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耕农荒加剧了抛荒现象,并使抛荒的治理更为艰巨,从实际情况来看,如果没有制度性的改进,抛荒将会长期存在。治理抛荒大致有2种思路: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渐进的做法是降低耕作权交易成本,让愿意耕作者更快地与抛荒耕地相结合;局部突破的办法是抛荒耕地的竞拍试点,在抛荒严重及耕作权交易不顺畅的地区,根据政策规定,试点有权自行组织竞拍,从而让抛荒耕地的竞拍成功者获取耕地自有权,提高耕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耕地抛荒及其治理——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方法,综述耕地抛荒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学界研究主要集中于耕地抛荒状况、形成原因、影响及其治理对策等方面,但对抛荒概念界定、影响结果,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的观点未达成一致。与此同时,部分研究推断全国抛荒形势严峻,并基于抛荒必然威胁粮食安全的惯性思维,提出减少、遏制,乃至消灭抛荒的治理对策。未来还需要检验和修正耕地抛荒评价指标体系,探究抛荒发生规律和驱动机制,检验耕地抛荒的影响结果,并基于分类视野,明确抛荒影响后果,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抛荒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长期从事茶叶技术推广工作,对楚雄市大过口乡茶叶生产状况较为熟悉。现对该乡的茶叶生产现状作如下分析,并提出发展对策。一、发展现状大过口乡现有茶叶面积74.47 hm~2,投产面积55.07 hm~2。近年来未发展新茶园,茶园抛荒严重,依齐么茶场基本上已抛荒,无投产面积。茶园老化严重,平均亩产量仅29.26 kg。单价低,主要是没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一边努力治理耕地抛荒,同时也开始实施轮作休耕,引发人们关注。耕地抛荒与休耕有相通之处,但是其本质区别在于:前者一般是单个农户自发的、分散的选择行为,而后者往往是政府有组织、有程序的制度化行为。我国现在面临种种耕地抛荒治理困惑,同时也产生了强烈的对休耕制度的现实需求。促进耕地抛荒向休耕转换,既可以达到巧妙治理抛荒的目的,又可以为国家休耕制度的建立提供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5.
估测了抛荒面积,测算20~30 a后,放弃宅基地的人口总量和废弃面积,设计城乡统筹的土地资源利用模式。结果表明,1.2×108 hm2耕地中,至少抛荒6×106 hm2;没有足量建设用地指标为进城人口提供定居条件,未来将废弃的3.9×106 hm2宅基地无法复垦,无法获得新型城镇化需要的大量建设用地指标。第一阶段,把3.9×106 hm2抛荒耕地转化为耕票指标,名义耕地面积减少;耕作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变;耕票交易获取5.85万亿元,拿出其中35%,激励复垦剩余2.1×106 hm2抛荒耕地的粮农;名义耕地面积不变,耕作面积增加,增加粮食315亿kg,这是该阶段粮食总产量红线,该阶段可快速进行。第二阶段比较漫长,需等地票指标帮助5.85亿人定居城镇后,拿所获耕票资金的65%,激励3.9×106 hm2宅基地复垦;名义耕地与耕作面积都增加,增加粮食585亿kg,这是该阶段粮食总产量红线。平均每公顷抛荒耕地与宅基地复垦可获97.5万元,保证可持续耕作,没有突破耕地红线,耕作面积提升,增量等于抛荒面积,名义耕地等于耕作面积,粮食总产提升900亿kg。提高耕地利用率,增加粮食总产量,解决了城镇建设用地指标。  相似文献   

6.
我国近年来农村耕地抛荒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不利于我国土地利用和农民增收的,因此耕 地抛荒也成为了我国农村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就应当充 分利用耕地。首先分析我国农村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针对具体的问题分析治理对策,多层治理是指 从国家政策、地方政府和农民三层提出多个治理措施,只有在三层相互促进的措施下我国耕地抛荒问 题才能真正得到改善。耕地抛荒问题的治理不仅有利于发展我国农业和经济,还有利于提高农民积 极性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打下牢靠基础。  相似文献   

7.
2015年,囊谦县开展了农田马刺盖药剂防除试验示范工作。农田马刺盖密度调查结果:耕地14.3~35.2万株/hm~2、撂荒地37.4~130.3万株/hm~2;示范结果:30%二氯吡啶酸水剂+57%2,4-D丁酯乳油组合,在青稞田防除马刺盖药效达87.3~92.3%,20%百草枯水剂防除撂荒地马刺盖等杂草药效达93.5~97.2%。耕地防除面积66.67hm~2,撂荒地防除面积1400hm~2。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8.
时下,对耕地抛荒问题的关注,已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热点问题.造成耕地抛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据对湖南省11个县市区99个村的调查,现有抛荒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2.18%,其中稻田抛荒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2.41%.  相似文献   

9.
常德市鼎城区耕地抛荒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作为国家的产粮大县、产油大县,鼎城区切实加大对耕地抛荒的治理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受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偏低、劳动力大量减少、农业基础设施欠配套、土地流转欠规范等因素影响,零星耕地抛荒现象在常德市鼎城区仍然存在。治理耕地抛荒,要广泛宣传发动、改善生产条件、强化源头治理、优化种植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 1 研究区背景特征 1.1 区位、资源与环境条件。四川省盆周山地区包括雅安、合江、峨眉山等31个县、市、区,辖区面积70746km~2,占全省的14.4%。区域内有耕地面积580938hm~2,占全省耕地的14.3%,人均耕地0.05hm~2,不到全国人均耕地的一半,且25度以上坡耕地占了全省坡耕地的31.4%。据2002年的统计。全区森林面积达3718935hm~2,占全省的21%。用材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吉林省盐碱耕地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分析了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方面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的思路与意见建议。根据调查,吉林省盐碱耕地总面积为88.96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2.73%;轻度盐碱耕地面积为58.82万hm~2,中度盐碱耕地面积为19.02万hm~2,重度盐碱耕地面积为11.12万hm~2,分别占盐碱耕地总面积的66.12%、21.38%及12.50%。同时,提出了盐碱耕地改良治理的思路和意见建议,以期为今后吉林省盐碱耕地改良治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杏家沟流域位于秦州区天水镇北部,通过整流域科技开发,全面实现耕地梯田化,宜林宜草绿色化,产业基地集约化,农田种植高效化,农路配套网络化,至2014年底,完成治理面积451.39hm~2,其中修筑梯田259.37hm~2,人工造林184.21hm~2,建设果园7.81hm~2,人均纯收入达到4865元。  相似文献   

13.
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耕地抛荒的内涵及其分类,并从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治理机制三个方面剖析湖南省耕地抛荒原因,并提出提高耕地利用率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耕地抛荒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县共有耕地8×104hm2,人均只有0.073hm2耕地,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为珍贵,据2005年抽查统计,农村土地抛荒面积约为6666.7hm2,占现有耕地的8.3%.由于土地抛荒的农户,有相当一部分是举家外出,乡村干部找不到,抓不着,给基层的税费收取、水利兴修等工作增加难度.经调查研究,现对土地抛荒问题原因和解决办法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类型划分结合典型调查的方法,研究吕梁山生态功能区24县的耕地利用与抛荒情况.结果表明,在吕梁山南部,基本不存在耕地抛荒问题;在吕梁山中部,主要表现为红枣经济林的抛荒;在吕梁山北部,耕地抛荒比较普遍,耕地利用的限制因子主要为海拔高带来的热量资源不足和坡耕地带来的机械耕作困难;究其原因,耕地抛荒、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是边际耕地的3种可替代利用状态,物质服务成本实现、人工成本实现、平均利润实现是耕地抛荒、老年人自给农业、年轻人农场农业的决策临界点.在吕梁山中部和北部,在农业结构调整困难和农业结构调整后经济效益很低的区域,宜增加退耕还林指标,核减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把耕地抛荒发展为生态服务价值高的生态林地.  相似文献   

16.
耕地抛荒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极为重视的宝贵资源,然而当前我国农村抛荒现象日益严重。耕地抛荒的演进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与周期性,其形成因素很多,但深层次原因在制度上。耕地抛荒造成的损失包括物质损益与价值损益。治理耕地抛荒的对策为:构架合理有效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农地非正式制度;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农技服务》2016,(13):166-168
绥阳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经济专业委员会命名为"中国辣椒之乡",2016年全县辣椒种植面积已达8000hm~2,干辣椒产量达20000t,全县集中示范种植面积67 hm~2,品种178个,成功举办中国遵义首届辣博会召开。辣椒已喜获丰收,干辣椒产量可达20000t,产值2亿元。绥阳辣椒之娇娇者"黄杨小米辣"结实率特别高,果状小,而内厚,色鲜红,每667m~2产150—250kg,价格每千克12—15元,每年给全镇椒农增加80万元左右的纯收入。2016年全镇种植1333hm~2,将为农民创收2000万元,脱贫贫困户300余户。要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在2018同步建成小康,就应打好辣椒农业园区这张牌。  相似文献   

18.
罗拥华  刘桂玉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6):124-127,158
后疫情时代,我国粮食安全之弦需要绷得更紧,更加注重"逆境安全".目前,由于粮食种植比较收益低,耕地流转存在多重障碍以及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抽离等原因,我国耕地抛荒仍未得到根治.在复杂多变的后疫情时代,如果继续让大量耕地抛荒,将会威胁到国家粮食安全.为此,要注重耕地抛荒的长效治理:一是"化零为整",强化抛荒耕地的统一经营;二是推进"一户一田"政策,突破耕地细碎化的权属障碍;三是降低信息搜寻成本,促进抛荒耕地进入流转;四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抛荒耕地的"接盘者";五是充实农业"工人"队伍,壮大耕地"守望者"力量.  相似文献   

19.
耕地流转原本被认为可以缓解耕地抛荒问题,但是近年来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网络咨询与投诉以及实地走访发现,不少地方出现耕地流转之后抛荒的现象,必须引起重视。客观上,耕地承租者受低粮价与高投入成本的双重挤压,盈利空间萎缩;主观上,对农业经营预判不足、管理不善,或者流转耕地以套取国家补贴为主要目的,是导致耕地流转之后抛荒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此,要从农业补贴政策着手,保障承租者盈利的可持续性,并设法提升承租者经营管理的稳健性,完善项目监督与补贴资金管理,畅通流转耕地抛荒之后的退租与回收渠道,使抛荒得到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20.
为掌握达州市通川区农用地整治潜力,推进农用地整治工作,本文在资料收集整理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全面调查法对通川区农用地整治潜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通川区农用地整治整治潜力3106.44hm~2,新增耕地系数达8.70%;北山镇、江陵镇、安云乡、梓桐镇整治潜力相对较大,潜力面积分别为335.34hm~2、303.78hm~2、225.79hm~2和207.68hm~2,新增耕地系数分别达10.29%、10.49%、9.93%和12.23%;针对通川区的农用地整治潜力和分布,提出了有序开展农用地整治工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生态友好型农用地整治建设、增加公众参与度、加强工程建后管护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