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8 毫秒
1.
<正>玉米的营养品质和口感为人们提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为满足玉米生产需要,玉米种植工作的相应管理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玉米的需求越来越多。玉米作物是文化部门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需要不断加强玉米作物的质量,粮食作物的产量,玉米栽培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以及对栽培过程的严格管理,以确保玉米作物部门稳定发展,不断提高玉米作物的经济效益。只有严格控制,玉米种植技术才会在我国变得更加成熟,玉米产业将能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玉米作物不同阶段和生长过程的特征,分析玉米作物管理技术。玉米对选择和播种有一定的要求;它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具有不同的特征,其产量不仅与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关,而且与  相似文献   

2.
<正>引言在我国发展的现阶段,已经应用了许多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很好的提高了作物的产量。本文主要以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地膜玉米的栽培为例,通过具体的分析地膜玉米栽培的情况以及作物的生长情况,找出适合新疆塔城地区额敏县的环境的地膜玉米的栽培手段,从而更好地保证玉米的产量以及玉米的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1玉米栽培技术应用和推广的重要性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规模的逐渐的扩大,对于  相似文献   

3.
玉米是当今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对全球粮食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玉米生产优势区,多年来以其种植面积大,生产总量多,品种品质优而闻名于全国,并确定为全省第一大作物。建平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多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更新换代玉米品种,科学改进栽培措施,不断加大生产投入成本,全面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实现了玉米产量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4.
玉米作为我国极为重要的粮食产物,其产量一直备受重视,随着我国科技力量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栽培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地膜栽培技术受到了普遍的欢迎,不仅能够切实有效地增加玉米作物的产量,更能极大地缩短玉米的成熟时间,保障玉米作物的质量。地膜栽培技术的应用可谓玉米栽培领域的跨阶之举。本文主要分析玉米地膜栽培技术在贵州地区的应用与推广,旨在为今后我国农业发展的道路铺砖垫石,为农业科研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与饲料来源,是全球总产量最高的作物类型,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农业经济来说,最为关注的当属玉米的产量与质量,影响玉米产量的因素很多,栽培密度是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达到玉米高产的效果,应对玉米不同栽培密度产量对比小区试验,本文以右江区四塘镇新明村那力屯为研究对象,以迪卡008为品种开展不同栽培密度产量对比小区试验探究。  相似文献   

6.
孟祥盟 《吉林农业》2010,(12):123-123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特别是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在4500万亩左右,玉米单产水平、人均占有量、商品率及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随着玉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而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这就对玉米单产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除玉米品种对产量的影响外,玉米栽培方式对产量贡献也越来越重要。2009年对先玉335进行了23个密度的边行效应试验,文章仅就8.5万株/hm2的边行效应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玉米是最为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耕种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玉米产量也得到了稳步的提升。然而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不仅会严重降低玉米作物的产量,同时还会使得玉米作物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人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玉米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最终在提高玉米产量的同时,保证玉米作物的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对玉米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玉米生产大国,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同时与玉米有关的生产和经营企业也在不断的增多。因此有必要搞好玉米种子的栽培工作,促进玉米质量和产量的提高。玉米的栽培和生长具有一定的特性,需要在了解这些特性的基础上认识到我国当前玉米种子栽培的不足,并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
地表覆膜栽培方式是我国目前各地采用范围最广的提产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地表的湿度与温度,尤其在干旱寒冷的地区最适宜使用,为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过程提供足够的水分与温度,帮助农作物提高产量与质量,继而加大我国农业生产总量,而地表覆膜栽培方式对玉米这种喜热作物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地表覆膜栽培方式的不同对于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多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主要对不同影响进行探讨分析,以期找出最适宜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覆膜栽培方式,帮助我国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前进。  相似文献   

10.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保障意义,也是当前农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作物类型。但现阶段由于在玉米栽培种植过程中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例如地理因素、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玉米产量出现了下降的情况。而为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玉米作物的产量,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和种植户积极结合新技术、新手段来创新玉米栽培质量。以此来保证玉米产量的同时提升种植户的收入。而本文就此结合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从优化玉米制种栽培技术以及管理角度展开讨论,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在这方面的工作提出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农业作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的种植面积,其产量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农民经济收入和全国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机械化收获玉米在不断得到推广和应用,减轻农民的负担,同时,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业技术问题也得到广泛的关注,下面将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玉米是临汾市主要栽培作物,每年种植面积达24万hm~2。随着种植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玉米病虫害的种类、数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大、小斑病、纹枯病、粘虫等已成为临汾市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虫害,也是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实施物理、生物等绿色防控手段,是贯彻"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的重大举措。本文就使用优种,改变播种方式,加强栽培管理,控制病虫发生进行了简要分析,推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绿色防控的有机融合,从而有效提高临汾市玉米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3.
平凉地区玉米种植面积较大,为地区民众增收起到了显著促进作用。近些年来,平凉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大力推行种养结合模式,且积极应用全膜双垄沟播等现代化生产技术,玉米栽培效益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种植户在玉米栽培过程中,需结合地区实际情况,不断优化与创新栽培模式,扩大玉米产量。同时,要做好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降低病虫害对玉米产量、质量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浅谈玉米栽培管理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是一年生作物,不仅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还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在我国的种植时间较长且栽培历史悠久,最近这些年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玉米栽培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有效推动可稳定国内农业的发展。然而部分地区受到多种因素的实际影响使得玉米产量得不到提升,因此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就变得非常重要了。文章对玉米的栽培管理技术以及病虫害的有效防治进行探究希望能够提升玉米产量及经济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玉米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农作物之一,该文对玉米栽培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通过提高玉米栽培管理水平,达到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山药栽培历史悠久,但均属传统栽培,产量难以提高,品质低下。近年来,利用玉米等废弃秸秆材料栽培山药,其产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1山药秸秆栽培技术山药秸秆栽培是利用当季采收的新鲜作物如玉米等秸秆废弃物,挖定植沟堆置利用其充分的水分发酵分解,栽培山药的方法。1.1品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自然环境遭到明显破坏,同时还存在着全球温度变暖等问题,对于我国玉米生产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玉米栽培技术研究及农业病虫害问题,优化玉米栽培管理技术,提升农作物质量及产量。基于此,本文对于玉米栽培技术问题进行探讨,从玉米作物不同生产阶段状况入手,结合实际自然环境因素,提出优化栽培方式及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玉米是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的主要栽培作物,其每年种植面积超过15万hm2。当前伴随当地农业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与玉米产量需求的不断增大,当地针对玉米栽培的新技术类型也逐渐丰富起来,而针对玉米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手段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本文就以贵州省贵阳市开阳县为背景,简单探讨了该县在玉米栽培方面所采用到的新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提升成为了当前热门话题,玉米的抗旱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因此,本文对玉米抗旱栽培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关注此话题的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一种单株增产潜力大的作物,确保有效收获株数达到95%左右是玉米高产稳产的基础.但是,在承德春玉米栽培区,常常由于春季干旱、种子质量等原因导致玉米出现缺苗断垄,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