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对生玉米进行相互全姊妹轮回选择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生玉米与常规杂交种,自交系杂交F1代及以后自交各代都能出现对生株;自由授粉的对生隔离群体一般都可保持34%以上的对生株;而选择对生频率高的对生株做亲本,相互杂交后可获得对生株在50%左右的对生组合。利用对生玉米的双穗进行相互全姊妹轮回选择,有可能促使玉米育种产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对生玉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对生玉米的植物学形态特征、遗传育种、植物生理及生物化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对对生玉米的利用价值和发展前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玉米施肥技术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培顺 《玉米科学》1995,3(1):079-080
玉米施肥技术探讨王培顺(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吉林132101)玉米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科学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玉米晚熟品种的种植、化肥投入量的增加和其它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玉米产量得到了提高。但是在施肥方面,仍不尽合理,盲目施肥现象较重...  相似文献   

4.
优质蛋白玉米和普通玉米灌浆特性的差异及其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史桂荣 《玉米科学》1996,4(2):027-029
利用8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和8个同型普通玉米自交系,按Griffing4模式分别配制杂交组合.在生育期间测定其灌浆特性.结果表明.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子粒鲜重、体积及干重等性状普遍为高.干重净生长速率普通玉米也较高赖氨酸玉米高,而鲜重、体积净生长速率表现为前期普通玉米普遍高于高赖氨酸玉米,而中、后期高赖氨酸玉米为高。配合力分析表明,普通玉米灌浆特性在遗传变异中非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高赖氨酸玉米灌浆特性在遗传变异中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5.
外源生长素对玉米叶序分化类型的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对生玉米自交系H4D、8701D自交授粉12d的幼胚为材料,分别在含不同浓度外源生长素(NAA)的脱分化培养基上诱导,筛选II型愈伤组织,分别转入不同浓度NAA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出芽。芽点出现开始,在解剖镜下剥取顶端分生组织,电镜扫描观察叶原基形态,并用ELISA反应测定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素6-BA、ZRs、DHZRs、iPAs和生长素IAA、NAA含量。结果表明:外源生长素NAA可调控对生基因型玉米幼苗叶原基转换为互生叶原基类型,NAA浓度越高、处理越早,出现互生叶原基的频率越高。ELISA测定结果显示,不同叶序类型组培苗生长点生长素含量的增加是外源生长素的吸收累积造成的,内源细胞分裂素及内源生长素的含量并未明显改变;相同叶序类型的叶原基其生长点CTK/AUX比值相同;降低CTK/AUX值可导致叶原基分化类型从对生向互生转换;解除外源激素诱导作用,组培苗生长点CTK/AUX值的恢复可导致叶原基分化类型返回起始叶原基类型;玉米组培苗CTK/AUX值调控叶序类型转换的阈值与玉米不同叶序类型实生苗生长点内源CTK/AUX值的阈值相同,进一步证实了生长点CTK/AUX值是控制玉米叶原基分化类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张成和  刘爱国 《玉米科学》1995,3(Z1):021-024
河北省为玉米大、小斑病混合发生区,近年来玉米矮花叶病发病逐年加重。通过对河北省玉米生产上的11份主栽玉米杂交种和11份骨干玉米自交系对大、小斑病和矮花叶病的单独接种和复合接合鉴定结果看出,被玉米矮花叶病侵染的玉米对大、小斑病的抗性严重丧失,病级一般加重2~3级,病指增高40%以上,由抗病品种变成了感病品种,所以选育种植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时,必须同时兼抗玉米矮花叶病。  相似文献   

7.
调整玉米育种方向 加强专用玉米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夏瑛光  陈梅英 《玉米科学》2003,11(3):048-04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玉米作为国民主食的时代已成为历史,全方位主攻的普通玉米高产育种方向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亦难有效抵御我国加入WTO后世界玉米市场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巨大冲击。迅速调整玉米育种方向,全面转入专用玉米育种,重点突出高赖氨酸和粮饲兼用型玉米新品种选育,兼顾人们食用和工业用玉米育种,并对各类玉米进行大规模的产业化开发,可促进我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改善国民的膳食结构,有效地缓解加入WTO后对我国玉米产业的冲击。  相似文献   

8.
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品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通过对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的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子粒产量方面高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分别比普通玉米低24.91%和12.49%,但高蛋白玉米蛋白质公顷产量比普通玉米高13.5%,高油玉米脂肪公顷产量比普通玉米高30.84%;高蛋白玉米和高油玉米子粒容重低于普通玉米,含水量高于普通玉米;在子粒大小和干物质积累方面,则是高蛋白玉米最大,普通玉米次之,高油玉米最小。  相似文献   

9.
玉米育种新技术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12  
刘治先 《玉米科学》1995,3(4):012-015
研究表明,Stock6单倍体技术、EMS诱变技术等是玉米育种的实用技术,业已成为当今玉米育种的重要工具。Ga配子体基因对保持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纯度,确保其产品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可有效地促进甜玉米、糯玉米和优质蛋白玉米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玉米产量生态研究王鹏文,王国琴,潘铁夫(吉林省农业科学院136100)玉米是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米生产的良种、良法配套,其产量大幅度提高,目前玉米产量约占全省粮豆总产的50%以上,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玉米产量的变化和波动直接影...  相似文献   

11.
特用型玉米的发展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琳  陈效杰 《作物研究》1994,8(3):44-46
特用型玉米的发展前景林琳,卢林纲,陈效杰,周龙发,李漫汇(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佳木斯154007;黑龙江省佳木斯农业学校154000)特用型玉米是具有很大经济开发潜力的粮食作物。发展特用型玉米生产对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缓解普通玉米脱水...  相似文献   

12.
美国玉米带群体与西班牙玉米群体的杂种优势模式J.Sinobas等玉米育种的方向是选育高配合力的自交系,这些自交系用于生产农民种植的商品杂交种。杂交种的杂种优势表达主要依赖于通过自交方式获得的这些自交系的群体间的遗传差异。Sprague(1984)把瑞...  相似文献   

13.
闫巨光  刘丽 《杂粮作物》2007,27(2):152-153
种植青贮玉米调制青贮饲料,是草食家畜不可缺少的青绿多汁饲料,目前,辽西地区养殖户主要是收籽实后的玉米秸作青贮饲料,在生产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畜牧业发展的需要,用玉米秸远远不够,同时随着青贮玉米选育研究的向前发展,调制优质玉米青贮饲料的条件已经具备。寻找辽西地区推广全株玉米青贮饲料,从经济效益和生产实践上考虑,是否经济合算,为此,开展了此项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玉米株型研究综述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李少昆  赵明  王树安 《玉米科学》1995,3(4):004-007
玉米株型研究综述李少昆,赵明,王树安(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北京100094)早在50年代,Stringfiend(1956)和Duncan(1954)发现,提高早熟玉米的产量,尽可能应用直立型玉米,而增加密度是进一步研究的问题。Moss(1964)研...  相似文献   

15.
本文系统分析高湿玉米收获、青贮加工、饲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以及在我国发展高湿玉米青贮的潜力和展望。相比玉米子粒直收和破碎等,高湿玉米青贮能够降低成本25%~30%,且具有和干子粒玉米相似的能量和蛋白。饲喂效果研究表明,使用高湿玉米青贮饲料产奶净能提高5%~10%,淀粉消化率提高30%~35%。同时,高湿玉米裹包青贮饲料可以安全存放2~3年。针对我国东北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玉米子粒收获后烘干、晾晒、仓储和转运条件受限等问题,推广高湿玉米青贮将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应用前景,能有效缓解我国玉米供需矛盾、加强饲料供应能力和饲料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甘蔗间种玉米得不偿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有人主张间种,套种,即将专种黄豆、花生的地改为玉米地问黄豆、花生,甘蔗地间种玉米等。目前,全区甘蔗种植40多万公顷,仅此一项,其间种的玉米收入就很可观。主张和意见已非常清楚了,把我区增产粮食途径之一寄托在甘蔗间种玉米上,但没有或很少考虑到,甘蔗问种了玉米.对甘蔗单产提高有多大的影响。现在就这些问题提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7.
针对湖南粮食作物结构不合理,玉米严重缺乏的现象,分析了全省玉米生产的现状及发展玉米生产的有利因素,提出了解决玉米不足的方案,即“优化粮食作物结构,大力发展玉米生产”,阐述了全省发展玉米生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浅议玉米种质改良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当前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的现实,论述了玉米种质改良创新的必要性和玉米种质改良创新的途径,并讨论了当前改良玉米种质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改良玉米种质加强美国的玉米生产和品质WilfredoSalhuana等一个前所未有的公、私合作研究,用改良玉米种质的方法加强美国的玉米杂交种的努力,可增加作物年产值8亿美元。合作计划挂靠拉丁美洲玉米项目(LAMP),这个联合计划是1987年先锋国...  相似文献   

20.
玉米育种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育种系统由创造遗传变异,变异的选择与稳定,品种评价和品种推广4个子系统组成,它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目的性,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此外还针对目前玉米育种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