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科分类阶元上以鳞翅目灯蛾科、刺蛾科、枯叶蛾科、天蛾科、舟蛾科和夜蛾科6科33种蛾类昆虫为研究对象,提取其前后翅图像数学形态特征即偏心率、球状性、叶状性、似圆度、矩形度、延长度和不变矩Hu1、Hu2等共计26项,分析这些特征参数在科级阶元上分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结果表明,筛选出6项特征参数作为科级阶元分类鉴别的指标,它们作用的大小依次为(FW矩形度、HWHu2和HW似圆度)>FW似圆度>(FWHu6和FWHu5),回归判别和交叉判别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100%和87.9%。  相似文献   

2.
以农林业主要蛾类害虫为研究对象,应用其翅的数学形态特征在总科阶元上进行分类鉴定。对鳞翅目5总科40种蛾类的右前翅和右后翅的偏心率、球状性、叶状性、似圆度、矩形度、延长度以及不变矩Hu1、Hu2等共计26项与大小和方向均无关的数学形态特征,利用方差分析、逐步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论证各项数学形态特征在总科阶元上进行分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并且从数学形态学角度对同阶元昆虫类群的亲缘关系做了描述。结果表明:在总科阶元上可筛选出6个形态特征作为分类变量,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FW矩形度、FWHu5、HW偏心率)>HW似圆度>(HW矩形度、HWHu5),回归判别和交叉判别的结果其正确率分别为100%和97.5%。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金龟子前翅数学形态特征用于金龟子分类及亲缘关系判别的可行性,以丽金龟科、花金龟科和鳃金龟科3个科8种金龟子为研究对象,应用BugShape 1.0软件提取金龟子右鞘翅偏心率、叶状性、球状性、似圆度、紧凑度和7个Hu不变矩等12项数学形态特征,最后进行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特征参数在种内无显著差异(Sig0.01),而在种间差异极显著(Sig0.01),说明形态特征参数均能用于金龟子分类鉴定。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从数学形态学角度出发,8种金龟子亲缘关系远近为小青花金龟子与白星花金龟子,大云斑鳃金龟子与华北大黑鳃金龟子,苹毛金龟子与黑绒金龟子的亲缘关系较近,而铜绿丽金龟子与黄褐金龟子与其他种类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
数学形态特征应用于昆虫自动鉴别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用虫体面积、周长等11项数学形态特征对40种昆虫实现自动鉴别,得出了各项数学特征的权重。在昆虫的自动鉴别中,11项特征所起的作用大小为:面积>偏心率>形状参数>周长>纵轴长>孔洞数>横轴长,似圆度>叶状性>圆形性>球状性。以面积、周长等数学形态特征为分类依据,对隶属8目25科的40种昆虫进行了二叉式分类,并以此为鉴别机理,实现了对昆虫自动识别软件Bug Visux的升级,使其能够自动鉴别的昆虫种类由3种增加到40种,准确率达到97.5%。  相似文献   

5.
粗糙集神经网络在昆虫总科阶元分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粗糙集和神经网络相结合方法的实践性,以及昆虫的数学形态特征在总科阶元上作为分类特征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从总科角度对鳞翅目(Lepido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5个总科23种虫体图像中提取的昆虫面积、周长等11项数学形态特征进行粗糙集神经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在总科阶元上,11项特征的可靠性大小为,面积、亮斑数>周长、横轴长、形状参数、圆形性、似圆度、偏心率>纵轴长、叶状性、球状性,与赵汗青等的统计分析结果中属性特征的重要性大多数一致;神经网络模式识别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完全一致。应用粗糙集理论进行昆虫数学形态特征分类结果准确;在昆虫总科阶元分类上粗糙集神经网络较统计学方法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昆虫图像几何形状特征的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进行昆虫图象的识别和分类,对昆虫图象几何形状特征的提取及测量进行了研究。提取了区域面积、边界周长、孔洞数、偏心率、形状参数、圆形性、似圆度、球状性和叶状性9个直观易测的特征。采用判别分析方法对这些特征进行筛选得到6个具有判别意义的特征,分别为区域面积、偏心率、形状参数、周长、似圆度、叶状性;剔除了与似圆度具有相关性的圆形性和球状性等特征。利用这6个特征对3种昆虫进行了识别,准确率均达到100%,表明本研究所提取的6个昆虫图象特征用于昆虫图象识别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拟利用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对女贞高颈网蝽几何形态特征进行提取与分析,研究该技术在其雌雄鉴定中应用的可行性。通过扫描仪获取到女贞高颈网蝽雌雄各50头成虫的图片,利用Bug Shape V1.0软件自动获取该昆虫的面积、周长等10个几何形态特征参数,并使用该软件手动测量其体长和体宽,计算体长和体宽的比值,比较不同分辨率下各参数的差异和雌雄个体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女贞高颈网蝽图像长轴长度、叶状性和圆形度不受分辨率高低的影响,虫体面积、等效圆半径、偏心率、球状性和圆形度在两性别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利用面积、等效圆半径、偏心率、球状性和圆形度进行两性判别时,不同分辨率下的交叉判别正确率为84%~87%;使用手动测量参数时(1 200 dpi),交叉判别正确率为86%;而使用软件自动获取的10个参数进行判别时,交叉判别正确率为88%~90%。因此,利用该技术不但可以成功获取女贞高颈网蝽几何形态特征,而且初步实现了女贞高颈网蝽成虫雌雄个体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蛾翅翅脉特征在夜蛾昆虫数学分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对夜蛾翅脉特征进行分类研究,以6种夜蛾右前翅的翅脉为研究对象,利用tpsDig2软件在夜蛾翅室周围翅脉交叉点处提取标记点,利用普氏叠加分析消除标记点数据中的非形状因素信息,计算出相邻翅脉交点间的距离作为特征参数,利用方差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论证各项特征参数对6种夜蛾进行分类的可行性、可靠性和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7个特征参数可作为分类变量,它们的作用大小依次为:(dis67、dis71)dis34(dis23、dis12)(dis45、dis56),原始判别和交叉判别结果的正确率分别为99.4%和99.4%。这充分证明了蛾翅翅脉的特征变量可用于蛾类昆虫的分类鉴定研究。  相似文献   

9.
樊金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4):11054-11056
根据昆虫图象,对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的28种昆虫提取的形状参数、叶状性、球状性等7项数学形态特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所得出的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相比较,结果表明:半翅目中除黑哎猎蝽独立外,基本上归属于鞘翅目中,鳞翅目中除棉铃虫独立外,其他昆虫种类仍在一类。这说明主成分分析的分类结果与传统分类有较大的相似性,同时也揭示了传统的分类结果可能存在不足,利用数学形态特征和先进的数学方法对昆虫分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数学形态特征在果实蝇分类鉴定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稳定性,为后续建立果实蝇分类模型的研究提供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以我国南方果实蝇类的优势种-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 Hendel)、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 Walker)、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作为研究对象,在常见的数学形态特征基础上,以果实蝇胸背板作为特征区域,提取其局部条纹特征作为分类依据,包括中心条纹的相对长度R_x、相对宽度R_y、偏心率E、相对周长L、相对面积S、形状参数F共6项数学形态特征,提取每类果实蝇样本图像的特征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总体分布型假设检验、方差齐性检验、差异显著性检验,最后进行基于数学形态特征的果实蝇分类试验。【结果】6项数学形态特征总体上在同类果实蝇中均服从正态分布;相对长度R_x、相对宽度R_y、相对周长L、相对面积S在3类果实蝇之间具有差异显著性,中心条纹偏心率E、形状参数F在南瓜实蝇和瓜实蝇之间具有差异显著性。基于数学形态特征的果实蝇分类试验中,单个类别的果实蝇分类正确率均达到90%以上,单次分类耗时约500 ms,正确率与实时性均可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结论】6项数学形态特征能够作为果实蝇分类研究的依据,且可靠性较高,正确率达到95.56%。  相似文献   

11.
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北京市平谷应急水源地周边农业土壤中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并基于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值由大到小为Mn >Pb >Cr >As >Hg >Cd,所有重金属含量均值都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Pb、Cd和As污染较为严重,含量均值分别为96.78、0.25、28.40 mg·kg-1,且主要是人为来源;Mn和Cr元素平均含量稍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主要来源为自然源;Hg元素的平均含量也稍高于北京市土壤背景值,是自然源和人为源共同作用的结果.重金属元素单项污染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Cd >Hg >As >Pb >Cr >Mn,6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为169.29,为中等生态危害,东南方向土壤重金属生态危害高于西北方向.综上所述,该水源地的土壤已经受到重金属的潜在威胁,其生态风险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在高产条件下小麦高产优质的农艺模型以及施肥对小麦品质的影响,采用三因子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案,选取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大的播期x1、播量x2和施肥量x3为调控因子,以每公顷产量y为目标函数,研究小麦生态栽培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小麦产量的各因素权重依次为播期x1>播量x2>施肥量x3,依据建立的模型,目标产量在7 500~9 000 kg/hm2时,小麦优质高产最佳农艺方案为:播期x1为10月4日~6日,播量x2为158.20~2 411.63万粒/hm2,施肥量x3纯N、P(N∶P2O5=1∶1)210.11~299.81kg/hm2;品质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与加工品质容重、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呈正相关,但其极值为262.5 kg/hm2,而与磷钾施量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铝诱导玉米根系分泌异羟肟酸的研究,为揭示玉米的耐铝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泰玉11号,采用水培方法,设置铝胁迫试验,测定它们在铝胁迫下根伸长量、根尖铝含量、根尖胼胝质含量、根系异羟肟酸的分泌量、异羟肟酸解铝毒的相关指标等,分析玉米的抗铝性、铝对根系分泌异羟肟酸的影响及异羟肟酸的解铝毒作用。【结果】与对照(不加铝)处理相比,10 μmol·L-1铝(AlCl3)处理后郑单品种幼根伸长显著受阻而根尖铝含量和根尖胼胝质积累量显著增加。根伸长量降低了47.77%,根尖铝含量和根尖胼胝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26.64%和60.74%。相反,铝处理对泰玉品种幼根伸长、根尖胼胝质积累的影响不显著。虽然20 μmol·L-1铝(AlCl3)处理44 h后泰玉品种根系柠檬酸分泌量比对照(不加铝)处理显著增加了41.28%,但处理24 h内2个玉米品种根系柠檬酸分泌量与对照(不加铝)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即24 h内铝不能诱导玉米根系分泌柠檬酸。而铝处理24 h后,铝能诱导泰玉根系分泌异羟肟酸(丁布和门布),且异羟肟酸的分泌量随着铝浓度(10、15和20 μmol·L-1)的增加和处理时间(3、6、9、12和24 h)的延长而显著增加,但铝(10、15和20 μmol·L-1)不能诱导郑单品种根系分泌异羟肟酸。与光照条件相比,在黑暗条件下20 μmol·L-1铝(AlCl3)诱导泰玉品种异羟肟酸的分泌量显著增加而根伸长也随之显著改善,丁布和门布的分泌量分别增加了40.81% 和72.02%,根伸长量增加了33.15%。与单独20 μmol·L-1铝(AlCl3)处理相比,铝溶液中添加丁布(3 mg·L-1)和门布(3 mg·L-1)后玉米初生根伸长量显著增加而根尖铝含量显著降低。添加丁布和门布后,郑单品种根伸长量分别增加了14.16%和13.85%,泰玉品种分别增加了16.16%和11.33%;郑单品种根尖铝含量分别降低了39.94%和43.54%,泰玉品种分别降低了39.92%和42.10%。另一方面,20 μmol·L-1铝(AlCl3)处理显著增加泰玉品种根和叶片中的异羟肟酸含量。然而,铝胁迫下郑单叶片中的异羟肟酸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玉米对铝的抗性与异羟肟酸的分泌有关,铝诱导玉米根系分泌异羟肟酸是玉米抵御铝毒害的一种有效机制,而植株叶片中的异羟肟酸含量可能与异羟肟酸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