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胞藻饵料在扇贝育苗生产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扇贝育苗中,目前尚未有完善的人工饵料和其他代用饵料,可以说有无单胞藻饵料直接关系到扇贝育苗的成败。本文是根据作者近十年在育苗场承担单胞藻饵料培养技术指导的实际工作经验归纳、总结而成。(-)选种及一组扩大选种一般在亲贝入地前2-3个月进行。种类要根据不同扇贝育苗时间来确定。以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ns)育苗为例:海湾扇贝亲贝太地一般在三月初,由于此时水温较低,一级扩大培养一般先选一些低温种类如新月菱形藻(NitZSChiclisterium,硅藻类)。8701(l。hrysi…  相似文献   

2.
王延贵 《河北渔业》2011,(12):42-43
<正>海湾扇贝,是我国扇贝养殖的重要品种之一。而每年海湾扇贝苗种的产量却时常不够稳定。其主要原因是扇贝种贝在自然海域越冬过程中,经常会因为低温冷冻、饵料缺乏等多种原因,造成种贝发育不良,或大量死亡等现象发生,从而影响到  相似文献   

3.
招远县濒临莱州湾,浅海可养面积10万亩,水质肥沃,饵料生物繁多,适宜发展海水养殖。1984年11月从长岛引进栉孔扇贝苗种,1985年7月从乳山县引进海湾扇贝苗种进行试养,结果栉孔扇贝经11个月养殖,壳高63毫米,亩产3.493公斤;海湾扇贝经4个月养殖,壳高47毫米,亩产2.260公斤。  相似文献   

4.
正海湾扇贝因其加工利用率高,营养价值较高的优势,受到养殖者的青睐。海湾扇贝工厂化人工育苗,包括常温育苗和升温育苗。升温育苗是通过生物饵料培养、水质条件控制等管理措施强化培育亲贝,促熟培育并产卵。若受精卵孵化率过低,达不到一定数量的幼虫,会直接导致育苗工作高产高效益的失败,所以提高受精卵孵化率在海湾扇贝育苗工作中至关重要。下面就海湾扇贝升温育苗中如何提高受精卵孵化率,总结出几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模拟流水系统,研究了海湾扇贝对三角褐指藻、配合饲料、鱼类粪便3种不同饵料的滤水率、摄食率、吸收效率。结果表明:海湾扇贝对3种饵料的吸收效率分别为73.78±2.30(%)、63.424±1.23(%)、67.79±0.64(%)。研究认为,海湾扇贝能够有效地利用鱼类网箱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物,开展滤食性贝类和鱼类的合理混养可有效减轻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6.
紫扇贝与海湾扇贝的成功杂交为改善海湾扇贝的种质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紫扇贝和海湾扇贝均为雌雄同体的动物,在育种实践中存在着精子或卵子污染的问题,为确保育种进程的顺利进行并确证后代的谱系,经常需要确定某一后代是否为真正的杂交后代及其父母本来源,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方法来快速鉴定其亲本来源尤其是母本来源。本文通过比对海湾扇贝和紫扇贝mtDNA序列差异性,设计并筛选出一对特异性引物(mtDNA-Z),可在紫扇贝中扩增出约460bp的PCR产物,而在海湾扇贝中无扩增,因此可由此建立一种鉴定杂交后代母本亲权的方法。用该方法在杂交一代紫海、海紫扇贝和回交一代紫海海、紫海紫、海紫海、海紫紫扇贝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可靠。  相似文献   

7.
真鲷全人工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人工培育和海捕的真鲷亲鱼,进行自然产卵,而后观察了真鲷胚胎发育过程,用小型轮虫、微胶囊饵料配合蛋黄,海湾扇贝卵作为开口饵料,进行鱼苗前期培育,以鱼、虾、蟹肉糜为饵料进行后期培育。在434.8m^3水体中,一次育出体长0.49 ̄2.50cm的真鲷仔稚鱼484万尾。专家鉴定认为,单位水体育苗量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居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海带属冷水性植物,生长期勾11月至翌年5月,海湾扇贝属滤食性动物,生长期是:5月至11月,两者在生长期上无重复阶段,很适合轮养。从劳力安排看,海带收获时间为:5月中旬,海带收割完毕后,正好进行海湾扇贝的分苗养成,收获与分苗两不误,而11月份收获海湾扇贝吋正值?缭菅锥?人力可充分利用:从生态卜看,由厂海带养殖区施肥后,单细胞饵料生物大量繁殖,海带收割后,有机碎屑较多,为海湾扇贝的分笼养殖提供丰富饵科创造厂优越条件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对虾育苗室培育海湾扇贝苗高产技术和亲贝暂养、幼体培育、虾池中间育成等有关技术环节,并提出海湾扇贝人工育苗高产稳产的主要技术是:种贝暂养饵料品种要多样化;要保证幼体生活环境的稳定性,老化和原生动物污染严重的单胞藻不能投喂幼体,幼体培育过程氯霉素和青霉素混合使用;虾池中间育成稚贝时,暂养网箱网目大小要适度。  相似文献   

10.
陈国俊 《科学养鱼》1995,(12):34-34
螺旋藻在河蟹育苗中的应用螺旋藻隶属蓝藻门,属高蛋白、低脂肪、低纤维饵料.它体内含多种氨基酸,丰富的胡萝卜素及多种微量元素。近年来,螺旋藻在医药、食品、畜禽饲料等方面都有应用。在水产苗种生产中,已有用螺旋藻配合饲料饲喂对虾幼体、海湾扇贝、幼鲍等的报道,...  相似文献   

11.
用RAPD方法对扇贝科中的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和栉孔扇贝的基因组DNA的特异性遗传标记进行分析,筛选了43个随机引物,有13个引物获得了片段长度在250~2000 bp之间且重复性良好的谱带,每个引物分别获得了4~17个大小不等的片段,共获得了170个扩增片段,其中12个引物得到特异性片段58个,可以将两种或者3种扇贝区别开来。通过Popgene 3.2分析软件包统计表明,虾夷扇贝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2481;栉孔扇贝与海湾扇贝的遗传距离次之,为0.2161;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遗传距离最小,其值为0.2133。根据遗传距离指数,用MEGA3统计软件中的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  相似文献   

12.
河北扇贝养殖区污损生物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1819)隶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珍珠贝目、扇贝科、海湾扇贝属,原产于美国太平洋沿岸。其闭壳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因谷氨酸含量高,味道十分鲜美,用其闭壳肌制成的干品,是海味中的珍品。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河北省扇贝养殖主要集中在昌黎县沿海,到2002年已经发展到2万hm2,年产量超过10.6万t,占全省海水养殖总产量的52.7%,在我省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污损生物(fouling organisms)是生活于水中岩石及船底等设施表面的一类动植物的总称。这些生物大量生存于扇贝养殖设施上,其多数种类是有害的,主要表现在与扇贝争夺饵料、空间、堵塞养殖笼,制约了海湾扇贝的持续健康养殖,为查清污损生物对海湾扇贝养殖的影响,2005年夏季与秋季两次对扇贝养殖筏、养殖笼与养殖球上取样,对污损生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1种类组成两次调查采集的污损生物共30种,隶属12个门类,见表1。在所有样品中,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最多,各为5种,各占生物种类总数的16.7%;其次是藻类(绿藻门3种,红藻门1种)4种,占13.3%;多孔动物、苔藓类各3种,分别占10%;腔肠类、...  相似文献   

13.
用纯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i)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免疫兔子,以兔抗血清为一抗,荧光标记的羊抗兔抗体为二抗,采用冰冻切片技术,建立了栉孔扇贝AVNV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分析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体内AVNV感染强度,并对感染率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栉孔扇贝的肾脏、肝胰腺中,AVNV阳性信号最强,呈现中度到重度感染,其AVNV感染率100%。鳃丝、性腺及闭壳肌中未检测到阳性信号。在海湾扇贝的肝胰腺及肾中AVNV的感染率也较高。提示AVNV感染扇贝的靶器官主要是肾脏、肝胰腺。对与栉孔扇贝同一海区养殖的海湾扇贝在栉孔扇贝发病期间存活率较高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镉对海湾扇贝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分5个浓度进行镉对日照海域海湾扇贝的急性毒性实验,以期对日照海域海湾扇贝养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概率单位和浓度对数作线性回归,得出镉对海湾扇贝(Argopectenirradiams)在24、48、96h的半致死量LC50,其值分别为5.85、4.52和3.45mg/L。并计算出镉对海湾扇贝的安全质量浓度为0.0345mg/L。实验证明,Cd对海湾扇贝是剧毒性的毒物,海湾扇贝发育越往后期,它对Cd的耐受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15.
海湾扇贝是1982年底,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美国引进的新品种。它具有生长快,效益高等许多优点。为了进一步摸清其生态习性和影响海湾扇贝人工育苗的有关因子,受山东省水产局的委托,烟台市水产研究所承担了光照对海湾扇贝幼体发育影响的试验。  相似文献   

16.
一、亲贝培育 (一)亲贝来源 1993年9月28日,从平潭县竹屿港养殖区中,挑选壳高5cm以上的优质扇贝亲贝1000个,蓄养在1700m~2室外虾池中,进行强化培养。 (二)亲贝培养 培养海湾扇贝,主要抓住生物饵料的培养和水质条件的控制等管理措施。 1.培养饵料: 由于培养池饵料生物的丰欠至关重要。为此,要采取定期施肥繁殖单细胞藻类,促进其密度达到10—30万个/ml。 2、控制水质:  相似文献   

17.
海湾扇贝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分馏系数和转化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检测了海湾扇贝肝胰脏、性腺、闭壳肌3种组织及其饵料的C、N稳定同位素比值,对海湾扇贝3种组织C、N稳定同位素的分馏系数和转化率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湾扇贝的体质量和壳高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3种组织C、N稳定同位素变化主要由新陈代谢引起。相同年龄、不同规格海湾扇贝的δ~(13) C、δ~(15) N值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前后,肝胰脏和性腺组织的δ~(13) C、δ~(15) N值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C同位素分馏系数分别为3.92‰、2.15‰,N同位素分馏系数分别为1.84‰、7.84‰,而闭壳肌组织的δ~(13) C、δ~(15) N值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未得出其有效的C、N同位素分馏系数。肝胰腺和性腺组织的N元素半衰期(20d)是C元素半衰期(10d)的两倍。该研究结果可为海湾扇贝等贝类饵料来源、基础生物学研究及海洋食物网的科学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止锚湾海域筏式养殖海湾扇贝防止褶牡蛎附着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民玉  刘仲宽 《水产科学》1997,16(6):16-19
本文叙述了笔者在止锚湾海域进行筏式养殖3海湾扇贝防止褶牡附着试验的过程和结果,提出了预报该海域褶牡蛎繁殖高峰期和附着高峰期,采取在褶牡繁殖高峰前和附着高峰期之后分苗入养成笼,从而降低了海湾扇贝壳体上褶牡蛎的附着量和提高海湾扇贝的商品率;试验与生产相结合,利用试验结果来指导生产,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处理方法在海湾扇贝筏式养殖过程中的可行怀。  相似文献   

19.
面盘是海湾扇贝幼虫的游泳、呼吸及摄食器官。健康的幼虫一般具有发达的面盘,通过面盘纤毛有规律的摆动形成水流,将单胞藻等饵料送入口沟而滤食吸收。幼虫面盘解体常是造成海湾扇贝育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尽管幼虫面盘解体病的发病频率降低,可一旦发生,仍然可造成育苗失败。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扇贝育苗科研与生产实践,在分析面盘解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防治措施,以期为广大扇贝育苗业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湾扇贝秋季半人工采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测莱湾海湾扇贝8 ̄10月内脏得率及肉柱得率的变化规律,对海湾扇贝的秋季生殖习性进行探讨,认为:海湾扇贝用秋季半人工育苗法替代室内加温育苗法可获得较好苗种,投放采苗袋20天后,秋苗平均壳高4.96mm,产卵前,内脏得率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肉柱得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