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黄秋葵是一种新型的营养、保健性蔬菜。国内市场黄秋葵的需求量日渐增多,出口量不断增长,种植面积逐步扩大,其相应的栽培模式也不断创新。本文综述了黄秋葵的栽培模式研究进展,并分析了黄秋葵发展中的制约因素,提出了黄秋葵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模式,旨在为黄秋葵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秋葵为锦葵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其嫩果富含类黄酮、多酚、氨基酸、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为人们熟知的保健蔬菜。食用黄秋葵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抗肿瘤、抗癌、抗糖尿病以及免疫调节作用,黄秋葵多糖被认为是与上述生物活性相关的物质。黄秋葵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以及结构分析是开展生物活性研究的前提,本文对目前黄秋葵的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分析进行阐述,以期为黄秋葵多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选择 4个黄秋葵品种 ,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的黄秋葵品种 ,其生育期、形态特征有一定的差别 ,单位面积的产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各品种的抗病性及抗虫性都比较强。综合看广东黄秋葵表现最好 ,八角黄秋葵与红秋葵次之 ,可以在本地区作为黄秋葵生产推广品种 ;而绿秋葵表现比较差 ,产量低 ,成熟晚 ,不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4.
根结线虫病是黄秋葵生产中的重要地下病害,危害黄秋葵植株的生长,降低其产量.采用序列特异性扩增区聚合酶链反应(SCAR-PCR)技术鉴定不同地区黄秋葵上根结线虫的种类,并通过4种不同措施防治黄秋葵根结线虫.结果表明,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和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黄秋葵根结线虫的种类为南方根结线虫,10.2%阿维噻唑膦颗粒剂的防治效果最好,为今后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研究干旱胁迫和盐胁迫对15份黄秋葵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黄秋葵材料对盐胁迫和干旱胁迫表现出不同的抗性;随盐浓度的增加,多数黄秋葵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盐害率明显增加,说明盐胁迫会抑制黄秋葵种子的萌发;用10%聚乙二醇(PEG)-6000胁迫处理黄秋葵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旱害率均相对最低,说明黄秋葵种子在10%PEG-6000胁迫处理时抗旱能力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不同采收时期及干燥方法对黄秋葵花黄酮含量的影响,采用水浴超声波法辅助提取、硝酸铝显色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及干燥方法下黄秋葵花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和不同干燥方法对黄秋葵花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花谢期采摘、80℃烘干条件下的黄秋葵花黄酮含量最高,达2.51%;且其花色最佳,利于黄秋葵花的深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综述黄秋葵的食用、药用和饲用价值,总结其种质和育种情况,阐述了黄秋葵的育种前景。  相似文献   

8.
黄秋葵是重要的蔬菜,其鲜果营养丰富,但采收过晚荚果纤维木质化严重,影响黄秋葵的口感,试验通过Tris-酚法对黄秋葵荚果不同生长时期的全蛋白质进行提取,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这些全蛋白进行分离,对得到的电泳图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黄秋葵嫩果期的蛋白质含量远低于荚果老化期,其荚果最佳采收时间在生长第7天到第10天。  相似文献   

9.
黄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综合应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总结了黄秋葵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分布、功能特性,分析了其主要用途及开发方式,以期为黄秋葵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黄秋葵的再生体系并诱导其毛状根。[方法]以黄秋葵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黄秋葵的体细胞再生体系,并利用发根农杆菌A4侵染黄秋葵叶片,诱导毛状根。[结果]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1.0 mg/L 6-BA+0.5 mg/L NAA时;最佳体细胞胚发生培养基为MS+0.5 mg/L NAA;毛状根最佳诱导条件为叶片预培养48 h,侵染时间6 min。[结论]该研究为成功构建黄秋葵遗传转化体系和研究黄秋葵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黄秋葵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其富含黄酮、果胶等营养成分,具有降血糖、通便等生理功效。通过热水、酸碱水溶液以及醇等溶剂对黄秋葵进行提取所得的黄秋葵提取物,是一种天然、无毒和价格低廉的食品药品材料。本文介绍了黄秋葵提取物在食品、医药和环保方面的技术开发和利用研究概况,主要包括用于开发淀粉稳定剂、乳化剂、合成纳米抗菌粒子、制备药物缓释片、作为片剂包衣材料以及工业废水的处理剂等,进而综合分析黄秋葵提取物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黄秋葵疫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葵疫病是危害黄秋葵的真菌病之一,发病严重时会导致黄秋葵产量和品质降低。该文综述了黄秋葵疫病的症状、病原、发生规律,并总结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黄秋葵的再生体系并诱导其毛状根.[方法]以黄秋葵无菌苗的叶片和茎段为外植体,建立黄秋葵的体细胞再生体系,并利用发根农杆菌A4侵染黄秋葵叶片,诱导毛状根.[结果]愈伤组织的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 1.0 mg/L 6-BA +0.5 mg/L NAA时;最佳体细胞胚发生培养基为MS +0.5 mg/L NAA;毛状根最佳诱导条件为叶片预培养48h,侵染时间6min.[结论]该研究为成功构建黄秋葵遗传转化体系和研究黄秋葵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科技》2015,(16):83-84
阐述黄秋葵的特征特性,介绍其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等方面内容,以促进黄秋葵种植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黄秋葵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秋葵(HibiscusesculentusL.),别名秋葵、羊角菜、羊角豆、咖啡黄葵等,属锦葵科秋葵属1年生草本植物。一般黄秋葵以肉质柔嫩、润滑的嫩荚供食,其叶、芽、花也可食用,既可炒食、凉拌、做汤,又可做泡菜、制罐头。从其种子中提炼的食用油,是一种很好的天然绿色环保产品。黄秋葵营  相似文献   

16.
黄秋葵是近年来我国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保健蔬菜,其生物活性物质含量丰富、保健作用显著。目前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对其功能成分的提取工艺及保健功能进行了研究,但黄秋葵嫩果及其它组织的利用现在仍多以鲜食为主,加工开发的产品还比较单一。本文对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便为我国黄秋葵的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秋葵种质资源及相关品种选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述黄秋葵及其近缘种相关资源分布及收集保存利用现状;总结黄秋葵资源相关RAPD、SRAP、ISSR及SSR等遗传多样性分子评价;归纳黄秋葵育种相关研究,介绍非洲西部及我国广泛种植的黄秋葵新品种及其来源;提出今后应加大具有特色性状黄秋葵及其近缘种资源收集、人工驯化栽培及提纯等工作,开展黄秋葵多倍体及辐射诱变等育种,争取获得一批雄性不育系材料,更好地为黄秋葵杂交育种服务。  相似文献   

18.
最近一段时间里,黄秋葵的应用得到了进一步的扩散。黄秋葵主要是用它的嫰茎来供人们的饮食需求,目前在市民的餐桌上也是非常常见。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了黄秋葵的新品种,使得黄秋葵的数量也与日俱增。黄秋葵正在逐步的成为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蔬菜产品。  相似文献   

19.
根结线虫种类繁多,鉴定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可为黄秋葵根结线虫病害防治提供信息基础,并为今后开展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的抗病种质筛选、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从被侵染的黄秋葵根组织中分离雌虫,并采用形态学、同工酶和rDNA-ITS-PCR相结合的方法鉴定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结果表明:危害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相似文献   

20.
正黄秋葵是锦葵科秋葵属中能形成嫩荚的栽培品种。随着黄秋葵营养保健功能逐渐被认可,近年来,在全国各地的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昌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从2014年开始引种黄秋葵,经过2年的试验与示范,为黄秋葵在昌吉地区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黄秋葵的生长期在150天左右,采收期可长达3个月,市场经济价值高。作为一种营养保健型稀特蔬菜品种,黄秋葵的市场前景很好。黄秋葵为直根系,根系发达,吸收力强。茎圆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