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化肥利用率较低,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中微量元素的研究不够、使用不当。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农田大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对作物增产效果已不十分明显。研究微量元素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是今后肥料施用的研究方向,对作物增产将有较好的示范与推广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浓度化肥的施用和有机肥投入的减少,作物发生中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愈来愈普遍。有时候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会成为作物产量的限制因素,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合理施用中微肥不仅可提高产量,而且对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效果非常明显,还可有效增强作物对病害、低温、高温和干旱的抗逆性。为了验证该产品在我省不同地区对玉米的增产效果,2014年度在双城市进行试验,试验地点为双城市新兴镇新华村试验地。试验结果表明,中量元素肥料对玉米具有促进生育进程的效果,玉米早抽雄2天、早吐丝2天、早成熟3天。中量元素肥料对玉米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亩增产39.7kg、增产6.0%。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近几年随着配方肥的施用和施肥量的增加,施用微量元素已经成为增产的主要措施,我们结合2009年的高产创建活动,在马铃薯上施用大西北多元微肥,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正钙、镁、硫、锌、硼等是作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的中微量元素。中微量元素肥肥料高效施用技术就是利用测试、诊断和田间试验技术,准确、及时地掌握土壤中微量元素的供肥能力,应用田间试验取得的数据,有针对性地对作物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1.增产增效情况与不施相应的中微量元素肥料相比,主要农作物如小麦、水稻、玉米、棉花、油菜、马铃薯、大豆、蔬菜、水果等作物一般增产  相似文献   

5.
锌对玉米的增产效果及使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锌是农作物生长发育的一种重要微量元素。由于近年来氮、磷等化肥施用量的逐年增加,以及单位面积产量不断提高,就产生了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逐渐减少,成为一些地区继续增产的一个限制因素。使玉米、水稻等作物出现了缺锌症状,产量及品质受到了一定影响。为了探索锌肥对作物的增产效果,本所从1978年开始在全省布置了作物对锌肥(硫酸锌下同)的肥效试验网点。通过1978~1980年的试验,初步明确了锌肥在玉米上的增产效果、有效施用量与施用方法,为我省玉米施用锌肥提供了依据。一、试验设计与处理(一)锌肥不同施用量的设计处理  相似文献   

6.
玉米应用中量元素肥料肥效验证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浓度化肥的施用和有机肥投入的减少,作物发生中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愈来愈普遍。有时候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会成为作物产量的限制因素,严重时甚至颗粒无收。合理施用中微肥不仅可提高产量,而且对提高农产品的品质效果非常明显,还可有效增强作物对病害、低温、高温和干旱的抗逆性。本试验中中量元素肥料是黑龙江省富民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为了验证该产品在我省不同地区对玉米的增产效果,2011年度在双城市进行试验,试验地点为双城市朝阳乡农业综合服务站实验地。试验结果表明,中量元素肥料对玉米具有促进生育进程的效果,玉米早抽雄2天、早吐丝2天、早成熟3天。中量元素肥料对玉米增产效果也十分显著,亩增产39.7kg、增产6.0%。  相似文献   

7.
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氮素养分的吸收与分配、磷素养分的利用、产量的增加与质量的提高等均有良好促进作用。然而,对不同作物与不同土壤,能促进增产的微肥品种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在施用微肥前,需针对特定土壤与作物,对微肥品种开展优选试验工作。本试验应用~(15)N示踪研究兴化地区麦后移栽棉花施用硼、锌、钼等微量元素肥料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验证多肽保肥料(微量元素型)在水稻生产中肥效,以评定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其扩大推广和办理肥料登记等有关手续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多肽保微量元素肥具有肥效快、有利于作物吸收利用、施用后能改善作物品质等特点。意见:由于是新引进品种隆科16,该品种在姚安适应性不佳,影响肥料施用效果,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还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在微量元素的施用上,受作物品种、土壤质地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施肥时一定要施在反应敏感的作物上,用在易缺的土壤中,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的作用,并且考虑到微量元素从缺乏到毒害的数量范围很窄,因此在用量、浓度、施用方法上必须特别注意,施用过量或不当往往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10.
通过施用高效中微量元素缓释肥料—脉素特,补充玉米所需各种中微量元素,保证作物养分供应,减少养分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使玉米达到增产的效果。本试验施用脉素特后对玉米株高、穗位、根系没有明显区别;但在结实性、秃尖、整齐度、产量上有明显区别。施用1000g/667㎡脉素特可以提高玉米结实性,增加籽粒饱满度,在不计其它生产资料投入的前提下,施用脉素特后增加的收入作为收益,产投比达到20.9:1,突显脉素特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油菜微量元素肥料硼砂施用效应,特进行油菜测土配方施肥微量元素硼单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叶面喷雾硼砂能够改善油菜植株性状,增产效果明显,较底肥施用硼砂增产3.17%,较不施用硼砂增产达14.03%。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近年来化肥投入量的急剧增加,农田有机肥料投入的减少,农田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日趋明显。土壤缺乏微量元素,已成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一种制约因素。淮北农区多年使用微肥的实践表明,施用微肥一般可使农作物增产10%~20%。 施用微肥既要考虑到作物的需要和土壤条件,又要考虑到气候、耕作制度和其他肥料使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做到有针对性地施用。微肥用量范围较窄,过少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过多则引起作物中毒。因此,施用微肥要做到适  相似文献   

13.
小麦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为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除选用优良品种外,还应不断改进栽培措施。当前随着氮、磷化肥用量的逐渐增加,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也必须跟上。据河南省地理研究所土壤微量元素组报道,河南省土壤有效钼、锌含量均很低,施用该元素对一些作物会显著增产。由于微量元素的肥效与作物、土壤及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蔬菜喷施太谷乐微量元素水溶肥效果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谷乐微量元素水溶肥是中钛农化(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一种新型叶面肥可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和酶的活性,显著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是一种无毒、自然、环保的微量元素水溶肥料。为了验证其增产、增收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我站选择我区蔬菜基地沙阳村进行了2个对比试验和10亩示范,现将试验、示范结果和施用技术总结如下:一、蔬菜喷施太谷乐微量元素水溶肥效果为了验证蔬菜喷施太谷乐微量元素水溶肥效果,我们进行了2个对比试验,试验地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宁夏引黄灌区中宁县舟塔乡康滩村,以春小麦(宁春11号)为供试作物,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大、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和生物学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除单施P处理外,施N各处理对春小麦都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NPK处理籽粒产量最高,达6 729 kg/hm~2。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对籽粒产量都没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对其秸秆产量影响显著。施用氮肥对春小麦穗长有显著的提高作用。春小麦千粒重为49.2~51.4 g,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磷钾配合施用能明显促进小麦的生长。施用氮肥或其与大、中、微量元素配合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因此,氮素是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高产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其次是磷,而中微量元素尚未出现明显缺乏。  相似文献   

16.
王健  卢桂菊 《油气储运》2001,(16):40-41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的含量虽只占作物干重的千分之几至十万分之几,但它们在作物营养中的作用却与大量元素一样同等重要和不可代替。缺少时,会使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阻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增施微量元素(简称微肥),同样会获得显著增产效果。据山东省土壤肥料总站试验,在土壤有效锌含量低于0.6毫克/千克,有效硼含量低于0.5毫克/千克时,施用锌肥一般每1/15公顷(1亩)可增产粮食30~40千克,增产幅度为10%~12%;  相似文献   

17.
棉花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在整个生育期内,除满足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外,还应根据棉花生长的需要补充一定量的微量元素,叶面喷施微量元素是增产的有效措施。威力泰液肥为高效多元肥,含硼、锰、铁、锌等17种微量元素。为验证其在棉花上的施用效果,在阿克陶县玉麦乡进行了效果试验。  相似文献   

18.
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不缺乏的情况下,水稻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没有增产效果,可以不予施用,供水稻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微肥的施用方法与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素芳  徐爱民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6):88-88,152
微量元素铜、锌、铁、锰、硼、钼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量虽微,但它们对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作物在氮、磷、钾大量元素养分能够充分满足生长发育需要的条件下,微肥有提高产量和改进产品品质的效果;但是,如果微肥的施用方法不合理,不但不会增产,相反还会对作物造成危害,造成作物减产。因此,充分了解各种微肥的性质及施用技术对指导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们宽甸县自一九七五年以来,开始试验和施用了微量元素硼镁肥。通过两年的试验和实际调查,在各种作物上做底肥、浸种和根外追肥,不汉增产效果比较显著,而且对提早成熟也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