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冬小麦栽培及麦后复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的栽培和麦后复播这一种植方法能对当地光热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基于此,对冬小麦栽培的优势和栽培的关键环节以及复播技术进行了分析,为以后麦后复播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麦田复播蔬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小麦收获后复播蔬菜已成为博乐市新的经济增长点。麦后复播蔬菜的两早配套栽培技术,充分利用了博乐市光热资源优势.实现了一年两熟,单位面积产值增加一倍。通过科学试验示范和推广,实现了粮蔬双丰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完善南疆喀什地区"一年多熟"周年超吨粮建设,提高麦后复播玉米适宜品种多样化,利用新疆各育种单位提供的18份复播早熟玉米新品种(系)进行麦后复播筛选鉴定。结果表明:有3份复播早熟玉米品种(系)总体性状和产量都表现较好,分别为NQ18-2、NQ18-4和NQ18-11,可推荐作为南疆喀什地区"一年多熟"理想的麦后复播玉米品种。为提高南疆复种指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石河子垦区热量丰富,光照资源充足,冬小麦收获后,可利用充足的光热资源复播油葵,实现"一年两熟、一年两收",增产增效显著。本文从种植条件、播前准备、田间管理、产量性状4个方面介绍该地区滴灌冬小麦免耕复播油葵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冬麦田复播油葵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大型农机不断增加,农田作业时间大为缩短,加之十几年来暖冬现象的出现,农民普遍将冬小麦播期延后,使得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栽培模式改为冬小麦-麦茬干辣椒一年两熟栽培模式成为可能。由于近几年对日本、韩国等国家干辣椒贸易的爆发式增长,农民种植干辣椒效益一直较好,  相似文献   

6.
正为加快小海子垦区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步伐,适应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节奏,充分发挥小海子垦区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的优势,近年来,小海子垦区开始大力推广冬小麦滴灌及麦后复播青贮玉米种植模式,从而为土地增效、职工增收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一、滴灌冬小麦种植技术1.品种选择选择株型紧凑、前期生长势旺、后期个体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 麦稻两熟栽培是和田河流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气候资源发展农业生产的一种科学种植方式。它把两季作物紧密结合起来,在一年内夺取麦稻双高产。近年来,这项栽培在和田县获得了新进展。 一、麦稻两熟栽培的兴起和发展 和田河流域于麦收后复种水稻始于1960年,当时复播水稻面积3 000亩,其中和田县2 800亩,主要分布在罕艾列克乡的下潮地一带,种植的品种为白芒稻和黑芒稻,亩产稻谷100kg左右。麦后复播水稻之初,稻农未掌握好复种技术,加之施肥少,土壤瘠薄、杂草多,管理不及时,水稻产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不同冬小麦—绿豆一年两熟种植制度下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产量以及小麦播前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于2018和2019年2个年度,以安绿07-2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种植密度8万、12万、16万和20万株/hm2,研究密度对绿豆农艺性状、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含水量、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增加,绿豆的株高和主茎节数均呈增加趋势,而主茎分枝数、千粒重则逐渐降低。当绿豆种植密度为12万和16万株/hm2时,绿豆的产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而在20万株/hm2时出现下降趋势。绿豆茎秆和籽粒对氮、钾元素的吸收累积高于磷。此外,随着绿豆种植密度的增加,小麦播前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综合绿豆产量和冬小麦播前土壤理化性质,在晋南绿豆—冬小麦一年两熟区适宜的绿豆种植密度为12万~16万株/hm2,可以起到绿豆经济效益与土壤肥力综合提升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南疆大豆综合试验站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多年试验筛选出中黄30、绥农35等产量高、品质优、适宜农林间作模式下的复播大豆品种,为泽普县发展核桃林下麦后复播大豆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从播前准备、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泽普县核桃林下麦后复播大豆栽培技术,梳理总结了核桃林下麦后复播大豆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点,以期指导大豆种植户科学种植。  相似文献   

10.
屯留县西贾乡罗庄村,2002年示范推广冬小麦复播胡萝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种植面积1.5公顷,涉及农户13户。通过精耕细作、精心管理,该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一、种植形式该村地平水浅、交通方便,适宜冬小麦复播胡萝卜模式的种植。9月中旬麦田在耕地施肥、耙耢平整的基础上,9  相似文献   

11.
北疆地区复播油葵不同播期生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北疆沿天山一带(包括伊犁河谷)麦后复播油葵的两早配套栽培技术理论,实现一年两熟,对于充分合理地利用新疆光热资源优势,开发高产、高效栽培的新途径,实现粮油双丰收具有重要意义。1 材料和方法实验自1997年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农科系试验站进行。供试品种:DK3790、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气候变化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未来气候将继续变暖,这一变化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冬小麦种植北界、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以及热带作物种植北界的影响.[方法]依据全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指标、冬小麦种植北界指标、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指标以及热带作物种植北界指标,采用经典的农业气候指标计算方法,分析与1950s-1980年相比,未来30年(2011-2040年)及本世纪中叶(2041-2050年)全国种植制度界限北界、冬小麦种植北界、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的种植北界、以及热带作物的种植北界的变化.[结果](1)与1950s一1980年相比,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的一年两熟带和一年三熟带种植北界都不同程度向北移动,其中一年一熟区和一年二熟区分界线,空间位移最大的省(市)为陕西省和辽宁省,且2041-2050年种植北界北移情况更为明显;一年两熟区和一年三熟区分界线,空间位移最大的区域在云南省、贵州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境内,且2041-2050年种植北移情况更为明显.在不考虑品种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这些区域由于气温升高种植制度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由一年两熟变为一年三熟,区域内单位面积周年粮食产量可不同程度提高.(2)与1950s-1980年相比,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的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在辽宁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都不同程度向北移动,在青海省冬小麦种植界限为西扩明显.在不考虑其它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该区域由于冬小麦替代春小麦可带来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热带作物安全种植北界在广西省和广东省境内北移情况比较明显.而未来降水量的增加将使得大部分地区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向西北方向移动.[结论]到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气候变化将会造成全国种植制度界限不同程度北移、冬小麦种植北界北移西扩、热带作物种植北界北移.而未来降水量的增加将使得大部分地区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向西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3.
临洮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一膜两年用穴播冬小麦栽培技术,即在当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收获后保护好地膜,秋季错开玉米根茬穴播冬小麦。该技术节本增效,经济效益显著,玉米产量可达10 500 kg/hm2,小麦产量5 625 kg/hm2,可节约地膜和人工费投入1 000元/hm2,经济效益达4.0万元/hm2。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多熟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和发展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盆地光热资源丰富,适合发展多熟立体种植。其种植模式主要有:(1)粮食套种复播模式:如小麦、套种玉米“一年两收”吨粮田,小麦、地膜复播玉米“一年两收”吨粮田,小麦、玉米套种复播“一年三收”超吨粮田,麦稻“一年两收”吨粮田等;(2)提高经济效益模式:如麦棉套种、玉棉套种、麦瓜套种、棉花套种小茴香、芝麻、大蒜、葡萄长廊、葡粮间作、毛渠栽桑、粮桑间作等;(3)提高土壤肥力模式:如粮豆间作、粮肥间作,林带及林带过苜蓿等。塔里木盆地发展多熟立体种植有广阔的前景和较大的潜力,是加速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其措施是:(1)搞好塔里木盆地多熟立体种植规则;(2)抓好多熟立体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3)努力实现农业机械化;(4)抓好示范,搞好宣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新疆南疆地区广泛应用的多熟种植模式进行研究,对不同种植模式条件下冬小麦的个体生长、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叶绿素、光合效率、产量及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合理的多熟种植模式,冬小麦生长状况良好,综合经济效益高。  相似文献   

16.
棉花是南阳盆地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13万hm2,其中冬小麦套种移栽棉占棉花总种植面积的90%以上.马铃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又一高产、高效作物,其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经济效益,在原模式预留的棉花带采用地膜覆盖间作一茬菜用型马铃薯,5月中旬马铃薯收后移栽棉花,该模式比传统冬小麦套栽棉花模式,可多收一季马铃薯,变一年两收为三收,取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效益.现将麦、薯、棉一年三熟种植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轮台县麦后复播油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台县位于塔里木盆地北缘,具有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轮台县的光热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2010-2011年,轮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续两年进行了麦后复播油菜技术的研究,为确定麦后复  相似文献   

18.
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杨晓光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8):1562-1570
 【目的】气候变暖已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气候未来将继续变暖,这一变化将对中国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旨在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中国种植制度北界、冬小麦种植北界、双季稻种植北界、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以及热带作物的种植北界的影响。【方法】依据全国种植制度气候区划指标、冬小麦和双季稻种植北界指标、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种植北界指标以及热带作物种植北界指标,采用经典的农业气候指标计算方法,分析与1950s—1980年相比,未来30年(2011—2040年)、及本世纪中叶(2041—2050年)全国种植制度界限北界、冬小麦种植北界、双季稻种植北界、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的种植北界、以及热带作物的种植北界的变化。【结果】(1)与1950s—1980年相比,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的一年两熟带和一年三熟带北界都不同程度向北移动。与1950s—1980年相比,基于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未来气候资料分别分析得到的一年一熟区和一年二熟区分界线,空间位移最大的省(市)为陕西省和辽宁省,且2041—2050年北移情况更为明显;与1950s—1980年相比,由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气候资料分别确定的一年二熟区和一年三熟区分界线,空间位移最大的区域在云南省、贵州省、湖北省、安徽省、江苏省和浙江省境内,且2041—2050年北移情况更为明显。在不考虑品种变化、社会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前提下,这些区域由于气温升高种植制度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由一年两熟变为一年三熟,区域内单位面积周年粮食产量可不同程度提高。(2)与1950s—1980年相比,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的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在辽宁省、甘肃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都不同程度向北移动,在青海省表现为西扩。由于冬小麦产量通常要比春小麦高,因此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该区域由于冬小麦替代春小麦可带来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未来气候变暖热量资源的增加,将可能导致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湖南省、贵州省双季稻种植北界不同程度北移,特别是浙江省、安徽省和湖北省表现更为明显。热带作物安全种植北界在广西省和广东省境内北移情况比较明显。而未来降水量的增加将使得大部分地区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北界向西北方向移动。【结论】到2011—2040年和2041—2050年,气候变化将会造成全国种植制度界限不同程度北移、冬小麦种植北界北移西扩,双季稻和热带作物种植北界北移。而未来降水量的增加将使得大部分地区雨养冬小麦-夏玉米稳产北界向西北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冬小麦经济效益低、熟期、越冬等因素制约冬小麦发展问题,为生产中合理密植、播种深度提供依据,通过早熟冬小麦种植密度、播种深度(简称播深)2项指标探讨越冬性、物质形成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密度对生育期影响不大,播深对生育期影响较大。密度D_4(750万株/hm~2)、播深H_3(7 cm)出苗率和成穗数最高,越冬率表现较好。株高随密度的增大而升高,随播深增加而降低;穗粒数、穗粒质量随密度增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随播深增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产量的增加与千粒质量最为密切。适宜的密度和播深促进干物质积累,密度过大、播种过深或过浅不利于干物质积累;低密度、浅播促进冬小麦生育前期叶绿素含量增加,高密度、深播促进生育后期叶绿素含量增加。由此得出,宁夏引黄灌区早熟冬小麦较合理的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播种深度为7 cm。  相似文献   

20.
喀什地区复播玉米品种生态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南疆喀什地区"一年多熟"周年超吨粮、麦后复播玉米适宜品种筛选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方法】对4个玉米品种新玉29号、浚单20号、京单28号、新玉35号,设置3个不同种植密度进行麦后种植,研究复播玉米生育进程、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植株形态及产量结构对密植的响应变化,揭示玉米生育期的光、温生态因子与产量及其结构的关系。【结果】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复播玉米生育期相应推后2~6 d,早熟品种前期发育快、吐丝早,叶面积指数高、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多,有利于玉米籽粒正常成熟和高产形成。种植密度9.0×104~9.75×104株/hm2条件下,新玉35号和新玉29号均能发挥增密、增产的丰产潜力。复播玉米在拔节-成熟期间光辐射强度、日照时数和≥10℃有效积温与产量形成密切相关。【结论】新玉35号成熟期早,植株高度适宜。在密植条件下,叶面积指数增长快,干物质积累多,增产效益显著,可推荐作为麦后复播玉米的理想品种。同时,拔节-成熟期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有效积温高有利于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