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预处理和培养基类型对小孢子离体培养的影响。[方法]以洋桔梗为材料进行小孢子培养,研究预处理和培养基类型对小孢子离体培养的影响,并筛选胚性愈伤组织适宜诱导培养基、不定芽植株培养基以及最佳生根培养基。[结果]利用4℃低温预处理24 h有利于小孢子愈伤组织的形成。愈伤组织适宜诱导培养基为:MS+3 mg/L KT+2.5 mg/L 2,4-D;不定芽植株培养基为MS+1 mg/L 6-BA+0.2 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2 mg/L 6-BA+1.0 mg/L NAA+1.5 mg/L IBA+0.3 g/L活性炭。经过染色体倍性鉴定,显示小孢子培养后染色体数目减半。[结论]该方法研究了预处理和培养基类型对小孢子离体培养的影响,为洋桔梗游离小孢子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单倍体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芸薹属芸薹种不同亚种间大白菜福田50双单倍体纯系FT50和小白菜双单倍体纯系HG01杂交的F1植株进行小孢子培养,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研究其对胚状体诱导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的小孢子诱导培养基为NLN-13+0.05mg·L-1 6-BA+0.05mg·L-1 NAA,诱导率可达14.13胚·蕾-1.最适的生根培养基为MS+0.10mg·L-1NAA+3%蔗糖+0.55%琼脂,生根率为100.00%,再生植株驯化后移栽到到花盆中,在日光温室培育,采取形态学和流式细胞仪结合方法鉴定再生植株倍性,自然加倍率为56.67%.人工蕾期自交得到一个具有242个双单倍体的作图群体.  相似文献   

3.
萝卜小孢子植株倍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萝卜游离小孢子再生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形态学观察、根尖染色体鉴定、流式细胞测定等方法进行了倍性检测.结果表明,由游离小孢子培养获得的植株中同时含有单倍体、双单倍体和多倍体.来源不同的小孢子培养获得的植株倍性比例不同,不同倍性植株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根尖染色体鉴定是植株倍性鉴定最为准确的方法.流式细胞测定可快速进行倍性测定,且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以‘银玉’白萝卜小孢子胚状体为试材,研究激素对胚状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5培养基中添加0.2mg/L 6-苄氨基嘌呤(6-BA)能够促进胚状体分化成再生植株,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可促进再生植株生根,IBA效果好于NAA,IBA适宜的质量浓度为0.5mg/L。利用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对163株小孢子再生苗的倍性进行测定,表明萝卜小孢子再生株的自然加倍率为82.21%,17.79%为单倍体,44.17%为双单倍体,38.04%为多倍体。其中多倍体包括三倍体、四倍体、八倍体和嵌合体。观察和测定不同倍性再生植株苗期和花期的植物学性状,并与供体植株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单倍体植株弱小,没有花粉;四倍体和八倍体长势强,花粉发育正常;三倍体苗期长势与双单倍体相当,但花器官弱小,药室内无花粉或有微量花粉;双单倍体与供体植株长势相同。  相似文献   

5.
西葫芦胚囊再生植株快速繁殖及倍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西葫芦胚囊再生植株的茎尖为外植体,系统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株茎尖增殖和增殖腋芽生根的影响,比较了茎尖、根尖及卷须利用染色体计数法进行倍性鉴定的差异,并对气孔密度、保卫细胞叶绿体数与倍性的关系进行探索。结果表明,诱导腋芽最佳培养基是MS+0.50 mg/L6-BA,增殖腋芽生根最适培养基为MS+0.10 mg/L NAA;单倍体和二倍体植株间的气孔密度、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的差异均显著,相同面积(100倍显微镜视野面积1.77 mm~2)内气孔数随倍性的增加而减少,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随倍性的增加而增加,以7个作为判定倍性的分界指标,叶绿体数小于7个的为单倍体,大于或等于7个的为二倍体,判定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准确率分别达95.73%和94.51%。另外,卷须作为染色体倍性鉴定材料效果好,是根尖鉴定的有效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6.
以非洲菊大孢子再生植株群体为材料进行倍性鉴定,并以染色体计数法的鉴定结果为依据,研究利用DNA流式细胞仪测定法、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和形态学特征鉴定非洲菊大孢子再生植株倍性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非洲菊大孢子再生植株是倍性水平不同的混合群体,倍性分布为单倍体、二倍体和混倍体,但不同基因型各倍性植株所占比例不同;根尖染色体计数法直观、准确,但因非洲菊染色体小且数目较多而导致计数困难;DNA流式细胞仪鉴定法的准确率达95%以上,可用于再生植株群体倍性的快速鉴定;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计数法的准确性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植株形态鉴定法受培养条件及评定标准的影响较大,准确率偏低。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小孢子植株群体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白菜小孢子植株群体染色体倍性鉴定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2种。直接法通常是以根尖、茎尖、愈伤组织、胚乳等为材料制备染色体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数目的方法;间接法是利用流式细胞仪、细胞形态学、花粉、植株形态学等观察手段来鉴定植株的倍性。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指出流式细胞仪鉴定是目前较好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枸杞花药离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宁杞1号为试验材料,探讨枸杞花药离体培养中不同激素组合、不同活性炭及蔗糖浓度、低温预处理或热激处理、不同光照培养条件对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激素组合为2,4-D 1.0 mg/L+6-BA 2.0 mg/L,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达11.7%;4 ℃低温预处理5 d和32 ℃高温预培养2 d,均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添加活性炭能提高胚状体的诱导率;培养基中适宜的蔗糖浓度为3%;暗培养优于光照培养和弱光培养.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MS+6-BA 0.5 mg/L+NAA 0.1 mg/L)分化出大量绿色小芽,分化芽转入生根培养基(MS+NAA 0.1 mg/L)中,20 d后得到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9.
不同培养基组分对油桃花粉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含有蔗糖、硼酸、NAA、6-BA等不同组分的培养基对油桃花粉生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桃花粉萌发的最适宜基本培养基成分为10%蔗糖+100 mg/L硼酸;添加6.0 mg/L NAA时花粉的萌发率相对最好,为74.97%;添加浓度为0.6 mg/L的6-BA有利于花粉萌发,花粉萌发率为74.46%。  相似文献   

10.
多倍体番茄的组织培养与倍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尖压片法对田间1株变异番茄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并用离体叶组织培养法进行种质资源保存.结果表明:二倍体番茄根尖染色体数目为 2n=2x=24,而不论是在田间的还是经组织培养后的多倍体番茄材料植株根尖染色体数目都为2n=3x=36,证明确为三倍体.最适的愈伤组织诱导和根分化培养基为MS+ KT 2.0 mg/L+IAA 8.0 mg/L.  相似文献   

11.
以5个甘蓝品种为试材,从基因型以及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蔗糖浓度和激素浓度4个方面,对利用生物技术创造甘蓝育种新材料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之间的遗传差异影响了参试甘蓝花药胚状体的诱导频率;培养基中的有机成分、蔗糖浓度和激素浓度均对胚状体诱导频率有较大影响。并建立了1套通过甘蓝花粉培养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的技术:取未授粉甘蓝花药和花粉,接种在蔗糖浓度为10%、附加NAA 0.2 mg/L+6-BA 2 mg/L的MS培养基中,诱导胚状体产生及萌发;将胚状体接种在附加NAA 0.2 mg/L的MS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30 d后生根率达89%,且根数较多,平均根长1.0~2.0 cm,芽苗生长健壮。利用该技术获得单倍体再生植株所需要的时间一般为80 d左右。  相似文献   

12.
石刁柏花药培养再生单倍体植株和染色体数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刁柏花药接种在MS 2,4-Dlmg/l 6—BAlmg/1 NAA0.1mg/l的培养基上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为46.15%.愈伤组织转接到MS 6-BA0.5mg/l十IBA0.2mg/l时分化芽.而形成根的培养基为MS NAA0.1mg/l.愈伤组织诱导胚状体的培养基为MS十6-BA0.5mg/l IBA0.5mg/l,胚状体萌发形成小植株.再生植株的倍性变化,单倍体植株占11.90%,二倍体28.57%,四倍体9.52%,各种混倍体50%.  相似文献   

13.
实验通过仙客来花药的离体培养,诱导小孢子产生单倍体植株,获得纯系,使得育种年限缩短,并提高育种的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仙客来花药离体培养的最适灭菌条件:70%酒精浸润2 min,1%次氯酸钠浸泡15 min;最适的诱导愈伤组织的条件为B5(9%蔗糖)+0.1 mg·L~(-1)NAA+1.0 mg·L~(-1)6-BA,并在暗培养下培养60 d左右。  相似文献   

14.
以野生百寿唇柱苣苔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研究,并利用流式细胞术对组培苗进行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初代诱导培养基为MS添加0.5 mg/L 6-BA和0.1 mg/L NAA;最适继代培养基为MS添加0.3 mg/L 6-BA和0.05 mg/L NAA;最适生根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添加0.1 mg/L IBA和15 g/L蔗糖,所有生根培养基获得的组培苗移栽驯化成活率达到94%以上。组织学切片检测表明,所用激素浓度组合和培养条件下,以百寿唇柱苣苔叶片为外植体所形成芽体均为器官发生方式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组培苗倍性没有变化,但基因组大小与母本相比发生了3.26%的减少;染色体数目为2n=36,跟母本一致,植株形态特征上也没有变异。  相似文献   

15.
为了快速选育叶用芥菜耐抽薹新品种,以贵州本地资源威宁青菜和修文青菜2个基因型为供体材料进行离体小孢子培养。结果表明,2个基因型均诱导出胚,产胚量分别为29.5胚/蕾和15.6胚/蕾;选取子叶形胚接种到再生培养基,进行诱导培养形成再生植株,成苗率达88.33%。2个基因型诱导出的单倍体在秋水仙素质量浓度为100.0 mg/L时加倍效率最佳,分别为52.00%、67.40%;对260株再生株进行倍性鉴定,检测到单倍体、双单倍体、非整倍体、单倍体+二倍体嵌合体、二倍体+四倍体嵌合体5种类型,其中,威宁青菜单倍体占87.50%,双单倍体占8.75%,其他倍性占3.75%;修文青菜单倍体占77.50%、双单倍体占17.50%,其他倍性占5.00%。不同倍性材料田间表现,单倍体无花粉,不结实,植株矮小;单倍体+二倍体嵌合体正常开花结实,植株长势强,但有部分空荚;非整倍体虽有花粉,但是结荚小,种子较小、不饱满,植株长势较弱;双单倍体、二倍体+四倍体嵌合体长势较好,有花粉,并且种子饱满,量多。因此,可先根据植株田间表现判断倍性,再选择性进行倍性检测。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了威宁青菜和修文青菜优良叶用芥...  相似文献   

16.
七十年代以来,在玉米、小麦、水稻等重要禾谷类植物离体培养中,再生出完整植株已先后获得成功。研究证明,这些植株离体培养再生的主要途径是体细胞胚胎发生。但由八倍体小黑麦单倍性培养物再生植株,並建立长期保持胚性性质的单倍体胚性细胞无性系,国内外尚未见报道。 我们应用花药培养与体纲胞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八倍体小黑麦单倍体胚性细胞无性系。 取八倍体小黑麦“h739”的花药进行培养。花粉处单核中晚期,诱导培养基N 6附加2,4-D2mg/L和KT0.5m/L,分化培养基附加KT1mg/L和NAA0.2mg/L.蔗糖6%。试管苗当年秋季移植田间,次年越冬返青后取其护颖  相似文献   

17.
以刚果12号按授粉13~16 d的胚珠为外植体,消毒处理后对胚珠进行离体培养.结果表明:最佳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为MS 1.5 mg·L-16-BA 1.0 mg·L-1IAA,诱导频率32.5%;将红色紧密的愈伤组织转至MS 1.0 mg·L-16-BA 1.0 mg·L-1NAA 的培养基上,经连续继代后形成不定芽,根据多倍体的形态特征,对再生植株进行分离培养,生根后取根尖染色体显微观察,染色体数目均为33.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把处于单核靠边期的桔梗花药接在6种不同组合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并把诱导的愈伤组织转接到分化培养基,试图得出单倍体植株.结果表明:诱导率最高的培养皋组合是N6+2,4-D0.2mg/L+6-BA1.0mg/L,诱导率为89.6%;在N6+16-BA1.Omg/L+NAA0.5mg/L的分化培养娃上最高分化牢可达58.4%:经根尖胜片榆查染色体数日结果,分化的绿苗中弱小的植株足单倍体植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基于二倍体与四倍体倍性杂交策略创制柑橘三倍体新种质。【方法】以二倍体为母本,四倍体为父本进行人工授粉,授粉后85 d采摘幼果并对未成熟种子实施幼胚离体挽救培养;再生植株后,用流式细胞仪和根尖染色体计数法对再生植株进行倍性鉴定;并用SSR标记对三倍体后代进行分子鉴定。【结果】以本地早橘和槾橘为母本,8个异源四倍体体细胞杂种和1个双二倍体为父本,配置9个倍性杂交组合,共授粉2 749朵花,坐果489个,平均坐果率17.8%;培养幼嫩种子2 239粒,经幼胚离体挽救培养,共再生植株260株;用流式细胞仪和根尖染色体计数检测再生植株倍性,获得三倍体141株;SSR分子鉴定表明从槾橘×NS组合随机选取的50株三倍体后代全部为双亲的有性后代;三倍体后代在温室生长一年后,采用嫁接(枳砧)将这些三倍体定植于田间。【结论】这些三倍体新种质为本地早橘和槾橘无核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宝贵的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20.
6种枸杞植物花药培养单倍体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获得6种枸杞花粉植物。[方法]以6种枸杞花药为材料,在含不同激素的9种MS培养基上分别进行光照和黑暗离体培养。[结果]6种材料都诱导出了愈伤组织,最高愈伤组织诱导率可达20%,愈伤组织转入培养基(MS+6-BA0.5mg/L+NAA0.1mg/L)分化出大量绿色小芽,转入生根培养基(MS+NAA0.1mg/L)中,20d后得到完整植株。[结论]材料不同,在同一培养基上的诱导率不同,在光照培养下愈伤组织诱导率比暗培养条件下的诱导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