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对黑果腺肋花楸组培育苗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包括所需仪器设备及试剂耗材、培养环境及培养基配方、外植体灭菌及诱导培养、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和栽后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黑果腺肋花楸组培工厂化育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冬枣工厂化育苗的技术特点,开展了试管苗继代培养增殖、诱导生根和移栽等技术研究,明确了最佳培养基的配方技术要点,基本上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冬枣组培快繁生产技术程序,最终达到了工厂化生产冬枣苗木。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简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培养器具的替代、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的简化、快繁方式、留茬培养及污染的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马铃薯组培快繁体系的简化以及节约成本的方法,以更好地应用于工厂化育苗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桉树作为我国重要的林业资源,由于桉树具有速生丰产林造林的优势,因此也成为了我国造林主要树种,在林产业中的比重非常大。对桉树组培工厂化育苗中培养基的调配展开研究,采用了尾巨桉无性系组培苗进行试验,分析影响培养基性能的主要因素。基于此,本文桉树组培工厂化育苗中培养基的调配方法与影响因素,继而提出桉树组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草莓组培工厂化育苗大规模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草莓组培工厂化育苗大规模生产技术,苗木生产主要采用热处理脱毒、试管增殖、田间扩繁相结合的方法,采用瓶外生根,简化了组培程序,缩短了育苗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苗木移栽成活率达100%,每年可生产优质无毒草莓苗20×104株。  相似文献   

6.
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植物学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近20年来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马铃薯的研究及工厂化育苗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组织培养是通过无菌操作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将其接种到培养基上,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培养,使其产生完整植株的过程。在整个组织培养过程中,污染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污染率高使组培的成本相应增加,甚至造成毁灭性损失。因此,控制污染是组织培养研究及工厂化育苗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套贯穿整个组培过程的技术。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沙棘组织培养技术中无菌系的建立、外植体的选择、不同部位外植体的培养及生根驯化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总结出沙棘组织培养的条件和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展望,为今后沙棘组培快繁技术及工厂化育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温室油桃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种苗是未来油桃产业化、商品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设施环境条件下,围绕外植体选择与处理、再生体系建立及组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对油桃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综述,并对优质种苗繁育措施等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油桃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软枣猕猴桃外植体消毒及继代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着重对软枣猕猴桃组培快繁中的外植体消毒和继代增殖培养进行了研究,对腋芽和茎段的培养方式进行了筛选,为软枣猕猴桃工厂化组培快繁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上海光兆工业森林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植物育种、植物组培繁殖技术研究、工厂化生产育苗和营造工业森林的高科技企业。于2004年7月5日正式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  相似文献   

11.
秸秆生物反应技术在烤烟漂浮育苗上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置秸秆生物反应堆漂浮育苗与常规漂浮育苗对比试验,研究秸秆生物反应堆对苗床增温效果、种子出苗率、烤烟苗床生育期及烟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进行漂浮育苗较常规漂浮育苗提高苗床温度1~6℃,提早种子出苗和提高出苗速度,缩短苗床期7 d,降低了低温烟苗死苗率.成苗期对烟苗农艺性状调查还表明,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进行漂浮育苗,对提高烟苗茎高、茎粗、增加侧根数、促进叶长、叶宽、增加根冠重均有较好的作用.秸秆生物反应技术在烤烟漂浮育苗方面可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高效而稳定的洋桔梗组培苗炼苗技术。[方法]以洋桔梗带芽茎段离体培养的组培苗为供试材料,在不同基质、温度和幼苗根长条件下开展组培苗的成活率、根系和茎叶生长研究。[结果]洋桔梗组培苗炼苗的最适基质为草炭土∶蛭石∶珍珠岩=2∶2∶1(V∶V),最适温度为25℃,最适的根长为4.0 cm。[结论]该研究为建立高效而稳定的洋桔梗组培苗的炼苗和移栽技术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蝴蝶兰组培苗快繁高效安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冰  张金云  谢光坤  杨大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70-6171,6173
[目的]建立蝴蝶兰组培苗的快繁工厂化生产体系.[方法]以蝴蝶兰的花梗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并进行继代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出瓶培养,最后分别包装、标识、运输.[结果]试验获得了无菌的蝴蝶兰芽苗,经8代继代培养后,进行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而后进行炼苗与出瓶培养,最后按照大、中、小3个规格的苗龄分级出圃,对出圃的组培苗按级分别包装、标识、运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详细的蝴蝶兰苗快繁工厂化生产体系.[结论]该方法建立了蝴蝶兰组培苗的快繁工厂化生产体系,为蝴蝶兰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提高小麦的耐盐适应性,研究在不同盐度中超声波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用超声波处理小麦幼苗,检测其在不同盐度中叶数、根数、株高和根长等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超声波处理后小麦幼苗在不同盐度中测定的平均值与空白对照相比,叶数增加了6.9%,根数增加了13.2%,株高降低了11.2%,根长缩短了10.0%。[结论]超声波处理改变了小麦幼苗原有的形态建成,形成了新的耐盐适应形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基质对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生长及籽粒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试验设置3种育秧基质处理:(1)采用高度腐熟的养牛场垫料为基础材料(50%),配以蛭石(20%)、泥炭(10%)、土壤(20%)及保水剂适量;(2)市售基质(产自江苏镇江,CK_1);(3)市售基质(产自江苏淮安,CK_2)。分析育秧基质对秧苗素质、水稻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试验基质能够满足水稻育秧壮苗要求,移栽后水稻活棵快,无明显缓苗期,在其他各项管理措施完全一致的条件下,试验基质处理比两对照基质处理水稻分别增产近6%和2%。[结论]该研究为水稻育秧基质的选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宜小麦幼胚培养的培养基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为小麦转化、遗传等提供依据.[方法]以7个春小麦品种(系)的幼胚为材料,取开花后12~16 d的幼胚进行培养,20 d后统计幼胚一步成苗数和愈伤组织绿苗分化数.[结果]小麦幼胚在C17、MS和YP三种培养基上都能诱导一次成苗,其中YP培养基一次成苗率最高(75;),其次是MS(33.13;),最低的是C17(23.34;),YP培养基一次成苗的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培养基,不同基因型间的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差异明显.[结论]筛选出适宜小麦幼胚培养一次成苗的YP培养基和一次成苗和愈伤组织分化绿苗率都较高的材料新春9号,此材料可作为幼胚培养和转基因受体材料的优良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卢玲  聂明建  代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4,(8):2276-2277,2290
[目的]研究激素配比与茎尖大小对甘薯脱毒苗培育的影响。[方法]以高淀粉甘薯品种湘福1号和美国SL-9为材料,进行甘薯脱毒苗培育试验。[结果]湘福1号在MS+0.8 mg/L 6-BA+0.2 mg/L NAA+0.05 mg/L GA3培养基中,愈伤组织生长最快,成苗率最高,1次培养成苗率比转移的2次培养成苗率高24.5%,秧苗素质也好;美国SL-9茎尖所带叶原基越多,则成苗率越高,脱毒率越低。[结论]综合成苗率与脱毒效果认为,以带2个叶原基的茎尖在含有激素的培养基中的培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验证盆栽条件下获得的杉木苗期施氮研究的各项成果,在田间按0,4,8,12,16,20kg纯N/亩六个水平安排试验,结果表明:1)施氮对田间杉苗的影响在生长和生理指标等方面的反应以及田间杉苗叶片养分含量与生长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与盆栽条件下相同;2)田间杉苗的叶全氮量大约只有盆栽苗的80%,经过修正,盆栽苗的诊断指标可以用于田间苗,并证明盆栽苗的DRIS图可以直接用于田间苗;3)南方(福建)红壤地区杉苗田间氮磷钾的施肥最佳比例以100N∶30~60P∶100~150K为宜,本试验最佳施氮量为12kg纯N/亩;4)适宜施氮可使合格苗率从12%增至86%,每亩增收利润1295元。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培养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以马铃薯茎尖脱毒快繁成熟理论为指导,探讨自然光照培养、固体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对马铃薯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自然光照培养的试管苗株高显著降低,试管苗单株有效节数显著增加;液体培养基培养试管苗植株生长势强,移栽后缓苗快,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20.
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基质配方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的基质。[方法]以巴西品种香蕉组培苗为试材,以变质岩发育的砖红壤为基质栽培的香蕉组培苗为对照,采用椰糠、锯末、珍珠岩、河砂配制成14种不同的基质,测定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生长指标。[结果]生长105 d后,不同基质中组培苗的叶片数均可达到5片以上。其中,菇渣∶珍珠岩∶河砂=1∶1∶1(D2)基质中组培苗的叶片数最多,平均为6.1片。基质D2中组培苗的假茎最粗,是CK的135%。不同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假茎均高于CK。其中,D2基质中组培苗的假茎最高,为12.33 cm,较CK高3.31 cm。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最新展开叶的宽度均极显著高于CK。[结论]香蕉组培苗无土栽培基质的最佳配方为菇渣∶珍珠岩∶河砂按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