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北省枣阳市大力发展农村沼气事业建设,形成"猪-沼-果""猪-沼-菜""猪-沼-渔"生态循环农业经济模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猪-沼-果"模式使果农667米2均增收300元 枣阳市已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2.4万口,小型沼气池128处,年产沼气676万米3.  相似文献   

2.
目前,推广应用畜-沼-果循环农业,是积极构建区域化种植、生态养殖、建设沼气能源,有效促进种、养产业的资源循环利用,是适合广大农村推进现代生态农业的高效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静宁县围绕果品产业,加大以果园"三沼"综合利用为主的"畜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研究推广,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制定了《"畜沼果"生态循环农业技术规程》,为今后这项技术的普及推广和果园"三沼"综合利用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2月中旬,江苏省农委在全省首批选择11个县(市)区,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建设,搭上"示范县"这列快车,如皋加快向生态循环农业转型。目前如皋的生态循环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以"猪粪收集-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种植业利用"为链条的一体化设施栽培循环利用模式,以"秸秆-食用菌种植-沼渣沼液还田"为链条的大田种植循环利用模式,以及秸秆制粒作燃料的非农业循  相似文献   

5.
南方“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沼肥施用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开辟了农村能源利用、农民增收和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在回顾总结这一模式推广成效的基础上,围绕沼肥(沼渣、沼液)施用技术,重点介绍沼渣用于果树底肥和冬季基肥、沼液用作果树根外追肥和叶面追肥施用的技术要领,以期在生态精品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宁夏垦区灵武农场是1950年12月1日成立的西北第一个国营农场。近年来,灵武农场以"围绕核心、构建链条、做强支撑、实现目标"为主攻方向,即:围绕农业循环这个核心,以推广应用沼气为纽带构建"畜、草、果(蔬菜)、沼"的特色产业链条,做强奶牛、生猪养殖这个支撑,实现职工持续稳定增收的目标,逐渐摸索出"猪—沼—庭院"、"猪—沼—  相似文献   

7.
闫伟刚 《甘肃农业》2012,(11):60-62
作者介绍了静宁县发展沼气的思路背景、成效意义,实践探索开展"畜沼果"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为当地果品产业提质增效,促进畜牧养殖发展,拓展农村沼气利用途径,走出了"肥气并举,服务产业,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农村沼气建设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油气储运》2011,(31):14
近年来,乐陵市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绿色循环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变,鼓励扶持企业综合利用沼液、沼渣,依托畜牧产业兴建大中型沼气池,形成"畜—沼—菜"或"畜—沼—电"的现代农业循环模式,不仅延伸了畜牧产业链,提高了畜牧产业的附加值,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保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石泉县畜牧产业发展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主线,坚持 “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业水平,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畜禽“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行“畜—沼—园”绿色循环农业,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畜牧产业已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总结畜牧产业发展现状和主要存在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持续推进全县畜牧产业稳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草畜产业在西北山区农村属突出资源性优势产业,具有很大的潜力,是循环农业系统中的一个内容极其丰富的重要链条,发展草畜产业对山区农民增收、经济增效、生态增益具有一举几得的作用,已成为农民增收最现实、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正>山东省郯城县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城镇、"环境优美"乡镇、"绿色"村庄建设,以碧水工程、蓝天工程、绿色工程、文明生态工程为总抓手,按照环保、绿色、清洁、节能、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生产经营理念,大力引进推广果—沼—菜、畜—沼—粮等循环产业增产增收模式,着力培植壮大优质、绿色、节约、节能、安全循环产业,精心打造高产出、低投入、无污染的循环经济链条,科学开发,综合有效利用"废弃"秸秆等资源,使之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既减少了污染,保护了  相似文献   

12.
永春县发展循环农业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农业不仅是农业发展新的理念和策略,更是一种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新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近年来,永春县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成功实践了"猪-沼-果"的生态模式,同时,立足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实施循环农业"8341"模式.该模式实现了食用菌、畜牧、果蔬、茶叶、制药等农业生产良性互动循环,有效解决了燃料、肥料、饲料之间的矛盾,对改善和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节支,建设生态家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衡东县小奇畜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位于衡东县大浦镇堰桥村,2007年7月成立,主要从事生猪养殖、水果种植和销售,休闲农业、现代农业开发,有机肥生产和销售,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等。公司养殖场占地面积1公顷,全场实行标准化养殖,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猪-沼-气""猪-沼-果"和"猪-沼-鱼"等生态养殖模式,实现生猪养殖效益最大化、粪污循环利用零排  相似文献   

14.
张绒 《现代种业》2011,(2):20-22
本文主要通过对周至县楼观镇焦镇村传统农业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建设果一畜一沼”生态果园模式的对策,并对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与生态效益进行了总结。传统农业是一种“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程线性结构型经济,其显著特征是“两高一低”(即资源的高消费、污染物的高排放、资源利用的低效率)。与之相反,循环农业更强调农业发展的生态效应,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再利用或再生产”的循环机制,促进农业发展和生态平衡相协调,以及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两低一高”(即资源的低消耗、污染物的低排放、资源利用的高效率)的目的。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无疑是提升村域经济发展的大课题。周至县楼观镇焦镇村,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里,成功地创出了“果-畜-沼”生态果园模式。并很快在该村推广普及,效益可观,运行良好,为村域经济的提升做出了示范。现就焦镇村这种“果-畜-沼”生态果园模式做以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诸城市在种养大户、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积极推广"生态养殖"、"四位一体"、"畜—沼—菜"等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致富。走进诸城龙都街道大七吉社区的王新森肉羊养殖家庭农场,首先看到一个小菜园,一排排韭菜、萝卜长势喜人,几个工人正在忙着给羊群添加草料,场区内并没有一般养殖场难闻的臭味。"这些蔬菜都是我们自己种的,完全使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在山东省阳信县农村调研时,笔者发现这样一个现象:秸秆综合利用在当地农村已经普及,形成了"秸秆还田-肥土兴粮-粮丰林茂"、"秸秆养畜-过腹增值-畜粪还田-土壤改良"及"秸秆粉碎沤沼-沼渣肥田-反哺作物"等多条"田埂上的循环经济"链条.正是这些链条,使阳信县形成了秸秆循环生态经济圈,做大做活了田埂上的循环经济这篇大文章.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2020,(10)
正"畜—沼—菜"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是根据农牧结合和生态循环原理,以沼气工程为纽带,集中处理家畜粪便为着力点,以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液和沼渣处理利用为核心,将家畜养殖与蔬菜生产、生态环境改善有机结合、协同发展的一种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常规柑橘生产模式中存在高投入、低效益、果实品质下降、破坏生态环境和规模化养殖环节中产生的大量禽畜粪便多数未能资源化利用并严重污染环境的问题,阐述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柑橘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在完成柑橘园适宜间作牧草与芳香植物品种的筛选和沼渣施用方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橘园—草—猪—沼—橘园"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模式,并与传统"猪—沼—果"循环农业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再通过对"橘园—草—猪—沼—橘园"绿色高效循环农业模式推广应用效果的评价,证明该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有助于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柑橘产业绿色、高效、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发展理念、发展模式上的一场变革,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紧迫需要。义乌市某有机茶园有限公司在源头种植、过程加工、终端废弃物处理利用等环节,践行农业生产过程投入清洁化、废弃物处理资源化、产业链条循环化的生态循环理念,在有机茶种植过程中实施了"三改一绿"肥培管理、"五法并举"的病虫害控制、"三除一免"的杂草处理等技术;在废弃物利用和产业链延伸上,通过增办某休闲山庄,增加养殖湖羊,增建沼气工程,保护自然生态链条等方式,形成了多业互补互生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有机茶园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20.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循环利用的绿色能源,其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生态有着直接相关性。沼气技术是将人畜粪便集中起来流入沼气池进行发酵形成沼气,沼气作为燃料,沼液和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因此猪-沼-果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对提高农民经济收益、促进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文章就针对猪-沼-果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应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