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豫北优质小麦施肥参数,采用"X"动态优化施肥试验设计,开展优质麦磷肥最佳施用量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增加,当亩施P2O5为8 kg时,小麦产量达到最高,之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亩施纯N、P_2O_5、K_2O分别为12、8、6 kg/亩,能满足优质麦新麦26的优化施肥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农技服务》2016,(15):24-25
通过"3414"试验,确定在邳州市土壤类型为老黄土区的烟农19小麦品种在不同肥力水平状况下最佳的施肥量和氮、磷、钾施肥配比方案,试验结果为N_2P_2K_3(10区)的小麦产量最高,为此小麦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紫色土壤上进行小麦氮磷钾"3414"肥料效应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了黄红紫色土壤种植小麦最高产量的施肥量、最佳经济效益施肥量及推荐施肥区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黄淮海平原区小麦施肥措施与秸秆全量还田耕作环境不相适应的问题,优化最佳施肥方案。[方法]采用"3414"试验设计,研究施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最高产量施肥方案和最经济施肥方案。[结果]小麦的最经济产量虽然较最高产量降低了140.13 kg/hm~2,但是纯收益增加了490.92元/hm~2。与农民习惯施肥方案相比,小麦在最经济施肥方案下,产量增加684.54 kg/hm~2,增幅8.65%,纯收益增加1 109.72元/hm~2,增幅6.70%。[结论]小麦最经济施肥方案总体效益最优,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测土配方施肥与“一炮轰”施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体现科技对农业的增产力的主要措施之一。我们连续多年进行试验,研究了测土配方施肥和习惯性"一炮轰"施肥方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区小麦的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都明显高于习惯性"一炮轰"施肥区,应用该技术对小麦稳定增产起到重要作用,应继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兴化市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兴化市小麦“3414”肥料效应试验,建立了小麦的精确施肥模型,并根据经济效益最高产量,确定最佳施肥配比。此外,还介绍了适宜的施肥时间、施肥方法,从而指导该地合理施肥,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7.
主要就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和小麦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试验表明,采取有机无机相结合的施肥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含量,而且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无机全面营养施肥对产量的提高幅度要高于无机偏施肥,说明全面营养施肥对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磷肥对增加土壤中磷素效果显著,在小麦成产三因素、小麦产量和肥料对产量贡献率上,与氮钾肥相比,磷肥影响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正>1试验目的通过小麦肥效对照示范,在常规施肥、配方施肥和不施肥的情况下,产量的变化与小麦肥料试验产量进行比对,以补充肥料试验的精确性,减少误差,综合比较肥料投入、作物产量、经济效益、肥料利用率等指标,客观评价测  相似文献   

9.
通过"3414"试验,不断优化大中农场小麦生产施肥技术,探索小麦施肥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最佳产量施肥量为氮252 kg/hm~2、磷60 kg/hm~2、钾36 kg/hm~2,产量达6 070.5 kg/hm~2;最大施肥量为氮279 kg/hm~2、磷61.5 kg/hm~2、钾52.5 kg/hm~2,产量达6 324 kg/hm~2。并根据作物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建立了合理的施肥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鲁西潮土小麦玉米氮磷钾配施效应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在鲁西潮土上进行的配方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小麦、玉米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小麦试验以N15P8K6处理产量最高,折666.7m2产量为510.5 kg,在小麦产量构成因子中,小麦试验施肥增产率分别为氮20.64%,磷12.03%,钾9.86%,决定小麦产量因素依次为氮素>磷素>钾素。在玉米试验中以N16P5K8处理产量最高,折666.7m2产量为615.5 kg,在玉米产量构成因子中,玉米试验施肥增产率分别为氮16.62%,磷5.87%,钾10.48%。决定玉米产量因素依次为氮素>钾素>磷素。小麦、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比农民习惯施肥666.7m2分别增产29.4 kg和39.37 kg,增产率分别为6.11%和6.83%。  相似文献   

11.
金正大缓控释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探索金正大缓控释肥在河南省小麦上的应用前景,首次在河南商丘市梁园区小麦上进行了"金正大"缓控释肥的肥效试验。结果表明:缓控释肥处理在小麦上的肥效最好,抗逆能力较强,其产量分别比配方施肥处理和习惯施肥分别增产6.4%、10.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其次为配方施肥处理;习惯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最低。整体效益上仍表现为:缓控释肥处理>配方施肥处理>习惯施肥处理。因此,该区域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金正大缓控释肥料。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小麦-玉米一体化施肥不同肥料运筹对产量影响,在宝鸡岐山、扶风、陈仓设置了一体化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小麦氮肥后移,分期施用比"一次底施"效果较好;玉米氮磷钾配合施用比氮钾配合效果好;在小麦增施磷肥、玉米氮钾肥投入相同的前提下,玉米少施磷或不施磷产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升河南省南阳市小麦的生长质量和产量,河南省南阳市进行了小麦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对小麦的形状、生长期间存在的土壤养分以及经济性进行分析,重点对测土配方施肥方式与习惯施肥、空白施肥进行了对照分析,研究了该地区中小麦的最佳施肥配方,发现经过测土配方施肥的小麦具有较高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指导黔西北山区麦田的科学施肥,在毕节市海子街镇红堰村通过"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了小麦产量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氮磷钾肥配施能够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达到6 193kg·hm-2,比不施肥时提高55.49%;2)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施磷和钾肥虽然能够提高小麦产量,但是增产效果不显著;3)小麦的最大产量施肥量为纯氮107.38kg·hm-2、P2O598.70kg·hm-2、K2O 85.11kg·hm-2。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相同氮肥用量的缓释肥与本地常规施肥、配方施肥在小麦上进行比较试验,考察不同肥料对小麦的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上施用缓释肥能够提高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在黔西北山区通过3a的"3414"肥料试验,研究了施肥对小麦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磷钾配合施用后小麦产量最高,可达6 193kg·hm-2,缺素时小麦产量降低,以不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最低,降低35.69%。增施氮、磷、钾肥小麦产量增加,最高增加37.35%;2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时氮肥利用率可达50.78%,磷肥利用率可达29.77%,缺素时氮、磷肥利用率降低;3增施氮、磷、钾肥可以提高氮、磷肥利用率,但是施用量过高时氮、磷肥利用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7.
华阴市小麦“3414”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海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678-11679,11706
[目的]为了提出适宜华阴市小麦配方施肥方案.[方法]对小麦“3414”肥效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探索氮磷钾不同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确定适宜华阴市小麦最高产量和最佳产量的施肥模式和目标产量,同时确定单因子肥效效应方程.[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华阴市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的产量受各因素影响,托里县从当前的施肥技术入手对影响小麦产量的原因进行探究,设置对照试验,采用随机选取试验区域,合理设置不同施肥对比,对不同施肥配比对小麦麦穗质量,小麦重量,小麦产量,小麦株高等方面进行试验探究,并且得到小麦对不同肥料之间依存率的关系。通过实验结果可知小麦对氮肥磷肥钾肥3种不同肥料的敏感性不同,相应的产量提升程度也不同。通过对该县施肥技术的革新,在施肥中提高氮肥的使用量,适当增加磷肥的施肥配比,对于钾肥也应该合理使用,使3种肥料能够相互协调使用,加强对春小麦的增产效果,使小麦的产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柘城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摸清了柘城县土壤养分现状,通过小麦"3414"试验、小麦氮肥用量试验、小麦氮肥运筹试验、小麦丰缺指标试验,建立了柘城县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小区对比试验,研究氮磷钾对高产田小麦生长、产量及化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小麦分蘖、亩穗数、穗粒数、产量和效益同步增加,当每亩施氮量超过22 kg,分蘖和亩穗数继续增加,但群体质量变差,穗粒数、产量和效益下降。小麦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率、农学效率、养分利用率及施肥依存度存在明显差异,施肥效果为NP_2O_5K_2O,氮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最大,在施肥中占主导地位,磷次之,钾的影响最小。豫东麦区高产田小麦施肥应"控氮稳磷减钾",氮磷钾合理搭配,控制化肥用量,提高施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