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缓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缓释肥料不同掺混比例和常用掺混比例减氮施肥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方法]以氮肥施用量或缓释氮肥与速效氮肥比例为处理梯度,设计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缓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等氮量条件下,含有缓释氮素的掺混肥处理明显高于普通复合肥和尿素的常规处理,增产0.46~1.13 t/hm2,增产率达5.97%~13.87%,氮肥利用率提高5.85%~11.83%。[结论]当缓释氮与速效氮掺混比例为30∶70时,增产率、养分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均表现最佳。采用30%缓释氮后减氮10%较常规处理仍有明显增产效果,但低于同掺混比例的全氮处理。  相似文献   

2.
建平县玉米氮肥施用量大,中高产田亩施用纯量在20kg以上,肥效短、利用率不高,导致农产品品质的下降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1]。本研究以硫包膜缓释尿素为主要材料,探索玉米施肥中缓释氮和速效氮适宜的比例、用量,为化肥的零增长和减施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施氮量中30%缓释氮肥+70%速效氮肥施用效果最好,产量为862.70kg/亩,较100%速效氮肥产量782.15kg/亩增产80.55kg,增产率为10.30%,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3.
秋施氮肥对冷季型草坪坪用性状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秋施氮肥(尿素与7种不同类型缓释氮肥)对冷季型混播草坪草生长的影响,并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施肥后45d的草坪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速效氮肥能迅速提高草坪草叶绿素及地上生物量(P0.05),改变草坪草颜色;而缓效氮肥更有利于提高叶片分蘖,减缓草坪生长速度的波动,提高草坪的均一性.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8种施氮处理草坪坪用性状评价优劣值依次为:SUD1SUD2木质素缓释氮肥SUDT复合IBDU有机缓释氮肥复合MU尿素,缓效氮肥优于速效氮肥.  相似文献   

4.
施用缓释尿素部分替代普通尿素是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适合小麦作物高产稳产的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的适宜配施比例尚不明确.通过大田试验,在前茬水稻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以不施氮为对照,研究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不同配施比例(10∶ 0、5 ∶ 5、4 ∶ 6、3 ∶ 7)对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比例为5 ∶ 5处理小麦产量、氮肥表观利用率、籽粒及植株含氮量最高,分别比常规施用普通尿素(10 ∶0)处理提高9.02%、8.40%、5.41%、7.94%.在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随缓释尿素配施比例增加,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3 ∶ 7)处理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最高,分别比常规施氮(10 ∶ 0)处理提高13.90%和13.00%.  相似文献   

5.
砂姜黑土土类、重壤土质地、种肥同播一次性底施模式下,在等养分量施肥且保证磷、钾肥适宜施用量的基础上,通过树脂包膜尿素和普通尿素施用量的差别调节氮肥中缓释N与速效N的比例,探究树脂包膜尿素缓释氮肥不同施用比例对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树脂包膜尿素N占总施N量的比例,无论10.00%、20.00%、30.00%、40.00%、68.75%,均优于复混肥+普通尿素对照,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增加,虽然肥料成本有所上升,但扣除肥料成本后,净增收仍然达到1 308.96~2 804.09元/hm2。产量和经济效益以树脂包膜尿素N占总施N量比例68.75%为最高,随着树脂包膜尿素施用比例的降低而递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脲甲醛缓释氮肥与尿素不同混合比例施用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产量和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脲甲醛缓释氮肥与尿素以1∶2的比例混合施用时效果最佳,且应注意与磷、钾肥以及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另外,如果只施用尿素作为氮肥时,就要采用分段施用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次性施肥稻田田面水氮素变化特征和流失风险评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评估单季稻一次性施肥模式中氮素径流损失风险,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一次性施肥模式中缓释氮肥类型、施用比例和氮肥施用量对田面水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尿素分次施肥处理(225 kg N·hm-2)相比,不同缓释氮肥(180 kg N·hm-2)一次性施肥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为稳定性肥料(NIU)常规分次施肥(Urea)树脂包膜尿素(RCU)聚氨酯包膜尿素(PCU);氮肥施用量为180 kg N·hm-2时田面水铵态氮浓度随缓释氮肥施用比例增加而下降,但180 kg N·hm-2和144 kg N·hm-2处理间田面水铵态氮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尿素分次施肥和一次性施肥处理的稻田氮素径流损失风险都在施基肥后5 d。研究表明,一次性施肥模式通过缓释氮肥的应用和氮肥减量等措施,虽然基肥用量大于尿素分次施肥处理,但没有增加稻田氮素径流损失风险。  相似文献   

8.
在2个试验地点,以早籼杂交稻陵两优0516号为试材,设不施氮肥(PK)、80%缓释氮肥+20%尿素氮肥一次基肥(T1)、70%缓释氮肥+30%尿素氮肥一次基肥(T2)及常规施肥模式基肥+2次追肥(简称一基二追)(NPK)为对照,研究缓/控释肥料和普通尿素不同比例组合一次基施对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植株氮含量和氮肥效率...  相似文献   

9.
硫包衣尿素在水稻上的肥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试验证明硫包衣尿素具有缓释作用,做基肥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施用量,对环境有利,并与普通尿素做追肥配合施用可以解决速效与缓效的矛盾,今后应重点推广。  相似文献   

10.
发展氮肥缓释技术是降低麦田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施用等量磷和钾的基础上,研究了脲甲醛(缓释氮)与尿素(速效氮)不同配比(3∶7,5∶5,7∶3)下的3种脲甲醛缓释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氮与速效氮配比为5∶5的脲甲醛缓释肥,其缓释氮与速效氮配比合理,一次性底施即能够满足冬小麦全生育期的氮素需求。该处理下,小麦灌浆期与成熟期的地上部生物产量和氮素吸收量以及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普通复合肥一次性底施处理,且与普通复合肥分3次施用处理差异均不显著。因此,与普通复合肥相比,氮源配比合理的脲甲醛缓释肥具有缓释、高效、省时省工的优点,在冬小麦生产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明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配施对青海省旱作区覆膜蚕豆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于2014—2015年在旱作试验基地进行了4种不同处理的缓释氮肥与普通尿素(100%缓释尿素、80%缓释尿素+20%普通尿素、60%缓释尿素+40%普通尿素、40%缓释尿素+60%普通尿素)配施试验,以不施氮肥和单施普通尿素作为对照。结果表明:60%缓释氮肥配施40%普通尿素的蚕豆产量为6 445.35 kg/hm~2,比不施肥和施用普通尿素分别增产31.27%和17.23%;与施用普通尿素相比,肥料投入差异不大,但经济效益增值幅度较大,为4 356.66元/hm~2。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连续2年田间试验,研究了3种尿素(普通尿素、缓释尿素1和缓释尿素2)施入土壤后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无机氮残留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普通尿素相比,2种新型缓释尿素均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缓释尿素1对玉米和水稻分别增产10.35%和8.00%,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4.01%和7.41%;缓释尿素2对玉米和水稻分别增产10.12%和12.55%,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5.87%和4.79%。水田施用缓释尿素2效果更好,而旱田施用2种缓释肥效果相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明确氮肥在加工番茄上的最佳施用量以及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施用的效果,在河套灌区研究了不同类型尿素配施对加工番茄的产量、品质、氮素利用率及土壤氮素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番茄施用氮肥比不施氮肥果实和茎叶产量都有显著增加,施用氮肥后果实产量平均增加99.7%,同时施用氮肥加工番茄的可溶性固形物增加0.34%~1.34%。施用缓释尿素的氮素利用率较高,100%推荐施氮量用缓释尿素或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施用较单施尿素氮肥利用率高15.2%~20.2%,80%推荐施氮量用缓释尿素或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施用比单施尿素氮肥利用率高20.3%~21.8%。施用缓释尿素或缓释尿素与普通尿素配合使用可以减少20%施氮量,不显著影响加工番茄的产量,而且肥料利用率较高。在各处理中表现最好的处理是100%推荐施氮量采用60%缓释尿素做基肥,20%尿素在花期追肥,20%尿素在果实膨大期追施的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氮肥利用率最高。施用缓释尿素0~20 cm耕层土壤氮素没有残留,20~40 cm土层土壤氮素没有淋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对大田玉米生长、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作物高效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设置了3种氮肥类型(尿素(U)、缓释氮肥(S)、尿素缓释肥3∶7掺混(SU))和4个施氮水平(N1(9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N4(240 kg·hm~(-2))),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共13个处理。生育期内对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进行观测,并统计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类型与施氮量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玉米生长指标、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都有显著的影响。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在N3施氮量下玉米最大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累积吸收量分别为17 927.9 kg·hm~(-2)和156.1 kg·hm~(-2),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16.0%—61.7%和8.1%—45.2%。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在N3施氮量下,产量达到最高,为6 200 kg·hm~(-2),比尿素(U)N3处理和缓释氮肥(S)N2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9.8%和20.7%;其中,缓释氮肥处理(S)和尿素掺混缓释氮肥处理(SU)在N2施氮量下比尿素处理施氮量减少30%时,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玉米的产量并不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尿素(U)和尿素掺混缓释氮肥处理(SU)在N3施氮量时玉米产量比N4施氮量分别增加了19.7%和19.0%,缓释氮肥处理(S)中N2施氮量的玉米产量比N3和N4施氮量分别提高10.9%和26.5%。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N3处理玉米吐丝期后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籽粒中转运量最大,比尿素(U)N3处理和缓释氮肥(S)N2处理分别增加了14.7%和8.2%,有利于促进籽粒的增产。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处理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比尿素(U)处理和缓释氮肥(S)处理分别平均减少21.2%和9.5%,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不仅促进玉米的吸收,更减少土壤氮素向更深土层的淋失,提高耕作层的土壤养分。【结论】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施氮量180 kg·hm~(-2)是试验区玉米高效生产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水稻专用包膜缓释尿素为供试材料,采用静水溶出法、田间埋袋法以及水稻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包膜缓释尿素氮素释放规律与水稻养分吸收规律的同步营养关系,以及不同用量、不同施肥方法对水稻生物性状、产量、氮素利用率、省工节肥等方面的效果。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用的包膜缓释尿素氮素营养供应与水稻对氮素养分的需求规律基本同步。与当地推荐配方常规施肥处理(基肥+追肥,CK1)相比,包膜缓释尿素+普通氮磷钾复混肥处理(CRU+NPK)、包膜缓释尿素+磷钾普通肥处理(CRU+PK)水稻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分别增产7.4%~15.4%;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包膜缓释肥处理比常规施肥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10.4个百分点,产值增加了630~3 024元/hm2。在水稻上施用的专用包膜缓释尿素可与普通尿素按合适比例掺混,实现氮养分速效缓效相济,一次性基施,达到水稻轻简施肥和高产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玉米生抽穗期和灌浆期需氮肥量大,常规施用尿素往往不能满足玉米后期的氮肥需要,应用缓释尿素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使用汉枫硫包衣尿素代替玉米追肥中的尿素,为验证缓释尿素在玉米上的增产效果,特进行如下试验。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于2013年设在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现代农业研发中心科技园区,土壤类型为白浆土。土壤中含碱解氮184mg/kg、有效磷25.2mg/kg、速效钾160mg/kg,有机质含量4.74%,pH值为5.5。供试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腐植酸和钙镁磷肥包裹颗粒尿素的方法自制了两种缓释氮肥,并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和盆栽实验研究了其氮素释放特征和肥效。结果表明,两种缓释氮肥较普通尿素均有明显的缓释效果,在室内培养24h后,尿素溶出率为56.78%,而两种自制缓释氮肥分别仅为15.28%和11.58%;以玉米为供试作物,两种自制缓释氮肥与普通氮肥(尿素)相比,均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并显著提高玉米吸氮量和氮素表观利用率,其中以腐植酸包裹尿素(SRF2)效果最佳,较普通氮肥增产13.62%,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6.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缓释氮肥类型和尿素不同配施比例对饲用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云南省饲用 玉米绿色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玉米品种桥单六号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单施尿素、含 DMPP 硝化抑制剂缓释氮肥和含聚谷氨酸缓释氮肥分别与尿素按 2 ∶ 8、4 ∶ 6、6 ∶ 4 配施 8 个处理,研究同一 施氮水平不同类型缓释氮肥与尿素配施比例对饲用玉米生长、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含 DMPP 硝化 抑制剂缓释氮肥与尿素 6 ∶ 4 配施处理的饲用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鲜草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均显著高于其他 处理,收获期最大鲜草产量为 84.62 t/hm2 ,最大干物质量为 25.35 t/hm2 。与单施尿素处理相比,A60 处理粗蛋白 含量、地上部氮素积累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 44.33%、48.84% 和 61.84%。【结论】含硝化抑制剂 DMPP 的 缓释氮肥与尿素 6 ∶ 4 配施较其他处理可显著提高饲用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有利于饲用玉米鲜草产量和干 物质量的积累,并且提高饲用玉米的品质和氮素利用率,为饲用玉米绿色高质栽培的最佳配比。  相似文献   

19.
研究缓释氮肥含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高效生产,以及水稻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对不施用氮肥(T1)、常规施肥(T2)和缓释氮肥(T3~T6)进行对比试验,缓释氮肥含量设5%、10%、15%和30%共4个梯度。结果表明: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最大,较常规施肥增产8.38%,氮肥利用率提高2.55%。缓释氮肥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可代替普通化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对由不同缓释氮肥与速效氮肥组合成的单季稻一次性施肥方案进行多点田间小区试验,并选择类似商品缓控释肥在浙江、安徽等省进行多点大区对比。多点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缓释氮肥支持下,长江下游单季稻一次性施肥大部分试验点可达到与尿素常规分次施用处理持平或略增的产量。4种一次性施肥处理中,树脂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60%∶40%配比处理的平均产量最高(8 287.6 kg·hm~(-2)),与常规分次施用处理的产量(8 151.4 kg·hm~(-2))相比略有增加。多点大区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多点小区试验的结果,树脂包膜尿素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平均产量9 356.0 kg·hm~(-2),比常规分次施肥平均增产9.78%。土壤类型影响一次性施肥的效果,树脂包膜尿素在大部分土壤中有明显的增产作用,稳定性肥在各种土壤上的差异较为明显,在较黏重的土壤上一次性施肥的效果好于较轻质土壤。不同缓释氮肥品种支持的一次性施肥效果在不同水稻品种类型间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