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为了适应种子产业市场化发展形势,满足青海地区大田生产用种的实际需求,真正扭 转青海民和地区玉米种子多年依靠外调,并且种源不够稳定的尴尬局面,为农民生产用种提供相应的保障。 青海省民和县针对当前玉米制种中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优化解决措施,希望能够真正改善民和县玉米 制种现状,促进该地区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种子产业市场化发展需求,满足大田生产用种,扭转玉米种子多年依赖外调且种源难以保证的被动局面,保障市场供给和农民用种安全。2010年初,民和种子管理站与山东登海种业公司在民和县总堡乡三垣村建立玉米制种试验田2.4亩,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3.
民和县地处湟水灌区,光源充足,自然隔离条件好,非常适合杂交玉米制种,特别是地膜覆盖玉米制种潜力较大。从2006年开始,地膜玉米杂交制种平均每666.7m^2产量由248kg提高到320kg,创造了民和县玉米杂交制种历史最高水平,种子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4.
正中卫市沙坡头区位于宁夏最西部,卫宁平原上端,灌排便利,光照充足,非常适合玉米制种生产,同时制种玉米经济效益良好,农民种植积极性高,已发展面积三万多亩。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致使沙坡头区玉米制种生产总体呈现"种植面积下降,种子产量提升缓慢,制种农民收入不高"的局面,在玉米制种生产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给沙坡头区玉米制种生产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需要引起重视,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对策。1制种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邓澍 《现代农业》2006,(3):12-13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玉米优势主产区,也是我国的杂交玉米种子主要生产区之一,具备了玉米生产和杂交玉米制种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地理优势。近几年来,我区的玉米制种业有了较大的发展,2004年我区的玉米种子生产面积达50万亩,2005年更是突破了60万亩,我区生产的杂交玉米种子除满足区内生产用种外,一大部分种子还销往其他省、市、区,也有区外的种子企业直接到我区预约制种、繁种。玉米制种业已成为一些地区农民增产增收的优势产业。  相似文献   

6.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伊犁地区发展制种玉米有其独特的优势,介绍了该地区制种玉米获得高产的栽培技术,以期指导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7.
制种产业是甘肃省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重点,该文介绍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现状,找出了甘肃河西地区制种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甘肃省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业的对策,为甘肃省河西地区制种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徐淮地区是我省玉米的主要产区,也是玉米制种面积最大的地区。长期以来,该区玉米制种多在春季进行,夏季制种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亩产远低于春季制种,故至今未能普及。随着徐淮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复种指数的提高,春季制种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增加亩效益的要求。为此,在改进制种技术、提高玉米夏季制种单产的基础上,扩大和普及夏季制种将受到农民的欢迎。  相似文献   

9.
赤峰地区为内蒙古杂交玉米的主产区,具备玉米生产和制种的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以及较成熟的基层制种经验,2006年赤峰地区的制种面积约1.6万hm^2。制种的成败取决于种子质量的好坏,与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笔者结合多年玉米繁种的教学和生产实践,总结出提高玉米杂交制种质量的关键性措施,与同行进行交流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于制种生产,能有效增温、保墒、保肥、增产、早熟,把制种区扩大到海拔高、干旱半干旱地区,结束这些地区不能种玉米或只能种早熟玉米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昌吉市制种玉米生产发展很快,推动制种玉米生产规模快速发展原因:一是昌吉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玉米种子生产;二是昌吉市通过多年的制种玉米生产掌握和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三是农民看到了制种玉米的生产效益,积极性高;四是昌吉市具备了完整的制种玉米生产全程机  相似文献   

12.
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是玉米杂交制种的主要区域,但是,近年来由于气候干旱、土壤营养水平低等诸多原因的影响,玉米制种产量不高、质量较差,不仅严重地困扰着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笔者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的玉米制种低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防控对策,供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和用种大国,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甘肃省农作物制种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技术力量和区位优势,目前杂交玉米年制种产量已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需求的60%左右,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保障国家供种安全及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我国玉米制种业已迎来了向现代种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但与此同时又  相似文献   

14.
玉米品种绥玉7制种中,在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等因素对玉米制种的产量造成较大影响,以及管理技术措施执行不到位和实际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玉米制种产量。分析形成原因,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提高制种质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充分利用永仁县光热资源优势,培强做大制种产业,针对全州乃至全省夏季杂交玉米制种选择隔离难、作物间用地矛盾突出、制种产量难以满足生产发展需要的实际,进行杂交玉米冬季制种技术的探索并取得成功。这将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保证农业用种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河西地区气候干燥,光、温、水资源与玉米生产进程同步,是传统的农业灌溉区。境内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非常适宜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所产玉米种子子粒饱满、纯度高、商品性好,已成为我国玉米杂交制种的优势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制种基地是保障良种供应的基础,承载着满足农业生产用种需求的重任。2012年中央1号文件和去年国务院8号文件下发后,基地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应该看到,基地建设离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制种基地基础设施仍很薄弱,生产经营秩序仍需加强,机械化制种技术仍待突破。目前,甘肃省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等标准化、规模化的六大制种基地,制种面积达22.67万hm2,种子年加工能力达到7亿kg以上,其中玉米年产种量占全国大田玉米用种量的55%以上,已成为全国现代  相似文献   

18.
近年甘肃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和技术优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制种产业也成为河西走廊地区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广、农民收入比重最大、农业效益最好的支柱产业和"黄金"产业,但制种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为了全面了解我省制种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从制种玉米生产基本情况、机械化应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三个方面深入展开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掌握全省制种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及作业水平,摸清机械化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临泽县是河西地区乃至全省的杂交玉米制种生产基地之一,年繁育玉米面积25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的76%。近年来,随着玉米种子生产企业的增加和玉米制种面积的扩大,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呈蔓延态势。据2007—2008年调查,制种玉米瘤黑粉病发生面积占总面积的62%,平均发病率达27%,平均减产幅度达8%;个别组合(品种)发病率达45%,减产幅度达20%以上。对种子生产企业和制种农户均造成了较大的损失。扎实做好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控,对保护该县玉米制种生态环境,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师祎 《甘肃农业》2002,(6):25-26
种子是农业科技和各种生产资料发挥作用不可替代的载体,是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根本要素,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商品.只有建立稳定的良种生产基地,才能保质保量地为农业生产提供良种.我省有着20年的玉米制种历史,生产的种子商品性好,是玉米制种的理想基地.近年来,玉米杂交制种规模发展迅速,2001年全省玉米制种面积达到40万亩,2002年达到80万亩,已发展成为全国第一大玉米杂交种子调出省,已成为我省河西地区带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