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彭丽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0):116-117
全蚀病是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是小麦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在我国被列为检疫性病害。分析了小麦全蚀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发病规律,并提出了防治技术,以指导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减少全蚀病对小麦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近年来河南省小麦全蚀病发生情况,全面阐述了小麦全蚀病的症状、病原菌的形态、发生规律、发病条件,针对全蚀病菌的致病机理采取了先进的综合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因全蚀病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根据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发生情况,全面阐述了小麦全蚀病的症状﹑发生规律﹑发病条件,针对全蚀病的致病机理采取了先进的综合防治措施,可有效地控制了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和蔓延,减少因全蚀病对小麦产量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小麦全蚀病的发病规律、传播途径及发病因素进行系统调查和研究,提出了豫东地区小麦全蚀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年我国小麦全蚀病发生实际情况 ,全面阐述了小麦全蚀病在各个生育期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发病规律 ,并总结出了较为完善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调查分析睢宁县小麦全蚀病发病症状、病原、发病条件和传播途径,总结一套应急防治技术,以为经济有效地防治小麦全蚀病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年防治经验,总结出伊川县小麦全蚀病发病机理、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和发生规律。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小麦全蚀病防控与综合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宁素军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104-104,153
介绍了小麦全蚀病的发生症状、侵染循环、发病条件,并提出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为小麦全蚀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七、小麦全蚀病1.发生:小麦全蚀病又名小麦立枯病、小麦黑脚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由真菌引起。小麦发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小麦全蚀病的发病症状及病原菌,总结了其发生特点,介绍了其综合防治技术,以期为防治小麦全蚀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及短期轮作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试验调查,分析了陕西省小麦全蚀病发生分布情况,并将其划分为4个不同区域:渭北旱塬老病区、洛河渭河滩灌溉地新病区、秦岭北麓早塬轻发病区和关中西部灌区零星病区,研究了轮作倒茬年限、轮作作物种类等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不同种类作物轮作后对小麦全蚀病的控制效果不同,以非禾本科蔬菜类作物轮作效果最佳;轮作1年对小麦全蚀病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之后控制效果逐年降低。并提出了“1+1”短期轮作防治小麦全蚀病的技术措施,经推广后对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的控制效果达95%以上,轮作后小麦全蚀病白穗率由85%降低至3%-5%。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黑脚病,主要危害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小麦感病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下降,发病愈早,减产幅度愈大,轻者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扩展蔓延速度快,一般地块从零星发病到成片死亡,只需3年时间。近几年来,小麦全蚀病在安阳县零星发生,对小麦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笔者长期深入田间地头,实际调查了豫北地区全蚀病发病因素及其传播途径,并总结了针对性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1实验目的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全国发病面积约1000多万亩。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感全蚀病。轻者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大幅减产,严重者整株枯死,绝产无收。因此,有效控制小麦全蚀病的扩展蔓延,对稳定小麦产量,提高小麦品质,确保小麦种子的正常繁育、调运,以及商品小麦的流通,和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小麦全蚀病是全国性植物检疫病害,笔者进  相似文献   

14.
正小麦全蚀病又称小麦立枯病、黑脚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根腐和茎腐性病害,其传播速度快、发生危害重,全蚀病感病田块可引起小麦植株矮化、麦穗短小、籽粒瘪瘦,严重的可引起植株成簇、成片枯死,从而减少有效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造成严重减产。一般发病田块可减产10-20%,发病较重的田块可减产50%以上,个别田块甚至绝收。一、发病时期小麦全蚀病,从小麦播种出苗期至扬花灌浆期均可感染发病,尤其在小麦灌浆成熟期发病症状最为明显,主要表  相似文献   

15.
小麦是我国三大产粮农作物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所以搞好小麦产业对于稳定我国农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在豫南地区的发生面积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麦的安全生产。小麦全蚀病的危害性较大,并且传播的速度也非常快,难以根除,本文对小麦全蚀病的影响因素、发生规律以及发病症状等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在防治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豫北地区小麦病虫害发生偏重,小麦全蚀病有上升蔓延趋势。小麦全蚀病是小麦抽穗后期易发生的一种典型的根部病害,也是小麦上的毁灭性病害。这种病一旦发生,引起植株成簇或大片枯死,降低有效穗数、穗粒数及千粒质量,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直接导致农民群众的收入锐减。根据孟津县近几年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做好小麦全蚀病防治,要重点把握其病害症状、发病规律、发病条件、防控措施4个关键点。一、病害症状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  相似文献   

17.
2005年5月27日,在宁晋县大陆村赵平邱中村,有农民反映其小麦出现成片白穗,打药、浇水和施肥均不见好转。经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组专家鉴定为小麦全蚀病为害所致。随即对项目区和周围麦田的调查得知,小麦全蚀病不同程度地在大多数麦田零星成簇、点片或连片发生。在同一块地,除成片发生白穗以外,有呈现条带状由重向轻扩展的迹象。不同品种均可感染发病。据跟踪走访农民调查得知,宁晋县去年即有个别地块出现了白穗,但农民对造成白穗的原因不清。从2005年小麦全蚀病在该县的发生程度和发病面积来看,去年的白穗应是小麦全蚀病为害所致。预计今后2 ̄3年,宁晋县将面临小麦全蚀病大面积扩展发生和为害的威胁。据此,小麦植保专家提醒农民朋友,明年要特别关注小麦全蚀病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小麦全蚀病在宁晋县发生面积不断扩大,给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了一定威胁。针对该病传播速度快、危害性大、难以根除的特点,连续3a对该县小麦全蚀病的发生及危害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了解该病的发病症状、规律、影响因素,并在综合防治技术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漫延扩展迅速,危害严重,小麦受害后分蘖减少,成穗率低,千粒重低,一般发病地块减产10%~2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近几年该病给广大农民带来严重损失,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麦全蚀病的防治工作。1.症状小麦整个生育期都可感病,小麦全蚀病病菌危害  相似文献   

20.
<正>小麦根病主要有三种,即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和小麦根腐病。它们主要危害小麦根茎基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一般发病可使小麦减产10%20%,重者减产70%20%,重者减产70%80%。返青拔节期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根病的又一次侵染扩展高峰,所以此期做好小麦根部病害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