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珠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珠江流域蒸发皿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该文利用1960-2001年65个气象站的小型蒸发皿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完全相关系数法以及GIS 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原因。结果表明:近42 a来整个珠江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的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79 mm/a。四季中,夏季(6-8月)与秋季(9-11月)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不显著,冬季(12月-次年2月)和春季(3-5月)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春季下降最为显著;就各月份而言,除6、11、12月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蒸发皿蒸发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利用吉林省45个气象站1970-2014年的蒸发皿资料,分析45 a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其他常规气象资料定量化分析了影响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过去45 a中吉林省年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22.49 mm/10 a)。四季中,春季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最多,而其他3个季节中虽有小幅上升,但并不显著。影响吉林省地区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主导因子是风速和水汽压差,由于负贡献超过正贡献,导致45 a中年蒸发皿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影响春季蒸发变化的主导因素是风速,而夏、秋、冬3个季节中的主导因素则是水汽压差。空间上,影响吉林省西部和中部蒸发年变化的主导因子是风速和日照时数,而南部地区则是水汽压差。四季中,风速和日照时数是影响多数气象站春季蒸发变化的主导因子,其他季节中水汽压差的正贡献是影响蒸发变化的主导因子。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近46年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江西省79个常规气象站1960-2005年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蒸发皿年蒸发量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环境因子包括日照百分率、云量、气温(日平均温度、日较差、最高温度、最低温度)、10m风速、饱和水汽压差、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试图找出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1)江西省西部及中部年蒸发量较小;南部及鄱阳湖周边地区年蒸发量较大。在过去46a中,蒸发皿年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速率为-4.57mm/a;79站中,有68站蒸发皿年蒸发量下降趋势显著;(2)以日照百分率为代表的能量供给因子与蒸发皿年蒸发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为动力因子(10m风速),以相对湿度为代表的湿度因子相对较小,三者的完全相关系数分别为0.37、0.33、0.23;(3)空间上,整个江西省受日照百分率影响均比较大,风速、相对湿度对江西省的影响在鄱阳湖附近、西南部分地区更大,日照百分率、风速的降低以及相对湿度的增加导致了蒸发皿蒸发量的减小;(4)利用日照百分率、风速、相对湿度拟合的蒸发皿年蒸发量多元回归方程,能够反映该地区平均年蒸发量的情况,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利用吉林省1971—2010年的45个地面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应用累计距平、气候趋势系数、气候倾向率、高桥公式计算并分析吉林省年蒸发皿蒸发量和实际蒸发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1971—2010年的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春季蒸发下降速率最大,在夏、秋、冬三季中存在上升的趋势,但不显著。空间上看,全省蒸发皿蒸发量呈东部减少、中部部分减少、西部增加的趋势,但不同季节的影响范围存在一定的变化。吉林省年实际蒸发量占蒸发皿年蒸发量的25%,实际蒸发量随时间呈微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在影响蒸发皿蒸发量的气象因子中,风速和温度日较差是主要因素。实际蒸发量与降水量和温度日较差之间的相关性显著,其中温度日较差是实际蒸发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利用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区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1954-2013年蒸发皿蒸发资料和同期气温、日照时数、云量、风速、相对湿度等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相关分析法、完全相关系数法,对蒸发量变化趋势及其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试图解释引起蒸发变化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近60a蒸发皿蒸发量表现为极显著上升趋势(51.49mm/10a,P<0.01);完全相关系数法分析表明,最低气温、平均气温、相对湿度与蒸发皿蒸发量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是影响蒸发量的主要因子.气温上升、相对湿度降低是造成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锡林浩特地区蒸发量上升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典型草原区气候变化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结合朝阳气象站1950—2016年近65 a气象要素数据,应用M-K非线性趋势检验方法分析了朝阳地区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并探讨各气象要素与蒸发皿蒸发的相关性。研究成果表明:从1950—2016年,朝阳地区年气温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年风速和年气压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各要素M-K统计值分别为5.272 7(气温)、-3.392 6(风速)、-3.617 4(气压),均通过99%的显著检验,相对湿度未发生明显变化;春季气温上升较其他季节更为明显,而风速和气压在春季下降趋势最为显著;气温和相对湿度与蒸发皿蒸发年相关系数分别为0.286 7和0.473 8,均低于0.5为中等相关,而风速和气压与蒸发皿蒸发相关性较差,为弱相关;在夏季,气温、相对湿度和蒸发皿蒸发可达强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6 7和0.653 5,是夏季蒸发影响主因,相对湿度是朝阳市冬季蒸发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域蒸发皿蒸发量变化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气候变化对陆面水文过程的影响,该文利用江西省79个气象站1960-2005年的常规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修正的Penman公式,得出了日照百分率、风速、实际水汽压、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变化对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过去46 a中,全流域的平均蒸发皿年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其速率为-4.57 mm/a;日照百分率和风速的减小是导致流域平均蒸发皿年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因子,其贡献分别为-2.06、-2.58 mm/a,实际水汽压的减小、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升高导致流域平均蒸发皿年蒸发量上升,但作用相对较小,分别为0.12、0.50、0.30 mm/a,各占观测的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趋势的45.08%、56.46%、-2.63%、-10.94%、-6.57%。因此,影响江西省蒸发皿年蒸发量变化的气候因子的主次关系为:风速>日照百分率>最低温度>最高温度>实际水汽压。  相似文献   

8.
新疆阿勒泰地区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新疆阿勒泰地区7个气象台站1964-2001年连续38a的20cm口径蒸发皿资料,运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法对该地区蒸发皿蒸发量的年代际变化趋势和突变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地区平均而言,20世纪70年代的年平均蒸发皿蒸发量最高,此后逐年代下降,大部分站点的年代际变化趋势与全区一致,东部有两站不同;夏季平均蒸发量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少;除冬季外,平均季蒸发量与年变化一致。年平均及春、夏、秋季蒸发皿蒸发量呈波动变化状态,冬季呈显著的上升趋势。空间分析表明,夏秋季大部分站的蒸发皿蒸发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个别站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大部分站呈显著上升趋势,春季大部站变化不明显。突变检测表明,该地区年及夏秋季蒸发皿蒸发量80年代中期有一次明显的突变,春、冬季突变不明显。各站及不同季节趋势变化和突变时间的不同步,表明气候变化在不同的地区和季节会有不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大范围灌溉及不同灌溉水源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山东省济宁市6个典型气象站20 cm蒸发皿逐月蒸发量、逐年降水量和气象站所在区域的灌溉面积发展资料,研究中国中纬度地区大面积人工灌溉对蒸发皿蒸发量的影响,以揭示人工灌溉发展与蒸发皿蒸发量减少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段的蒸发皿蒸发量变化与灌溉面积发展呈现极显著的相关关系,且灌溉期相关程度高于全年和非灌溉期相关程度;地下水为主要灌溉水源区域的蒸发皿蒸发量降幅大于地表水为主要灌溉水源区域的蒸发皿蒸发量降幅。大面积、高强度的农田灌溉引起近地表面的气象因子变化是导致所在区域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采用彭曼公式、T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了1960-2000年间山西省15个长系列典型气象站相关气象指标与干旱变化的关系,其主要结论:年降水量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中,晋中和晋南部分地区达到了显著水平;潜在蒸发量有3个气象站呈显著下降趋势,3个气象站呈显著上升趋势;干旱指数有9个气象站呈上升趋势,其中1个达到了显著水平;干旱指数变化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日照时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最高气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全省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农作物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上游参考作物蒸散量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2  
研究参考作物蒸散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于辨析气候要素对蒸散发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在验证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P-M)方法在黄河上游地区适用性的基础上,分析了10个气象站点近50a来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计算了参考作物蒸散量对4种气候要素的敏感系数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FAOP-M方法在研究区域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参考作物蒸散量随海拔升高而减少,主要集中在生长季的3-10月。高海拔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年值多呈显著增加趋势,低海拔则明显减少,且变化过程不同。气温和风速敏感系数的年内变化分别呈显著的波峰型和波谷型,日照时数的变化不明显,相对湿度的敏感性呈生长季略有增加趋势;年际变化方面,气温的敏感系数呈显著增加趋势,低海拔地区相对湿度的敏感系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气温、日照时数的增加和相对湿度的降低导致了高海拔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增加,高海拔地区的蒸散发主要受气温、日照时数等能量制约;低海拔站点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减少主要受日照时数和风速减小、相对湿度提高的影响,水分条件的限制更显著。该研究对于结合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开展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管理,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富春江流域径流变化特征,从气候变化角度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做出了科学分析。利用该流域1969—2016年实测入库流量资料分析了流域径流的年、月际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流域内18个水文站的降雨资料及8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要素资料等作为分析因子,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径流与降水、气温和蒸发等气候因子对径流的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富春江流域的径流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均经历了两个丰—枯年的转换,目前进入第3个丰水年的阶段。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径流一致,其多雨期与径流的偏丰期对应,少雨期与偏枯期对应。降水量是影响富春江流域径流量的最主要因子,气温因子仅在7—8月对流域径流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年蒸发与年径流呈显著负相关,对径流的减少有一定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富春江流域的水资源优化开发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基于国内黄芩主要分布区确定的研究区内94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观测数据,运用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R/S等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1957-2007年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近50a来,研究区气温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降水量、日照时数呈现出减少趋势,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Hurst指数分析表明,研究区未来气温、日照时数都表现出很强的持续性,即与过去近50a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降水量在东北段的减少持续性很强,华北段和西北段变化的持续性相对较弱;研究区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一定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