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克苏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紫花苜蓿和苜蓿/棉花轮作,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集种植1~4 a的紫花苜蓿地、连作5 a棉花地和第5 a苜蓿轮作棉花地的0~10、10~20和20~40 cm土壤,测定土壤容重、全盐、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结果】紫花苜蓿与棉花轮作能够降低pH;土壤容重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并且种植时间越长,改善效果越好;棉花连作土壤全盐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和苜蓿与棉花轮作可以降低土壤全盐,苜蓿种植时间越长,土壤全盐降低越明显,苜蓿种植第四年全盐量比第一年降低50.5%,苜蓿/棉花全盐比棉花连作降低了41.7%;土壤有机质含量随苜蓿种植年限增加而增加;苜蓿/棉花轮作土壤土全氮含量最高,种植苜蓿地0~10 cm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种植苜蓿第四年的土壤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随苜蓿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结论】阿克苏地区种植紫花苜蓿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氮素含量,苜蓿、苜蓿/棉花轮作能够降低土壤盐分。  相似文献   

2.
生土地种植苜蓿后土壤速效养分与pH值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评价苜蓿对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及草田轮作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在苜蓿各生育期对0~60 cm土层进行取样,研究土壤速效养分含量和pH值的动态变化。【结果】种植苜蓿第2年各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幅较小,第3年各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幅较大,与种植前相比,其0~20、20~404、0~60 cm土层硝态氮含量分别增加了3.85,5.82和8.25 mg/kg;在第2年,各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于第2茬达到峰值。在第3年,头茬苜蓿生育期内各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均迅速下降,与种植前相比,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分别降低了3.16,2.98和2.40 mg/kg;各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与种植前相比,种植苜蓿后的第3年,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别下降了94.35,88.29和88.55 mg/kg;各土层土壤的pH值略有增加,与种植前相比,种植苜蓿后的第3年,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的pH值分别增加了0.14,0.12,0.04。【结论】种植苜蓿后,土壤硝态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第2年第1茬初花期时达到最低,苜蓿的固氮作用从第2年第2茬开始显现;土壤的速效磷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变化,于第2年第2茬达到峰值;土壤速效钾含量逐年下降;pH值略有增加但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盐渍地人工苜蓿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改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明贵  张德魁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421-7422
[目的]为改进和利用河西走廊盐渍化土地提供依据。[方法]在临泽县盐渍地种植苜蓿,测定1~5年生人工苜蓿草地的生产力,并研究苜蓿对盐渍化土地的改良效果。[结果]在盐渍地种植苜蓿后,苜蓿的主根长、主根直径和侧根数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加。从种植到第5年,盐渍地苜蓿的鲜草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盐渍地种植苜蓿后,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而土壤盐离子含量不断下降。有机质含量的增加速度和盐离子含量的下降速度均在苜蓿种植后的生长前期较慢而生长后期较快。[结论]苜蓿的生产力与灌水量、灌水次数有关。一个生育周期应至少灌水4次,种植苜蓿的适宜灌水量为4275m3/hm2。  相似文献   

4.
在甘肃中部引黄灌区盐碱地上,对小麦、大麦、玉米、胡麻、油葵等5种作物的耐盐能力进行了定点观测调查,对土壤盐分进行了化验分析。结果表明:大麦的耐盐能力最强,在土壤表层全盐含量为6.0~10.0 g/kg时,抑制程度为轻度或中度,产量为2 070~5 595 kg/km2;全盐含量达10.0 g/kg以上时,才受到严重抑制作用。油葵耐盐能力次之,当土壤表层全盐含量3.0~6.0 g/kg时,对生长有轻度或中度抑制作用,全盐含量达0.8 g/kg以上时,抑制程度重,产量低或无产量。胡麻、玉米、小麦耐盐能力差,当土壤表层全盐含量达3.0~5.0 g/kg时,抑制程度为轻度或中度,全盐含量达5.0~8.0 g/kg时,虽有部分植株存活,但基本无产量。  相似文献   

5.
覆膜栽培对盐碱地向日葵产量及土壤盐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明确地膜覆盖对盐碱地向日葵产量的影响并探索其影响机理,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在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进行了全覆膜和半覆膜对向日葵出苗率、产量以及土壤盐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耕层土壤全盐含量3.5~6.0 g/kg的中重度盐碱地上,全覆膜较不覆膜土壤耕层脱盐率提高43.8%~53.8%,较传统半覆膜的脱盐率提高16.2%~20.3%;全覆膜较不覆膜、传统半覆膜向日葵出苗率分别提高45.6%和17.7%,向日葵产量分别提高183.3%和67.0%。  相似文献   

6.
利用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及河北省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河北省低平原中低产类型区典型粮田的耕地肥力质量演变规律及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科学施肥和土壤培肥提供支撑。结果表明,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河北省低平原中低产类型区典型粮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及速效磷含量总体处于低至极低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8.47 g/kg、0.54 g/kg、6.0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平均为122.67 mg/kg。从肥力质量变化趋势看,土壤有机质含量由8.47 g/kg提高到2014—2015年的17.48 g/kg,增长106.38%;土壤全氮含量由0.54 g/kg提高到1998—1999年的1.02 g/kg,增长88.89%,1998—2015年土壤全氮含量变幅减小;土壤速效磷含量由6.00 mg/kg提高到1998—1999年的18.30 mg/kg,增长205.00%,1998—2015年,冀州市土壤速效磷含量呈增长趋势,增长156.13%,而献县和深州市土壤速效磷含量则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56.60%和49.74%;土壤速效钾含量由122.67 mg/kg下降到1998—1999年的81.83 mg/kg,下降33.29%,1998—2015年,土壤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冀州市由61.50 mg/kg提高到181.50 mg/kg,增长195.12%,处于2级水平,献县由137.00 mg/kg提高到170.50 mg/kg,增长24.45%,深州市由47.00 mg/kg提高到66.00 mg/kg,增长40.43%,但含量仍偏低,需要继续培肥以满足作物高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冀西北坝上高原区豆科作物培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种豆科作物的培肥效应,为实现冀西北坝上高原区资源与抗逆性豆科固氮作物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微区定位试验,测定作物产量和土壤氮素含量。[结果]结果表明:连续3年苜蓿的产量都高于其他5种豆科作物,达到3900~5400kg/hm2,土壤氮素含量除第1年略低于对照外,后2年均高于对照;第1年蚕豆产量与土壤氮素含量都最低,但第2、3年的产量仅低于苜蓿,土壤氮素含量也高于对照;第1年大豆种植产量为2700~3050 kg/hm2,重茬明显减产,但土壤氮素含量都高于对照;豌豆3年的产量都较低,土壤氮素含量第1年低于对照,后2年高于对照,且第3年高于其他5种豆科作物;红芸豆和一粒传的产量较高,但土壤氮素含量较低。[结论]综合产量和土壤氮素含量得出,苜蓿是该地区相对适宜种植的豆科作物。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6,(11):1664-1668
为明确河北省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利用河北省第2次土壤普查数据及河北省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第2次全国土壤普查时,河北省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及速效磷含量均处在低至极低水平,平均含量分别为10.45 g/kg,0.68 g/kg,7.50 mg/kg;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为191.50 mg/kg。从土壤养分状况变化趋势看,土壤有机质含量由第2次土壤普查的10.45 g/kg提高到2014—2015年的19.50 g/kg,增长86.60%;土壤全氮含量由0.68 g/kg提高到1.18 g/kg,增长72.79%,全氮含量水平由5级上升到3级水平,达到中等水平;土壤速效磷含量由第2次土壤普查的7.50 mg/kg提高到2014—2015年的16.75 mg/kg,增长123.33%,速效磷含量水平由4级上升到3级水平,达到中等水平;土壤速效钾含量由第2次土壤普查的191.50 mg/kg下降到1998—1999年的65.50 mg/kg,下降65.80%,速效钾含量水平由2级下降到4级水平,速效钾含量偏低。1998—2015年,随着钾肥投入增加,河北省山前平原高产类型区土壤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由65.50 mg/kg提高到128.50 mg/kg。速效钾含量水平中等偏下,仍需要继续培肥,加强平衡施肥及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确定宁夏河套平原碱化土壤枸杞种植最佳综合技术集成模式,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滴灌+平种、滴灌+开沟+客土回填+限根、滴灌+开沟+原土回填、滴灌+开沟+原土回填+限根4种改良模式对碱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和枸杞的增产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改良模式均能提高碱化土壤渗透能力,降低土壤pH、全盐含量和碱化度,提高枸杞的成活率和产量。滴灌+开沟+客土回填+限根模式的砂粒含量最高,该模式能快速改善土壤渗透性能,有效淋洗盐分,使土壤pH、全盐含量、碱化度分别下降到8.93、1.330 g/kg、26.37%,是最有效的碱化土壤改良模式。滴灌+开沟+原土回填+限根模式能使土壤pH、全盐含量、碱化度分别下降到8.97、2.138 g/kg、31.26%,是最经济的碱化土壤改良模式。滴灌+开沟+原土回填+限根模式能提高枸杞的株高、地径和冠幅,增产效果最佳,鲜果产量达5 024.25 kg/hm~2,较对照增产52.10%,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10.
纳米碳溶胶改良盐碱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研究纳米碳溶胶对盐碱地土壤全盐含量、pH值及牧草出苗率和产量的影响,明确其改良盐碱地的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纳米碳溶胶处理的0~20cm土壤全盐含量较不施纳米碳溶胶处理下降1.3g/kg;施用纳米溶胶后可显著提高牧草出苗率,产量较不施纳米碳溶胶处理显著增产20.6%。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盐渍土的分布及改良利用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河西走廊不同亚类盐渍土的分布及改良措施,草甸盐土种植滤盐植物碱茅草,可使耕层土壤全盐含量由10.85g/kg降到2.20g/kg,种植紫花苜蓿,可使耕层土壤全盐含量由6.00g/kg降到1.48g/kg,盐化潮土以施用厩肥效果较好,不仅使土壤全盐含量由7.80g/kg降到2.12g/kg,还可以增加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其次施用盐碱土改良剂康地宝,工业废渣也可达到脱盐改土的目的,甜菜,向日葵等作物是硫酸盐为主要盐渍土改良剂康地宝,工业废渣也可达到脱盐改土的目的,甜菜,向日葵等作物是硫酸盐为主要盐渍土改良的首选作物,种植野生植物,恢复植被是改良利用盐渍土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种植不同年限桔梗的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学活性的变化,初步研究桔梗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出现降低,真菌数量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表现为增多的趋势,且在第4年与CK达到显著差异,为3.45×10~3(cfu)·g~(-1)(DW),较CK提高了100.6%。不同土壤层土壤酶的活性随着桔梗种植年限的增加而降低。在20~40cm土壤层,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种植4a后酶活性降低为3.37mg·(g·20min)~(-1),较CK降低了32.5%,而蔗糖酶活性在种植桔梗2a出现了显著下降;磷酸酶和脲酶的活性变化相对较缓慢,在种植桔梗第4年酶活性显著低于CK。同时,种植桔梗后土壤中氮磷钾及有机质含量降低。在0~20cm,土壤中全氮含量逐年缓慢下降,在种植4a的土壤中全氮含量降低为1.045 g/kg,较CK降低了28.3%;在20~40cm,土壤中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在种植4a后为,3.25 mg/kg、76.47 mg/kg和10.31 g/kg,分别较CK降低了56.8%、36.0%和22.0%,且均与CK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随着桔梗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减少、酶活性的降低、肥力的下降,而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出现了桔梗连作障碍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理化性质分布特征,对三峡库区消落带云阳段不同高程土壤的部分理化 指标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院研究区域内土壤pH 值介于5~6 之间,呈弱酸性,为酸性紫色土;氧化还原电位均低 于200 mV,不利于植被生长;土壤的电导率介于0.2~0.5 ms/cm 之间,电导率和含水率均有随高程增加而逐渐降低的 趋势;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介于29.92~111.77 g/kg 之间,均值为79.40 g/kg,总磷含量介于0.2985~0.6623 g/kg,均 值为0.4782g/kg,其含量均有随高程增加逐渐增加的趋势;表层土壤总氮含量介于0.0540%~0.1605%之间,均值为 0.010%,其含量有随高程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渭河上游长期设施种植对土壤盐渍化及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采样方法,以不同种植年限的温室和露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期连作蔬菜对温室土壤p H、全盐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年限温室菜地土壤(0~20 cm)p H都明显低于露地,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p H逐渐降低,p H与种植年限显著负相关,年均降低0.05个单位;土壤全盐含量与种植年限呈显著正相关,年均增加0.18百分点。连续14 a种植蔬菜的温室,土壤已出现轻微的盐渍化现象,土壤全盐含量达到3.4 g/kg,是露地土壤的6.35倍,应考虑采用深翻、覆盖及灌溉排盐等措施控制盐渍化。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蔬菜地土壤盐分积累现状及离子组成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苏州市蔬菜地0~20 cm耕层土壤,测定其全盐含量及盐分离子组成,研究蔬菜地土壤盐分积累及离子组成对土壤利用方式及种植年限的响应关系,为制定合理的施肥和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苏州市大棚蔬菜地土壤的全盐含量平均值为1.528 g/kg,已处于轻度盐渍化水平,其中,大棚蔬菜地土壤有7.69%为强度盐渍化,23.08%为中度盐渍化,46.15%为轻度盐渍化;露天蔬菜地土壤的全盐含量平均值为0.351 g/kg,均处于安全水平之内;大棚蔬菜种植方式可显著提高土壤盐分离子的含量,其中阳离子以Ca2+平均含量最大,其次为Na+,阴离子以NO3-平均含量最大,其次为SO42-;但与稻麦农田土壤相比,大棚蔬菜地土壤阳离子以K+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Ca2+,阴离子以NO3-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Cl-.蔬菜地土壤盐分积累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种植年限1~5年及大于5年的蔬菜地土壤平均全盐含量分别为1.130、1.500 g/kg,均达到了轻度盐渍化的水平;另外,种植1~5年的蔬菜地土壤全盐含量达中度盐演化水平的占12.5%,而5年以上的蔬菜地土壤盐渍化达中度以上的占30%;蔬菜地种植5年以上的土壤SO42-、NO3-略低于种植1~5年的土壤,而Cl-、Ca2+、Mg2+、K+、Na+含量均大于种植1~5年的土壤,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以稻麦农田为对照,种植5年以上的蔬菜地土壤离子阳离子以K+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Ca2+,阴离子以Cl-提高幅度最大、其次为NO3-.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不同树种下土壤盐碱变化的规律,对天津滨海重盐碱地区行道树土壤化学性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天津滨海重盐碱地区土壤pH(H2O)变动在7.92~8.33,不同土层土壤速效磷变动在12.64~75.01mg/kg;有机质含量最高值为2.35%,最低值为0.57%;不同树种间土壤八大离子含量差异显著,说明树种和土壤之间存在互作关系;通过对比1998—2011年土壤全盐及pH(H2O)指标发现,行道树下绿地土壤的全盐含量及pH(H2O)总体呈下降趋势。土壤全盐含量从1998年的2.79%下降到2011年的1.07%,而pH(H2O)则从1998年的8.43下降到2011年的8.08。这说明在"浅密式"暗管排盐工艺以及20多年的雨水、灌溉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天津滨海重盐碱土壤的全盐及pH(H2O)得到了长期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庐山地区红壤剖面和养分状况。[方法]在庐山红壤分布区挖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分层和形态,分析A、B_1、B_2、C_(SV)不同土层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结果]红壤A层土层厚度为0~9 cm,B_1层为9~25 cm,B_2层为25~108 cm,C_(SV)达108~124 cm,A层的pH为4.75;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均表现出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其中全氮和速效钾含量下降明显,全氮含量从1.31 g/kg下降至0.38 g/kg,速效钾从46.73 g/kg下降至15.46 g/kg,分别下降了70.99%和66.92%,速效磷在A层土壤中的含量为8.10 g/kg,在B_1层的含量为5.31 g/kg,下降了34.44%,降幅较大,在C层为4.94 g/kg,降幅仅为6.97%。[结论]庐山地区红壤剖面质地均匀,土壤水土流失严重,酸化明显,养分含量不足。  相似文献   

18.
采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滨海县主要土壤类型(潮土类的两合土和水稻土类的黏心夹砂土)有机无机配施对水稻小麦产量和土壤肥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有机无机配施水稻小麦产量逐渐增加,最高分别达到9 186kg/hm2和6 540kg/hm2,而且黏心夹砂土的水稻和小麦产量(7 879~9 186kg/hm2和5 456~6 540kg/hm2)均高于两合土(7 755~8 980kg/hm2和5 230~6 235kg/hm2)。与2002年相比,2013年两合土和黏心夹砂土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5.61%和7.23%、28.83%和32.68%、13.10%和19.29%。p H值和速效钾含量则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两种土壤增产途径也有所不同,两合土以增施磷肥为主,黏心夹砂土以增施氮肥为主,其次要合理施用钾肥以及重视土壤酸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临高县滨海台地5种典型森林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标准地调查法对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总孔隙度木麻黄林最大(46.168%),桉树林最小(39.46%)。土壤毛管孔隙度马占相思林最大(22.57%),次生林最小(18.95%)。土壤含水率木麻黄林最高,平均达到27.85%,而次生林含水率最小,平均为4.34%。土壤pH在4.81~6.59之间,相思林、木麻黄林和桉树林均呈极强酸性(pH4.5~5.5)土壤,次生林和椰子林呈弱酸性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在0.34~28.68 g/kg之间,有机质含量的排序为马占相思林木麻黄林桉树林次生林椰子林,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呈递减趋势。全氮含量在0.10~1.63 g/kg之间,马占相思林土壤全氮含量最高,椰子林最小;全磷含量在0.21~1.74 g/kg之间,桉树林全磷含量最高;全钾含量在0.16~2.15 g/kg之间,马占相思林含量最高。有效磷含量在0.98~132.46 mg/kg之间,次生林有效磷含量最高;速效钾含量在3.03~27.35 mg/kg之间,椰子林速效钾含量最高。铵态氮含量在1.38~5.15 mg/kg之间,硝态氮含量0.56~3.51 mg/kg之间,其中马占相思林硝态氮(平均2.29 mg/kg)和铵态氮含量(平均3.93 mg/kg)最高。同一森林类型,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总体也呈递减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7-2019年苍南县450个耕地土壤样品养分含量分析结果与10年前(2006-2008年)耕地土壤养分数据对比,探讨苍南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经过10多年连续耕种,土壤pH值平均由5.63降为5.35,降低了5.23%,其中酸性土壤和微酸性土壤(4.51~6.50),占91.1%;有机质含量平均由31.0 g/kg提高到33.6 g/kg,提高了8.2%;全氮含量平均由1.83 g/kg提高到1.92 g/kg,提高了4.9%;有效磷含量平均从15.8 mg/kg提高到62.3 mg/kg,提高了295%;速效钾平均含量从95.5 mg/kg提高到123.4mg/kg,提高了29.2%。总之,经过10多年连续耕种,苍南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略有增加,速效钾含量增幅较大,有效磷含量增加了近3倍,但土壤pH值却呈酸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