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成保 《青海草业》2012,21(2):44-46
经调查,兴海县退化草地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22.31%。其中,严重退化草地面积为1.14×104hm2,中度退化草地8.8×104hm2,轻度退化草地10.97×104hm2;草地退化使草地产草量从1982年的2760kg/hm2下降到2002年的1575kg/hm2,下降了42%;掠夺式放牧、鼠虫害严重、毒杂草蔓延、“四滥”不禁及人口快速增长是导致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依法治草,加强草地建设,科学合理利用草地,加强教育等措施保护草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对草地影响的加剧,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趋恶化,以黑土型退化草地为主的草地退化现象日趋严重[1],致使黑土滩成为三江源地区草地荒漠化后的特有景观。现在所沿用的分级标准对退化草地的分级、恢复和治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分类标准中对各指标均有量化范围,对各指标  相似文献   

3.
都耀庭  张东杰 《青海草业》2006,15(4):35-37,28
通过调查资料分析,玉树县现有退化草地597533.3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43.56%。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鼠虫危害以及滥采乱挖等人为因素。并提出了加强草地建设,实施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和三江源生态保护治理等项目工程以及逐步完善和实行以法治草,建立人工草地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祁连山北坡草地资源及退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草地定期监测资料,分析了祁连山北麓草地资源及其退化草地现状。结果表明,2008年祁连山北麓现有草地面积433.00万hm2,可利用草地面积为391.00万hm2,草地鲜草总产量565.10万t;退化草地面积达332.00万hm2,其中沙化型退化草地27.22万hm2,病虫害型退化草地58.38万hm2,鼠兔害型退化草地49.30万hm2,毒草害型退化草地42.50万hm2,盐渍化型退化草地5.67万hm2,分别占研究区草地面积的6.29%、13.55%、11.44%、9.86%和1.32%。  相似文献   

5.
拉热 《青海草业》2014,(2):31-32
以天峻县阳康艾日盖塘地区退化草地恢复为例,分别选用轻、中、重度-极度三种不同程度退化的草地,采用补播、更新播种两种方式进行恢复治理,实施面积为40hm2。通过三年观察恢复效果较好,为本地区大面积治理退化、沙化草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湟中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把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作为重点,并正在实施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把天然草场的治理和改良作为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措施来抓。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天然草场退化严重,退化草场面积达657.33hm2,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68.98%。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鼠害。通过对2006年草地鼠害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对2007年草地鼠害发生情况进行预测并分析,提出防治对策。1草地鼠害基数调查湟中县草原站组织专业人员,根据《青海省草地鼠虫害、毒杂草调查规程》,于2006年8月10…  相似文献   

7.
2010年天祝县天然草地退化面积为23.00万hm2,占草地面积的58.76%,目前仍以每年1.33万hm2的速度退化。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超载过牧是主要原因,它引起天然草地由轻度退化向中度和重度退化演变。因此,本研究以控制载畜量、解决草畜矛盾为核心措施,提出天然草地综合治理对策,以促进天祝县天然草地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祁连山草地资源合理利用和草地退化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天然草地退化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有天然草地面积1.283 5×106km2,其中退化面积为5.0×107hm2,且退化严重.通过对全省天然草地的退化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为今后的草地建设和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旭谦 《青海草业》2012,21(1):24-27
青海省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据调查报道全省草地面积占全国草地面积的10.72%。目前,退化草地面积达3131×104hm2,严重危及三江源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为此,青海省政府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2003年开始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等,积极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0.
位于青海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玉树县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正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面积扩大,冰川湿地退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现已成为青海省草地退化最严重、面积最大、退化速率最快,生态问题最突出的地区之一。为了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该地区通过禁牧、阶段性禁牧、围栏封育、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鼠虫害防治等措施对退化的草地生态系统进行自然恢复和人工恢复重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陈国明 《四川草原》2005,(10):37-39,44
通过对三江源地区“黑土滩”退化草地现状及成因的系统阐述,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建植多年生人工半人工草地、制定草场合理载畜量、防治鼠害、防除毒杂草、施肥等措施是治理“黑土滩”退化草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变化的草地退化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海省玛多县是黄河源乃至整个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典型区域。本研究利用2008年玛多县TM影像数据结合相关辅助数据,以光能利用率模型为基础,反演研究区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并以NPP减少的百分数D(由实际NPP和潜在NPP计算)作为指标,提取2008年玛多县草地退化信息。通过与玛多县1997年草地资源调查结果对比,至2008年玛多县重度退化草地面积减少了5 944 km2,且主要发生在北部。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草地退化与草地类型有关系,表现为高寒草原类草地退化最为严重,高寒草甸其次,沼泽类草地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三江源草地生态退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PSS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实地调研,主要对三江源地区草地退化的成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于该研究区域草地的退化都具有作用和效力,只是作用方向不同。然而,最终导致该地区草地急剧退化的主导因素为人为因素(人口增长、牲畜超载严重、经济活动等),尤其是超载过牧,迫使草地大面积退化、沙化、荒漠化,再加上鼠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则进一步加快草地退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4.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当我国森林生态开始呈现良性恢复时 ,我国的草原生态状况仍在继续恶化 ,2 1世纪初草原生态危机已成为我国第一号绿色警报。据各地权威部门 2 0 0 1年提供的资料显示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草原面积 0 .47亿 hm2 ,目前草原退化面积已达到总面积的 4成 ,并且还在以每年 66.67~ 1 33.33万 hm2的速度在退化、沙化。四川省—退化、沙化、碱化的草地面积达 0 .1 0亿 hm2 ,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 71 .6% ,全省草地超载率达到 48.6%。青海省—中等以上退化草场占草场总面积2 1 % ,并还在以每年 1 3.33万 hm2的速度逐渐恶化 ,而载畜…  相似文献   

15.
索南措 《青海草业》2013,22(2):29-30,33
同仁县近几年草地退化严重,全县有2.87×104hm2退化草地,且逐年增加。作者根据同仁县的实际,提出了该县针对草地退化的几点治理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16.
伊犁绢蒿(Seri 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是新疆北疆地区重要的草地类型,但长期的超载过牧使该区域草地呈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严重地制约草地生产及生态功能的发挥.对伊犁绢蒿荒漠不同退化阶段草地的植物性状和载畜力进行分析,以期为区域草地的合理利用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伊犁绢蒿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叉毛蓬(Petrosimonia sibirica)取代;伊犁绢蒿和群落的粗灰分与粗纤维含量在春季变化趋势相似,而伊犁绢蒿和群落的粗蛋白及粗灰分含量与粗纤维含量在秋季变化趋势相反;未退化草地春、秋季载畜力分别为1.20个绵羊单位/hm2和1.78个绵羊单位/hm2,中度退化草地春、秋季载畜力分别为0.29个绵羊单位/hm2和1.15个绵羊单位/hm2.为防止当地生态环境恶化,应在优势种发生更替前对草地进行有效的保护措施,即在对未退化和中度退化的草地利用时应以理论载畜力为最大承载力阈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NDVI的藏北地区草地退化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藏北地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反演草地植被盖度,以植被盖度作为判断草地退化的标准,综合计算藏北地区2000-2010年逐年草地退化指数(grassland degradation index),定量揭示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藏北地区草地退化现状仍然较为严重,退化草地的面积占全区面积的58.2%.其中,重度退化和极重度退化草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9.0%和6.5%,区域草地退化指数为1.97,接近中等退化水平.分区结果显示,藏北地区中部,东部,北部草地退化情况较为严重,均处于中等退化等级,西部地区的退化情况最轻,处于轻度退化等级.分析2000-2010年藏北地区全区及各个分区的草地退化趋势表明,只有北部地区有减缓趋势;2000-2010年间与1981-1985年间对比结果显示,重度退化及极重度退化草地面积比例上升幅度较大.2000-2010年间藏北地区平均草地退化指数为1.84,草地退化等级在轻度退化到中度退化之间波动.  相似文献   

18.
春梅 《青海草业》2011,20(2):41-44
通过对三江源退化草地现状及成因的系统阐述,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治理退化草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通过调查分析,天峻县现有退化草地7.67 × 105 hm2,占可利用草场面积的59.5%.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超载过牧、鼠虫危害、毒杂草危害及人为因素等.本文提出了大面积防治鼠虫害及建立人工草地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藏北那曲地区草地退化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睿  刘志红  娄梦筠  梁津  于明洋 《草地学报》2013,21(1):37-41,99
利用藏北那曲地区的2000-2011年MODIS-NDVI数据,选用草地植被覆盖度作为草地退化的遥感监测指标,分析了过去10年该区草地退化的时空变化特征,为西藏自治区草原三化遥感监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以2000-2002年的3年滑动平均值做“基准”,得出2002-2010年那曲地区草地共退化628.7万hm2,且以轻度退化为主.那曲地区草地退化的面积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一个变化趋势,2002-2005年是那曲地区草地退化的主要阶段.那曲地区草地空间变化主要分布在尼玛县、安多县、班戈县和申扎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