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本研究以豫82×沈137衍生的一套190个F9家系RIL群体为材料,通过4 000株/亩和8 000株/亩两种密度对玉米9个株型相关性状的表型鉴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玉米自交系叶夹角、穗位高、株高、穗上节间距等4个性状平均值也随着增加,叶面积、叶片高点长、叶宽、叶长和叶向值5个性状平均值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5个玉米自交系、5个密度处理,在高密度条件下对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不同株型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增加,各自交系株高、穗位高增加,茎粗降低,而对雄穗分支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株型自交系呈现出相同变化趋势;不同株型棒三叶叶向值呈增大趋势,紧凑型增加最大,半紧凑型次之,平展型变化最小,棒三叶叶面积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植株繁茂性较好的联科96和中单28号为试料,设3个密度处理,分别为3 000株/亩、4 500株/亩和6 000株/亩。化学调控采用6叶期叶面喷施膦酸胆碱合剂处理(设清水为对照),研究化学调控对不同密度下春玉米抗倒伏性的影响及产量变化。试验结果表明,6叶期叶面喷施膦酸胆碱合剂可以缩短穗下部节间的长度,有效增加密植群体下春玉米的穗长,降低秃尖长,增加穗粒数,显著增加高密度条件下春玉米千粒重,改善春玉米穗部性状。同时通过降低玉米株高和穗位高,极显著增加茎秆单位长度干物重,增大截面积,改善玉米茎秆性状,显著增加春玉米田间致倒伏推力,从而降低倒伏发生的几率,实现密植群体丰产性和抗倒伏性的协同表达。  相似文献   

4.
采用裂区设计,选择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洛玉1号、丰玉8号、延科288和1个平展型玉米品种临奥1号,设置42 000、54 750和67 500株/hm~2 3个密度,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株型玉米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穗位高、空秆率、秃顶度逐渐增加,而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逐渐降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产量存在显著差异,且品种和密度互作达到极显著水平;3个紧凑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67 500株/hm~2,平展型玉米品种最适密度为42 000株/hm~2。  相似文献   

5.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于灌浆期对两种株型的高产玉米品种丰禾1(平展型)及郑单958(紧凑型)的冠层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灌浆期冠层结构与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密度处理下(丰禾1为5万株/hm2、郑单958为6万株/hm2),灌浆末期叶面积指数最高,衰减最慢,产量最高(丰禾1为9896kg/hm2、郑单958为10867kg/hm2);灌浆期平均叶倾角总趋势为先增大后减小;两个株型玉米品种株高、穗位高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大,茎粗变化趋势相反;灌浆前期和中期叶面积指数与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百粒重显著负相关;茎粗与穗粒数正相关,与百粒重呈现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试验采用不同密度处理对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不同株型自交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增加,产量差异显著,在超过阈值后,产量反而下降;各自交系株高和穗位高均增加,茎粗降低,而对雄穗分枝的影响差异不显著,不同株型自交系呈现出相同变化趋势;不同株型棒三叶叶向值变化趋势不同,紧凑型叶向值增加最大,半紧凑型次之,平展型变化最小;棒三叶叶面积呈现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7.
玉米不同株型群体冠层特性与光能截获量及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结果表明,紧凑型玉米与平展型玉米相比,茎叶夹角较小(19.9°~23.6°),叶向值大(43.9~62.6),株型紧凑,群体内透光率随密度增加降低幅度较小,其受光态势优于平展型玉米.紧凑型玉米群体光能截获量达到90%的叶面积系数为4.85,远大于平展型玉米3.49.紧凑型玉米具有叶片净同化率相对稳定、叶面积系数适宜值大、耐密植、干物质生产效率高、单株生产力和产量潜力较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株型结构的激素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用乙烯利和赤霉素混合药液,在拔节中期(第10-11叶展开期),进行叶面喷施,重点控制中部节间发度,使旗叶和雄穗变小,形成株矮穗大的株型,称为"激控株型",它在密植条件下表现增产.1979年夏玉米在每亩施尿素15斤,亩3500株条件下,  相似文献   

9.
以4×7交配模式共得正、反交F_1杂交组合56个。对包括这11个自交系在内的15个自交系和包括这56个组合在内的60个 F_1组合(另外4个 F_1组合均为正交)研究了13个玉米株型性状的遗传表达和亲子关系。根据上部第1~8片叶的叶夹角和棒三叶的叶向值等9个性状对15个自交系和32个杂交种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果:①13个株型性状的正、反交 F_1间差异不显著。②对13个株型性状的遗传模型和杂种优势来源作了初步推断。株高(PH)、穗上一叶叶向值(LOV1)、棒三叶叶向值(LOV3)、穗上叶平均叶夹角(AALA)、穗上平均叶间距(AILA)、穗下平均叶间距(AILB)和穗上平均叶长(ALLA)等性状的加性方差显著大于显性方差,说明这些性状的遗传主要来自加性作用。穗位高(EH)、雄穗分枝数(TB)、茎粗(SD)、单株叶面积(LAP)、棒三叶叶面积(ALNE)和穗上平均叶宽(ALWA)的遗传由加性和非加性共同决定。③按8个穗上叶夹角和 LOV3所作的聚类分析可以把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株型分为紧凑型、近紧凑型、近平展型和平展型四类;并可从自交系和杂交种聚类分析结果的对比看出株型性状的亲子关系。④针对各株型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及品质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以8个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密度与玉米生长发育及品质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影响玉米最高叶面积指数,同时,由于密度不同,各性状也发生变化,密度与玉米株高、穗位呈正相关,与茎粗呈负相关;与蛋白质、脂肪含量呈负相关,与淀粉含量呈正相关。平展型密度为4.5万株/hm2、中间型为5.5万株/hm2、紧凑型为6万株/hm2的情况下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1.
化控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化控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玉米拔节期喷施不同剂量玉丰保及在玉米11片展开叶时喷施不同化控剂,并调查施药后玉米地上部鲜重、叶面积指数、株高、节间长度、穗长、穗粗、秃尖长、百粒重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玉米11片展开叶时施用玉丰保,对增加玉米叶面积指数,控制株高,增加茎秆粗壮具有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7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目、茎粗13个植株性状的表现、杂种优势及杂交种与双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种和自交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种及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MH)和超高亲优势(HH)均存在差异,株高、穗位高、顶高、叶面积、雄穗长、茎粗、夹角、穗上叶片数、雄穗分枝数等杂种优势较大,顶高/株高、叶向值、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等杂种优势较小;顶高、顶高/株高和穗上叶片数表现为杂交种与父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雄穗长和叶面积表现为杂交种与母本呈显著正相关;顶高、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和叶面积表现为杂交种与中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γ-氨基丁酸(GABA)对糯玉米产量形成及其光合生理的影响,为提高糯玉米产量的化控技术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糯玉米品种粤彩糯2号、京科糯928和粤白甜糯7号为材料,以叶面喷施清水为对照(CK),设置糯玉米孕穗期叶面喷施GABA 5 mmol/L(FS)处理,观察记载田间糯玉米生育时期及植株农艺性状,测定分析糯玉米产量及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光合参数、叶绿素含量等指标,研究糯玉米产量和光合生理指标对孕穗期叶面喷施GABA的响应。【结果】与CK相比,FS处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供试糯玉米的鲜苞产量、净穗产量和鲜苞穗叶比,鲜苞产量和净穗产量分别较CK提高5.45%~11.08%和5.66%~14.23%。供试糯玉米在FS处理下的单穗总粒数、成熟期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株高均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6.28%~8.76%、14.01%~70.67%、14.60%~29.92%、8.94%~23.19%和3.35%~5.21%。FS处理对穗位高度、秃顶长、穗粗、灌浆期和成熟期叶片SPAD值及成熟期叶片老化指数的影响不显著(P>0.05)。FS处理下供试糯玉米的抽穗期、散粉期和吐丝期均较CK提前1 d。糯玉米净穗产量与鲜苞产量、穗粗、穗行数和成熟期叶片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鲜苞产量与净穗产量、穗粗、成熟期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叶面喷施GABA处理下糯玉米产量的提高与提高单穗总粒数、叶片净光合速率和株高以及调控生育时期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多雨寡照频发,同时生产上种植密度的增加影响了群体光照,研究植酶Q9对大田遮阴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2013—2018年,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夏玉米品种登海605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67 500株/hm 2。试验设置3个遮阴处理,分别为开花至收获期遮阴(S1)、拔节至开花期遮阴(S2)和出苗至收获期遮阴(S3),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大田遮光率为60%;另外,选用化控试剂植酶Q9对遮阴和正常光照处理进行外源调控,即开花至收获期遮阴-植酶Q9(Z-S1)、拔节至开花期遮阴-植酶Q9(Z-S2)、出苗至收获期遮阴-植酶Q9(Z-S3)和正常光照-植酶Q9(Z-CK),以同时期喷施清水为对照,探讨植酶Q9对大田遮阴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 遮阴延缓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雌雄间隔延长,抽雄和吐丝期较对照延迟6 d左右,叶面积指数、功能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穗长、穗粗减小,秃顶变长,株高、穗位高降低,倒伏率和空秆率增加,进而产量显著降低。喷施植酶Q9后,S3和S2的生育进程较其对照提前1—2 d,雌雄间隔缩短1 d,叶面积指数、SPAD值、穗位高、株高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增加,倒伏率和空秆率降低;S3穗部性状得到改善。喷施植酶Q9增加了夏玉米的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产量,S3、S2、S1喷施植酶Q9后分别平均增产21%、9%、14%。【结论】 喷施植酶Q9可以有效缓解夏玉米弱光胁迫导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糯玉米(Zea mays L.var.ceratina Kulesh)单株产量性状是受多基因控制的,且各性状之间也会互相作用. 以广东省选育的15个鲜食糯玉米杂交组合为材料,随机区组设计,调查株高、穗位高、叶片数、穗上叶数、穗位叶长、穗位叶宽、茎粗、果穗长、秃尖长、果穗直径、穗行数、行粒数、轴粗、鲜苞质量和鲜穗质量共15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及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中果穗长、轴粗、株高、叶片数和穗位叶宽与鲜穗质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从大到小的顺序表现为:果穗长>轴粗>叶片数>穗位叶宽>株高. 在糯玉米品种选育时,果穗长、轴粗、株高、叶片数和穗位叶宽等可作为关键选育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培育适宜高密度种植和适宜机械化收获的株型,已成为当前玉米育种的需求.本研究以4个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为材料,以'郑单958'为对照.通过测量株高、穗位高、基部第三节间茎粗、雄穗长度、雄穗分枝数、叶夹角,计算叶向值和叶面积,计算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结果表明,与双亲相比,'新单61'、'新单68'、'新单6...  相似文献   

17.
以郑单958玉米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夏玉米在5展叶期大量使用苗后除草剂烟嘧磺隆和硝磺草酮的药害及其对夏玉米产量等性状的影响,以及加施解毒剂解草酯与二氯丙烯胺对2种除草剂药害的解毒效应。结果表明:单施4%烟嘧磺隆油悬剂1 500 mL/hm2,7~8展叶期直观受害苗占35.4%,成株期株高、穗位高分别降低12.76 cm和7.97 cm,减产率6.81%;单施10%硝磺草酮悬浮剂1 500 mL/hm2,7~8展叶期直观受害苗占10.1%,成株期株高、穗位高分别增高9.17 cm和12.20 cm,减产率2.69%。在喷施除草剂时加施150 mL/hm2的解草酯或二氯丙烯胺,均不能缓解大量使用2种除草剂导致的药害,反而使受害苗率略有增加,产量进一步降低。施用硝磺草酮及二氯丙烯胺均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  相似文献   

18.
Lodging in maize leads to yield losses worldwide.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d the effects of traditional and optimized nitrogen management strategies on culm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ulm mechanical strength, lignin content,root growth, lodging percentage and production in maize at a high plant density. We compared a traditional nitrogen(N) application rate of 300 kg ha–1(R) and an optimized N application rate of 225 kg ha–1(O) under four N application modes: 50% of N applied a...  相似文献   

19.
对玉米纹枯病与产量性状进行相关、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级与株高、行粒数、穗长、穗粗、叶面积和单株产量有负相关关系,与秃尖有正相关关系;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回归方程式为Y=-290.891 0.183X1-2.345X2 1.789X3 5.745X4-3.846X5 44.631X6 1.994X7 0.009X8,对应的X1为株高,X2为病级,X3为行粒数,X4为穗长,X5为秃尖,X6为穗粗,X7为穗行数,X8为叶面积;通径分析显示,玉米纹枯病主要是通过减少穗长、穗粗、行粒数、叶面积以及加大秃尖来影响产量的。  相似文献   

20.
化控药物对玉米植株部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虎  杨文平  王昊  张宋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1967-1970
以玉米品种洛玉4号为材料,在玉米拔节期(11片可见叶)喷施缩节短、恐高、黄金玉配和玉黄金4种化控药物,在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灌浆期、成熟期调查玉米株高、单株叶面积、茎粗、产量等相关性状.结果表明,喷施化控药物后,玉米株高降低13.5~30.3 cm;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单株叶面积减小273.62~2 813.36 cm2,在抽雄期和成熟期单株叶面积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4种化控药物均使茎秆增粗0.06~0.21 cm,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对株高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喷施化控药物后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极显著,增产5.13%~12.94%,玉黄金的增产幅度最大,达到12.94%,建议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