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用双低品种对不育系转育测交后,在F2代分离出的不育株上再用其品种回交,然后在B1F2(回交种的F2)代群体中选可育株自交,自交株通过室内硫甙粗测分析淘汰种植B1F3的低硫株行,花期选择出现1/4不育株率的株系进行系内兄妹交,再种植鉴定,选50%左右不育株率的株系成对测交。用3年6代(含夏繁)育成了不育株率为51.8%、硫甙含量为31.2μmol/g的不育系-油研7号双低不育系。其选择群体在100-500株的范围,双低株系的入选株率在5%以上,不育系稳定的入选株系率可达60%左右。  相似文献   

2.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隐性核不育花叶两型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内不育株和花叶自交系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叶型为半花叶。F2群体出现分离,花叶、半花叶、圆叶三种类型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2:1,可育植株与不育植株的分离比例符合15:1。在F2群体中选花叶可育株自交,同时与花叶不育株兄妹交,F3群体内所有单株均为花叶。这些可育株自交育性分离比例为3:1、相应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为1:1的组合为隐性核不育花叶两型系。  相似文献   

3.
用隐性核不育两型系内不育株和无蜡粉自交系杂交,F1代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且茎叶表面被有蜡粉;F2代群体出现有蜡粉可育、无蜡粉可育和有蜡粉不育三种类型的植株;在F2代群体中选无蜡粉可育株自交,F3代群体内所有单株都无蜡粉,并出现15∶1、3∶1和100%可育等三种育性表现;从育性分离比例为3∶1的二个F3代群体内选株自交和兄妹交,一部分F4代群体的育性表现为100%可育,相应的F3代兄妹交群体的育性也表现为100%可育;另一部分F4代群体的育性表现为3∶1,相应的F3代兄妹交群体的育性表现为1∶1.这些可育株自交育性分离比例为3∶1、相应兄妹交育性分离比例为1∶1的组合为无蜡粉隐性核不育两型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索矮牵牛雄性不育性状的遗传规律,选育雄性不育两用系。【方法】从矮牵牛328自然群体后代中发现并选择不育株,以不育株(08A328)为母本,以7份不同来源的材料为父本进行杂交,杂交后代(F1)自交获得F2,选择F2分离出的不育株与F1回交,同时对F2不育株进行人工自交结实率试验和花粉生活力测定。在F2中优选不育株与经济性状优良的父本进行回交转育,转育后代自交,子代兄妹交,筛选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1∶1分离的株系。【结果】F1后代全可育,F2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15∶1分离,回交后代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3∶1分离。不育株花药干瘪微黄,花粉无活力,自交不结实。回交转育后代均可育,自交后可育株与不育株数量按15∶1分离。经兄妹交筛选,初步育成矮牵牛雄性不育"两用系",其基因型为ms1ms1ms2ms2、MS1ms1ms2ms2或ms1ms1MS2ms2。【结论】该矮牵牛雄性不育性由2对隐性等位核基因控制,不育株率稳定在50%,不育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甘蓝型油菜三隐性核不育白花突变材料的三系选育,并验证三隐性核不育类型油菜的遗传模式。【方法】从2004年陕西省油菜区域试验编号为"8"的材料中发现了1株甘蓝型油菜白花突变体单株,自交产生育性分离;通过连续兄妹交筛选优质不育系,同时通过广泛测交筛选临保系和优质恢复系,最后运用临保系与恢复后代测交出现7∶1的育性分离比的方法来验证三隐性核不育类型油菜的遗传模式。【结果】选育出稳定的白花纯合两型系、白花临保系、白花全不育系及恢复系。在遗传验证中,得到了编号为h25的非恢复株,符合自交61∶3、测交7∶1的分离比例。【结论】实现了白花性状的三系配套,初步证明复等位模式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6.
严一字  朴雪梅  吴松权  全雪丽  吴基日  李贞姬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31-18532,18535
[目的]探讨橘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育性的遗传模式,为其雄性不育的利用奠定基础。[方法]将供试的橘梗雄性不育和正常可育种质进行杂交、回交及自交,观察后代育性分离情况。[结果]雄性不育×正常可育的F1中,有全部不育的组合,也有全部可育的组合,多数为不育株和可育株分离的组合;F1全部不育组合的回交后代仍然保持全部不育,F1全部可育组合的自交后代表现出株间有育性分离,F1株间有育性分离组合的回交及自交后代仍然表现为株间的育性分离。[结论]根据核不育与质核不育的遗传特点,该研究供试的橘梗雄性不育种质为质核互作不育类型,用常规的遗传育种学方法可以进行三系配套杂交制种。  相似文献   

7.
新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V型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对西北农大提供的六个K、V型小麦不育系进行自交和测交鉴定的结果:K80(6)A、K陕7859A、K83(37)65A和K(D1/9615)A的不育性不稳定;K-149A育性有轻度分离;V-77(2)A不育性稳定。(2)对K、V、T型不育系雄性器官观察比较,V型不育系花粉败3充比之K型完全,近似于T型不育系。(3)分析测交父本的血缘,具有1B/1R血缘的小麦品种(系)绝大多数为K、V型的保持系。非1B/1R血缘的绝大多数为其恢复系,但恢复度普遍偏低。(4)V型不育系及其测交杂种产生单倍体的频率高于K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和发掘水稻两系不育系新资源,用普通野生稻与籼稻珍珠矮杂交,在其杂交后代F2群体中发现1株雄性不育突变体,选择该F2群体中可育株与该不育突变体进行测交,在测交后代群体中继续选择可育株与不育株测交直至群体农艺性状基本一致,获得雄性不育材料,暂命名为长S。该不育材料属隐性核不育,且不育基因与株1S、C815S不育基因等位,用三系保持系、恢复系与高世代群体内的不育株进行测交,测交F1均表现正常可育。自然条件下雄性不育材料表现为长日高温不育、低温可育,且育性转换明显。该雄性不育材料与株1S、C815S正反交F1在江西吉安正季抽穗表现不育,而与培矮64S、9701S正反交F1正季抽穗正常可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核不育系分离出的各比例的可育株进行了较大群体的自交套袋观察,结果发现:在兄妹交可育株自交后代以及不育株与常规品种杂交的F2代可育株自交后代中出现了育性分离,其分离比大部分符合15∶1,其中也存在13∶1的分离群体。通过对可育株自交后代育性表现的遗传分析,再次证明了我们目前研究的显性核不育亚麻是个复杂的群体。  相似文献   

10.
甘蓝型油菜生态型雄性不育两用系533st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Ledos×3634的F3代发现的不育株采用套袋自交、测交和异地播种鉴定选育成生态型不育系533st.初步研究表明,533st属温敏不育系,低温不育,高温可育,育性临界温度为日均温23℃左右,育性转换临界期为4月11日.533st的恢复基因广泛存在,可用于油菜两系法杂种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11.
GMS(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作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三维地下水数值模拟的集成软件系统,具有模块多、功能全、使用范围广、建模过程直观、操作简便等特点。该研究详细介绍了GMS在地下水污染迁移模拟中的应用流程:首先,使用MODFLOW模块建立地下水流场模型;其次,使用MT3DMS模块建立溶质(污染物)运移模型;最后,使用MODPATH模块建立地下水流迹线示踪模型。使用GMS对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进行模拟预测,对地下水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也可为制定污染物防控方案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6AB在恢复关系上明显不同,是不同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的一种新的互作核不育类型。其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与一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2)控制9012A和S45A的不育基因是非等位的,在甘蓝型油菜中存在至少2套隐性重叠不育基因。进一步的研究显示隐性上位基因与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可能是非专一性的。这对现有双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H90S×花恢制种研究表明靠近父本的母本行除株高以外的植株性状及经济性状都强于远离父本的株行,靠父本行越近结实越好;角果数、产量的分布及分枝生产效率以4~6分枝最高.杂交种纯度随行比的增大、母本位置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其中两个年度1∶1到1∶3行比内杂种纯度大于95%,而1∶4以上行比杂种纯度达不到推广要求;另两个年度只有1∶1行比杂种纯度在93.82%~94.01%,1∶2行比的杂种纯度只有91.65%和92.05%,1∶3以上行比的杂种纯度在85.49%~67.58%.分枝上的杂种纯度有随开花序位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主花序及各分枝部位的平均杂种纯度随分枝序位的上升而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粳稻光温敏感雄性核不育系(简称“二系不育系”)的繁种是二系杂交稻繁殖的重要环节,影响不育系育性的两大因素为光周期与温度,光周期是基本不变的因素,温度在气候环境影响下为可变因素。通过6个不同类型的不育系在上海地区晚播和海南短日照下,观察不同温度对各不育系的育性影响,了解不育系育性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确定二系不育系的最佳繁种地点、时间、方法,为二系杂粳组合在生产上应用提供繁种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该文采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重点分析了各利益相关方对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农业信息网建设与运行的影响,对中方、亚洲开发银行、其他GMS国家政府农业部门以及用户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GMS农业信息网未来发展的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3个陆地棉核不育系为母本,10个常规品系为父本,按NCⅡ遗传设计配置了30个杂交组合,对其F1代主要经济性状(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子指、衣分、单铃重、纤维长度、比强度、马克隆值)进行了杂种优势的分析.结果表明,供试30个组合F1代表现出竞争优势,其优势因组合而异,其中GA18×2147、GA18×55173和中抗A×55173等组合的产量和纤维品质存在着一定的正向竞争优势.特别是产量性状,3个组合的正向竞争优势达到极显著,在生产上存在着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籼型光敏不育系1103S的春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 ̄1998年在四川波州自然光温条件下进行籼型光敏不育系1103S的春繁研究。结果表明:影响1103S春繁产量的关键是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内的环境温度,此间日均温度高于23.5℃的时间愈多,产量愈低。在泸州,采用旱育秧于2月下旬播种,保证1103S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在5月下旬,并采用增大种植密度,始穗期喷施低浓度GA3等农艺措施,能显著增加春繁产量。  相似文献   

18.
《吉林农业科学》2013,(3):25-30
研究了粳型两用不育系D18S和栽培品种黏2杂交的F2群体的主要农艺性状和结实率,并利用水稻第7染色体上的7个SSR标记进行了连锁分析,绘制了遗传图谱,同时利用上述标记对所调查的农艺性状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①D18S×黏2的F2群体中正常结实株和不育株的比例呈3∶1,说明在D18S/黏2群体的不育性受一个隐性独立基因的控制;②控制D18S的不育性的光敏核不育基因位于第7条染色体长臂段的RM445和RM418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4.5cM和0.7cM;③在所标记的区段检测出株高和穗长的QTL,其对株高和穗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5%和20.0%,另外结实率的QTL能解释83.2%的表型变异。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系118A的发现与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9年以在黄籽双低常规品系5862R中发现的核不育株与常规品种广泛杂交,个别特殊组合分离后代进行系内和系间测交、自交,通过4年6代成功育成了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纯合两型系118AB、临时保持系118C及其全不育系118CA。经遗传验证,该不育系为隐性核不育,且与117A、S45A不育基因不等位。除具备双低优质特性外,还具有恢复源广,易选配强优势组合;不育性彻底而稳定,不育率100%,使核不育杂交油菜制种变得更为简便易行,利于降低种子生产成本和提高制种产量。  相似文献   

20.
利用籼型两系不育系SE21S与糯性光身两系不育材料双光S杂交,经系谱选择至F4,选用不育性好、米质优的株系S426与香型优质保持系粤丰B杂交,通过中高海拔低温生态压力条件下进行两系不育系的育性鉴定和筛选,经系谱选择育成香型软米两系不育系明香10S,并配制出香型软米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明香102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