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传统稻作的整地质量要求多犁多耙,田平如镜,泥烂如羹.将小春作物收后免去耕、耙作业,不改变地形,仅在板田上撬窝栽秧,或不撬窝直接插秧、摆秧、抛秧的耕作法定义为免耕法;简化耕耙程序或减少耕耙次数、面积或能耗的耕作法定义为少耕法.免耕法细分为"撬窝型"、"直插型"、"固定垄沟型".少耕法细分为"以旋代耕型"、"垄作型".少免耕法是包涵了免耕法和少耕法的统称.  相似文献   

2.
大豆高垄平台土壤生态环境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豆高垄平台耕法和垄作土壤环境的研究表明 ,高垄平台耕法不仅是解决低湿易涝问题而且是增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高垄平台耕法改变了土壤生态环境 ,降低土壤含水量及土壤容重 ,提高土壤温度。采用高垄平台耕法种值的大豆保苗株数增多 ,根瘤数增加 ,且比垄作增产。  相似文献   

3.
日本北海道优质稻米最新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主要依据2001年3月日本北海道农政部、道立农试场、农业协同组合中央会……等5个单位召开的"确保北海道米高食味紧急对策协商会"所编"北海道优质米生产要览"而写.  相似文献   

4.
正本报讯近期,中日两国在农业合作方面有了新成果,由金正大集团与北海道大学合作推出的"北海稻之道"水稻营养解决方案,成为中日农业合作的典范。众所周知,日本是有名的水稻强国,而北海道又是日本重要的水稻生产基地,其生产出的"梦光米"、"七星"等特A级稻米不仅享誉世界,也备受中国消费者的追捧。但事实上,相比日本传统的水稻产区新潟、秋田等地,北海道稻米品质本不具有优势,能成为闻名全球的"水稻天堂",要得益于北海道大学及北海道地区各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依托广东农垦企业,在专业建设上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在"农"字头上下功夫,大力宣传涉农专业、政策优惠涉农专业,确保涉农专业进出两旺。积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外引内培",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努力为"三农"服务等工作,形成"场校融合,紧跟农时,且耕且读、全程实践"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以农为体,工商为用"的办学特色,服务以南亚热带农业、都市型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为特征的广东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6.
日本北海道的防风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北海道的初夏,由于受其东北部鄂霍茨库海高气压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常刮冷凉的偏东风。这是北海道夏季低湿和发生水稻冷害的主要气象原因。为此,日本农林水产省北海道农试场气象室,自1977年开始,开发研究了防风网的应用技术。 水田应用防风网的效果 1.改善水田环境条件 (1) 减轻直接风害 水稻插秧后,大面积水田会出现风吹浮苗现象,防风网可以降低风速,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东北,作为一个较特殊的农业单元。先是俄国在该地域北部进行农业经济研究及调查,《北满农业》是其重要的成果。日本初期将调查整理的重心集中于东北南部,后期则扩张到整个地域,其调查报告的史料性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以县为单位的"一般调查"及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户别调查",较具特色。1920年代末期中国一批左翼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东北农村踏查所产生的调查报告,直接影响了未来中国的土地政策及农村革命理论。基于上述史料,近代东北农史在史料编纂及研究方面均有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汉代是"牛耕"的普及发展期。汉墓壁画和画像石中有不少反映"牛耕"的图像,包括"二牛三人""二牛二人""二牛一人"式犁耕,"一牛一马并耕",及"一牛挽耕"等形式。这些图像是研究汉代农耕技术的宝贵资料,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农业价值。  相似文献   

9.
日本北海道的奶牛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民强 《世界农业》2000,(11):39-40
一、奶牛生产发展概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北海道以饲养马作为军事用途的经营目标被取消,种草养畜、发展奶牛生产受到高度重视。北海道奶牛生产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日本战后的农业政策,其发展大约可分为五个阶段: 1950— 1954年为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为“有畜农户创立期”,日本政府于 1953年制定了“有畜农户创立特别措施法”, 1954年制定了“酪农振兴法”,使有畜农户大量增加,但当时饲养奶牛的户数多,而每户饲养的奶牛少,全国户均 1. 7头,北海道户均 2. 3头。 1955— 1965年为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经营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目前库区移民致富面临的政策机遇和挑战,以投资建设农产业项目形式为合作平台,初步探索出库区移民"万元增收"致富模式,即以建设产业项目形式帮扶移民;强化组织领导,建设农产业项目带动移民致富;创特色农产业项目助推移民致富。  相似文献   

11.
正一、整地、施肥1.整地。垄作是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耕翻后作垄,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浅耕方法。此法可防止过多耕翻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并可减少深耕机械作业费用。打破犁底层是关键,没有打破犁底层的要做到秋深松,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多样,动灵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利用深松铲,耕松土壤而小翻转土层,实行间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垄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整地,施肥1.整地垄作是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耕翻后作垄,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浅耕方法。此法可防止过多耕翻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并可减少深耕机械作业费用。打破犁底层是关键,没有打破犁底层的要做到秋深松,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多样,机动灵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利用深松铲,耕松土壤而小翻转土层,实行间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垄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整地、施肥1.整地。垄作是东北地区常用的传统耕作方法,耕翻后作垄,能提高地温,加深耕作层,增强排涝抗旱力。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浅耕方法。此法可防止过多耕翻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并可减少深耕机械作业费用。打破犁底层是关键,没有打破犁底层的要做到秋深松,深松耕法采用机械化作业,方法多样,动灵活,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耕法,利用深松铲,耕松土壤而小翻转土层,实行间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垄  相似文献   

14.
燕国铁农具出现于春秋,普及于战国,无论是制造技术还是普及程度均位于诸侯国前列,甚至在某些方面成为翘楚。燕国水资源丰富,注重水井的挖掘与利用,并使用了井上汲水工具"桔槔"。燕国已推行"垄作耕法"和"粪田"等。战国燕国农耕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粮食的增产,亩产至少在100斤以上,极可能略低于魏,与齐相近。燕国先进的耕作技术推动了农业的大发展,堪与中原大国媲美。  相似文献   

15.
《北京农业》2012,(4):1
正在2011年浙江省农博会上,绍兴市伊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一种微型种菜系统"Office农场"和"客厅菜园"格外引人注目。从"Office农场""隆中一管",到"客厅菜园",鱼菜乐,生态链,水循环,绍兴市伊贤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都市"微农业",已形成了自己的"一条龙"产  相似文献   

16.
农业部公布2016—2017年度中华农业科技奖结果,我院都市农业设施与装备专业教师徐迪娟参加的 "东北玉米垄作少免耕播种与垄台修复技术及装备"科研成果申报项目,获得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发的"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徐迪娟教师在该项目中主要参加了免耕播种机的设计研制工作,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共参与完成了其中两本专业书籍、十余项发明专利及三篇论文等科研成果的撰写.  相似文献   

17.
<正>丽水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级市,通过创建综合类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以统一品牌形象面向消费者。不仅让好产品卖上好价钱,而且带动了全区域"生态精品农业"发展,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创牌不到两年,"丽水山耕"声名鹊起。"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为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政府打造的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首个区域公用品牌,由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注册,由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市  相似文献   

18.
从农业区域品牌价值共创的内涵、要素构成以及运作过程三方面构建农业区域品牌价值共创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农业区域品牌"丽水山耕"为例,结合其商业实践与创新活动过程,分析农业经营主体的价值共创行为,总结其品牌价值共创模式。研究发现,农业区域品牌价值共创包括角色、平台、动作三大要素,其中平台是农业区域品牌经营主体实施价值共创战略的重要载体,"丽水山耕"品牌价值共创各相关利益主体在为农服务平台上进行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参与互动,实现合作共生,进而实现"丽水山耕"品牌价值创新。在未来农业区域品牌价值共创战略实践中,政府要加强宏观管理和调控,完善政府职能;培养一批强有力的经营组织,加强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少(免)耕法的应用我国自古有之,宋代吴怿总结“地久耕则耗”的经验;农谚“宜早、宜晚、宜勤、宜懒”则是对少(免)耕法的绝妙概括。然而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上所谓“三犁九耙”、“平如镜、细如面”等不科学耕作危害匪浅,致使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等。所有这些都说明改革土壤耕作是当前农业生产的一项紧迫任务。近年来在我省国营农场迅速发展起来的少(免)耕法即是耕作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浅谈果园生草法土壤耕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果园土壤耕作管理有许多方法,如清耕法、覆盖法、免耕法、休闲轮作法等,但从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生草法是适应绿色无公害农业发展的较适宜的方法之一。因为果园生草法经过面积试验,已经确定与其它土壤管理方法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并有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