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土地健康诊治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构建人地关系视角下的土地健康诊治框架。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对土地健康研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同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ocial-ecological systems,SESs)理论,构建土地健康诊治框架。结果表明:1)土地健康科学内涵的发展过程可作为土地生态系统与社会经济知识健康运行的诊治依据;2)土地健康研究呈现多元分散特征,健康机理、评估方法与实践层面适应性管理是研究热点;3)土地健康诊治框架将社会经济系统和土地生态系统有机整合,由外部驱动子系统、内生驱动子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表征3部分组成;4)该诊治框架可以根据特定土地问题进行相应调整,适用性强。因此,基于SESs理论构建土地健康诊治框架有助于理解人地系统的作用过程和互馈机制。  相似文献   

2.
由于生态风险评价指标选择存在差异,评价结果与实际污染事故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对此,提出一种平原区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基于生态风险管理框架,识别重金属污染源并确定评价终点,考虑到重金属污染特点,结合自然灾害指数、潜在生态损失度指数和污染指数,构建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指标;在风险评价模型的作用下,获取不同重金属元素的风险值,并依据生态风险级别划分标准,完成平原区农田重金属污染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价结果与重金属污染事故数之间的相关性为0.91,对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及保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2007年9-10月间采集的106个表层土壤样品为基础,分析了Cr、Cu、Ni、Zn、Cd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计算了盐城海岸带重金属的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研究了盐城海岸带的重金属生态风险格局。采用GS+软件,对生态风险指数进行了空间插值。结果表明:盐城海岸带的重金属生态风险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及海陆分异,北部开发较久的区域、内陆区域的生态风险值较高。对比农田与水产养殖区域与整个区域的平均生态风险值,农田区域的生态风险值接近整体的生态风险值,而水产养殖区域的生态风险值低于整体的生态风险值。就人为活动引入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管理而言,盐城海岸带的重金属生态风险管理集中于人类活动较强和较弱的两个区域,〖JP2〗前者如北部射阳港、射阳电厂、大丰港等,后者如射阳丹顶鹤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以及南部辐射沙洲区域等,这些区域多数是生态价值较高的热点区域  相似文献   

4.
饮马河中游不同土地类型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饮马河中游为研究区域,测定土壤重金属(Cu,Zn,Pb,Cr)浓度,研究湿地沉积物与陆地土壤中9种土地利用方式下重金属的含量分布以及风险状况,探究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4种评价体系的准确性。结果表明,Pb在陆地土壤中富集量相对较大,Cr在湿地沉积物中富集量相对较大,在不同类型土壤中Cu,Zn分布无显著差异;评价体系采用地累积指数法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相结合较为准确。综合2种评价结果,研究区域具有轻微的潜在风险,其中,Pb贡献率最高,部分区域呈现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5.
现阶段,我国土壤问题十分严峻,耕地土壤的环境质量相对较低,重金属存有严重的污染问题。基于此,本文对目前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职责与土地的利用情境,对具有污染风险的农用土地整治技术体系的构建展开具体的分析,旨在可以提高我国土地整治的整体水平,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影响因子,结合四川省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运用频度分析、理论分析及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包含自然环境子系统、经济环境子系统、社会环境子系统3个方面共17个指标的四川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为及时掌握了解四川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现状、未来发展趋势及实施相关措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面向SDG11“可持续的城市和社区”目标和我国城市体检及国土空间统一治理的内在需求,开展城市复杂系统视角下的可持续管理研究。基于系统辨析和梳理“城市可持续性”相关概念,借鉴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韧性分析、城市土地系统转型等相关理论,识别城市系统协同演化主体,构建多尺度城市可持续管理理论框架。该框架以人地互馈作用为驱动,以城市地表景观结构和转型为连接社会-生态系统互馈网络的“桥梁”,以城市社会-经济-生态时空耦合格局-过程为系统可持续演化路径的表征;该框架有机整合了多尺度人类与自然耦合系统,以及各子系统内的反馈关系,提升了对复杂自适应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网络的认知。最后,结合我国城市可持续科学研究及管理实际,围绕提出的理论框架,本研究阐述了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亟待开展的科学研究问题和管理实践重点。  相似文献   

8.
工业场地重金属污染及其再利用适宜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被重金属污染的工业场地数量不断增加,为了实现污染场地的再利用,亟需解决重金属污染场地再利用的适宜性评价技术体系.基于场地和污染场地的概念,总结重金属污染工业场地的内涵,针对场地的不同组成要素,系统介绍了工业重金属污染研究领域有关土壤、水环境的重金属污染评价、健康风险评价、生态风险评价及适宜性评价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为陕西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框架体系,构建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TOPSIS法(即理想解法)分析了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996—2006年,陕西省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系统与理想解的贴近度C均值总体上先降后升,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呈现先恶化后好转的变化趋势,2004—2006年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区域巨大的生态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相似文献   

10.
系统认识区域土壤重金属问题,可为土壤环境可持续管理提供参考借鉴。本研究以北京市土壤重金属研究中文文献为基础,利用知识图谱和传统文献综述法相结合的方式,可视化地展示了北京市土壤重金属研究现状及结构特点,其次,按照PSR框架,从城市用地系统、农业用地系统和工矿用地系统3个方面对文献知识进行了初步挖掘和梳理,并进一步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研究表明:1)北京市土壤重金属研究可划分为大尺度基础性调查阶段(1990年之前),小尺度针对性研究阶段(1991年—2000年)以及研究全面开展阶段(2001年之后);陈同斌、王纪华、季宏兵、孙丹峰等团队是主要研究团队,为北京市土壤重金属风险管理提供了大量数据和方法支持;2)土壤重金属累积状态与产业结构布局、土地利用方式等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呈现出不同的累积特点,污染风险整体不高。20世纪90年代以来政府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治污减排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北京市土壤重金属累积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重金属形态与有机碳(SOC)含量的相关性,为深入理解土壤负载SOC和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以及评价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海南省琼海市和定安县3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田、旱地和抛荒地)中不同形态重金属砷(As)、铬(Cr)、铜(Cu)、锌(Zn)、铅(Pb)以及S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AOC)含量,并对重金属形态含量、富集度、生物有效性及重金属与SOC和MAOC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表现为:水田Cr>Zn>Pb>Cu>As,旱地Cr>Zn>Pb>As>Cu,抛荒地Cr>Zn>Cu>Pb>As;土壤重金属形态以残渣态存在为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富集指数呈现:水田Cr>As>Cu>Zn>Pb,旱地As>Cr>Cu>Zn>Pb,抛荒地As>Cu>Cr>Zn>Pb;3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Cr、Cu、Zn和Pb的生物有效性系数较小,处于较稳定的存在状态,生态潜在风险较小,而As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的潜在威胁。土壤中SOC和MAOC含量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均表现为水田>抛荒地>旱地,土壤中SOC和MAOC含量与部分形态的Cr、Cu、Zn和Pb之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结论】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不仅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还对土壤中重金属的来源和性质以及有机物类型含量产生影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中部分重金属赋存形态含量与SOC和MAOC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As除外),对深入理解海南土壤污染状况、土壤自净能力与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可为海南土壤质量提升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是进行农业生产的核心,对耕地生态进行风险评价,能够为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预测。基于文献大数据分析软件和文献查阅方法,从Web of Science(WOS)核心数据库和CNKI数据库中有条件地分别筛选出380篇和306篇文章,采用CiteSpace V软件对目标领域的主题、关键词和WOS分类进行共现分析,对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领域的知识演化路径、研究内容和热点进行详细评述,旨在为未来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国内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热点词聚类结果集中反映为"生态安全"重金属"生态足迹"社会价值"和"耕地保护"五大类;国外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热点词聚类结果集中反映为"农业灌溉土地"土壤退化"地统计分析"和"土地利用"四大类。通过研究得到三个方面的结论:①国外关于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主题比较零散,主要集中在对耕地土壤重金属的分析与评估;②国内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在2015-2017年进入活跃期,研究主题的演化趋势具有一定的政策指向性;③国外的耕地生态风险评价研究与国内的研究在方向和尺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贵州典型铅锌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及生态危害情况,以贵州典型铅锌矿区水城的XQ、SS采样点和都匀的DA、QS采样点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为研究对象,采用N.L.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和Lars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研究矿区土壤中重金属的分布情况、污染特征及生态危害。结果表明,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矿区周边耕地土壤的重金属平均含量为参比值,DA矿区重金属污染最严重,生态危害最严重;各采样点综合污染指数和生态危害指数大小顺序为:DA>QS>XQ>SS。结论:所研究的矿区土壤质量不适合种植农作物,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从流域尺度上探讨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土地利用对流域土壤重金属的影响及重金属来源等,以东江流域为研究区,采集全流域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表层土壤(0~30 cm)测定Zn、Cr、Pb、Cu和As含量,运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学、污染指数和风险指数法,分析全流域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特征,评价其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运用克里金插值法进行重金属含量及污染风险空间分布研究;同时探讨了重金属的来源。结果表明:与“七五”背景值相比,东江流域表层土壤重金属呈现不同程度累积上升趋势。不同用地类型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均属于中等变异性,总体上中上游各类重金属含量相对较高,其中龙门及和平-龙川-寻乌一带尤为突出。东江流域各重金属均值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GB 15618—2018),单因子指数评价显示污染水平均为安全,内梅罗综合指数评价显示污染水平为安全且接近轻污染,流域平均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为55.6,属于低风险。东江流域土壤重金属主要有人为源和自然源两个来源,Pb、Zn及As可能同时受到工业污水排放、农药化肥、采矿、交通运输等人为源及自然源影响,而Cr、Cu可能主要受以土壤母质、大气沉降为主的自然源影响。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内土壤重金属呈不同程度累积上升趋势,但总体污染风险为低风险;不同用地类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总体上中上游较高;土壤重金属主要有人为源和自然源两个来源,部分重金属存在相似的来源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和重金属污染的特征及土壤养分与土壤重金属之间的关系。  方法  以云南省西畴县三光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的撂荒地、灌草地、人工林地、自然林地、玉米Zea mays地、核桃Juglans regia林地和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地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养分和重金属质量分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自然恢复方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质量分数显著高于其他土地利用方式(P<0.05),灌草地土壤[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为0.915]和撂荒地土壤(IFI=0.913)较为肥沃,猕猴桃地土壤(IFI =0.485)和核桃林地土壤(IFI =0.501)较为贫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灌草地重金属污染风险最低[生态风险指数(IR)为66.91],猕猴桃地重金属污染风险最高(IR=169.16)。相关性分析发现: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对重金属质量分数的影响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且在灌草地、人工林地和自然林地中较为显著(P<0.05),在撂荒地和作物种植地中并不显著(P>0.05)。  结论  自然属性较强的地区土壤肥力水平高,且重金属污染风险低,说明人为干扰是影响石漠化地区进行植被恢复的重要因素。为了能够更好地提高土壤质量,应适当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图3表8参29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农业土壤重金属状态评价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以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为标准.对比分析了农业土壤中Cr、Ni、Cu、Zn、As、Cd、Pb、Hg 8种重金属的含量及累积情况,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市农业土壤存在着一定的Cr、Cu、Zn、As、Cd累积趋势,其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3.61、21.95、65.42、9.14、0.125 mg·kg-1,比相应的背景值高79.9%、17.4%、13-8%、28.9%、5.O%:Ni和Pb的累积则不明显.平均值比相应的背景值低7.9%、29.2%,分别为24.84和19.04 mg·kg-1;而Hg含量的平均值与背景值一致,为0.08mg·kg-1.从单因子评价结果来说,Cr污染指数在1.06-2.93之间,所有的样点都处于轻度或中度污染状态;As、Cu、Zn、Cd的污染指数相对较小,平均值分别为1.29、1.17、1.13、1.05,有50%以上的样点处于轻度污染状态;而Ni、Pb、Hg的污染指数均小于1,有60%以上的样点处于清洁或尚清洁状态,污染较轻.若从综合评价结果来说,综合污染指数处于0.96~2·16之间,平均值为1.45,几乎所有的土壤样点都属于轻度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7.
在空间插值基础上,利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研究了荔城平原耕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研究区8种重金属中汞污染指数最高,综合污染指数均值为0.897,处于警戒线水平,但总体上较清洁;在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中,汞危害系数较高,达到47.496,处于中度危害水平,其余重金属元素的潜在危害系数为0.362~12.058,均处于轻度危害水平;综合潜在风险指数介于27.742~127.344,均值为68.129,处于轻度危害;并利用GIS软件绘制出污染风险评价分区图。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监测研究区域208个监测点位表层土壤重金属Cd、Hg、As、Pb、Cr、Cu、Ni、Zn的含量,并以此为基础获得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基线值,以及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基线值相对于本底值的变化累积情况,以此来判断区域表层土壤重金属受人为活动的扰动程度.采用标准化方法和相对累积频率统计方法,分别获得基于这两种方法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