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明确复水对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建立糜子抗旱节水栽培技术体系,以榆糜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方式,研究复水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糜子叶片衰老与活性氧代谢特征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胁迫程度的加剧和胁迫时间的延长,糜子功能叶片自下而上依次衰老,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逐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持续上升。复水后,中度水分胁迫拔节期复水效果最佳,糜子顶三叶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POD活性分别比对照高出7.65%、4.20%、5.30和3.52%,表现出超补偿效应;开花期复水产生了等量补偿效应;重度水分胁迫条件下,拔节期复水对糜子叶片SOD、POD产生了部分补偿效应,对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产生了等量补偿效应;开花期复水后各指标的补偿效果不明显。相关分析表明,糜子产量与生育后期各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P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MDA含量与产量呈现显著负相关。拔节期复水对中度水分胁迫下糜子生长的补偿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干旱胁迫下不同圆齿野鸦椿家系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为苗期抗旱性强的家系筛选及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生长速度较快的圆齿野鸦椿家系二年生苗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分析对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4种处理下各家系苗木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SP)、可溶性蛋白(Pro)和丙二醛(MDA)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以相关分析结果为基础,结合隶属函数法对7个圆齿野鸦椿家系叶片的6个生理生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强,7个圆齿野鸦椿家系二年生苗6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叶片SOD、POD和CAT活性增强,SP、Pro和MDA含量增加,但各指标的变化程度因家系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FJ-JO-032家系叶片SOD活性在各处理中均处于较高水平;JX-QN-002家系叶片POD、CAT活性在各处理中也均处于较高水平;FJ-JO-008家系叶片SP含量在各处理中的含量较高,且其叶片Pro和MDA含量在不同干旱胁迫处理下的变化幅度最大.不同圆齿野鸦椿家系叶片CAT活性、POD活性、Pro含量和MDA含量与基质水含量(WC)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叶片SOD活性与基质WC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片SP与基质WC无显著相关性(P>0.05).7个圆齿野鸦椿家系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即抗旱性排序为FJ-JO-008相似文献   

3.
糜子是黑龙江西部地区特色杂粮作物之一,而该区盐碱地危害严重,探索磷石膏和有机肥对盐碱地糜子叶片活性氧代谢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试验以粘丰5号和内糜8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了磷石膏、有机肥及磷石膏有机肥混合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糜子籽粒灌浆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结果表明:有机肥、磷石膏有机肥混施对粘丰5号叶片SOD、POD活性在开花后14 d、42 d促进效果较优,而对内糜8号叶片SOD、POD活性在开花后35 d促进效果较好;两个品种叶片MDA含量和O-.2含量在各处理中以磷石膏处理下为最高。综合分析,有机肥、磷石膏有机肥混施对糜子生育后期叶片保护酶活性改善效果优于磷石膏,能够有效降低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从而延缓叶片衰老进程;三种改良处理以磷石膏有机肥混施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棉花苗期抗旱相关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抗旱性不同的32个棉花品种,通过田间苗期水分胁迫,测定了与抗旱性有关的游离脯氨酸、叶绿素、甜菜碱、丙二醛(MDA)的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胁迫增加了游离脯氨酸、甜菜碱、MDA、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减少了叶绿素的含量,但各品种间...  相似文献   

5.
为阐明逆胁迫对甜瓜幼苗伤害的生理机制及综合抗逆性品种选育筛选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熟性不同的薄皮甜瓜F13-18、F14-20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幼苗期不同逆境胁迫条件下与抗逆性有关的可溶性蛋白质(SP)、叶绿素(Chl)、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含量和保护性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苗期逆境胁迫增加了SP、Pro、MDA含量及细胞膜的透性(TDS),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了Chl含量及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Chla/b),但不同逆境胁迫的生理机制有差异,整体表现为干旱、水分胁迫对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较大,低温、盐胁迫对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影响较大。利用主成分分析对苗期抗逆性生理指标进行评价,Chl、Chla/b、POD、SOD可作为早熟品种F13-18苗期综合抗逆性的鉴定指标,Chl、Pro、TDS、POD可作为中晚熟品种F14-20苗期综合抗逆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于旱胁迫条件下,研究哈密瓜幼苗与抗旱性有关的生理指标并进行主成分分析,为哈密瓜的抗旱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抗旱性不同的9份哈密瓜品种,采取盆栽控水技术进行水分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与植物抗旱性有关的游离脯氨酸、甜菜碱、叶绿素、丙二醛(MDA)和保护性酶活性的变化等生理生化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苗期干旱胁迫增加了游离脯氨酸、甜菜碱、MDA、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同时减少了叶绿素含量.[结论]通过主成分分析,干旱胁迫下游离脯氨酸、MDA、可溶性糖、SOD、POD、叶绿素均可作为哈密瓜苗期抗旱性的鉴定指标,在9份参试品种中,西州密24号抗旱性最强,红心脆抗旱性最弱.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甘农4号小黑麦品种的抗寒性。【方法】以甘农4号为试验材料,石大1号(CK1)和中饲1048(CK2)为对照,利用超低温冰箱人工模拟低温,研究了不同低温胁迫下(0℃、-10℃、-20℃和-30℃)3个小黑麦品种的生理生化指标(叶片相对含水量(RWC)、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Chl)、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从单因素试验看,甘农4号小黑麦在不同低温胁迫下的平均SS含量显著高于CK2,CAT活性极显著高于CK1和CK2,MDA含量和SOD活性极显著低于CK1和CK2;随着低温胁迫加剧,3个小黑麦品种的平均RWC和Chl含量呈下降趋势,平均MDA含量、SOD,POD和CAT活性逐渐上升,平均Pro、SS和SP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小黑麦品种×低温胁迫天数的交互表明,0℃时,甘农4号小黑麦的RWC和MDA含量...  相似文献   

8.
丁久玲  孟海涛  郑凯 《浙江农业科学》2022,63(11):2677-2683
为鉴定评价空气凤梨的抗旱性,本研究以10个空气凤梨品种为材料,研究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其叶绿素(Chl)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10个空气凤梨品种叶片Chl含量呈下降趋势,Pro、MDA含量和SOD活性总体呈上升趋势,CAT和POD活性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供试空气凤梨品种抗旱程度各不相同,其抗旱性顺序依次为休斯顿>贝吉>松萝>斯垂科>维路提>贝克立>鳞茎>细叶>小精灵>三色。  相似文献   

9.
玉米苗期抗旱性鉴定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盆栽鉴定试验,以7个不同基因型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正常灌水和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抗旱生理生化和物质生产表现,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丙二醛(MDA)含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升高,保护酶SOD、POD活性升高,叶绿素含量减少,光合作用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WUE)下降,导致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降低;通过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WUE、POD、脯氨酸、叶绿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作为玉米品种苗期重要的抗旱性评价指标,在抗旱性鉴定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肌醇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外源肌醇对水稻幼苗抗寒性的影响,本试验共分为4个处理,即常温对照、常温肌醇组、低温对照和低温肌醇组,研究肌醇处理下水稻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常温对照和常温肌醇组的水稻幼苗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H2O2)含量、株高和鲜质量间差异均不明显。低温对照和低温肌醇组的水稻幼苗CAT活性、SOD活性、POD活性、株高和鲜质量均显著低于常温对照和常温肌醇组,而MDA和H2O2含量均明显升高;低温肌醇组水稻幼苗CAT活性、SOD活性、POD活性和鲜质量均显著高于低温对照,而MDA和H2O2含量均显著低于低温对照。  相似文献   

11.
干旱胁迫对日本落叶松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盆栽和持续干旱处理及复水后对日本落叶松生长的影响,研究日本落叶松针叶的水饱和亏(WS,D)、相对电导率(E)、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叶绿素质量分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脯氨酸质量分数和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等抗旱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水饱和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脯氨酸质量分数和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显著上升,其中水饱和亏和相对电导率呈梯度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质量浓度第6天达到峰值,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和脯氨酸质量分数在第9天时达到峰值。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第12天达峰值,过氧化物酶活性第9天达峰值。叶绿素a和叶绿素(a+b)质量分数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都在第9天达到峰值,第12天出现下降,低于对照。叶绿素b质量分数呈微弱的下降趋势,w(叶绿素a)∶w(叶绿素b)呈上升趋势,第9天达峰值。叶绿素(a+b)质量分数变化主要是由叶绿素a质量分数变化引起的。过氧化氢酶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第6天达峰值,9 d后开始下降且低于对照。用主成分分析法从指标中共提取了两个因子,累计贡献率为91.267%,因子1反映了日本落叶松针叶保水能力、抗氧化酶活性、质膜稳定性和渗透调节物对抗旱性起支配作用,因子2反映叶绿素质量分数对抗旱性起支配作用。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日本落叶松存活率与各指标变化幅度的关联度从大到小次序为w(叶绿素a)∶w(叶绿素b)、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过氧化物酶、水饱和亏、脯氨酸、相对电导率、叶绿素b、叶绿素a、叶绿素(a+b)、过氧化氢酶。综合以上结果,把水饱和亏、电导率、脯氨酸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作为日本落叶松抗旱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外源Ca2+对葡萄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为Ca2+在葡萄耐旱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盆栽酿酒葡萄黑比诺幼苗为试材,在水分胁迫条件下,用0.5,1.0和1.5 mmol/L CaCl2喷施黑比诺葡萄幼苗,以喷清水作为对照,研究水分胁迫下外源Ca2+对葡萄幼苗主要抗旱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CaCl2处理能够提高葡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缓叶绿素的分解,降低MDA含量。在整个水分胁迫期间,可溶性糖含量平均比对照提高46.4%~60.1%,SOD活性提高18.4%~66.6%,POD活性提高1.5%~2.5%,叶绿素a含量提高3.1%~9.4%,MDA含量降低8.1%~23.4%,CaCl2处理对叶绿素a的保护效果显著,对叶绿素b则无明显影响。以1.0 mmol/L CaCl2处理对提高黑比诺幼苗的抗旱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对土壤干旱条件下洛麦9133幼苗根系生理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随干旱胁迫的加剧,幼苗根水势、根相对含水率和根系活力均降低,饱和亏、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质膜透性、MDA含量以及SOD、POD活性均呈增加趋势。通过统计回归发现,根系各生理指标与土壤水分均存在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在干旱胁迫下,洛麦9133幼苗根系通过降低根水势和根系活力、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以及增强保护酶SOD、POD活性等生理变化提高了幼苗的抗旱能力,使其适应干旱逆境。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番茄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胁迫导致番茄叶片RWC、Chl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质膜透性和ATPase活性提高.短期干旱胁迫可提高叶片SOD和CAT活性.4d以内的干旱胁迫后复水,RWC、Chl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清除活性氧保护酶SOD、POD和CAT的活性显著提高,抗氧化物质AsA和GSH的水平得到恢复,MDA得到清除,自动氧化速率降低,重新建立了活性氧产生与清除的平衡系统,ATPase活性降低,膜系统的损伤得到修复,透性降低,恢复了原有正常的生理代谢机能.长期干旱胁迫导致叶片清除活性氧的平衡体系受到破坏,SOD、POD和CAT活性以及AsA和GSH的含量下降,膜脂过氧化加剧,自动氧化速率提高,MDA积累,影响番茄正常代谢,从而加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15.
水分是限制滇重楼种子休眠萌发及资源分布的重要成因。以云南滇重楼主产区6个种源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湿度设置分别为10%(正常水分处理,CK)和3%(水分胁迫处理,T),测定10、30和60 d时种子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生理活性,对资源进行综合抗旱评价,并筛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滇重楼种子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而SOD和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和POD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胁迫和对照间呈显著差异,60 d时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10 d时SOD和MDA对水分胁迫呈极显著响应(P<0.01),在30 d时各生理指标均受到显著影响,SOD和POD受到极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与SOD和POD呈显著负相关(P<005)。滇重楼种质资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种质材料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综合分析,师宗、鹤庆和石林的滇重楼种源抗旱性较强,耿马地区抗旱性最弱,可为进一步抗旱基因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不同评价方法对滇重楼抗旱生理指标筛选的结果较为一致,CAT、SOD和MDA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6.
水分是限制滇重楼种子休眠萌发及资源分布的重要成因。以云南滇重楼主产区6个种源地的种子为试验材料,湿度设置分别为10%(正常水分处理,CK)和3%(水分胁迫处理,T),测定10、30和60 d时种子的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生理活性,对资源进行综合抗旱评价,并筛选抗旱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胁迫时间延长,滇重楼种子可溶性蛋白呈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而SOD和CAT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MDA和POD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对水分胁迫最为敏感,胁迫和对照间呈显著差异,60 d时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10 d时SOD和MDA对水分胁迫呈极显著响应(P<0.01),在30 d时各生理指标均受到显著影响,SOD和POD受到极显著影响(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可溶性蛋白与SOD和POD呈显著负相关(P<005)。滇重楼种质资源之间变异系数较大,不同种质材料对干旱胁迫的敏感性不同。综合分析,师宗、鹤庆和石林的滇重楼种源抗旱性较强,耿马地区抗旱性最弱,可为进一步抗旱基因型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不同评价方法对滇重楼抗旱生理指标筛选的结果较为一致,CAT、SOD和MDA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桔梗对干旱胁迫的应答机制及水杨酸对桔梗抗旱性的影响,以桔梗幼苗为材料,研究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下桔梗幼苗的抗旱性,对桔梗幼苗根和叶片中叶绿素、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同时以actin为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叶绿素酸酯a氧化酶基因(CAO)、叶绿素合酶基因(CHLG)...  相似文献   

18.
运用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研究水分胁迫下CP186134幼苗叶片若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胁迫程度的加重,圆叶决明叶片相对含水量减小,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增加,作为细胞保护酶的SOD、POD活性均升高,同时,细胞膜受到伤害,膜透性增加,作为膜脂过氧化产物的丙二醛含量也随之增加;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说明干旱胁迫下细胞保护酶活性升高,但当胁迫超出了植物可以忍耐的程度后,酶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山西小麦地方品种幼苗期抗旱性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幼苗长至二叶一心时,以200 g/L PEG-6000胁迫处理72 h,测定幼苗最大根长、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SOD和POD活性以及MDA含量;采用模糊隶属函数与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品种苗期的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各个形态、生理指标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PEG胁迫下,9个小麦品种的最大根长、根冠比、相对电导率、SOD和POD活性及MDA含量均比对照高,而叶片相对含水量较对照低,而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利用隶属函数和抗旱系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品种苗期抗旱性进行综合分析,各品种苗期的抗旱性表现依次为:白和尚头>晋麦47>竹杆青>小红麦>四月黄>红皮冬麦>灯笼红>中麦9号>忻县冬麦.3)SOD活性与苗期抗旱性关联度最大,其次为最大根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