹脱6 h后沼液的最终氨氮去除率达到99.28%,出水氨氮质量浓度低于60 mg/L,且在40min内沼液的氨氮去除率达到92.15%,反应动力学常数为1.034h-1,可依靠脱除沼液中的酸性物质使得沼液的pH值上升至9.92。对吹脱后沼液水质分析表明,利用模拟沼气对沼液进行氨吹脱,沼液中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 demand,COD)去除率达到23.53%~42.20%,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去除率达到15.85%~32.97%,浊度去除率为20.79%~29.74%。研究结果为利用富CO_2气体对沼液进行氨吹脱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能耗分析的真空冷冻干燥食用菌汤块制备中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降低冷冻干燥过程中能耗、推动冻干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该研究应用在线调控预冻-冷冻干燥一体化设备进行食用菌汤块制备中试研究。对实际生产中冻结阶段(预冻温度、装盘物料厚度)、升华阶段(干燥仓压强、加热板温度)、解析阶段(水分转换点、升温工艺)等工艺进行了试验分析及优化,得出了适宜食用菌汤块冻干的节能工艺条件。提出了解析阶段的分步阶段升温法,并对解析阶段冻干曲线进行了拟合分析。结果表明,预冻温度设定为-35℃,装盘物料厚度为15mm,干燥仓压强为25Pa,汤块含水率为83.1%;升华阶段加热板温度为-10℃,解析阶段起始点为1 148 min,汤块含水率为9.2%,解析阶段采用分步阶段升温工艺(-10℃→2.5℃(70 min)→15℃(70 min)→27.5℃(70 min)→40℃(144 min))为较优选择,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汤块成品率为99.2%,感官品质指标综合分值为8.37,能耗为1.75 k W·h/kg,汤块含水率为4.3%。Boltzmann模型能较好表征解析阶段的冻干过程。该研究为冻干过程参数优化和能耗分析提供参考,为冻干技术应用于方便食品开发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分子蒸馏工艺参数对高碳脂肪醇提取物精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分子蒸馏技术进行高碳脂肪醇提取物的精制,试验结果表明,蒸馏压力66.7 Pa,蒸馏温度在160~230℃范围内,随着蒸馏温度升高,馏出物中的二十八烷醇和三十烷醇含量逐渐增加,并在190℃时出现峰值,之后下降;蒸馏温度190℃,蒸馏压力在26.7~266.7 Pa范围内,随着压力的下降,馏出物中的二十八烷醇和三十烷醇含量增加,到133.3 Pa处分别达到最大值。蒸馏温度和压力作为分子蒸馏的关键工艺参数对高碳脂肪醇的精制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A diffusion method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15N abundance of ammonium and nitrate in KCl extracts of soil using optical emission spectrometry (OES) was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continuous flow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IRMS). Ther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values obtained by using OES and IRMS. The 99%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intercept included the value 0 and the 99%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slope included the value 1 for both nitrate and ammonium measurements, suggesting that the results from the two method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another experiment, 15N values of nitrate and ammonium from soil extracts prepared by using the standard distillation procedures for OES were compared against the microdiffusion preparation method. Again, there was a high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lues: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intercept included the value 0, and the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slope included the value 1, again suggesting that the two method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diffusion technique is an appropriate and simple method of sample preparation for inorganic N analysis of KCl extracts using OES.  相似文献   

13.
小麦胚芽油的超临界CO2萃取-精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设计了超临界CO2萃取-精馏系统和超临界CO2止逆分布器,并在该系统上进行了小麦胚芽油的萃取-精馏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精馏比单纯的超临界CO2萃取操作对小麦胚芽油中维生素E的浓缩、色素及胶质的脱除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4.
Pressure drops are of major importance for distillation/absorption column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how to correctly measure, interpret and use pressure drop data. The possible causes of incorrect ...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分子蒸馏模型模拟分离皂脚中脂肪酸,进而为后续高效率制备生物柴油奠定基础.根据建立的分子蒸馏模型和物化参数的估算,对菜籽油皂脚中游离脂肪酸的分离进行模拟,并与实际试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模拟分离菜籽油皂脚中游离脂肪酸时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曲线趋势相近.随着蒸馏温度的增加,蒸馏量增大,蒸馏量模拟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16%.随着蒸馏温度的增加,重组分中游离脂肪酸含量不断降低,试验结果的脂肪酸浓度都大于模拟值,而相对误差随温度升高不断降低,蒸馏温度为453 K时较蒸馏温度为423 K时,相对误差降低近50%.  相似文献   

16.
玉米秸秆连续干馏条件下能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为分析外源加热与分段连续干馏技术工艺条件下的生物质热解特性,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自行开发的生物质连续热解炭气油联产平台,开展了生物质连续干馏试验测试,分析了炭气油三态产物的理化性质、组分分布和受工艺参数影响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系统热量衡算和能量平衡分析。结果表明,连续热解条件下,玉米秸秆炭品质受物料在反应室的滞留时间影响大,滞留时间一般应不低于30 min,热解气热值可达到15~20 MJ/m~3,热解油组分极其复杂;玉米秸秆炭携带热量最多,约占产物总能量的47.88%,热解气占产物总能量的36.17%,木焦油和轻油分别占13.14%和1.74%;连续热解系统能耗比为0.97,能量回收率为75.7%。该研究可为外加热分段连续式生物质炭化设备的开发和推广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7.
生物柴油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生物质燃料。为了获得较高纯度的生物柴油,该研究采用短程蒸馏技术处理菜籽毛油以脱除自由脂肪酸和色素,并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与甲醇进行转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通过单因素和响应曲面分析获得较好的生物柴油制备工艺条件,醇油比6.3∶1(mol/mol),催化剂碱量1.01%(m/m),反应时间为47.5 min,反应温度60℃,生物柴油的转化率达到94%,制备所得的生物柴油性质与0#柴油相似,为生物柴油的大规模生产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生物油组分复杂,难以直接应用的问题,该研究开展了不同生物油的分子蒸馏馏分分布规律的研究,并考察了不同原料和温度对生物油分子蒸馏分离特性的影响。热解液化试验结果表明,生物油组分以酸、醛、酮、酚、糖为主。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松木生物油中轻质组分产率由21%不断降低至11%,而秸秆生物油中轻质组分产率稳定在20%左右。高温生物油各组分的平均分子自由程两极化程度加强,600℃制备轻质油蒸出比例最高,可以达到92%(松木)和86%(秸秆)。酚类化合物中酚羟基的数量可以显著影响其分离特性,较高的热解温度促进了酚羟基的产生,从而使酚类物质从蒸出部分(distillation fraction, DF)向残留部分(residual fraction, RF)中转移。分子蒸馏技术能够实现对不同生物油的有效分离,得到的DF中主要包含酸、酮和小分子酚类,RF则以糖和大分子酚为主,除了羟乙醛和苯并呋喃等化合物外,生物油中的大部分化合物的富集程度都可以达到90%以上。该研究可为快速热解生物油的分离及其后续提质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