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程琪 《西北园艺》2004,(2):51-52
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后表现为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拉秧以后,在干燥的土壤表面可以看到较坚硬的盐化层,通气和透水能力降低。蔬菜缓苗慢,根系发黄,不发新根,叶小并萎缩,叶缘翻卷黄化似镶金边状,植株白天表现萎蔫,早晚恢复正常,重枯萎死亡,造成绝产。蔬菜保护地土壤盐渍化的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2.
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及其克服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令强  耿广东  王倩  张素勤 《蔬菜》2004,(12):22-23
设施蔬菜栽培是一种人工建造并且能人为控制其生态条件的一种栽培方式,近20年来,设施种植发展迅速。但随之设施内的土壤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土壤盐分表积现象明显,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土壤的次生盐渍化除抑制作物的生长发育外,还会造成其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可以说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是当前设施蔬菜种植中发生土壤障碍的一个主要因子。一、设施蔬菜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设施蔬菜栽培由于是建立在人为控制环境的基础之上,人工干预性很强,一方面是高投入高产出,另一方面栽培系统却又是封闭或半封闭…  相似文献   

3.
施用惠满丰盐渍化土壤专用肥后,对辣椒和黄瓜的生长有一定促进效果,均表现出苗整齐或较整齐、出苗早、叶色绿且有光泽。处理A(固态肥 液态肥)对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出苗率、增加产量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施用惠满丰盐渍化土壤专用肥后,对辣椒和黄瓜的生长有一定促进效果,均表现出苗整齐或较整齐、出苗早、叶色绿且有光泽.处理A(固态肥 液态肥)对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出苗率、增加产量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沿海地区栽培土壤为含盐较多的海积物,由于应用城市粪肥和过度使用精饲料饲养的禽畜的粪便,又因处于特定的环境(玻璃或固定式大棚连年重茬),很容易产生次生盐渍化。近几年调查表明次生盐渍化的土壤生长的蔬菜植株矮小发育迟缓,苗期易猝倒,中后期徒长茎秆扭曲,地表有的白根或近地面节生须根,根系难扎于土,叶果表面有褐斑,造成落花落果,严重的植株枯萎甚至死亡。茄果类蔬菜减产20%~50%,瓜类蔬菜减产30%~70%,一般连作2年就不能再种。经过多年的试验,采用综合的农艺措施,可有效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恢复土壤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在一些老菜区,蔬菜大棚经过多年种植后,土壤表面经常会形成白碱、青(绿)苔、红霜现象。若棚内土壤干旱,地表就出现白色盐渍类物质,而当棚内潮湿时,又会出现绿苔、红霜现象。这种状况不仅会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和水分、养分的吸收,还会造成蔬菜植株长势变弱、品质变差、病虫害加重。1发生原因1)棚室栽培种类比较单一,倒茬轮作困难,蔬菜根系分泌的有害物质使土壤微生物群逐渐失去平衡,病菌数量不断增加,诱使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7.
1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有机肥料养分含量齐全,肥效持久,施用后不仅能改良菜地土壤,还可为蔬菜提供多种养分。科学施肥针对蔬菜大棚的土壤障碍,在施肥技术上应采取以下措施:1.1增施有机肥特别是施用纤维较多的粗肥,为蔬菜生长提供全面营养,增强土壤养分的缓冲能力,防止盐分聚集,延缓土壤盐渍化过程。  相似文献   

8.
李力  王迪轩 《蔬菜》2009,(6):22-23
干旱影响蔬菜的正常发芽出苗及苗期正常生长。大多数蔬菜比多数大田作物对水分亏缺更为敏感。幼苗期土壤水分不足受旱会使苗龄过长形成老化苗;营养生长盛期和产量形成期需水量最大,水分不足会生长不良,严重影响产量;茄果类中后期缺水造成叶小、色暗、落花、落果。  相似文献   

9.
孙兴祥 《蔬菜》2000,(11):18-19
近年来,苏北沿海各地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保护地蔬菜面积发展十分迅速,但由于大棚生产的特殊环境条件,造成不少大棚内土壤产生次生盐渍化,严重影响蔬菜的生产和品质效益的提高。现就发生原因及防治办法分析如下: 一、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 苏北沿海土壤由江淮、黄淮冲积──海相沉积物母质发育形成,经人为开垦利用,逐步发育成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盐渍化土壤,由于海势东移,长期自然淋洗,加上人为耕作活动,使土体逐步脱盐,地下水逐渐淡化,土壤全盐从0.6%降到0.1%以下,地下水矿化度2~10g/L。土壤疏松,通气性…  相似文献   

10.
苹果苦痘病是发生在果实近成熟期和贮藏前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原因是由于缺钙引起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果实中钙离子含量低于110mg/kg时则容易发病.高于110mg/kg时则表现正常。同时发病还与果实中氮、钙含量的比率关系密切,当氮钙比等于10时一般不发病,大于10时表现不同程度的发病,发病程度随氮钙比率的增加而加重,当氮钙比率大于30时则严重发病。实践证明,前期土壤干旱,后期大量灌水.采前降雨频繁或雨量大,  相似文献   

11.
1防萎蔫 猕猴桃夏季高温期间叶片萎蔫,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高温干旱,多发生在晴天中午12时至下午4时。早晚恢复,通常是大面积的发生。出现这种情况应在早晚及时灌水,萎蔫即可解除。二是根系患根腐病、根结线虫病等,根系功能被破坏而出现的病理性萎蔫。中午表现最为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严重时早晚也表现症状.且呈零星发生特点。  相似文献   

12.
蔬菜棚室属永久性建筑,使用期限长,复种指数高,土壤得不到应有的养护,特别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已出现了土壤板结,甚至在干燥的土壤表面可以看到白色较坚硬的盐化层,通气和透水能力降低,既阻碍蔬菜根部生长,又易引发烂根和病害,所以防治土壤盐渍化刻不容缓。1 盐渍化的原因1.1 棚室密闭 由于密闭,棚室内的水分跑不出去,结水滴于棚膜上,水滴落下后又造成土壤湿度过大。同时也不受降雨等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使土壤中的盐分不能随雨水冲刷和淋溶渗透到深层土壤中去,致使大量盐分积累在土壤表层。1.2 浇…  相似文献   

13.
果树进行设施栽培(大棚和温室),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棚室内土壤盐渍化的程度会不断加重。就一般土壤类型(除盐碱地外)而言,其土壤溶液浓度在露天自然条件下一般为300毫克/升左右,而在保护地的塑料棚室中则可高达7000~8000毫克/升,严重的可达10000~20000毫克/升。土壤盐渍化不仅降低了土壤的肥力、缓冲能力和有效微生物的比例,而且会对果树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果树的产量和品质,严重者会造成果树死亡。因此,在设施果树生产中应重视土壤盐渍化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1.果树设施栽培土壤盐渍化的原因 根据各地多年的…  相似文献   

14.
根外追肥是与土壤施肥相辅相成的,是蔬菜生产上一种经济速效的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施肥方法(即叶面施肥),它可以通过叶面直接吸收利用.尤其在蔬菜生长后期.根系老化,吸收运输能力衰弱时喷施.可以迅速补充植株体内养分的不足或营养失衡.促进蔬菜生长旺盛。防止早衰,延长供应朋。根外追肥在茄果类或瓜类生育期长,分批采收的蔬菜上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5.
外源维生素对盐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制植物生长最重要的因素是环境胁迫,其中以盐渍化和干旱影响最为严重。由于设施覆盖使内部土壤得不到雨水淋洗,加之设施内复种指数高,施肥、灌溉及耕作频率大,盐分极易聚集造成设施内土壤不同程度的次生盐渍化囝。目前土壤次生盐渍化已成为国内外设施蔬菜栽培中普遍存在的难题,严重影响栽培设施的利用效率及蔬菜设施栽培的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1 夏季管理 1.1 保湿降温 草莓性喜凉爽,不耐高温干旱,其根系较浅.抗早能力弱,且叶面积较大,蒸发较旺盛.如不勤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很易引起茎叶枯萎而造成大片死亡。因此当地面露白龟裂时,应在夜间沟灌,无条件灌溉的地块.应每天早晚泼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地表温度,最好在畦面上搭拱棚遮荫,也可在畦边种些高秆作物,如玉米、高梁等,以起一定的遮荫作用,但不能过密,以免通风不良、光照不足,影响草莓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7.
陈李红 《广西园艺》2007,18(4):50-51
蔬菜生长过程中,根系一方面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另一方面也向土壤中排出根系分泌物。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毒物质对同类作物的生长发育有抑制作用,即自毒作用。连作情况下,根系分泌物不断增加,病原物递代积累,从而导致同类蔬菜作物生长缓慢、生长势弱、抗逆性差、病虫危害严重、产品产量质量下降等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18.
蔡桂荣 《蔬菜》2000,(9):19-20
随着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大面积推广,本区蔬菜保护地土壤的次生盐渍化现象逐年加重,年限在3年以上的保护地作物已不同程度地出现盐害,严重地制约了蔬菜产量的提高和品质的改善。近几年来笔者对盐城市保护地面积较大的盐都县便仓镇、建湖县上冈镇等地的保护地次生盐渍化形成的原因、症状和克服途径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调查,现总结如下。 一、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 1.过量施肥增加了土壤盐分含量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菜农为了追求高产,追肥量往往是露地蔬菜栽培的几倍,远远超过蔬菜的需要量,使大量剩余肥料及其副成分在土壤中…  相似文献   

19.
1 保证水分供应均匀 土壤干旱时要及时灌水,雨后及时排水,减小不同时期土壤干湿差,保证在果实生长的各个时期均衡供水。果实发育后期遇干旱天气,灌水量尽量做到少量多次,杜绝大水漫灌,避免水分含量剧变。  相似文献   

20.
1 避免在盐碱土地区发展蔬菜保护地 解决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演化问题应以预防为主。据调查研究,蔬菜保护地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地区主要分布在地下水矿化度较高的滨海盐碱土地区和内陆盐碱土地区,这些地区不仅地下的含盐量高,而且灌溉水质电差,土壤极易发生盐渍化,应避免在这些地区建永久性的保护地设施。永久性的保护地设施应选择在地下水较深、灌溉水质好的非盐碱土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