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研究按照广东省农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低耗的要求,本着“特色化、标准化、自动化、 产业化”的原则,以华南地区特色作物优良品种为载体,以创新良种配套栽培方法为关键,创新集成“研- 展- 产- 销”模式,支撑佛山市现代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佛山市探索集“研发展示、区域生产及社区营销” 于一体的典型示范,逐步完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优化整合土地、科技、人力、市场等资源,旨在吸收、创新、 集成、转化先进科技成果,为佛山地区农业技术、种植资源开发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集中展示和比对的平台, 同时也会结合佛山生产实际,抓住展示重点,突破技术难点,做到“技术规程化、生产集约化、产品标准化、 经营企业化”。力争做兼顾规模,注重实效,将“研- 展- 产- 销”模式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正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佛山分院(简称"佛山分院")是在佛山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雄厚的农业科技创新实力,联合佛山市农业科技推广力量和产业资源,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为牵头单位,以佛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依托单位,以理事会管理模式共建的全省首家新型联盟机构,于2015年12月2日挂牌成立。佛山分院主要围绕蔬菜、水产、花卉及特色优势农业等产业,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市行动计划,以项目实施为纽带,通过区域性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服务等平台建设,通过院市合  相似文献   

3.
结合佛山农业生产及发展实际,依托佛山市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云平台,在借鉴国内外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系统集成"互联网+"、物联网、农艺信息监控分析等技术,多区域建设种植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精准获知展示环境信息并远程操控相关智能设备,实现安全农产品源朔追踪,丰富良种良法展示手段,共享"智慧农业"发展成果,推进"智慧佛山"工程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4.
<正>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发挥人才和技术优势,探索"政府+科研机构+新型经营主体+营销企业"合作共赢机制,与饶阳县、任县、抚宁县、宁晋县、临西县合作共建了"品牌蔬菜科技服务工作站",依托农业园区开展"蔬菜健康保障性技术方案"示范应用,通过标准化种植、水肥药一体化、新品种和新技术集成等措施,为生产安全高质量蔬菜提供技术支撑。旨在集成"绿色+"新技术,践行"销产研"新模式,探索科技示范新路径,打造品牌蔬菜新  相似文献   

5.
宛汉斌  程志超 《农技服务》2007,24(11):114-114
以江苏省涟水县为例,介绍了"猪-沼-浅水藕"高效生态模式标准化生产中的沼气池建造技术和浅水藕标准化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6.
正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瓜州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发展目标,逐渐调整农业产业化发展结构,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标准化建设。通过主导产业巩固提升、特色产业推进发展等措施,实现产、加、销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有效地调整了当地农业产业结构。为了进一步提升瓜州县农业特色产业健康发展,现结合瓜州县实际,剖析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莉萍 《云南农业》2014,(12):27-29
结合昆明市生猪生产现状,以优质商品猪标准化生产技术为主线,以生猪保健示范场、示范户示范带动农户为基础,以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集成创新为支撑,全面实施"品种良种化、设施标准化、疫病防疫制度化、生产标准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商品猪规格化"为重点的优质商品猪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对提升和促进具有云南特色的优质生猪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围绕制约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难题,构建了合肥市大圩生态集约型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农业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紧密结合农业主导产业,集成创新现代生态农业的典型技术与模式,逐步在区域范围内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打造出一批鲜明特色的现代生态农业生产基地,推动、引领现代生态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荷藕-克氏原螯虾共作是一种基于水田生态种养的模式,是当前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的创新模式。从品种选择、田间工程、种养技术、产品质量等方面提出其生产技术的要求,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2015,(8)
<正>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科技发展水平,最近,浙江省将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果树避雨栽培、茶叶机采机制标准化、蚕桑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水肥一体化等五大技术作为种植业主推集成技术。为实现五大集成技术的推广目标,浙江省农业厅要求各地积  相似文献   

11.
《新农业》2016,(2)
正辽宁首农农牧产业有限公司是首农集团旗下的国家级重点种猪育种基地——北京养猪育种中心东北种猪繁育生产推广服务基地,公司秉承"为养户赢得利润,为产业赢得价值,为社会赢得效益"的理念,现在东北三省全面推行"公司+农户"合作化养殖模式,将公司和农户的优势资源互补,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的生猪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进行标准化生猪  相似文献   

12.
特色农业是指各区域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这一生产经营模式中,特色农业资源是基础,特色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产业是依托,特色农产品是核心,而农产品市场是实现价值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正>佛山金葵子植物营养有限公司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高明沧江工业园,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公司设有广东省土壤重金属微生物修复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佛山市环保与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自主研发6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工程技术成果。主营产品有:土壤调理剂、腐秆  相似文献   

14.
特色农业是指各区域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标,凭借各具特色的农业资源,独特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手段,开发出具有区域特色和较高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进行产业化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在这一生产经营模式中,特色农业资源是基础,特色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产业是依托,特色农产品是核心,而农产品市场是实现价值的重要场所。现代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特色农业包括水体农业、绿洲农业、旱地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高优农业)等。  相似文献   

15.
区域农业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项目组多年来承担的各种区域范围、资源类型等区域农业规划为实践蓝本,综合考虑区域社会经济现状、农业特色、资源禀赋等情况,集成、创新了区域农业发展规划的理论方法体系;建设性地提出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4种模式--多功能型、精细节约型、资源特色型和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日边冲要无双地,天下繁难第一州”。250多年前,清乾隆皇帝南巡路过京畿重地涿州时御笔亲题了这句脍炙人口的诗句,因此涿州素有“天下第一州”美誉。在涿州市西部的东城坊镇.坐落着河北省涿州市与中国农大正在联手打造的“京南农业中关村”——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农业科技学、研、试、产、销结合示范样板和技术辐射源,中国农大涿州农业科技园区中重点集合了中国农大涿州实验场麾下的众多企业,其中的中国农大涿卅l实验场种鸡场不仅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展示蛋鸡标准化模式的窗口和中国农大涿州农业科技园区的优秀骨干企业.同时也是国内家禽养殖业中颇负盛名的一个种鸡企业。  相似文献   

17.
规范了绿色农业"小麦-菇-蚯蚓-猪-肥"种养结合循环型技术及操作方法,包括模式循环流程、模式构成要素、关键技术集成方案、质量控制准则、模式动态平衡循环参数、模式特点、模式效益评价等。  相似文献   

18.
循环农业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本文以循环农业为基础,探索种植-养畜-养鱼循环农业模式构建技术。  相似文献   

19.
<正>由成都市人民政府、四川省农业厅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成都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暨农业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将于2014年12月11~14日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作为国内首家以都市现代农业为主题的农业专业展会,今年成将以打造"中国西部农业科技技术交易平台和中高端农业精深加工品及特色农产品贸易平台"为目标,形成极具特色的"成都模式",促进成都乃至西部农业的发展。今年,成都农博会将突出都市现代农业特色,全面展示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旨在打造"中国西部农业科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推广应用"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稻田耕作模式,为实现稳粮增收、可持续发现展提供参考。【方法】以兴安县为例,分析兴安县推广应用该模式的现状、模式效益优势和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新形势下的发展对策,形成配套的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结果】"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模式成为兴安县特色、效益农业生产新模式,应用面积不断扩大,可实现667m~2"500公斤粮,万元钱",对促进了粮食生产可持续和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结论】"水稻—免耕秋甜玉米—白菜花—绿肥"稻田耕作模式,集水旱轮作、免耕栽培、种田养地于一体。具有绿色、高产、高效、钱粮双增、循环农业等特点,是绿色高效稻田耕作模式,推广应用前景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